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企業所得稅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費用-以前年度虧損
1、不征稅收入:就是財政撥款,政府性基金,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其他被列入的不征稅收入。
2、免稅收入:包括國債利息收入,符合條件的居民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的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1)公司所得稅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各項扣除費用項目:
(1)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外支出。
(2)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相關費用。
(3)稅金:所有已交計入稅金及附加的稅費。
(4)損失:包括財產盤虧損失,壞賬損失,自然災害損失等。
損失的扣除額是實際發生的損失扣除保險公司賠償和責任人賠償後的金額。如果企業已經做為損失處理的資產,在以後年度又全部或部分收回的,應計入收回當期收入。
Ⅱ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和會計分錄
企業所得稅是按應納稅所得額(納稅調整後的利潤)計算繳納的。
1、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
2、應納稅所得額=營業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3、應納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企業所得稅的稅額,一般都是按利潤的25%繳納
現在有稅收優惠,小微企業只繳納利潤的10%或者減半徵收
會計分錄:
計提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期末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所得稅期末無余額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2007年3月16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2007年3月16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決定修改。將第五十一條第一款中的「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機構、場所的,經稅務機關審核批准」修改為「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機構、場所,符合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條件的」。
Ⅲ 公司中的企業所得稅,應該如何計算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應該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一般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直接法,直接計演算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金額-彌補虧損;另一種是間接法,間接計演算法: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
但一般企業的利潤太高,肯定是有稅務籌劃的方式,但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是什麼行業,以及在是什麼地區。一般來講,現在最直接最優惠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就是國家關於雙軟企業的「兩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即在這家企業從開始盈利時開始算起,有兩年免企業所得稅,三年企業所得稅減半的優惠,但是這個優惠僅限於申請雙軟的企業,全國地區都有這個政策。
Ⅳ 企業所得稅怎麼計算
企業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應該如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一般有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直接法,直接計演算法: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金額-彌補虧損;另一種是間接法,間接計演算法: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納稅調整項目金額。但一般企業的利潤太高,肯定是有稅務籌劃的方式,但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是什麼行業,以及在是什麼地區。
拓展資料:
1.一般來講,現在最直接最優惠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就是國家關於雙軟企業的「兩免三減半」的企業所得稅政策,即在這家企業從開始盈利時開始算起,有兩年免企業所得稅,三年企業所得稅減半的優惠,但是這個優惠僅限於申請雙軟的企業,全國地區都有這個政策。
2.另外就是國家高新企業,達到條件的,所得稅15%,全國地區適用。還包括一些地方政策,比如2020年下血本的海南政府,企業所得稅按照15%徵收,連個人所得稅也最高按15%徵收。發文時說指滿足條件的企業,但一般新型的互聯網、科技等,無論能不能申請高新企業,都可以享受這個政策。
3.最直接的籌劃企業所得稅的方式,就是把錢花出去,錢花到稅務窪地里,把該交的稅賦轉移到稅務窪地里去交,那麼主體公司這邊就不用交稅了,變成了稅務窪地的公司進行繳納。那麼稅務窪地的企業在當地享受核定徵收的政策,免徵企業所得稅或者少繳企業所得稅,根據園區不同,稅率一般控制在1.7%-3.12%就可以合規到私賬了,這種方式在解決企業所得稅的同時也解決了股東分紅這塊,還是比較方便的。但在使用這種稅務籌劃工具的時候,要盡量保證合約-資金-發票-服務確認四流合一,保證證據鏈的完善,才能做到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