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存貨價值的計算方法
不同來源取得的存貨,其入賬價值的構成各不相同。 一、外購存貨的入賬價值: 根據我國會計准則的有關規定,外購存貨以其采購成本入賬,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貨價格,相關稅費,以及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等其他可直接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1、購貨價格 購貨價格是因購貨而支付的對價,但不包括規定可以扣除的增值稅額。 對於現購業務來說,購貨價格就是實際支付的貨款額扣除按規定準予抵扣的增值稅後的價格。對於賒購業務來說,購貨價格就是購貨發票上以貨款額扣除按規定準予抵扣的增值稅額後的價格。
在發生現金折扣時,一般不調整購貨價格,而是把獲得的現金折扣作為理財收入計入財務費用。
2、計入存貨采購成本的相關稅費 計入外購存貨采購成本的相關稅費是指企業外購貨物應支付的稅金及相關費用,主要包括進口環節的關稅、消費稅、海關手續費,企業購入未稅礦產品代繳的資源稅,小規模納稅人購進貨物支付的增值稅,以及一般納稅人購進貨物按規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等。
3、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代價 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代價是指為使外購存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所支付的除買價及相關稅費以外的采購費用,主要包括外購存貨到底倉庫以前發生的倉儲費、包裝費、運雜費、運輸保險費、運輸途中合理損耗以及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
發生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時,一般根據這些費用是否能分清具體負擔對象,或直接計入各存貨采購成本,或選擇合理分配標准(如采購數量、采購價格等)分配計入各有關存貨采購成本。
二、自製存貨的入賬價值 自製存貨主要包括產成品、在產品、半成品、委託加工物資等,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自製存貨應以存貨達到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全部支出入賬。
包括消耗的材料成本,自製工程中發生的加工成本及其他能直接認定為該存貨價值的成本(如企業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而發生的專項設計費用,以及應計入存貨成本的借款費用等)。
1、消耗的材料成本 自製存貨消耗的材料成本是指為製造存貨直接消耗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等,一般又稱為直接材料。
均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確定。 2、發生的加工費用 自製存貨發生的加工費用是指企業為加工生產某種產品或材料,在直接材料成本基礎上追加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有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兩大部分。
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材料或提供勞務的過程中直接從事生產的工人的職工薪酬。製造費用是指由生產的若干種產品、材料或勞務共同承擔,但在發生時難以劃分具體承擔對象的生產成本,屬於為生產產品、材料或提供勞務發生的間接生產費用,主要包括企業生產部門發生的生產管理(如車間管理)費用,如生產管理人員的薪酬,生產部門的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機物料消耗、勞動保護費等。
對於生產周期較長(一般是指超過一個完整的會計年度)的自製產品,准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也屬製造費用。
『貳』 庫存成本有幾種計算方法
商品庫存成本的計算方法一般有八種,分別是:
移動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
先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
個別計價法;
計劃成本法;
毛利率法;
零售價法。
八種庫存成本的計算方法具體內容為:
移動平均法:指移動加權平均法,即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是: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
全月平均法:指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是: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先進先出法:指先按照先收到存貨先發出或先耗用,根據這種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計算公式是:本期發出存貨成本=∑發出存貨數量×先收到存貨的單;
後進先出法:與先進先出法相反,指先按照後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耗用,根據這種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本期發出存貨成本=∑發出存貨數量×後收到存貨的單;
個別計價法:指進行存貨管理時存貨以單個價格入帳的方法,計算公式是:成本=∑發出數量×進貨單價;
計劃成本法:指先制定計劃價格,按計劃價格發出材料,然後按照實際價格分攤材料差異的方法,計算公式是: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差異率,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毛利率法:指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是: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零售價法:按照存貨成本與零售價格的比率估計存貨成本的方法,計算公式是:存貨(零售價)×成本÷零售價比率。
『叄』 商品庫存成本怎麼計算
商品庫存成本=訂貨成本+購入成本+庫存持有成本+缺貨成本+物流成本。
庫存成本是在整個庫存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
(1)訂貨成本。
(2)購入成本,即用於購買或生產該產品所支出的費用,與購買量或生產量有關。
(3)庫存持有成本,即為保持存貨而發生的成本,通常指貨物從入庫到出庫期間所發生的成本。
(4)缺貨成本。
(5)物流成本,即貨物從供應商處運到倉庫,以及從倉庫運到用戶手中所需的成本,也可合並到前述的(1)與(2)中。
隨庫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費用:
(1) 資金成本。庫存資源本身有價值,佔用了資金。這些資金本可以用於其它活動來創造新的價值,庫存使這部分資金閑置起來,造成機會損失。
(2) 倉儲空間費用。要維持庫存必須建造倉庫、配備設備,還有供暖、照明、修理、保管等開支。這是維持倉儲空間的費用。
(3) 物品變質和陳舊。在閑置過程中,物品會發生變質和陳舊,如金屬生銹,葯品過時,油漆褪色,鮮貨變質。
(4) 稅收和保險。
隨庫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費用:
(1)訂貨費。訂貨費與發出訂單活動和收貨活動有關,包括評判要價、談判、准備訂單、通訊、收貨檢查等,它一般與訂貨次數有關,而與一次訂多少無關。
(2)調整准備費(Setup cost)。加工零件一般需要准備圖紙、工藝和工具,需要調整機床、安裝工藝裝備。這些活動需要的費用。如果花費一次調整准備費,多加工一些零件,則分攤在每個零件上的調整准備費就少。但擴大加工批量會增加庫存。
(3)購買費和加工費。采購或加工的批量大,可能會有價格折扣。
(4)生產管理費。加工批量大,為每批工件做出安排的工作量就會少。
(5)缺貨損失費。批量大則發生缺貨的情況就少,缺貨損失就少。
『肆』 合理庫存如何計算
庫存是指倉庫中實際儲存的貨物。合理庫存就是庫存量掌握在適度的定額和庫存周轉量。庫存的合理與否的重要指標是貨物在倉庫中的周轉率,越高越好。
合理庫存的一個簡單計算方法:
斷貨不僅會降低消費者購買的滿意度和對品牌的忠誠度,還可能瓦解網路,造成經銷商倒戈。最重要的是,斷貨損失掉產品的潛在銷售機會和利潤,給競爭品牌以可乘之機,導致在市場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所以這就要求經銷商應該有一個合理的庫存,以便於進行產品補貨。 查了許多資料,目前大家常用的還是「1.5倍安全庫存法則」。
1.5倍安全庫存法則:
舉個例子,假如一家商店上次你拜訪時他的存貨是10箱,然後他又進了5箱貨,一周後去拜訪發現他的存貨是12箱,那麼這次他應該進多少貨?答案是不進貨。因為這一周他的實際銷售量是10+5-12=3箱,而庫存數12箱遠遠大於他一周的銷量,所以他不可能斷貨。 這就是運用了1.5倍安全庫存法則
舉個例子:
例如,年周轉率為12次,那就意味著貨物在倉庫有12次進出。周轉率越高越好俗話形容貨如輪轉就是這個意思。庫存周轉率的高低固然與銷售和生產有關,但是自身的管理也是大有作為的。筆者曾經在企業工作時,發現總是出現庫存位不足與生產銷售需求發生矛盾,後經研究發現,原來是庫存中有一大批已經放了多年無人處理的東西,經統計居然占庫容三分之一有多,後經最高層拍板才一次性處理,使庫存回到合理狀況。所以要做到庫存合理除了要做好銷售與生產計劃外,倉庫自身一定要科學擺放,同時加強檢查及時清理「垃圾」,最大程度釋放庫容,使倉庫保持合理的狀態。
『伍』 庫存怎麼算
安全庫存的計算公式:假設每天用量是100PCS,則,安全庫存量等於: L/T 生產周期(天數) *100+ 運輸時間(天) *100+檢驗時間(天) *100+ 最低庫存量,還要考慮產品檢驗不合格返工天數和重做天數,以此類推。
最低庫存的計算公式:
最低庫存量(成品)=最低日生產量x最長交付天數+安全系數天。
最低庫存量=安全庫存+采購提前期內的消耗量。
最低庫存量=日銷售量*到貨天數+安全系數/天。
最高庫存量計算公式:
最高儲備日數=供應間隔日數+整理准備日數+保險日數。
最高儲備量=平均每日耗用量x最高儲備日數。
庫存分類:
以分兩類:一類是生產庫存,即直接消耗物資的基層企業、事業的庫存物資,它是為了保證企業、事業單位所消耗的物資能夠不間斷地供應而儲存的;
一類是流通庫存,即生產企業的原材料或成品庫存,生產主管部門的庫存和各級物資主管部門的庫存。此外,還有特殊形式的國家儲備物資,它們主要是為了保證及時、齊備地將物資供應或銷售給基層企業、事業單位的供銷庫存。
『陸』 存貨核算計價方法有哪些
各種存貨發出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列舉說明如下: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先收到的存貨先耗用,並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2、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根據期初存貨結余和本期收入存貨的數量及進價成本,期末一次計算存貨的本月加權平均單價,作為計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結存價值的單價,以求得本期發出存貨成本和結存存貨價值的一種方法。
3、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每次收貨後,立即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出新的平均單價或成本的1種方法。
4、後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是假定後收到的存貨先發出或後收到的存貨先耗用,並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轉次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5、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每次(批)收入存貨的實際成本作為計算各該次(批)發出存貨成本的依據。即:每次(批)存貨發出成本=該次(批)存貨發出數量X該次(批)存貨實際收入的單位成本除上述計價法外,還有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等,但前五種方法屬於企業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存貨計價方法
『柒』 存貨價值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存貨的計算公式:存貨=在途物資+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裝物+分期收款發出商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委託代銷商品+生產成本+半成品和成品。
存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存的各種資產,包括商品、產成品、半成品、在產品以及各種材模型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貨價值的計算
賬面價值是指該某科目的賬面余額減去相關備抵項目後的金額。而賬面余額是指某科目的賬面實際余額,不扣除作為該科目備抵的項目。賬面價值=賬面余額-存貨跌價准備。
1.外購存貨入賬價值=采購價(不含稅)+進項稅+其它稅金(不含增值稅)+運雜費。
2.加工存貨入賬價值=製造費用+直接人工。
3.投資者投入的存貨入賬價值=按照投資合同的公允價值。
4.盤盈存貨入賬價值=重置成本賬戶設置:原材料在途物資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應付稅費預付賬款其它貨幣資金銀行本票,銀行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