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生薑栽培方法視頻

生薑栽培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3-04-07 05:06:45

⑴ 盆栽生薑怎麼

種植方法如下:

1、首先,選擇生薑塊,為了快速發芽,在水中浸泡24小時。

⑵ 姜的種植方法及栽培技術視頻

種植時間:北方地區可以在每年的4-5月份種植生薑,西北地區要提前至3月份播種。 曬種催芽:挑選飽滿的種姜放在陽光下晾曬一周,然後切成小塊後放入溫暖環境催芽。 翻土施肥:提前一年深翻土壤並施肥,春季播種姜種。

如何種植和栽培

1、種植時間

種植生薑時,要提前一年對土壤進行深翻,深度為40厘米,然後向其中混合基肥,提高土壤的含肥量,再在次年春季在田地中挖出深溝,撒入草木灰,等待三天後,將姜種播撒在土溝中,覆土掩埋。

⑶ 生薑怎麼種幾月份種幾月份收畝產多少

生薑的播種時間-般4月下旬至5月上旬。

老薑採收,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份進行。待姜的地上部植株開始枯黃,根莖充分膨大老熟時採收。這時採收的姜塊產量高,辣味重,且耐貯藏運。

正常年份,合適的管理和品種,生薑畝產量1000-3000公斤。

(3)生薑栽培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脫毒生薑高產栽培技術

1,精細整地,配方施肥。選擇土質肥沃,水澆條件好,無姜瘟病的地塊,結合整地,每畝撒施優質腐熟雞糞3~4立方米,或優質欄肥4000公斤做基肥。在高肥水地塊按60~65厘米行距開溝備播,每畝溝施豆餅lOO公斤,復合肥150公斤,鋅肥2公斤,硼肥l公斤做種肥。

2,精心選種,適期早播。播種前30天左右(地膜生薑在「驚蟄」前後),從井窖內取出脫毒種姜,沖去泥土,晾曬1~2天,選擇塊大、皮色好的姜塊做種催芽,每畝用種300公斤左右。以火炕催芽法為主。姜種堆放高度不超過80厘米,催芽溫度要控制在21~25℃。地膜覆蓋生薑的最佳播種期在4月初(「清明」前後)。蓋膜前應用除草劑兌水噴施,防膜下雜草。適當稀植可提高單株產量,促使姜塊大而整齊。高產地塊行距60―65厘米,株距20厘米,畝栽5500株左右;中肥水地塊行距60厘米,株距18厘米,畝栽5500―6000株。

3,科學管理,促進生長。播種後20天快出姜苗時採用遮陽網遮蔭,宜於田問管理,且姜苗長勢旺,畝增產15%以上。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苗期適當追肥,畝施尿素25公斤。「立秋」前後姜苗生長速度加快,為了滿足其迅速生長的需要,期間撤去遮陽網,揭掉地膜進行追肥。此期需肥量大且養分要全面,一般畝施復合肥lOO公斤,鉀肥50公斤。追肥於距植株基部約15厘米左右的溝中,後覆土封溝培壟,最後澆透水。9月上旬以後,植株地上部生長基本穩定,主要是地下根莖的膨大,為了保證養分供應,此時可根據苗情,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鉀肥15―20公斤。可在壟下開小溝,施入後進行二次培土,也可將肥料溶解在水中順水沖入。

⑷ 生薑的種植方法

種植時間

姜的生長需要比較高的溫度,播種期都比較晚,暖熱地區在3月上、中旬播種,溫和地區在4月中旬後播種,溫涼地區在5月上旬播種。

姜的種植方法和時間
種植方法

1、地塊選擇和整地施肥

生薑的根系少,分布范圍小,種姜的地塊要選擇肥沃疏鬆的壤土或者沙壤土,在粘重潮濕的低凹地種植生長不良,在瘠薄保水水性差的土地生長也不好。

土地必須進行深翻暴曬,使土壤風化疏鬆,以利生薑的根系生長發育。生薑的產量高,生長期長,所需肥量多,每畝施放腐熟的農家肥2000—2500公斤、復合肥20公斤、50—100公斤的餅肥。將肥料翻犁在土壤中,耙平後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厘米的高窄廂。

2、種姜處理

選種:選擇姜塊扁平、顏色好,節間短而肥大無病蟲害的姜塊作種。每畝選擇種姜150—250公斤備用。

消毒:選擇姜塊用1.1:1:120的波爾多液浸種20分鍾,或者用草木灰溶液浸泡10—20分鍾進行消毒,防止姜瘟的傳播危害。

曬種催芽:播種前將消毒後的種姜曬2—3天,以減少種姜水分,等姜皮變干發白時進行催芽,將種姜放入墊有稻草的竹筐內,再覆蓋草簾或者稻草,放在溫暖的室內,經過10—15天後,當幼芽長1—2厘米左右就可以取出,把種姜切成小塊,每塊有1—2個芽大約50克左右,粘上草木灰就可以播種了。

3、播種

將土地耙平開溝,做成廂寬1.2米,溝寬30厘米的高窄廂,每廂均勻橫開種植溝3條,施入腐熟的底肥與土壤混合後,按15—18厘米的株距進行播種栽培,蓋7—10厘米的泥土。每畝可以栽培8000—9000株,這種方法在地勢平坦,地下水位比較高的地帶,可以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土溫,防止積水爛根。

⑸ 生薑高產種植技術視頻

用傳統方法栽培生薑,產量低,效益差。若採用「六改」新技術,能使生薑產量翻番,具體操作技術如下:

1、改東西行為南北行。先將地翻挖一遍,整平、開南北行溝。姜種擺放時,由原來的隨意排放改為東西排放,姜芽集中於內溝的中心,姜的扇面東西伸展,地上主莖葉片為東西分布。可使生薑的主莖葉片為以後萌出的子姜、孫姜幼芽蔽蔭遮光,既有利於促進生薑的正常生長,又省了工時。

2、改大壟單行為平壟雙行。平壟雙行栽植,壟內的小行距為25~27cm,大行距為51~53cm。播種時,先開深8.3~8.5cm的溝;播種後,中間開溝起壟覆土,土層厚度要達8.5cm,使生薑在生長中期無需培土。

3、改稀植栽種為密植栽種。傳統栽植,生薑的栽培密度為5500~6000株/667平方米。根據生薑耐陰的特點,可將密度提高到1~1.2萬株/667平方米,株距為14~16cm,為高產打下基礎。

4、改集中施肥為撒施深翻。傳統的施肥方法是將肥料集中施於播種溝內,或將未經高溫腐化的豬、牛糞放置於種姜上,易造成浪費,或損傷芽苗。新方法為將已腐化的豬、牛糞等有機肥撒施於土壤里,深翻土20~25cm,耙細整平土壤,再開溝擺種,最後施少量復混肥料。

5、改中期培土為不培土。傳統做法是在生薑生長中期,通過中耕鋤草,行間深開溝,再破壟培土,使原播種溝變成壟背,原壟背形成培土溝,往往造成生薑傷根或死苗減產。新法栽培,只需在播種時或播種後20天內在大行間開溝,向兩邊覆土起壟,可避免生長中期培土傷根。

6、改以治為主為綜合防治。生薑的主要病蟲害有姜瘟、姜葉枯病、猿葉蟲、曲條跳甲蟲、條螟蟲等。過去是發現病蟲害再施葯治療,往往難以保證療效,故應改為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治。①人工防治。播種前,將遺留在田土的殘株敗葉曬干後集中燒毀,既可清潔田園,又可減少蟲口和病菌基數。②葯劑防治。姜瘟和姜葉枯病可用波爾多液噴霧防治。若病情嚴重,可用40%的抗菌劑2000倍液澆施。用5%的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猿葉蟲、曲條跳甲蟲等害蟲。

⑹ 姜的種植方法:手把手教你在家種植生薑

生薑種植的時間一般是選在春季剛開始的4到5月份左右,選擇大一點的泡沫箱作為種植的容器,土壤可以把沙子和平時的土相混合。把發了芽的姜挑選出來,將發芽處切開,若沒有發芽就放在水中催芽。處理好種植在選擇好的容器中,用土覆蓋好就可以了。

一、種植的時間

生薑種植的時間一般可選在春季剛開始的4到5月份左右,在這段時間內進行種植,生薑容易發芽生長,成活率也會提高。

二、種植的步驟

1、最好是選擇大一點的泡沫箱作為種植的容器,深度差不多在30厘米就可以了。選用的種植土壤可以把沙子和平時的土相混合,這樣有利於通風和排水。

2、把發了芽的姜挑選出來,最好是看起來新鮮飽滿的,這種更適宜生長。將發芽的地方用小刀切開,如果是沒有發芽,可以將生薑放入水中,等待生薑發芽。

3、給土壤澆水使它保持濕潤,挖一個8厘米左右的坑,將發芽的生薑種植在選擇好的容器中,用土覆蓋好就可以了。

三、後期養護

1、肥料:生薑在生長期的時候需要充足的養分,觀察到植株長到15厘米左右的時候,可以施加一次沃葉根樂夫生根劑。

2、水分:在種植之後一定要把土壤澆透,不能澆的半干半濕。

⑺ 生薑的種植方法及適應地區

1.嚴格選地,避免連作: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透氣性好、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壤土、粘壤土,要求田塊地勢稍高,排灌方便,不易積水。生薑不宜連作,應與水稻、十字花科、豆科作物等進行3—4年的輪作。
2.精選姜種,促進早發:選擇姜塊肥大豐滿、皮色光亮、肉質新鮮、質地硬、具有1—2個壯芽、重50—75克、無病害的老薑作種姜。種姜播種前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消毒。種姜消毒後,先曬2—3天,待姜塊表面發亮時,即可堆放,用稻草覆蓋進行保溫催芽,要求保持濕潤,溫度控制在20~25℃,當姜芽長到1厘米時即可播種。
3.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灌溉條件好,氣溫高,且不催芽,在驚蟄節令播種;無灌溉條件及氣溫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後或穀雨節令播種。播種實行條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溝深10—20厘米,每畝用種500公斤左右。畝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復合肥作種肥,將肥料放入溝內與土壤混勻。播前1小時左右澆底水,使土壤濕潤,將姜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並用手輕輕按入泥中,覆濕潤細土5厘米左右。
4.施足基肥,科學追肥:生薑生長期長,應採取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原則。整地時,畝用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鉀肥25公斤作基肥。當苗高30厘米左右、1—2個分枝時,追1次肥,畝施20公斤尿素,也可用清糞水澆苗;立秋前後,畝施復合肥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在距植株基部15厘米左右開溝施入,覆土灌水;地下根莖膨大時,畝施尿素10—15公斤、硫酸鉀15—20公斤。
5.遮陰降溫,促進生長:生薑是喜陰,不耐高溫和強光的植物,因此夏季生長期間要進行遮陰,以促進生長。遮陰方法很多,可以搭棚遮陰,也可與高稈作物玉米進行間作。
6.防旱防澇,及時培土:生薑不耐乾旱,也不耐澇,對水分要求嚴格。生長期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在夏季高溫期間,應及時澆水降溫,以早、晚澆水為好,雨水天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以減少姜瘟的發生。為防止根莖露出地面,表皮變厚,品質變劣,要進行培土,一般結合澆水施肥進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7.搞好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腐爛病和斑點病。腐爛病一般在7月始發,8~9月為發病盛期,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挖去帶病菌土,在病穴內撒施石灰,用干凈無菌土填埋。斑點病發病初期噴灑50%百菌清800倍液,隔7~10天噴1次。蟲害主要有姜螟、姜蛆,用敵百蟲或辛硫磷進行葉面噴灑防治。

露地栽培生薑則應是在3月底4月初播種。
總體來講,露地栽培生薑投資較少,管理相對簡單。多年來,受環境條件和生產習慣等因素的影響,生薑產量都在畝產3000公斤左右,但如果改變一些傳統生產方式,獲得5000公斤的畝產也是有可能的。
第一、選種要嚴格。挑選塊大肉厚、皮色黃亮、不幹縮、不腐爛、未受凍及無病蟲危害的健壯姜塊作種姜。凡種姜肉質變色、有水漬狀、表皮容易脫落的不能催芽播種,否則會引起姜瘟病。
第二、催芽前曬姜。曬姜2天後保濕催芽,壯芽多,發芽率可達100%。
第三、催芽。在最後一次晾曬姜種後,趁熱將姜種放在准備好的催芽床內。溫床可做在大(小)棚內,用新鮮豬、牛糞作釀熱物,釀熱物上覆蓋4-5厘米的細土或河沙。當溫度升到25℃左右時,把種姜堆放在溫床上,厚10-15厘米,再在上面鋪一層稻草,蓋好薄膜。催芽時應注意姜種保濕,在保證透氣的條件下,盡量增加覆蓋物厚度,以減少水分蒸發。催芽標准為芽長0.5-2厘米,粗0.5-1厘米。特別提醒注意,雖然在四川地區4月播種可以不用催芽,但不利於挑選病、弱種姜。
第四、整地。生薑根系弱,既怕旱又怕澇,忌連作。土壤選擇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種植,最好是園田菜地(注意防治地下害蟲)。深翻起廂,廂距66厘米(包溝),溝可以不要太深,便於以後姜苗長起來後再挖溝土堆姜腳。東西壟較好。
第五、施肥。生薑需肥量大,必須施足基肥,每畝施優質農家肥4000-5000公斤,過磷酸鈣50-60公斤,碳銨70-80公斤,硫酸鉀25-30公斤,磷酸鋅1-2公斤做基肥。基肥可全田撒施再耕地,也可耕地後溝施於壟上,再用鋤頭將土、肥混勻。
第六、定植。姜種塊以50-75克大小為宜,每塊姜種上只留一個短壯芽,其餘芽全部抹除,掰姜時芽基部或姜塊斷面變褐,應剔除。然後將掰好的姜塊放入比例適當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15分鍾,撈出後隨即播種。播種前1小時應澆足底水,但不可把廂濕透。用平播法排入種姜,即將姜塊水平放入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如是東西溝向,芽一致向南,如是南北溝向,芽則朝西,放好姜種後用手輕輕按入泥中,使姜芽與溝面相平,種姜播後立即覆土4-5厘米厚,覆土最好選擇成塊狀的、比較硬的底土。然後盪平溝底。一般每畝用種量200-400公斤。值得一提的是,栽培時,要先把塊莖放穩,芽頭緊貼土面,不能上翹,然後用手抓一把各種肥料漚制的草木灰丟在芽頭的旁邊,切記不要丟在嫩芽上,再用有機肥蓋住,就這樣一行一行種下去。對高產很有利。生薑播種覆土後,趁土壤濕潤,畝用1公斤除草醚兌水20公斤,均勻噴在姜溝及周圍地面上,噴葯時倒退操作,噴葯後保持地面濕潤。
以上只是一點簡單介紹,要想獲得高產,在後期還必須加強田間管理,要做好溫度、水分、追肥、除草等管理工作,同時注意姜瘟病、葉枯病、玉米螟等病蟲的防治。

要奪取生薑高產,要抓好六條措施:
一、選好土地,注意輪作
生薑屬地下塊莖作物,即怕旱,又怕澇。因此,要選擇疏鬆、深軟較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塊種植。前作種過姜的田塊不宜選用,一般要輪作3年以上,否則易發生薑瘟。下種前,田塊要犁翻曝曬,整地時先撒石灰粉35-40公斤,然後起畦種植。
二、選擇良種,提早種植
種姜應選用肉質肥厚的大肉姜品種。大肉姜品質好,產量高,適合外銷出口。姜種要選「冬至」後收獲的老熟姜,老熟的姜種出苗齊壯。病田姜不宜留作種用。根據高產地區的經驗,「雨水」至「驚蟄」前後種的姜,比「清明」種的姜一般增產20%左右。
三、下足基肥,合理密植
生薑前期生長較緩慢,且植株較矮,只有適當密植,才能獲得高產。一般採用壟寬1.35米,壟高0.5米,小行距36厘米,株距18-20厘米,畝植4000-4500蔸為宜。基肥以疏鬆的雜肥和人畜糞肥為主,畝施土雜肥1750-2000公斤(加過磷酸鈣30-40公斤堆漚)、草木灰100-120公斤,打穴或開條溝施下,然後下種覆土。壟面同時用山草或稻草覆蓋一層,防止雜草滋生和保溫保濕。
四、適時追肥,合理排灌
每穴長出4-5條幼苗時,應抓緊進行第一次追肥培土,畝用腐熟人畜糞水1500-2000公斤加尿素3.5-4公斤淋施,每隔16-20天施1次。在「小暑」前後用火燒土或土雜肥泥將姜芽蓋好,「秋分」前後再追一次壯尾肥。施肥時注意不要淋到姜頭,以防傷根爛葉。
生薑既怕旱,又怕澇。姜田要保持濕潤,以利生薑生長。雨季要開深壟溝,排除漬水;乾旱天氣,特別是吹乾熱風時,姜田壟溝要灌回7-10厘米水層,以利保持姜田土壤濕潤。
五、抓好姜瘟預防工作
在及時排除漬水的同時,於「芒種」前後噴施50%托布津1000倍,或1:1:200倍的波爾多液(畝用40-50公斤葯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3-4次,可以有效地抑制姜瘟的發生和發展。一旦發生薑瘟,應立即把病株拔除集中到田外燒毀,並在病穴周圍撒上石灰粉消毒滅菌,停止施用氮肥,增施草木灰等鉀質肥料。
六、實行間套種,提高經濟效益
根據生薑前期生長較緩慢、植株較矮、耐陰性強的特點,早春可在壟邊間種瓜菜、豆角、茄子等,間套種作物可增加收入。

姜的栽培管理技術
(1)分次追肥。一般追肥2~3次,前輕後重。第一次追肥在生薑出苗後進行,每畝用腐熟的糞肥500千克,加水5~6倍澆施;或用尿素10千克,配成0.5%~1%的稀肥液澆施,促苗生長。第二次追肥在收娘姜時進行,施肥量比第一次增加30%~50%,仍以氮肥為主,施時如雨水較多,可在距植株10~12厘米處開穴,將肥料點施蓋土。如姜田基肥充足,植株生長旺盛,表現無脫力現象,這次追肥可以不施或少施,以免引起植株徒長。第三次追肥在初秋天氣轉涼,拆去姜田的蔭棚或遮蔭草後立即進行。這次肥料主要是促進姜的分枝和膨大,要適當重施,並要氮、磷、鉀配合,一般畝施尿素20~25千克,硫酸鉀20~25千克、過磷酸鈣10~15千克,均勻撒施種植行上,並結合進行培土。
(2)中耕培土。生薑生長期間要多次中耕除草和培土。前期每隔10~15天進行1次淺鋤,多在雨後進行,保持土壤墒情,防止板結。到株高達40~50厘米時,開始培土,將行間的土培向種植溝。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夏季多雨,應結合培土將畦溝深挖到30厘米,並把挖出的土壤均勻放置在行間。待初秋天氣轉涼,拆去蔭棚或遮蔭草時,結合追肥,再進行1次培土,將原來的種植溝培成壟,壟高10~12厘米,寬20厘米左右。培土可防止新形成的姜塊外露,促成塊大、皮薄、肉嫩,是爭取優質高產的必要措施。
(3)灌溉排水。種植後保持土壤較干,以利土溫的回升。但如久旱不雨,影響出苗,也要適量澆水。出苗以後,保持畦面乾乾濕濕,不宜多澆。雨季來臨,要及時清溝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使根不受澇而免遭腐爛。拆去蔭棚或遮蔭草以後,正是姜株分枝和姜塊膨大時期,要在早晚勤澆涼水,促進分枝和膨大。收藏前1個月左右停止澆水,促使姜塊老熟。
(4)遮蔭防暑。人夏以後,在當地氣溫達25℃以上時,在姜田中搭蔭棚或插草遮蔭防熱。入秋以後,氣溫降到25℃以下,及時拆除遮蔭物,以增強光合作用和同化養分的積累。長江流域多在6月上、中旬遮蔭,8月下旬至9月初拆除。搭蔭棚即在姜田畦面上用細竹或樹枝、蘆竹等搭1~1.1米高的平棚架,頂上夾放稻草稈或油菜秸稈等,稀疏排放,約遮去一半陽光;亦可用灰色遮陽網代替秸稈覆蓋。插遮蔭草可在姜行的南側、距植株12~15厘米處開小溝,插入穀草或短蘆葦等,交互編成花籬狀,直立或稍向北傾斜,為植株遮去一半陽光。

姜的間套作栽培技術
姜實行間套作栽培,既能充分地利用苗間空隙地提高復種指數增加收入,又能減少搭遮蔭棚的費用,解決姜不耐強光的問題,起到遮蔭、避光的作用。但間套作必須選擇適宜的作物和品種以及栽培時期。姜早期與早蘿卜、萵筍、小白菜等先套作,後再套進爬地冬瓜或西瓜、玉米(稀植)或者萊豆、豇豆(獨柱),也可套棚架或牌坊架苦瓜等萊,但必須分清主次,不可過多,以免影響主作生長。姜還可與芋間作,即在姜畦四周間芋子,芋的莖葉對姜起遮蔭避光作用,9月以後日照減弱便收獲芋子,促進姜旺盛生長。

姜的芽生產栽培技術
近幾年,為了擴大生薑出口創匯,各地總結出一整套姜芽生產配套技術,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姜芽分為普通姜芽和軟化姜芽。
普通姜芽的生產技術與常規生薑栽培技術類似,但也有不同,主要應掌握以下幾點:①要選用分枝多的密苗型品種,使生薑的分枝多,成芽數也多,製作姜芽時可利用部分也多,便於多出產品;②採用較小姜塊播種,降低投資,提高種姜利用率,而且較小姜塊產生分枝數亦不會太少,不影響姜芽數;③增加播種密度,增加單位面積上的株數,使單位面積上分枝數增多,成芽數亦多,有利於多生產姜芽;④栽培技術上注意加強管理,增施基肥,及早追肥澆水,促進生薑提早分枝及生長,同時注意插好插密姜草。
姜芽製作一般可在生薑長足苗,根莖未充分膨大前開始,直至生薑收獲期都可以進行。具體方法是:採用筒形環刀套住姜芽(苗)向姜塊中轉刀切下姜芽(苗),製作成根莖直徑1厘米,長為2.5~5厘米,根莖連同姜芽總長15厘米的成形半成品,經過醋酸鹽水腌制後即為成品。一般為三級:一級品根莖長3.5-5厘米;二級品根莖長3~3.5厘米;三級品根莖長2.5~3厘米。
軟化姜芽的栽培技術如下:軟化姜芽是在沒有光照條件下培育的新產品,它具有嫩、鮮、香、脆的特色,主要用於出口創匯,效益高。進行軟化姜芽生產需重點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建好培育場地。可以利用空閑房屋、倉庫、防空洞或大棚、中棚、日光溫室等改建的培育室。場地內需配備育芽苗床、增溫設備,建好通風散氣口。苗床可用水泥板或磚砌成多層支架形式,可利用地下火道或電熱線加溫,在場所的一邊或四周留通風散氣口。
(2)培育技術要配套。要選用肥壯、無病蟲害的小姜塊。催芽時將姜種堆起,高1米左右,噴適量水,蓋細沙保溫保濕,維持堆內25℃溫度。待多數芽萌發但未生根之前選芽掰塊,按芽大小分級育芽。然後在4~5厘米厚沙床上排種,注意使芽排齊向上,然後上面蓋5厘米細沙。每畝用種約為250~350千克。姜種上床後立即用噴壺噴水,濕透床土,在多數姜芽出土後噴第二次水。采姜芽前7~10天根據床土干濕情況噴適量的水。噴水保濕時可根據生長情況,在水中溶人少量氮磷鉀速效肥噴施,濃度要小於1%。培育場所內保持80%—90%的濕度。在姜芽出土前後保持25-28℃床溫,采苗前10天保持25℃床溫。注意在出芽後特別是采芽前幾天適當通風換氣。
(3)採收姜芽應及時。姜種上床45~50天,大部分芽苗長至30厘米高時,即可採收。把姜塊用工具起出然後把姜苗掰下,去掉芽苗上的須根,沖洗干凈即可。超過30厘米的芽苗可以切去頂芽。
(4)適當進行加工處理。芽苗取下後,若根莖過粗,可用環形刀切去外圍部分,根據根莖粗度進行分級,然後切去姜苗,使總長為15厘米,然後放人醋酸鹽水中進行腌制。腌制完成後,以10支為一單位捆好,裝罐,倒人重新配製的醋酸鹽水,密封,裝箱後即可外銷。

姜的收獲
(1)收種姜。又稱收娘姜。種姜發芽後,其營養物質並未完全消耗,也不腐爛,仍可回收上市,俗稱「生薑還是老的辣」就是這個道理。一般在苗高20~30厘米、具5~6片葉時,即可採收。採收方法:先用小鏟將種姜上的土挖開一些,用手指把姜株按住,不讓姜株晃動,另一手用狹長的刀子或竹簽把種姜挖出。注意盡量少挖土,少傷根。收後立即將挖穴用土填滿拍實。回收的種姜比種植時約少20%。若已出現病菌侵染或多雨期則不宜收姜,否則造成傷口易引起姜瘟病侵染蔓延。
(2)收嫩姜。又叫收子姜。長江流域收嫩姜期適宜於白露前後開始。此期姜的幼嫩根莖已迅速膨大,水分多,組織柔嫩,宜於鮮食,調劑秋季蔬菜淡季,也可腌漬泡菜、醬菜等。也有提早於立秋開始收獲的,但產量較低,採收愈早,產量愈低。通常先採病株上的新姜,但不耐貯藏,每次不能採收過多,以免腐爛。
(3)收老薑。在植株大部分莖葉開始枯黃,地下根狀莖已充分老熟時採收。生薑不耐霜凍,要防止採收過遲受凍,一般均在當地初霜前採收。要選晴天挖收,剪去地上部莖葉,不用晾曬就可貯藏,以免曬後表皮發皺。

姜的儲藏技術
(1)姜的短期貯藏保鮮。如進行加工利用,需作短期貯藏保鮮。選室內背風處先在地面鋪一層濕潤砂,然後將貯姜豎立密排在上面,每排一層蓋5~6厘米濕潤砂,如此可堆0.8~1米高,最上部蓋濕潤砂10厘米,然後覆蓋塑料薄膜保濕。注意地面勿進水,前半月可不蓋薄膜。
(2)姜的井窖貯藏。選擇避風向陽的山坡地或丘陵地,向下挖一壇或井窖。口徑60厘米左右,深2~2.5米,下部直徑1~1.3米,在井壁上每隔50厘米,由上向下挖腳踏坑,在井下按120度角均勻向三個方面掘進,各挖掘一個頂部圓拱形的洞室,洞室高1.3米、直徑1~1.2米,每室可貯藏姜塊約400~500千克。貯姜時剔除病、傷、爛姜,將姜塊豎擺洞內,每排一層姜,撒蓋5~6厘米厚的清潔濕潤細沙,濕度掌握以手握成團,落地散開為度。一直擺到高1米左右,然後用磚塊和泥草封閉洞口。在井口搭小雨棚防雨。進窖初期外界氣溫較高,姜塊呼吸熱較多,井口須敞開通氣散熱。到氣溫降到0℃左右時,應封閉井口,當氣溫降到—5℃時,應用草把塞緊井口,上蓋薄膜和草簾。氣溫轉暖後又要隨時減少覆蓋,使之通氣。窖藏期間要定期檢查,特別是人窖後半月內要檢查,如有異常現象要及時翻窖。檢查前點燈籠下放,如井下缺氧,則燭火熄滅。待通氣後才可下井,以保證人的安全。
(3)姜的半地下室貯藏。在無山坡地,地下水位高,不能挖井窖的地方採用。選避風向陽的較高平地,挖深1~2米,以不見地下水為度,坑寬4.5米,長隨需要貯姜數量而定,一般為10米左右,在坑四周砌牆高2~2.5米,約有3/4在地下,1/4在地上。上蓋屋頂,用蘆葦、稻草隔熱、保溫,在室南邊開門,下階梯入室,中為走道,兩邊砌貯姜池,室南北兩頭地上部各開小窗兩個,對應於兩個貯姜池。天冷關閉,並在地上部四周圍草簾保溫;天暖拆除草簾,並開窗通風。在貯姜池四周圍草簾,中間擺放姜塊,芽頭一律朝上,擺一層姜,加蓋一層沙,堆高1~1.3米,上蓋10厘米濕沙,再蓋草簾保溫。在姜堆上、下層插放溫度計,監測姜溫。
無論採用哪種貯藏方法,前期窖溫宜保持15~18℃,不能超過20℃;中後期以保持10℃左右為宜,相對濕度宜保持在80%`~~90%。在人窖後半月內須勤查溫濕度的變化對姜塊的影響,以後每月抽樣檢查一次,寒冷期須選晴天中午或午後下窖檢查。

姜的良種繁育
姜以根莖進行無性繁殖,但根莖易感染腐爛病等病菌,同時各地串換姜種很勤,品種混雜、退化較嚴重,很有必要進行良種提純和繁育。姜良種繁育的方法,宜採用母系提純法,其主要程序是:種姜選植、單行選留、分系比較、中選優系混合留種供作原種。
(1)種姜選植。種姜選擇色澤鮮、有光澤、組織細密、無傷痕、無霉爛、無糊解發汗的姜塊2000塊以上,人選擇圃單行種植。
(2)單行選留。第一年在選擇圃種植的種姜,除按品種的標准性狀進行選擇外,主要注意抗腐爛病和耐貯藏性的選擇,並做好觀察記載。
選擇時期:①生長盛期:選株叢大,全行生長整齊,葉青綠無萎蔫、無卷縮的姜行200行以上。②生長末期:照上述標准復選150行以上。③收獲期:選姜塊肥大、姜芽無腐爛、無水漬的姜100行以上,人窖單藏。④出窖催芽後:按種姜選擇標准決選,並注意選芽口多而完整的株行(50行以上)的姜種人株系圃種植。
(3)行系比較。①田間設計:各行系按順序排列,不設重復。每行系為一小區,至少有5行,每隔10個小區設一對照(為原來的生產用種),四周設保護行,按常規栽培技術管理。②比較與選擇:以行系小區為單位,進行比較選擇,觀察記載和優系選擇方法與單行選留同。入選優系如特優,則單獨貯藏,加快繁育;如性狀相似,抗病,整齊一致,則混合收貯,供作原種;若性狀和抗病仍不理想,則仍需進行種姜的單行選擇和行系比較,直到選出該品種的抗病優系為止。
(4)觀察記載項目。①原種田調查;②性狀調查;③病蟲害調查;④窖藏觀察。
(5)原種繁育的栽培技術。與前述栽培管理同,但栽植密度稍稀。

姜的留種
姜是無性繁殖,長期栽培易發生退化現象。為了保證品種不退化,年年高產,最好選無病害、高燥、肥沃的田塊設專門的留種田。生長中期多施鉀肥,少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長,促進根莖充實,即使去除病株,收獲前半個月停止澆水。採收一般在晴天土壤較干時進行,用剪刀齊姜秸內頂芽上部剪平,不要損傷頂芽。剝去母姜,鋪於室內晾數天,使其蒸發表面水分,不必洗滌,入室貯藏。貯藏適宜溫度為10~15攝氏度,相對濕度為90%左右。

閱讀全文

與生薑栽培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12伏蓄電池存電量計算方法 瀏覽:217
沖壓工36技計算方法計算實例 瀏覽:856
骨化三醇免疫治療方法 瀏覽:304
三聯療法如何服用方法 瀏覽:424
93乘43加91的簡便方法 瀏覽:393
海螺吃了頭暈有什麼方法解決 瀏覽:811
如何寫通項方法 瀏覽:673
小學生如何寫作業快的方法 瀏覽:346
衛星手機夜景拍攝方法 瀏覽:97
怎麼做瘦肚子最快方法 瀏覽:11
考場查詞典技巧和方法 瀏覽:639
魔芋水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493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教學方法分析 瀏覽:323
平焊單面焊雙面成型的教學方法 瀏覽:601
查詢電腦圖片有多張的方法 瀏覽:429
兒童口腔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340
七星漂走漂解決方法 瀏覽:978
醫療垃圾微生物殺滅率檢測方法 瀏覽:124
漢服打結方法圖片 瀏覽:259
花繩最簡便的方法怎麼樣玩 瀏覽: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