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簡計算年月日時干支的方法
摘要 月日時干支的方法
② 如何用天乾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快速推算年柱干支法:
1、推算天干: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3=年干,負數則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8=年干
(因為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干又是逢10一循環。公元4年天干是甲,而4-3=1。由於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干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
2、推算地支: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余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余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作12
另:
1、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用於1800—1899 年);
2、公元年末二位數+1=年支(適用於1900—1999 年);
3、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用於2000—2099 年);
年干支是以立春為界,而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為十二月二十一,仍為癸卯年;但1964年陽歷2月5日的陰歷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2)月干支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干支歷法是上古文明的產物,又稱節氣歷或中國陽歷,是一部深奧的歷法。它是用60組各不相同的天乾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歷法。主要由干支紀年、干支紀月、干支紀日、干支紀時四部分組成。它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年長即回歸年,一節一中為一個月。干支歷通過天乾地支論太陽與地球的關系,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內容。
既管年又管月,兼具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根據黃道面劃分出來的,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二十四節氣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其年月日全由太陽視運動決定,與太陰月相無關。
它又與通常的陽歷(如公歷)不同,公歷的月長由人為規定而與天象無涉;干支歷的年月日均由天象決定,無須通過人為調整,是完全符合天象規律的一部歷法。目前,干支歷依舊流行於萬年歷等書,用於象數、風水和命理學中。
③ 如何用天乾地支計算月日時
天乾和地支天乾和地支合稱干支。十天干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乾和地支組合便成為以「甲子」為首的六十干支循環(表二)。 歷史上以干支紀年、紀月、紀日和紀時的起始年代各不相同。干支紀年和紀日已使用了二、三千年。月份和時辰本來只與十二地支配對(圖一和表三),後來人們根據年干訂定月干(表四),又根據日干訂定時干(表五),把年、月、日、時的干支合成八字。 表三 十二辰和現今時間的對應關系十二辰現今時間子時23時至01時丑時01時至03時寅時03時至05時卯時05時至07時辰時07時至09時巳時09時至11時午時11時至13時未時13時至15時申時15時至17時酉時17時至19時戌時19時至21時亥時21時至23時
④ 天乾地支如何計算月份和時辰
摘要 1、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個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間的回歸年干支。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
⑤ 月的天乾地支怎麼算
月干支的計算公式:月干序=(所求年尾數+2)*2+月(份取尾數)。月支序=月份+2。
月干支一般指干支紀月。干支紀月是指用干支記錄月序。部分書籍只用地支紀月,每月固定用十二地支表示。把冬至所在之月稱為八月,下一個月稱為丑月,以此類推。故古歷中的《夏歷》以寅月為正月,又稱建寅之月或建寅正月等。
干支紀月是由十二辰紀月發展而來。在古代早以十二辰紀月,即為月建。在以鍾表盤面理解日月五星的運行時,我們就可很清楚的看到月建是日月相會時的辰位。古代歷法選冬至日且日月相會日為對應於子刻度,月針繞行一周約27天多,但此時作為太陽視運動的年針已前行了約一個刻度,月針需再前行2天多才能趕上太陽進行日月相會,這時就相會於丑刻度,這樣日月相會日就會逐步發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確定月建。
望採納!
⑥ 天乾地支的月份和時辰怎麼計算
1、公元推算干支方法:注意,這里的西元年的干支,僅表示此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至下一個西元年立春(2月4日左右)之間的回歸年干支。例如:2015年的乙未年表示(2015年2月4日——2016年2月4日)。
2、序數法:
天干序數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序數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
3、推算年份法:
由於天乾地支每60年一循環,所以不能直接根據干支計算對應的年份數值。但是可以根據干支計算出對應於60年中的第幾年,從而進一步推算。
設x為天干對應的次序,甲-癸依次為1-10;y為地支對應的次序,子-亥依次為1-12.那麼對應次序z的計算公式為:z = 6x - 5y,如果為負,可再加60。
其計算根據是同餘方程:z≡x (mod 10),z≡y (mod 12),x≡y (mod 2),解得z≡36x+25y (mod 60),進一步化簡即得。
中國近代史中許多歷史事件均以天乾地支紀年為基礎進行命名如:辛酉政變就在1861,甲午戰爭就在1894年,戊戌變法就在1898年,辛丑條約就在1901年,辛亥革命就在1911年,壬子癸丑學制頒布在1912-1913年。
(6)月干支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1、天乾的組成:
天干五行分為陰與陽,具體是: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性,乙丁己辛癸為陰性。
在中國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2、地支的組成:
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的總稱。又稱十二支。
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紀時、紀月。地支紀時就是將一日均分為12個時段,分別以十二地支表示,子時為23~1時,丑時為1~3時,等等,稱為十二時辰。地支紀月就是把冬至所在的月稱為子月,下一個月稱為丑月,等等。
⑦ 月的天乾地支怎麼算
月干支的計算公式:
1、月干序=(所求年尾數+2)*2+月(份取尾數)。
2、月支序=月份+2(大於12的時候同樣減去12)。
例如:2015年5月份的干支,月干序=(5+2)*2+5=19取尾數9,則干序是壬。月支序=5+2=7則是午,則2015年5月份的干支是壬午。
(7)月干支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不同朝代年歲開始的月建地支不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這個是夏歷。而商歷是正月建丑,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歷是正月建子,二月建丑,三月建寅。
秦歷是年開始於建亥,但仍稱十月。至漢武帝改歷,才復用夏正,就是正月建寅為歲首(武則天改過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至今。
干支紀月歌訣:
干支紀月的推算較為容易,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經固定,只要推算月的天干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有歌訣為證(寅月為正月,寅為虎,又稱「五虎遁元」):
1、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干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丙上起。
2、乙庚之歲戊為頭,逢年干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戊上起。
3、丙辛必定尋庚起,逢年干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庚上起。
4、丁壬壬位順行流逢年干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壬上起。
5、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干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干從甲上起。
⑧ 干支紀月是怎麼推算的
相傳古代很早就用干支來紀月了,如在《史記·律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以十二月配十二子十母十二律……」,這里的「子」是指「支」、「母」是指「干」。在《史記·歷書》中對此有著更為詳細的記述。
在干支紀月法中,每年各個月的紀月地支是固定的,這就是:正月為寅,二月為卯,三月為辰,四月為巳,五月為午,六月為未,七月為申,八月為酉,九月為戌,十月為亥,十一月為子,十二月為丑。在各月固定地支的前提下,再配上天干,就是干支紀月法。干支紀月法以5年為一周(農歷的閏月沒有干支),循環往復。
干支紀月法中既然各個月的地支已經固定了,那麼天干又是如何搭配呢?其實,干支紀月中的天乾和當年干支紀年中的天干之間,也有一個固定的規律,這就是:
年的天干為甲或己時,則正月的天干為丙
年的天干為乙或庚時,則正月的天干為戊
年的天干為丙或辛時,則正月的天干為庚
年的天干為丁或壬時,則正月的天干為壬
年的天干為戊或癸時,則正月的天干為甲。
⑨ 月干支的計算方法是什麼
月干支的計算公式:
1、月干序=(所求年尾數+2)*2+月(份取尾數)。
2、月支序=月份+2(大於12的時候同樣減去12)。
例如:2015年5月份的干支,月干序=(5+2)*2+5=19取尾數9,則干序是壬。月支序=5+2=7則是午,則2015年5月份的干支是壬午。
可以公式計算干支歷月份:
首先推算該年干支歷寅月的天干,其餘月份可按天干號類推,該年寅月的天干號為:取公歷年份除以5的余數減2後乘以2再減1。當該數是負數時加10。
例如:公歷1991年(干支歷辛未年)正月的天干:1991÷5=398餘1,正月的天干序號數為=(1-2)×2-1= -3 ,因是負數則加10,得7。即干支歷辛未年正月天干為庚,正月干支為庚寅,二月為辛卯,三月為壬辰,余類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干支紀月
⑩ 農歷的年月日天乾地支如何計算
一:干支紀年法的簡便演算法
傳統的計演算法,必須知道一個已知年,然後往前後推算,有一定的難度,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種干支紀年法的簡便演算法,每個字都有對應的一個符號。如下表:
4
5
6
7
8
9
0
1
2
3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虎
牛
鼠
兔
龍
蛇
馬
羊
猴
雞
狗
豬
年份的最後一個數字就對應天乾的相應的字,然後用年份除以12所得的余數,用這個余數去找相對應的地支字和十二生肖字,於是天乾地支字的組合便是干支紀年,對應的生肖字便是生肖紀年。如2006年,6對應的天干字是丙字,2006除以12的余數是2,2所對應的地支字是戌字,所對應的生肖字狗字,所以2006年是丙戌年,狗年。1898年,8對應的天干字是戊字,18986除以12的余數是2,2所對應的地支字是戌字,所對應的生肖字狗字,所以18986年是戊戌年,狗年。1911年,1對應的天干字是辛字,1911除以12的余數是3,3所對應的地支字是亥字,所對應的生肖字豬,所以1911年是辛亥年,豬年。1901年,1對應的天干字是辛字,1901除以12的余數是5,5所對應的地支字是丑,所對應的生肖字牛,所以1901年是辛丑年,牛年。
二:干支紀月法
古代最初只有地支紀月法,規定每年各月固定用十二地支紀月,即把冬至所在的月(即夏歷十一月)為「子月」,下一個月即為「丑月」,依此類推(閏月視為上一月的重復,無地支)。
例如:古六歷中的夏歷以寅月為正月,殷歷則以丑月(夏歷十二月)為正月,周歷則以子月(夏歷十一月)為正月。(這種制度被稱為「月建」,上述情況分別稱建寅、建丑、建子)。
後來發展為地支紀月配以天干組成六十甲子,從而發展為干支紀月法,以五年為一周,周而復始(閏月同樣無干支)。
據記載,我國至遲在漢代開始使用這種紀月方法。
三:干支紀日法
甲子為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循環下去。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