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要怎樣抓黃鱔
找黃鱔其實不難。它常在洞口吐出一團不散的白沫。只要細心,很容易在附近找到另一個沒有白沫的後門。下一步便是捉黃鱔了。
捉黃鱔的方法有三:一曰「出奇制勝」,二曰「引蛇出洞」,三曰「兵不厭詐」。
在找到兩個洞口之後,立即用兩只手堵住前門和後門,迅速地順著洞溝向中間掏,就能出奇制勝地把黃鱔揪出來。
用一顆鋼針做成鉤,拿一根麻繩穿著,只要把串著誘餌的鉤一放進洞口,它黑乎乎的腦袋便冒了出來。你抖動著鉤逗它,它的腦袋越伸越長,它終於咬住了鉤,使勁一拉,它整個兒就從洞里出來了。即使上了幾回當,它仍然會貪食誘餌的。
捉黃鱔要特別注意,它很滑,一出水面,你就得迅速地用食指和中指掐住它,以免逃脫,又回到田裡作惡。把促住的黃鱔用樹枝穿過腮,讓它們靜靜地躺在太陽底下,反思自己被擒的原因。
❷ 野外捕捉黃鱔的方法
黃鱔籠長2尺左右,直徑8-9寸不等,籠的兩端有口,一端為進口,一端為蓋口,進口處一定要象喇叭形狀,易進難出,同時黃鱔籠也可兩端進口,中間為連接處根據鱔魚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選擇有黃鱔活動的湖泊、塘堰、河汊等水域放籠,籠中裝一些家禽內臟、蛋殼、蚌肉、蚯蚓等誘捕,有充裕的時間,還可捕捉一些螢火蟲裝在其中放入鱔魚籠里,這樣捕黃鱔的效果好。黃鱔籠裝好誘餌後晚上5-6點鍾沿著有黃鱔出入的水域放,放時要將整個黃鱔籠橫放在離岸邊一米以外的水中,靠近臨水的樹根旁石縫邊,涵洞里以及有水草的地方。籠放入水中後有一部分露出水面,約占黃鱔籠的四分之一,然後在露出水面的黃鱔籠上蓋些水草,這樣,鱔魚晚間四處覓食就會進入籠內,第二天早晨4-6小時收籠,就可捕捉到很多的黃鱔,一般一隻黃鱔籠一夜可捕捉數十餘條。
❸ 怎樣在乾涸的河底挖黃鱔
伸出右手,手心向下,中指抬高,讓它在食指和無名指上方,中指下方,三個手指用力卡住,就能夠抓起來。我小時候就學會了,我爸爸教的。
❹ 黃鱔的捕捉方法
首先,用黃鱔鉤釣。這種方法製作工具簡單,用雨傘傘骨磨的尖銳,然後窩成魚鉤狀,在春夏秋三季皆可用。釣黃鱔的餌料大多採用蚯蚓或者田螺肉,只好找到黃鱔洞穴,將黃鱔鉤放置在其中。只要洞內有黃鱔,它們就會出來吃食。在這個時候尤為注意,黃鱔最初會試探幾次,感覺黃鱔鉤微微搖動時不要慌著拉出,而是耐心等待,直到感覺手中猛然一沉,這個時候才可以將黃鱔鉤拉出。
其次,用須籠。此法非常簡單,直接放在水中即可。須籠里邊塞上饅頭,田螺蚯蚓等餌料,過上一個小時左右下水收須籠。注意時間上必須把握好,如果時間過長,黃鱔很容易在水中缺氧悶死。
第三,秋冬季節挖黃鱔。秋冬季節很多水溝都已經乾涸,這個時候黃鱔已經進入洞內過冬,因此需要拿鐵鍬挖。方法很簡單,只要有力氣就行。當然,挖洞時也要注意看清楚是不是黃鱔洞,別挖了老鼠洞。黃鱔洞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洞壁光滑。
第四,用釣魚鉤釣,此法對技術要求很高。主要作用於那些在水底打洞的黃鱔。
第五,塞動法。這個方法就是發現黃鱔洞後,用木棍將洞口阻塞。這樣黃鱔將洞內氧氣,就會自動爬到洞口。當然此法也需要注意時間,如果阻塞時間太長,黃鱔容易在洞內悶死,時間太短,洞內氧氣消耗未完,黃鱔不會出洞。另外,黃鱔一般有多個洞口,因此在阻塞時需要完全堵住。
❺ w人工殺黃鱔手法視頻教程
黃鱔經過剖殺後切成鱔耳、鱔段、鱔絲,可以烹製成各種菜餚。鱔魚剖殺出骨,可分生、熟兩種方法。
(1)黃鱔活殺,一般用於剖成鱔片或鱔段。方法是。准備好一塊長木板,在一端從背面上釘上一枚釘,釘尖朝上,備一把刀尖鋒利的小刀或剪刀。取粗壯的活黃鱔,在地上摔昏,將魚尾掛在釘尖上(也有把頭部掛在釘尖上),用左手拇指、食指掐住魚的咽喉處,腹部朝上拉直,右手持刀先在咽喉處劃一刀(深度為鱔咽的一半),再從咽部剖至肛門處,挖去內臟放盡血。接著,用刀尖從右邊刺入頭部脊骨處,斜著刀尖沿脊骨劃到尾部,再在左邊用同樣方法從頭部背骨處斜剖到尾部,如此可把脊背骨與鱔肉基本分開,最後用平刀從頭部批到尾部,使骨肉全部分離,斬去頭尾即成。剖殺時要求刀尖緊貼脊骨,使骨中無肉,肉中無骨。剖的鱔爿,洗凈後,用刀切成段或片待用。
(2)熟黃鱔出骨,一般是選取較細小的鱔魚,作鱔絲之用。方法是:把鱔魚用水養半天,讓其吐盡泥液。熟處理細小的黃鱔可用沸水燙死;一般的可以放入冷水鍋(也沸水鍋)加蓋,煮沸至鱔魚嘴張開,立即撈起放入冷水冷卻,洗清白涎(注意煮得不要過頭,防止酥爛)。接著用事先削好的一把約三寸長的小竹刀(刀頭扁薄而鋒利)出骨。出骨時,左手抓住魚頭,右手持小竹刀(如握鋼筆),將刀尖插入頭部肉與脊骨之間,並用右手無名指和小指壓住魚身,使刀頭緊貼脊骨,從頭部慢慢劃至尾部,如此向三個方向劃三刀(因為鱔魚脊骨呈三角銼形),即可使肉與骨分離。然後理去內臟,用溫水稍加漂洗,最後用刀切或手撕成絲待用。
黃鱔一口就把眼前的蛐蟮吃掉了。但是想要抓到一條黃鱔卻不容易。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抓野生黃鱔的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抓野生黃鱔的方法
洞捕捉黃鱔魚法
該技術適用於稻田埂、溝渠、海邊等地方,這種地方捕捉黃鱔既不需要鉤具,也不需要誘餌,完全憑捕捉者手腳上的功夫。
黃鱔喜歡在稻田埂、小溝渠湖邊等處打洞做穴,捕捉者沿著這些地方仔細尋找,發現洞穴之後,找到的洞和後洞(兩洞口相距1米左右),捕捉者對著洞內的清水弄得渾燭,黃鱔在洞穴經受不了渾水刺激而慢慢從另一洞溜出來,溜出二分之一時,迅速用手捕捉住,然後裝簍中,熟練者一天可捕捉到十多斤。
引鱔吞鉤法
鉤上掛蚯蚓伸到田坎邊鱔洞口處,以指彈水引鱔即沖出猛吞鉤而捕之。
放針鉤鱔法
運用放針鉤法捕捉鱔魚,適於湖泊、溝梁、塘堰等有黃鱔魚的水域,其優點是一次性放針可大量捕捉,並且鉤者比較輕松。
選擇3號或4號縫衣針十枚,用1.5—2.5米尼龍線或索線一端系在針的中間部分,一端系在木製的插樁上,這就曠針鉤。
黃鱔晝伏夜出,晚上覓食活躍,根據其特點,傍晚時開始放針效果最佳。運用放針法鉤捕黃鱔所用的餌料是比較大的蚯蚓(顏色不限)為宜,也可用螺獅肉、蚌肉、小魚蝦、針尖不能外露,以免黃鱔吃餌時負傷吐針,黃鱔吃餌時豎著將針全部吞下,吞下時一旦黃鱔在活動時馬上被拉橫,這樣黃鱔就不能跑多遠了。放針時要讓針緩緩沉入水底,千萬不可掛在水中,這時將木樁牢牢地插入岸邊關做好記號,放針的距離間隔為5—8米,針放完後約2個小時巡察一次,此時就可以捕捉一些黃鱔了,因為黃鱔吞鉤後是不易逃脫的,應用放針法捕捉鱔的最大缺點是黃鱔吞針後取針較困難,而必將針取出黃鱔負傷重,不能存放過長,更不能 飼養 。
誘捕黃鱔入籠法
黃鱔又稱鱔魚籠子。是竹蔑或鐵絲紡織而成的捕捉鱔魚的圓形裝置。鱔魚籠集市場有售,也可以自己做。黃鱔籠長2尺左右,直徑8—9寸不等,籠的兩端有口,一端為進口,一端為蓋口,進口處一定要象喇叭形狀,易進難出,同時黃鱔籠也可兩端為地口,中間為連接處根據黃鱔魚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選擇有黃鱔魚活動的湖泊、塘堰、河汊等水域放籠,籠中裝一些家禽內臟、蛋殼、蚌肉、蚯蚓等誘餌,有充裕的時間,還可捕捉一些螢火蟲裝在瓶中放入鱔魚籠里,這樣誘捕黃鱔的效果好。黃鱔籠裝好誘餌後,晚上6—7點鍾沿著有黃鱔出入的水域放籠。放籠時要將整個黃鱔籠橫放在離岸邊一米以外的水中,靠近臨水的樹根旁石縫邊涵洞里以及有水草的地。籠放入水中後要有一小部分露出水面約占黃鱔籠的四分之一,然後在露出水面的黃鱔籠上蓋些水草,這樣,鱔魚晚間四處覓食就會進入籠內,第二天晨4—6點收籠,就可捕捉到很多的黃鱔,一般一隻黃鱔籠一夜可捕捉數十餘條。
單鉤釣黃鱔法
這種辦法適用於稻田埂、小溝渠、湖、塘岸邊鉤捕潛藏在洞穴中的黃鱔。
單鉤製法:選用鉛筆芯粗的細的鋼(可用自行車鋼絲)一端磨尖彎鉤。鉤的彎度要適宜,鉤尖要求鋒利,鋼線的國一端用細竹子穿入(象鉛竹芯的外包木,便於拿握),單鉤長1.5—2尺為宜,在有竹端用2尺左右的索線穿一小方木做浮子(以便觀察黃鱔是否觸鉤),這樣黃魚鉤就做好了。
黃鱔魚單鉤所用誘餌,一般都用粗蚯蚓,紅黑或 其它 顏色的均可,其次可用蚌肉、小青蛙、螺絲肉、小魚、小蝦等。釣黃鱔時沿著黃鱔出入的水域岸邊或稻田埂的溝渠旁仔細巡查,發現洞穴便瘵穿將誘餌的鱔魚單鉤徐徐放入洞穴中,放到一定深度稍停止刻。如果洞穴中潛藏黃鱔,那麼,黃鱔便馬上咬鉤吞食,這時黃鱔就會將鉤往裡拉。此刻,防止黃鱔魚缺少水分而死亡,如果黃鱔魚咬鉤後向外拖時脫鉤,照樣可鉤到,但是,如果再三脫鉤,黃鱔魚咬鉤受傷重大,那麼就會吃鉤了。
挖洞捕捉黃鱔法
適於稻田埂、小渠溝、湖塘岸邊淺水和窄小的水域。為了捕捉到活鮮大又無外傷的黃鱔,不少人採用挖洞法。
採用挖洞法所用的工具就是一鍬,一把密眼抄網就夠了,捕捉者沿著稻田埂、小溝渠等洞穴,發現洞穴,找出前洞和後洞,將抄網任攔一個洞口,然後用鐵掀挖另一個洞口,挖洞的方位不要太大,只要對著洞口象掏洞一樣挖數鍬後黃鱔就會從另一頭逃出來,即進網中,有時也會從挖的洞口逃,這里就應迅速用手捕捉住,因黃鱔喜歡群居,有時也許會在同一洞里出現好幾條甚至更多的黃鱔。
應用鬧洞法和挖洞法捕捉的黃鱔,一般可作人工飼養的黃鱔中,由於捕捉的數量不會大,所心捕捉鱔為業的人採用此法,最好用幾種方法相結合而進行捕捉黃鱔,效果將好些。
插身時節釣黃鱔
黃鱔習慣洞居,夜晚常常爬在田埂邊“乘涼”在河塘、土壩等有水域潮濕的地方,經常可見一些小洞,有的還被泥土虛掩著,這多是黃鱔的洞穴。人們常常在四月份插身時開始釣黃鱔。除下籠外釣法有硬、軟釣兩種,以軟釣更好。
硬釣法:在鉤上串一條大而活的黑色青紅的蚯蚓(不要露出鉤尖),把鉤慢伸進黃鱔洞,不要亂搗,要輕輕探動,引黃鱔來咬鉤。如黃鱔沒有咬鉤,釣者可以把鉤往外撥一撥,再伸進去,黃鱔聞到腥味,必吃餌上鉤無疑。一般黃鱔都有兩個洞,釣者不分哪是前洞,哪是後洞,但即使伸錯了洞,黃鱔也會掉轉來咬鉤。
黃鱔咬鉤後,就拚命往洞里縮,釣者應迅速把鉤朝外撥,黃鱔就被拖出來,硬鉤上鉤快,但有時也易滑脫,黃鱔鉤後就難再鉤取了。
軟釣不同,黃鱔咬住後往裡縮,釣者應迅速把線往裡縮,釣者應迅速把線往洞外猛撥一下,使鉤子鉤牢黃鱔嘴,然後,又慢慢放線,任黃鱔往洞縮,放了一段線後,再慢慢往外撥。此時,黃鱔的勁已小,釣者就很容易把黃鱔拖出來,這種釣法牢靠,黃鱔上鉤後就不易逃脫。
黃鱔最喜歡吃蚯蚓,但蚯蚓一定要活的,死的不行,如果知道洞里有黃鱔,卻沒有黃鱔咬釣,可以用母指和中指彈水,推水發出響聲,黃鱔聽到,就會咬釣,黃鱔的頭拉出洞,約者另一隻手要捉住黃鱔的七寸部位,兩手一拉將黃鱔摔到岸上。
黃鱔的主要生活習性
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在河道、湖泊、溝渠及稻田中都能生存。日間喜在多腐植質淤泥中鑽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動,夜間出穴覓食。鰓不發達,而藉助口腔及喉腔的內壁表皮作為呼吸的輔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氣;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貧乏時,也能生存。出水後,只要保持皮膚潮濕,數日內亦不會死亡。黃鱔是以各種小動物為食的雜食性魚類,性貪,夏季攝食最為旺盛,寒冷季節可長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鱔魚的身體是圓筒形,適合穴居生活,對進出洞穴,減少摩擦十分有利。它真有點兒“隱士”氣度,沒有特殊的攻擊本領,也無強有力的防禦武器,惟一的技能是“三十六計,逃為上計”。它既無胸鰭,又無腹鰭,就是背鰭和臀鰭也退化得僅留下一點點皮褶,鱗片消失得肉眼都難看見。可是全身能分泌出非常油滑的粘液,不小心,它就能從你手中溜之大吉。鱔魚身上的粘液,主要功能是:預防細菌、病菌侵染身體,減少疾病;阻止寄生動物植物的糾纏,有利成長;油頭滑面,有利於它在泥中通行無阻。
鱔魚胚胎發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時為雌性,可是從第二次性成熟開始時它又變成雄性了。這就是說,黃鱔在一生中既當媽又當爹。這種陰陽轉變過程,在生物學上稱為性逆轉。魚類多用鰓呼吸的,可是鱔魚卻獨具一格,它的鰓退化了,靠喉部的表面微細血管直接吸取空氣,所以我們要使鱔魚鮮活,必須使它保持潮濕,存放在陰涼地方。
分類
黃鱔屬魚綱、合鰓目、合鰓科、黃鱔亞科。
黃鱔的葯用價值
黃鱔不僅為席上佳餚,其肉、血、頭、皮均有一定的葯用價值。據《本草綱目》記載,黃鱔有補血、補氣、消炎、消毒、除風濕等功效。黃鱔肉性味甘、溫,有補中益血,治虛損之功效,民間用以入葯,可治療虛勞咳嗽、濕熱身癢、痔瘺、腸風痔漏、耳聾等症。黃鱔頭煅灰,空腹溫酒送服,能治婦女乳核硬痛。其骨入葯,兼治臁瘡,療效頗顯著。其血滴入耳中,能治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滴入鼻中可治鼻衄(鼻出血);特別是外用時能治口眼歪斜,顏面神經麻痹。有人說“鱔魚是眼葯”,過去患眼疾的人都知道吃鱔魚有好處。常吃鱔魚有很強的補益功能,特別對身體虛弱、病後以及產後之人更為明顯。它的血還可以治療口眼歪斜。祖國醫學認為,它有補氣養血、溫陽健脾、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醫療保健功能。
鱔魚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熱,能被胃液和加熱所破壞,一般煮熟食用不會發生中毒。民間用鱔魚血治病,是否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黃鱔的血液有毒,誤食會對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產生刺激作用,嚴重的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使人四肢麻木、呼吸和循環功能衰竭而死亡。
歸經:肝;脾;腎經
中葯化學成分:食部每100g含水分80g,蛋白質18.8g,脂肪0.9g,灰分1g,鈣38mg,磷150mg,鐵1.6mg。
功效:益氣血;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
主治:虛勞;疳積;陽痿;腰痛;腰膝酸軟;風寒溫痹;產後淋瀝;久痢膿血;痔瘺;臁瘡
❼ 黃鱔的抓捕方法要詳細
用竹篾做成的竹籠,下黃鱔。
黃鱔籠長啥樣?看看下圖,就知道啦。
把蚯蚓穿在長竹簽上,把竹簽放進籠子里。一頭用草團或木棒堵死,另一頭向黃鱔洞開。洞開的這一頭,對於黃鱔來說,可是能進不能出的喲。因為進口處都是倒齒,黃鱔進時,壓著倒齒,當然無障礙,但想逆著倒齒出來,就不可能了,因為那所謂的「出口」,已被那些密布的倒齒封死了。真是有進無出呀。
准備好黃鱔籠子後,一般於晚間,選擇水田或秧田靠田埂的一些地方,將籠子埋進水裡,並做好記號。次日一早,去收籠子便好。用手搖一搖,若是滑溜溜的,那肯定是黃鱔,有時也有一些泥鰍。或全是泥鰍,但這種情況比較少。若聲音沙沙作響,那一定有蛇在籠子里。因為蛇有鱗,鱗與竹籠摩擦,肯定是沙沙聲。
該方法沒啥技術含量,看看鄰居怎麼弄,基本上就近乎無師自通啦。這方法也簡單易行,我用此法捕獲的黃鱔是較多的,上街賣的錢,也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