『壹』 稅後工資計算
稅後工資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稅後收入=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個耐者人所得稅其中: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扣除標准)*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其計算方式就是前述公式中的「(應納稅所得-扣除標准)」。而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在於: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核氏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稅前工資指交納個人所得稅之前的總工資,即可以直接拿來套用國家稅法進行計稅的部分。稅前工資=所有收入總和-(社保和公積金)。該部分稅前工資計算結果5000元,則按征稅制分級征稅。也就是昌氏薯說不需要計稅的工資=5000+社保+公積金,但這5000是應計入稅前工資的。『貳』 稅後工資怎麼計算
按照基本定義,稅後工資指的就是
稅前工資扣除五險一金中的個人交納部分
再除去個人所得稅後
實際到手的工資收入
當然各個級別的稅率是不一樣的
按照這個稅率進行計算即可
『叄』 稅後收入怎麼計算
稅後晌模工資指交納個人所得稅和五險一金後的實際發的工資。『肆』 工資稅後怎麼算
法律分析:1.什麼是稅前工資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定義,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從納稅意義上的稅前工資,即是指每月各種收入的累加(工薪所得)。
2.什麼是稅後工資
稅後工資是稅前工資扣減社保個人繳納部分、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以及個人所得稅後的實際到手工資。
對於大多數人的工資范圍來說,社保個人繳納部分佔稅前工資的11%(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失業保險1%),住房公積金繳納比例(個人與單位相同)則根據所在地區不同,從5%-12%不等,有些單位可能還會有補充公積金。社保的單位繳納橘纖部分約占稅前工資的30%左右。社保及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是稅前列支(扣除的)的。
3.稅後工資的計算公式(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稅後收入=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個人所得稅
其中:
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扣除標准)×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所得=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畢旁繳費+公積金繳費)
扣除標准(或稱為「起征點」)為中國公民3500元(2018年9月1日之前為2000元),而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確定附加減除費用1300元(之前為2800元),即共扣除4800元。
適用稅率及速算扣除數參見《最新個稅稅率表及速算扣除數》所列。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圓數仿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伍』 稅後工資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
稅後工資就是交納個人拍枝鬧所得稅後實際到手的工資。而在計算交納個人所得稅前,必須先扣除由個人承擔的五險一金,然後才計算個人所得稅。工資-(不征稅所得、免徵稅所得)-3500元=X,X再按照個稅規定的公式計算,得到的最後數值就是所要繳納的個稅。稅後工資實際上是先扣除由個人承擔的五險一金,然後計算應交納的個人所得稅,最後工資總額扣除五險一金、個人所得稅後,才是實際到手的工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
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襲罩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搭激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陸』 稅後工資計算
稅前稅後工資計算方式如下:
1、稅後工資計算公式:稅後收入=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個人所得稅。
其中: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扣除標准)*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應納稅所得=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
2、稅前工資即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定義,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從納稅意義上的稅前工資,即是指每月各種收入的累加。
另外,含稅級距和不含稅級距的區別在於:含稅級距適用於由納稅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含稅級距適用於由他人(單位)代付稅款的工資唯賣、薪金所得。
綜上搏宴所述,個稅的扣除標准為中國公民5000元,而對在中國境內無住所而在中國境內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和在中國境內有住所而在中國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納稅義務人,確定附加減除費用1300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基山銀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