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純懸挑梁 如何計算它的配筋
受拉鋼筋最小配筋面積
Asmin=ρsminbh
=0.0020×250×500
=250mm^2
凈懸挑的長度的1/12,不過還要看梁內側的板厚,懸挑構件容易破壞,建議還是按照凈懸挑的長度的1/10取,同時還要注意與之相連的樓板板厚的協調問題。懸挑板的板厚取1/10板的挑出長度,且不小於70mm,端部不小於50mm。
(1)懸挑梁加鋼筋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配筋影響
(1)自然環境下配筋高強高性能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呈現早期發展較快,後期發展緩慢的特點,這與混凝土收縮徐變發展規律相一致;
(2)配筋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均小於素混凝土的收縮徐變。當配筋率較低時,其對收縮徐變的影響較小,在工程應用中,可以按素混凝土來對待;當配筋率較高時,其對收縮徐變的減小作用需進行具體的試驗研究;
(3)通過對配筋混凝土的有限元分析以及和試驗結果的對比可以得出,配筋混凝土的收縮應變分析中應考慮徐變的作用,忽略徐變的作用將對收縮應變產生較大的誤差;配筋率的大小對徐變的影響也不同,配筋率越高,徐變越小,相同配筋條件下,不同載入齡期下混凝土徐變相近。
② 梁鋼筋怎麼算
梁鋼筋計算公式
一、框架樑上部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上部通長筋 長度=各跨長之和L凈長-左支座內側a2-右支座內側a3+左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GB50010-2002P186圖10.4.1樑上部縱向鋼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
註: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圖49
左、右支座錨固長度的取值判斷: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LaE時,取Max(LaE ,0.5hc+5d)
當hc-保護層(直錨長度) ≤ LaE時,必須彎錨,這時有以下幾種演算法:
演算法1:hc-保護層+15d
演算法2:取0.4LaE+15d
演算法3:取Max(LaE ,hc-保護層+15d)
演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當縱向鋼筋彎錨時錨固長度最終取值: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 P186-189、306-307)中第10.4.1條中不難得出,當樑上部縱向鋼筋彎錨時,樑上部縱向筋在框架梁中間層端節點內的錨固為:hc-保護層+15d較為合理。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端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3+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1、錨固同樑上部貫通筋端錨固;
2、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第二排鋼筋長度=本跨凈跨長/4+錨固;
中間支座負筋 第一排鋼筋長度=2*Ln/3+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2*Ln/4+支座寬度;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Ln為相鄰梁跨大跨的凈跨長
架立筋 長度=本跨凈跨長-左側負筋伸入長度-右側負筋伸入長度+2*搭接註:當樑上部既有貫通筋又有架立筋時,搭接長度為150mm
二、框架梁下部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下部通長筋 長度=各跨長之和-左支座內側a2-右支座內側a3+左錨固+右錨固註:1、端支座錨固長度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2、如果存在搭接情況,還需要把搭接長度加進去。 圖51
下部非通長鋼筋 長度=凈跨長度+左錨固+右錨固 03G101-1P54抗震樓層框架梁KL縱向鋼筋構造
註:端部取值同框架樑上部鋼筋取值;中間支座錨固長度為:Max {LaE,0.5Hc+5d }
下部不伸入支座筋 凈跨長度-2*0.1Ln(Ln為本跨凈跨長度) 03G101-1P60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向鋼筋斷點位置
三、梁附加鋼筋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側面縱向構造鋼筋 當hw≥450mm時,需要在梁的兩個側面沿高度配置縱向構造鋼筋,間距a≤200;
長度=凈跨長度+2*15d 03G101-1P24、62梁側面縱向構造筋和拉筋,分為一級抗震和二至四級抗震等級
註:
1、hw指梁的腹板高度;
2、梁側面構造縱筋和受扭縱筋的搭接與錨固長度取值可參見(03G101-1P24)第4.2.3條第五款的注1與注2,即:梁側面構造鋼筋其搭接與錨固長度可取為15d,梁側面受扭縱向鋼筋其搭接長度為Ll或LlE,其錨固長度與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縱筋。圖53
側面縱向抗扭鋼筋 長度=凈跨長度+2*錨固長度
拉筋 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2*d 當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6mm,梁寬>350mm時,拉筋直徑為8mm.
根數計算 拉筋間距為非加密區箍筋間距的兩倍,當設有多排拉筋時,上下兩排豎向錯開設置。
吊筋 長度=2*20d+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 03G101-1P62
註:斜段長度取值:當主梁高>800mm,角度為60度;當主梁高≤800mm角度為45度
次梁加筋 次梁加筋箍筋長度同箍筋長度計算 在次梁寬度范圍內,主梁箍筋或加密區箍筋照設
加腋鋼筋 長度=加腋斜長+2*錨固 03G101-1P60
當梁結構平法施工圖中加腋部位的配筋未註明時,其梁腋的下部斜縱筋為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縱筋根數n的n-1根(且不少於兩根),並插空放置,其箍筋與梁端部的箍筋相同。
四、框架梁箍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箍筋計算 長度計算同柱箍筋計算 03G101-1P35、62、63 圖57
圖58
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箍筋加密區長度取值:
當結構為一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2*梁高,500)
當結構為二~四級抗震時,加密長度為Max(1.5*梁高,500)
梭
五、其它梁鋼筋計算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屋面框架梁 端支座錨固長度=hc-保護層+梁高-保護層 03G101-1P55抗震屋面框架梁WKL縱向鋼筋構造(一) 圖59
非框架梁 端支座錨固長度:上部鋼筋端支座錨固同框架梁 03G101-1P65
主要介紹非框架梁與框架梁配筋不同的地方 圖60
端支座負筋延伸長度=凈跨長/5+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12d 註: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La用於弧形梁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獨立懸臂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長度=Ln1/3+支座寬+L-保護層+Max{梁高-2*保護層,12d} 03G101-1P66
上部第二排鋼筋長度:Ln1/4+支座寬+0.75L
下部鋼筋長度=L-保護層+12d 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
鋼筋部位及其名稱 計算公式 說明 附圖
懸臂梁 上部第一排鋼筋長度=L-保護層+Max{梁高-2*保護層,12d}+錨固; 03G101-1P66
註:
1、通常為角筋,且根數不少於第一排縱筋的二分之一;
2、當懸挑梁的縱向鋼筋直錨長度≥La且≥0.5hc+5d時,可以不必往下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La時,則應按圖示彎錨;當直錨伸至對邊仍不足0.4La時,則應採用較小直徑的鋼筋。圖62
當L≥4hb時,第一排鋼筋需要設置為彎起筋,長度=L-保護層+0.414*(梁高-2*保護層)+錨固;
上部第二排鋼筋長度=0.75L+錨固;
下部鋼筋長度=L-保護層+12d 註:梁下部肋形鋼筋錨固長為12d,當為光面鋼筋時為1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