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原材料的計價方法有
原材料發出的計價方法有
(1)個別計價法。各種原材料分別計價,入出庫分別計入明細賬,這樣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准確。
(2)先進先出法。是以先購人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
(3)加權及移動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管理。因此從管理角度看這種方法並不是很嚴謹。而移動加權平均能使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而且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現代公司均已實現了財務的信息化管理,因此移動加權平均法雖然計算繁瑣復雜,但應用計算機處理並不困難。
⑵ 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具體詳細的
材料成本核算方法有計劃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
原材料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過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並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主要材料和外購半成品,以及不構成產品實體但有助於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原材料具體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
(一)採用實際成本核算
1.科目設置
「原材料」科目用於核算庫存各種材料的收發與結存情況。在原材料按實際成本核算時,本科目的借方登記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庫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在途物資」科目用於核算企業採用實際成本(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貸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各種物資(即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本科目應按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進行明細核算。本科目的借方登記企業購入的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貸方登記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實際成本,期末余額在借方,反映企業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
2.賬務處理
(1)購入材料
由於支付方式不同,原材料入庫的時間與付款的時間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會計處理上也有所不同。
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1)采購時,按實際成本付款,記入「材料采購」賬戶借方;
(2)驗收入庫時,按計劃成本記入「原材料」的借方,「材料采購」賬戶貸方;
(3)期末結轉,驗收入庫材料形成的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記入「材料成本差異」的借方,節約差記入「材料成本差異」的貸方。
(4)平時發出材料時,一律用計劃成本。
(5)期末,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結轉發出材料應負擔的差異額。
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驗收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期初材料成本差異率=期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期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異率
原材料實際成本=「原材料」科目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科目貸方余額)。
⑶ 原材料領用計算方法
原材料領用計價的方法有不同方法,各有各的優缺點,現實中權衡並選擇一種計價方法:
(一)先進先出法
1、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貨先發出,並根據這種假定的成本流轉順序對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的方法。
2、優缺點:優點:是使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單價以調整當期利潤。
缺點:是計價工作比較繁瑣,特別對於存貨進出業務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而且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存貨價值。
(二)加權平均法
1、加權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貨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貨成本加月初存貨成本的和,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發出成本和庫存成本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2、優缺點:優點:採用加權平均法,考慮了不同批次進貨的數量及單價,計算結果比較均衡;存貨加權平均單價於期末一次計算,平時只記發出存貨數量,不記發出存貨單價和金額,可以減少日常核算工作量。
缺點:這種方法平時無法從賬上提供發出和結存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於加強對存貨的日常管理。
(三)移動加權平均法。
1、移動平均法亦稱移動加權平均法,指本次收貨的成本加原有庫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貨數量加原有存貨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價,並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移動平均法與加權平均法的計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權平均法一個月計算一次單位成本,而移動平均法每收進一次存貨,就計算一次單位成本。
2、優缺點優點:採用移動平均法,能夠隨時反映發出存貨和庫存存貨的成本,有利於存貨的日常管理,而且計算的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
缺點:由於每收進一次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因而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貨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四)個別計價法。
1、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或分批實際法,是通過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每批(次)存貨發出成本=該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
收入時的實際單位成本
2、優缺點:優點:採用這種方法,計算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准確、合理。
缺點:但在具體操作中,必須對存貨的收、發、存逐批認定,因而工作量大,難度也大。
⑷ 材料采購成本的計算方法
材料采購成本賬戶的設置及其對應關系
1.「物資采購」賬戶——反映材料采購資金的支出、材料采購成本的計算和采購成本結轉情況的成本費用類賬戶。
◆發生的材料的買價和采購費用,記借方;
◆驗收入庫轉入「材料」賬戶借方的實際采購成本,記貸方。
◆期末如有餘額在借方,表示在途材料的實際采購支出。
◆該賬戶應按材料品種設置明細賬。
2.「材料」賬戶—核算庫存材料成本的增減變動及其結存情況的資產類賬戶。
◆已驗收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記借方;
◆發出領用材料的實際成本,記貸方
◆期末借方余額,表示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
◆該賬戶應按材料的種類、名稱等設置明細類賬。
3.「應付賬款」賬戶——反映和監督企業因采購材料而與供應單位發生的結算債務的增減變動及其餘額的情況負債類賬戶。
◆應付材料供應單位的款項(包括價款、增值稅和代墊運雜費),記貸方;
◆償付的供應單位的款項,記借方;
◆期末貸方余額,表示企業尚欠供應單位的款項。
◆該賬戶應按供應單位設置明細賬。
4.「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簡稱「應交稅金—進項稅額」)賬戶—核算企業因購買材料或勞務而應向供應單位連同買價一起支付的、代下一環節(最終為消費者)預先墊支的增值稅額——用來抵減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負債類賬戶。
◆預先墊支並用來抵減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增值稅進項稅額,記借方。
◆購貨退出或折讓應收回並沖銷的進項稅額用紅字記在該賬戶的借方。
◆該賬戶沒有貸方發生額。
5.「預付賬款」賬戶—核算企業因向供應單位預付材料價款,而與供應單位發生的債權結算的增減變動及其餘額的情況的資產類賬戶
◆預付的貨款,記借方,表明企業的資產被對方佔用,與「銀行存款」賬戶發生對應關系;
◆沖銷預付款(一般為收到材料)時,記貸方,與「物資采購」賬戶發生對應關系;
◆期末借方余額,表示未收到材料的預付款項;
◆該賬戶應按供應單位設置明細賬。
6.「應付票據」賬戶—核算企業採用商業匯票采購材料而與供應單位發生的債務結算的增減變動及其餘額的情況的負債類賬戶。
◆企業開出承兌匯票時,記貸方,表明企業與供貨單位的債權債務關系的確立(增加);
◆償還應付票據款時,記借方,表明企業與供貨單位的債權債務關系的消失(減少)
◆期末貸方余額,表示尚未到期的應付票據款。
業務舉例
假設M公司2004年12月份發生下列材料采購業務:
例1:從AB公司購入甲、乙兩種材料。甲材料2400千克,單價50元,計120000元;乙材料1600千克,單價100元,計160000元。買價共計280000元,增值稅45400(280000×17%)。材料已驗收入庫,款項327600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借:物資采購—甲材料 120000
—乙材料 160000
借:應交稅金—進項稅額 45400
貸:銀行存款 327600
例2:企業以銀行存款110000元預付向AB公司購買乙材料的貨款。
●分析:該業務屬於資產內部各項目之間轉換的業務。一方面使企業的一項資產——銀行存款——減少110000元,另一方面使企業的另一項資產——預付賬款 ——增加110000元,涉及到「銀行存款」和「預付賬款」兩個賬。其中,預付賬款的增加是企業資產的增加,應記入「預付賬款」賬戶的借方。
借:預付賬款—AB公司 110000
貸:銀行存款 110000
例3:從H公司購進丙材料2000千克,單價60元,計120000元,增值稅20400(120000×17%)元,貨款採用商業承兌匯票結算,但材料尚未驗收入庫。
借:物資采購—丙材料 120000
借:應交稅金—進項稅額 20400
貸:應付票據—H公司 140400
例4:收到AB公司發來的乙材料1200千克,單價100元,計價款120000元,增值稅20400元,除沖銷原預付貨款110000元外,其餘款項用銀行存款支付。
借:物資采購—甲材料 120000
借:應交稅金—進項稅額 20400
貸:預付賬款—AB公司 110000
貸:銀行存款 30400
例5:企業以銀行存款支付購入上述甲、乙材料的運雜費12480元,並在已入庫的材料之間進行分配。
采購費用分配率=實際發生的采購費用/材料的買價或重量
某種材料應分擔的采購費用=該材料的重量或買價×采購費用分配率
本例採用材料的重量(甲材料2400千克,乙材料2800千克)標准進行分配。
運雜費分配率=12480/(2400+2800)=2.4(元/千克)
甲材料應分擔的運雜費=2400×2.4=5760(元)
乙材料應分擔的運雜費=2800×2.4=6720(元)
借:物資采購—甲材料 5760
—乙材料 6720
貸:銀行存款 12480
例6:計算並結轉已驗收入庫材料的實際采購成本。
借:材料—甲材料 125760
—乙材料 286720
貸:物資采購—甲材料 125760
—乙材料 286720
⑸ 計算材料學的主要內容
計算材料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計算模擬,即從實驗數據出發,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及數值計算,模擬實際過程;另一方面是材料的計算機設計,即直接通過理論模型和計算,預測或設計材料結構與性能。前者使材料研究不是停留在實驗結果和定性的討論上,而是使特定材料體系的實驗結果上升為一般的、定量的理論,後者則使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更具方向性、前瞻性,有助於原始性創新,可以大大提高研究效率。因此,計算材料學是連接材料學理論與實驗的橋梁。 計算材料學涉及材料的各個方面,如不同層次的結構、各種性能等等,因此,有很多相應的計算方法。在進行材料計算時,首先要根據所要計算的對象、條件、要求等因素選擇適當的方法。要想做好選擇,必須了解材料計算方法的分類。目前,主要有兩種分類方法:一是按理論模型和方法分類,二是按材料計算的特徵空間尺寸(Characteristic space scale)分類。材料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材料的微結構,材料的用途不同,決定其性能的微結構尺度會有很大的差別。例如,對結構材料來說,影響其力學性能的結構尺度在微米以上,而對於電、光、磁等功能材料來說可能要小到納米,甚至是電子結構。因此,計算材料學的研究對象的特徵空間尺度從埃到米。時間是計算材料學的另一個重要的參量。對於不同的研究對象或計算方法,材料計算的時間尺度可從10-15秒(如分子動力學方法等)到年(如對於腐蝕、蠕變、疲勞等的模擬)。對於具有不同特徵空間、時間尺度的研究對象,均有相應的材料計算方法。
目前常用的計算方法包括第一性原理從頭計演算法,分子動力學方法,蒙特卡洛方法,元胞自動機方法、相場法、幾何拓撲模型方法、有限元分析等。
⑹ 綜合布線的材料計算方法
RJ-45頭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頭的總需求量
n:表示信息點的總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餘
信息模塊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塊的總需求量
n:表示信息點的總量
n*3%:表示富餘量
每層樓用線量:C=[0.55*(L+S)+6]*n
L:本樓層離管理間最遠的信息點距離
S:本樓層離管理間最近的信息點距離
n:本樓層的信息點總數
0.55:備用系數
6:端接容差
在選擇線槽時,線槽的截面積=水平線纜面積×3
1、最長的線距+最短的線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點數=總長度
總長度/305(標准每箱米數)+2箱=總箱數
+的數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話,寧可多備點,不要事後
2、每個服務需一條4對非屏蔽雙絞線電纜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纜;
每個通訊間中水平電纜的總數量=(由通訊間提供服務的工作區的數量)*(每一工作區提供的服務的數量)
工作區水平布線計算:
A:最近信息點距離;
B:最遠信息點距離;
C:每層工作區信息點數量
每層所需電纜長度=(A+B)/2*1.1*C
總共所需電纜箱數=各層電纜長總和/305米/箱
(電子工業出版社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3、C=[0。55(F+N)+6]Xn(m)
C每個樓層的用線量
F為最遠信息插座離配線間的距離
N為最近的信息插座離配線間的距離
n為每層信息插座的數量
簡單公式:
1.(最長線距+最短的線距)/2*1.1=
平均線長
平均線長*信息點=需要的線纜總數
線纜總數/305=需要多少箱線
2.
線數:(最長+最短)/2x1.1+2x樓高
箱數:線數x信息點數/305
3.
(最遠距離
+
最近距離)/
2
*1.1
+
層高)*
節點數)/
305
=
線纜箱數。
其中:1.1系數是損耗;層高是樓層高度,如果水平線槽走天花板,則必須計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計;305是1000英尺換算。
4.
最長的網線和最短網線的平均值X總的點數,然後再加10%的冗餘
RJ-45頭的需求量:m=n*4+n*4*15%
m:表示RJ-45接頭的總需求量
n:表示信息點的總量
n*4*15%:表示留有的富餘
信息模塊的需求量:m=n+n*3%
m:表示信息模塊的總需求量
n:表示信息點的總量
n*3%:表示富餘量
每層樓用線量:C=[0.55*(L+S)+6]*n
L:本樓層離管理間最遠的信息點距離
S:本樓層離管理間最近的信息點距離
n:本樓層的信息點總數
0.55:備用系數
6:端接容差
在選擇線槽時,線槽的截面積=水平線纜面積×3
1、最長的線距+最短的線距)/2=平均值
(平均值+5米)X點數=總長度
總長度/305(標准每箱米數)+2箱=總箱數
+的數量也可自己定,第一次的話,寧可多備點,不要事後
2、每個服務需一條4對非屏蔽雙絞線電纜或2芯(62.5/125微米多模)光纜;
每個通訊間中水平電纜的總數量=(由通訊間提供服務的工作區的數量)*(每一工作區提供的服務的數量)
工作區水平布線計算:
A:最近信息點距離;
B:最遠信息點距離;
C:每層工作區信息點數量
每層所需電纜長度=(A+B)/2*1.1*C
總共所需電纜箱數=各層電纜長總和/305米/箱
(電子工業出版社
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
3、C=[0。55(F+N)+6]Xn(m)
C每個樓層的用線量
F為最遠信息插座離配線間的距離
N為最近的信息插座離配線間的距離
n為每層信息插座的數量
簡單公式:
1.(最長線距+最短的線距)/2*1.1=
平均線長
平均線長*信息點=需要的線纜總數
線纜總數/305=需要多少箱線
2.
線數:(最長+最短)/2x1.1+2x樓高
箱數:線數x信息點數/305
3.
(最遠距離
+
最近距離)/
2
*1.1
+
層高)*
節點數)/
305
=
線纜箱數。
其中:1.1系數是損耗;層高是樓層高度,如果水平線槽走天花板,則必須計算;如果是架空地板可以不計;305是1000英尺換算。
4.
最長的網線和最短網線的平均值X總的點數,然後再加10%的冗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