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數學抽象能力
學生之所以感覺數學難學,歸根結底就是學生缺乏數學抽象能力。傳統教學中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抽象出的結論是什麼,而沒有讓學生參與抽象的過程,導致死記硬背。因此教師要發揮主導地位,引導學生通過現象觀察出本質,理解「抽象」 ,學會歸納總結。讓學生自己形成數學命題,數學思想,老師加以指正和完善,長期以來,學生會有獨立自主學習知識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思考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創新與發現,都離不開歸納,類比。在課堂教學中,大量使用類比,介紹人類的重大發明與數學中邏輯推理的關系,充分情景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就要求學生大膽的發現和提出命題,他們的有些想法在不久的將來就是新的發明創造,就是定理公理;同時數學推理的精華在於演繹推理,著名的三段論構成了數學的知識體系,公理,定理,推論的證明方式大部分是三段論,演繹推理是現代文明的奠基石,在告知學生三段論的推理方式下,放手讓學生去推理,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規則,正確書寫推理的步驟,因果明確,書寫具有邏輯順序, 探索和表述論證的過程; 構建命題體系,同時學以致用,用邏輯推理解決數學和生活中的問題。
三.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要求學生必須做到發現和提出問題, 利用已知知識建立模型; 求解模型; 檢驗結果和完善模型。 通過數學建模可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達到學以致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並將應用於生活,數學建模是新課標必須的要求,是理論與實際結合的重要體現,使得學生達到學以致用,在平常教學中,要求學生平時注意搜集模型和資料,注重歸類,長期為數學建模准備素材,有備無患。
四.培養學生直觀想像能力
學生直觀想像能力的培養要通過動手來完成。如我們在立體幾何,平面幾何教學中,鼓勵學生先自己做出模型,這樣我們再展現幾何圖形時,學生便不再陌生,也能找到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成功避開了生硬講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要求學生在生活中注重觀察,百聞不如一見,在腦海中形成一些數學直觀模型,感受數學之對稱美,曲線美。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能有機的結合數與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想像的觀點看待問題,富餘想像,大膽想像,讓學生在課堂上放的開,不在以傳統的模式約束學生,培養新時代富有想像力的人才。
五.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
數學中的代數部分,總的來講就是在集合上定義加減乘除及相關運算,形成代數體系和相關結論,這就要求學生理解運算,掌握運演算法則,探索運算思路,設計運算程序進行運算。運算是演繹推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明傳承的工具,是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的培養手段。讓學生充分感知運算的創造性,當今很多程序的實現都是大數據的處理都是在進行運算,取值,自己具有較高的運算能力,才能識別這些程序。這是時代的呼喚,順應歷史發展要求。
六.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
當今世界雲計算,大數據處理等等日新月異的成果都與數據是離不開的。如今的競爭也就變成時間的競爭,容量的競爭,優勝劣汰,這就要求學生具有數據獲取,數據分析,知識構建的能力。目前我們所在的時代為多元化信息時代,這就要求人類必須有處理信息和數據的能力,才能使得計算機技術更好地服務於人類。平時讓學生注重數據的搜集,整理,歸類,可以培養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從點滴做起,終將鑄成大的成就。
2. 數學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的來說,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有兩種:綜合法和分析法。綜合法就是利用已有的條件和結論一步一步的推導出想要的結論,是一種直接解決問題的方法;分析法就是由要得到的結論倒推出必須的條件,然後再將推出的條件作為結論,繼續倒推必要的條件……如此循環,直到最後推出所要的條件是已知的為止,此時問題已基本上解決了,只需按原路回推即可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間接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卻行之有效。而實際應用中,往往兩者結合使用。其他的那些解題方法,像轉化、假設、替換、倒推等都只是這兩種方法的細化而已。
3. 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
在解題過程中,運用畫圖的方法,畫出與題意相關的示意圖,藉助示意圖來幫助推理、思考,這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最常用的一種策略。
常見的畫圖方式有:線段圖、集合圖等。
將疑難問題的文字「翻譯成圖」,能夠立竿見影地理清思路,找到解題策略。
例:某班有45位同學,其中有30人沒有參加數學小組,有20人參加航模小組,有8小組都參加了。問:只參加一個小組的學生有多少人?
分析:畫出集合圖。
方框表示全班所有人。區域①表示只參加數學小組的同學。區域②表示只參加航模小組的人。區域③表示同時參加數學、航模兩個小組的人。區域④表示兩個小組都沒有參加的人。
圖片、圖形轉達信息的效率要遠遠高於文字和語言。
利用集合圖將復雜的文字概念關系轉化為直觀的圖,可以幫助孩子快速理清各種量之間的邏輯關系,提高解題效率。
轉化策略
轉化也是小學數學解決問題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能把較復雜的問題轉化為簡單問題,能把未知的問題變為已知的問題。
例:媽媽買了2千克柑橘和5千克生梨,共花了28.6元。每千克柑橘的價格是生梨的4倍,每千克柑橘和生梨各多少元?
分析:「每千克柑橘的價格是生梨的4倍」,這句話就是轉化的條件。我們可以這樣想:買1千克柑橘的價錢可以買4千克生梨,那麼買2千克柑橘的價錢可以買2×4=8千克生梨。所以總共花了28.6元相當於買了(8+5)千克生梨所花的錢。通過轉換,問題就得以解決了。
列表策略
列表策略,又叫列舉策略。是將問題的條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便於從中發現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從而排除非數學信息的干擾,同時也便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有1張五元紙幣,2張兩元紙幣,8張1元紙幣,要拿9元錢,有幾種拿法?
4.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大全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 方法 有哪些?解決問題需要注意什麼問題?要抓住什麼要點?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數學解決問題 方法大全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大全
(1)多讀題,緩慢讀題,讀得順暢、連貫,劃出問題,圈出關鍵詞句。
讀題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助於通過語言描述看到問題解決的契機。對於問題意義表徵受阻的學困生,有必要指導他們從「指讀」(用筆尖指著題目,眼睛看著所指的文字讀)開始,逐步養成邊讀邊思考,反復讀幾遍,直至讀懂的習慣。進一步,還可以指導他們劃出題中已知的數學信息和所求問題,並在句中圈出關鍵詞。
(2)把「大數」化「小」。
例如,一本書共369頁,平均每天看41頁,多少天看完?對有困難的學生,只要將原題改為:一本書24 頁,平均每天看8 頁,多少天看完?他們往往能脫口而出「3天」。再用「小步子」進行追問:用什麼方法算?怎樣列式?為什麼這樣列式?這兩題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從而使學生領悟到,兩題都是求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幾。
(3)聯系生活,想像情境。
讓學生想像自己是問題中的「小明」,進入情境,想像自己拿著20元錢去買票。從而增強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有助於解決問題。以上三條策略,其實就是過去的讀題、審題策略,現在依然非常實用。
(4)列表、畫圖。
表、圖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可以幫助學生簡潔、明了、正確地表徵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用比例知識解決正反比例的問題時,學困生往往不清楚量與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引導學生列表來幫助理解。
2解決問題方法
(1)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一要審數和符號,二要審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麼,後算什麼。三要審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看能否簡算,然後再動手解題。
(2)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按格式書寫,數位對齊,字跡工整、不潦草,保持作業的整齊美觀。
(3)養成估算和驗算的習慣。這是計算正確的保證。驗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
(4)強調檢查。計算都要抄題,要求學生凡是抄下來的都校對,做到不錯不漏。
(5)合理使用草稿紙。在打草稿的時候,要從左往右,從上到下,有序的打下去。一張寫完,再翻一張,估計位置不夠不要隨意下筆換一個空間大的地方打草稿。檢查時,也可從草稿入手。
3解決問題方法
1、仔細觀察的習慣。通過課堂上仔細觀察情境圖、操作的過程,發展到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2、敢於提問的習慣。教師要引導學生不恥下問,隨時表揚那些敢於、善於提問題的同學。對於學生的問題,教師要耐心解答。課堂上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
3、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遇到問題不要局限或拘泥於一個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從多個角度去探討問題的答案,鼓勵學生的 創新思維 、求異思維。
4、善於聯想、猜想和假設的習慣。遇到問題,無從下手時,可以大膽去猜想、假設答案,然後再往前推理。尤其是在做那些難度較大的思考題時,可用這種方法。
如果學生養成了這幾種好的習慣,學生的思維靈活度便會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會跟著上升。
4解決問題方法
(1)合理強化。
在學困生不合理的知識結構問題解決之後,應進行相應的練習。實施練習的首要原則是增強針對性,做到缺什麼補什麼,什麼弱強化什麼;同時,注意及時強化與把握好強化的頻率。
及時強化是根據遺忘曲線先快後慢的規律,使學生新獲得的知識點和知識結構當堂鞏固;強化的頻率是指根據掌握、回生的實際情況,縮短或延長強化的周期,以促進問題解決方法的內化。
(2)分解強化。
為了讓學困生形成比較穩定、清晰的思路,我們通常採用「分解強化」策略實施訓練,即將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小步子」,為思維的清晰化提供一個支架,再逐漸將支架拆除。
(3)順向加工策略。
順向加工策略,是指不考慮一道題的特殊問題,而是整體考慮該類問題所含變數能組成多少種問題情境,予以全面呈現,一一練習,以此幫助學生有效地形成解決該類型問題的知識系統。
(4)在輔導學困生時,要注意強調第四個步驟。例如,一個圓錐形的模具,底面半徑是75px,高是100px。它的體積是多少?學困生往往能選擇公式V = 13Sh ,但是算式卻列成1/3×3×4。原來,他們直覺地認為是三個數相乘,卻忽略了公式的實際意義。因此,強調所需條件,提醒關注已知數據常常是必要的。
相關 文章 :
1.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策略
2. 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問題
3. 小學數學的19種學習方法
4.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方法
5. 小學數學學好的方法和技巧
5.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
解決問題三步驟的實施
(一)閱讀與理解
1.找信息
找信息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低年級多是以圖畫、表格、對話等方式呈現問題。隨著年級升高,逐漸增加純文字問題的量。在實際教學中,對於中低年級而言,最有效的途徑是知道學生學會看圖,從圖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師要注意三種情況,一是題中的信息比較分散,應指導學生多次看圖,將能知道的信息盡量找到;二是題中信息比較隱蔽時,容易忽略,這是要引導學生仔細看圖,三是信息的數量較多,要引導學生根據問題收集有關信息。
2.提問題
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只有認識到信息之間的聯系,才能提出一個合理的數學問題。教師有意識給學生提供機會,為學生營造大膽提出問題的氣氛 ,引導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3.示意圖
示意圖讓文字有了圖形的輔助,有助於體現教師教學的直觀性,同時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學的知識。指導學生示意圖,能從根本上培養和增強學生解題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會解題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學會如何做題,學會畫示意圖才能使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能進行自主學習探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分析與解答
1.數量關系
心理學先入為主原則,第一次學習建立起來的「模型」表象,不僅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具有導向作用。在一至四年級的除法「應用題」中,都是被除數大於除數,加之教材編排題型過於單一,缺少對比呈現。如果老師教學時缺少分析「數量關系」,或者有些老師為了追求成績,直接告訴學生:「記住你就用大數除以小數!」以至於到了五年級形成習慣。所以,「應用題」教學一定要加強「數量關系」的分析。
數量關系就是學生在運用運算意義和基本數量關系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對周圍生活中的一些數量關系積累了一些感性的認識,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導他們再抽象概括一些具體的數量關系式,大家習慣上稱這種數量關系為「常見的數量關系」。例如:單價與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工作效率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之間的關系,速度與時間、路程的關系,等等。
2.列式計算
列式計算是解決問題最重要的步驟,找信息,提問題,以及畫示意圖都是為了列出式子,算出答案。下了如此多的功夫就為了這一步驟,所以要求學生細心謹慎,不要看錯數據。記錯數。
3.回顧與反思
回顧和反思學習過程,總結學習方法,積累教學活動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在回顧中感受成功,增強學習自信心,養成反思習慣。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回顧和反思。其實回顧與反思屬於檢查。檢查在列式中有沒有寫錯加減乘除,檢查式子中有沒有看錯數據,寫錯數據,檢查有沒有計算錯誤,比如低年級的滿十就進一,不夠減就退一,乘法口訣有沒有出錯,高年級的小數點有沒有點錯,或者分數的約分是否約完整等等。
總的來說,正因為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是《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在小學數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學中的最難點之一。所以就解決問題中的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和回顧與反思進行淺談,希望對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解決方法起到作用。
6. 小學數學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四個步驟
1、讀題並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後算什麼。
3、列式計算。
4、檢驗作答。
7. 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
關於三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的技巧和方法如下:
使用教具法: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巧用電教投影激發學習興趣。如教學「認識首先展示可愛的「小鈴鐺」投影,讓學生數一數圖形的個數。
通過投影,使學生形象地看到各種圖形的組成。然後,再次利用投影,用四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長方形或正方形,並指導學生用學具拼圖形。
最後教師指導學生利用投影儀拼圖。經過以上活動,學生的注意力已被這先進的教學手段所吸引。此時,哪有學生不想用投影儀展示自己的作品。
二十多年後,魏巍還能記得老師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出那首詩,並寫出散文《我的老師》,抒發對她的真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