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亮度計算
光強度(luminous intensity)是光源在單位立體角內輻射的光通量,以I表示,單位為坎德拉(candela,簡稱cd).1坎德拉表示在單位立體角內輻射出1流明的光通量.
亮度和照度之間的關系,其關系為: L=R×E
式中L為亮度,R為反射系數,E為照度.
『貳』 如何計算RGB數字圖像處理 亮度的亮度值
可以將RGB顏色空間轉為YIQ色彩空間,其中Y是指顏色的明視度,即亮度:Y = 0.299R + 0.587G + 0.114B。
RGB是通過紅綠藍三原色來描述顏色的顏色空間,R=Red、G=Green、B=Blue。YIQ色彩空間屬於NTSC系統。這里Y是指顏色的明視度,即亮度。其實Y就是圖像灰度值,I和Q都指的是指色調,即描述圖像色彩與飽和度的屬性。
YIQ顏色空間具有能將圖像中的亮度分量分離提取出來的優點,並且YIQ顏色空間與RGB顏色空間之間是線性變換的關系。RGB和YIQ的對應關系的方程式表示:Y = 0.299R + 0.587G + 0.114B。
(2)濾光片降低亮度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顏色空間轉換特特點:
1、RGB顏色空間採集到的彩色圖像,一般就是被分成R、G、B的成分加以保存的。然而,自然環境下對亮度比較敏感。而RGB顏色空間的分量與亮度密切相關,即只要亮度改變,3個分量都會隨之相應地改變。所以,RGB顏色空間適合於顯示系統,卻並不適合於圖像處理。
2、HSI變換與RGB變換都是非線性變換,耗時多,無法滿足機器手進行採摘工作的實時性需要。L*a*b*顏色空間可以直接通過使用顏色空間內的幾何距離來做不同顏色之間的比較分析,所以可以有效地、方便地用在測量較小的色差上。但因為是非線性變換,所以計算量比較大。
『叄』 顯微鏡的問題~~請懂行的請哦~
普通光學顯微鏡
BIOX.CN 2005-4-16 13:38:00 來源:生命經緯
普通光學顯微鏡是一種精密的光學儀器。以往最簡單的顯微鏡僅由幾塊透鏡組成,而當前使用的顯微鏡由一套透鏡組成。普通光學顯微鏡通常能將物體放大1500—2000倍。
(一)顯微鏡的構造
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可分為兩大部分:一為機械裝置,一為光學系統,這兩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發揮顯微鏡的作用。
1、顯微鏡的機械裝置
顯微鏡的機械裝置包括鏡座、鏡筒、物鏡轉換器、載物台、推動器、粗動螺旋、微動螺旋等部件
(1)鏡座 鏡座是顯微鏡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鏡臂兩部分組成。在它上面連接有載物台和鏡筒,它是用來安裝光學放大系統部件的基礎。
(2)鏡筒 鏡筒上接接目鏡,下接轉換器,形成接目鏡與接物鏡(裝在轉換器下)間的暗室。
從物鏡的後緣到鏡筒尾端的距離稱為機械筒長。因為物鏡的放大率是對一定的鏡筒長度而言的。鏡筒長度的變化,不僅放大倍率隨之變化,而且成像質量也受到影響。因此,使用顯微鏡時,不能任意改變鏡筒長度。國際上將顯微鏡的標准筒長定為160mm,此數字標在物鏡的外殼上。
(3)物鏡轉換器 物鏡轉換器上可安裝3—4個接物鏡,一般是三個接物鏡(低倍、高倍、油鏡)。Nikon顯微鏡裝有四個物鏡。轉動轉換器,可以按需要將其中的任何一個接物鏡和鏡筒接通,與鏡筒上面的接目鏡構成一個放大系統。
(4)載物台 載物台中央有一孔,為光線通路。在台上裝有彈簧標本夾和推動器,其作用為固定或移動標本的位置,使得鏡檢對象恰好位於視野中心。
(5)推動器 是移動標本的機械裝置,它是由一橫一縱兩個推進齒軸的金屬架構成的,好的顯微鏡在縱橫架桿上刻有刻度標尺,構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標系。如果我們須重復觀察已檢查標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檢查時,可記下縱橫標尺的數值,以後按數值移動推動器,就可以找到原來標本的位置。
(6)粗動螺旋 粗動螺旋是移動鏡筒調節接物鏡和標本間距離的機件,老式顯微鏡粗螺旋向前扭,鏡頭下降接近標本。新近出產的顯微鏡(如Nikon顯微鏡)鏡檢時,右手向前扭載物台上升,讓標本接近物鏡,反之則下降,標本脫離物鏡。
(7)微動螺旋 用粗動螺旋只可以粗放的調節焦距,要得到最清晰的物象,需要用微動螺旋做進一步調節。微動螺旋每轉一圈鏡筒移動0.1毫米(100微米)。新近出產的較高檔次的顯微鏡的粗動螺旋和微動螺旋是共軸的。
2、顯微鏡的光學系統
顯微鏡的光學系統由反光鏡,聚光器,接物鏡,接目鏡等組成,光學系統使物體放大,形成物體放大像 。見圖1—2。
(1)反光鏡 較早的普通光學顯微鏡是用自然光檢視物體,在鏡座上裝有反光鏡。反光鏡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鏡子組成,可以將投射在它上面的光線反射到聚光器透鏡的中央,照明標本。不用聚光器時用凹面鏡,凹面鏡能起會聚光線的作用。用聚光器時,一般都用平面鏡。新近出產的較高檔次的顯微鏡鏡座上裝有光源,並有電流調節螺旋,可通過調節電流大小調節光照強度。
(2)聚光器 聚光器在載物台下面,它是由聚光透鏡、虹彩光圈和升降螺旋組成的。聚光器可分為明視場聚光器和暗視場聚光器。普通光學顯微鏡配置的都是明視場聚光器,明視場聚光器有阿貝聚光器、齊明聚光器和搖出聚光器。阿貝聚光器在物鏡數值孔徑高於0.6時會顯示出色差和球差。齊明聚光器對色差、球差和慧差的校正程度很高,是明視場鏡檢中質量最好的聚光器,但它不適於4倍以下的物鏡。搖出聚光器能將聚光器上透鏡從光路中搖出滿足低倍物鏡(4×)大視場照明的需要。
聚光器安裝在載物台下,其作用是將光源經反光鏡反射來的光線聚焦於樣品上,以得到最強的照明,使物象獲得明亮清晰的效果。聚光器的高低可以調節,使焦點落在被檢物體上,以得到最大亮度。一般聚光器的焦點在其上方1.25mm處,而其上升限度為載物台平面下方0.1mm。因此,要求使用的載玻片厚度應在0.8—1.2mm之間,否則被檢樣品不在焦點上,影響鏡檢效果。聚光器前透鏡組前面還裝有虹彩光圈,它可以開大和縮小,影響著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若將虹彩光圈開放過大,超過物鏡的數值孔徑時,便產生光斑;若收縮虹彩光圈過小,分辨力下降,反差增大。因此,在觀察時,通過虹彩光圈的調節再把視場光闌(帶有視場光闌的顯微鏡)開啟到視場周緣的外切處,使不在視場內的物體得不到任何光線的照明,以避免散射光的干擾。
(3)物鏡 安裝在鏡筒前端轉換器上的接物透鏡利用光線使被檢物體第一次造像,物鏡成像的質量,對分辨力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物鏡的性能取決於物鏡的數值孔徑(numerical apeature簡寫為NA),每個物鏡的數值孔徑都標在物鏡的外殼上,數值孔徑越大,物鏡的性能越好。
物鏡的種類很多,可從不同角度來分類:
根據物鏡前透鏡與被檢物體之間的介質不同,可分為:
①乾燥系物鏡 以空氣為介質,如常用的40×以下的物鏡,數值孔徑均小於1。
②油浸系物鏡 常以香柏油為介質,此物鏡又叫油鏡頭,其放大率為90×—100×,數值孔值大於1。
根據物鏡放大率的高低,可分為:
①低倍物鏡 指1×—6×,NA值為0.04—0.15;
②中倍物鏡 指6×—25×,NA值為0.15— 0.40;
③高倍物鏡 指25×—63×,NA值為0.35—0.95;
④油浸物鏡 指90×—100×,NA值為1.25—1.40。
根據物鏡像差校正的程度來分類可分為:
①消色差物鏡 是最常用的物鏡,外殼上標有「Ach」字樣,該物鏡可以除紅光和青光形成的色差。鏡檢時通常與惠更斯目鏡配合使用。
②復消色差物鏡 物鏡外殼上標有「Apo」字樣,除能校正紅、藍、綠三色光的色差外,還能校正黃色光造成的相差,通常與補償目鏡配合使用。
③特種物鏡 在上述物鏡基礎上,為達到某些特定觀察效果而製造的物鏡。如:帶校正環物鏡,帶視場光闌物鏡,相差物鏡,熒光物鏡,無應變物鏡,無罩物鏡,長工作距離物鏡等。目前在研究中常用的物鏡還有:半復消色差物鏡(FL),平場物鏡(Plan),平場復消色差物鏡(Plan Apo),超平場物鏡(Splan,超平場復消色差物鏡(Splan Apo)等。
(4)目鏡 目鏡的作用是把物鏡放大了的實像再放大一次,並把物像映入觀察者的眼中。目鏡的結構較物鏡簡單,普通光學顯微鏡的目鏡通常由兩塊透鏡組成,上端的一塊透鏡稱「接目鏡」,下端的透鏡稱「場鏡」。上下透鏡之間或在兩個透鏡的下方,裝有由金屬制的環狀光闌或叫「視場光闌」,物鏡放大後的中間像就落在視場光闌平面處,所以其上可安置目鏡測微尺。
普通光學顯微鏡常用的目鏡為惠更斯目鏡(Huygens eyepiece),如要進行研究用時,一般選用性能更好的目鏡,如補償目鏡(K)、平場目鏡(P)、廣視場目鏡(WF)。照相時選用照相目鏡(NFK)。
(二)光學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顯微鏡的放大是通過透鏡來完成的,單透鏡成像具有像差,影響像質。由單透鏡組合而成的透鏡組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放大作用更好。圖1—4是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模式。AB為標本
(三)顯微鏡的性能
顯微鏡分辨能力的高低決定於光學系統的各種條件。被觀察的物體必須放大率高,而且清晰,物體放大後,能否呈現清晰的細微結構,首先取決於物鏡的性能,其次為目鏡和聚光鏡的性能。
1、數值孔徑 也叫做鏡口率(或開口率),簡寫為N.A,在物鏡和聚光器上都標有它們的數值孔徑,數值孔徑是物鏡和聚光器的主要參數,也是判斷它們性能的最重要指標。數值孔徑和顯微鏡的各種性能有密切的關系,它與顯微鏡的分辨力成正比,與焦深成反比,與鏡象亮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數值孔徑可用下式表示:
N.A=n.sin α
2
式中:
n—物鏡與標本之間的介質析射率
α—物鏡的鏡口角
所謂鏡口角是指從物鏡光軸上的物點發出的光線與物鏡前透鏡有效直徑的邊緣所張的角度,見圖1—5。
鏡口角α總是小於180°。因為空氣的折射率為1,所以乾燥物鏡的數值孔徑總是小於1,一般為0.05—0.95;油浸物鏡如用香柏油(折射率為1.515)浸沒,則數值孔徑最大可接近1.5。雖然理論上數值孔徑的極限等於所用浸沒介質的折射率,但實際上從透鏡的製造技術看,是不可能達到這一極限的。通常在實用范圍內,高級油浸物鏡的最大數值孔徑是1.4。
幾種物質的介質的折射率如下:
空氣為1.0,水為1.33,玻璃為1.5,甘油為1.47,香柏油為1.52。
介質折射率對物鏡光線通路的影響見圖1—6。
2、分辨力
D可用下式表示:
D=λ/2N.A.
可見光的波長為0.4—0.7微米,平均波長為0.55微米。若用數值孔為0.65的物鏡,則D=0.55微米/2×0.65=0.42微米。這表示被檢物體在0.42微米以上時可被觀察到,若小於0.42微米就不能視見。如果使用數值孔徑為1.25的物鏡,則D=2.20微米。凡被檢物體長度大於這個數值,均能視見。由此可見,D值愈小,分辨力愈高,物象愈清楚。根據上式,可通過:(1)減低波長;(2)增大折射率;(3)加大鏡口角來提高分辨力。紫外線作光源的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就是利用短光波來提高分辨力以檢視較小的物體的。物鏡分辨力的高低與造象是否清楚有密切的關系。目鏡沒有這種性能。目鏡只放大物鏡所造的象。
3、放大率:
顯微鏡放大物體,首先經過物鏡第一次放大造象,目鏡在明視距離造成第二次放大象。放大率就是最後的象和原物體兩者體積大小之比例。因此,顯微鏡的放大率(V)等於物鏡放大率(V1)和目鏡放大率(V2)的乘積,即:
V=V1×V2
比較精確的計算方法,可從下列公式求得
M= △ × D
F1 F2
F1=接物鏡焦距,F2=接目鏡焦距 △=光學筒長,D=明視距離(=250毫米)
△ =接物鏡的放大倍數 D =接目鏡放大倍數 M=顯微鏡放大倍數
F1 F2
設△=160毫米 F1=4毫米 D=250毫米 F2=150毫米
則M= △ × D = 160 × 250 =40×16.7=668倍
F1 F2 4 15
4、焦深:
在顯微鏡下觀察一個標本時,焦點對在某一象面時,物象最清晰,這象面為目的面。在視野內除目的面外,還能在目的面的上面和下面看見模糊的物象,這兩個面之間的距離稱為焦深。物鏡的焦深和數值孔徑及放大率成反比:即數值孔徑和放大率愈大,焦深愈小。因此調節油鏡比調節低倍鏡要更加仔細,否則容易使物象滑過而找不到。
二、顯微鏡的使用操作及注意事項
顯微鏡結構精密,使用時必須細心,要按下述操作步驟進行。
(一)觀察前的准備
1、顯微鏡從顯微鏡櫃或鏡箱內拿出時,要用右手緊握鏡臂,左手托住鏡座,平穩地將顯微鏡搬運到實驗桌上。
2、將顯微鏡放在自己身體的左前方,離桌子邊緣約10cm左右,右側可放記錄本或繪圖紙。
3、調節光照 不帶光源的顯微鏡,可利用燈光或自然光通過反光鏡來調節光照,但不能用直射陽光,直射陽光會影響物像的清晰並刺激眼睛。
將10×物鏡轉入光孔,將聚光器上的虹彩光圈打開到最大位置,用左眼觀察目鏡中視野的亮度,轉動反光鏡,使視野的光照達到最明亮最均勻為止。光線較強時,用平面反光鏡,光線較弱時,用凹面反光鏡。自帶光源的顯微鏡,可通過調節電流旋鈕來調節光照強弱。
4、調節光軸中心 顯微鏡在觀察時,其光學系統中的光源、聚光器、物鏡和目鏡的光軸及光闌的中心必須跟顯微鏡的光軸同在一直線上。帶視場光闌的顯微鏡,先將光闌縮小,用10×物鏡觀察,在視場內可見到視場光闌圓球多邊形的輪廓像,如此像不在視場中央,可利用聚光器外側的兩個調整旋鈕將其調到中央,然後緩慢地將視場光闌打開,能看到光束向視場周緣均勻展開直至視場光闌的輪廓像完全與視場邊緣內接,說明光線已經合軸。
(二)低倍鏡觀察 鏡檢任何標本都要養成必須先用低倍鏡觀察的習慣。因為低倍鏡視野較大,易於發現目標和確定檢查的位置。
將標本片放置在載物台上,用標本夾夾住,移動推動器,使被觀察的標本處在物鏡正下方,轉動粗調節旋鈕,使物鏡調至接近標本處,用目鏡觀察並同時用粗調節旋鈕慢慢升起鏡筒(或下降載物台),直至物像出現,再用細調節旋鈕使物像清晰為止。用推動器移動標本片,找到合適的目的像並將它移到視野中央進行觀察。
(三)高倍鏡觀察 在低倍物鏡觀察的基礎上轉換高倍物鏡。較好的顯微鏡,低倍、高倍鏡頭是同焦的,在正常情況下,高倍物鏡的轉換不應碰到載玻片或其上的蓋玻片。若使用不同型號的物鏡,在轉換物鏡時要從側面觀察,避免鏡頭與玻片相撞。然後從目鏡觀察,調節光照,使亮度適中,緩慢調節粗調節旋鈕,使載物台上升(或鏡筒下降),直至物像出現,再用細調節旋鈕調至物像清晰為止,找到需觀察的部位,並移至視野中央進行觀察。
(四)油鏡觀察 油浸物鏡的工作距離(指物鏡前透鏡的表面到被檢物體之間的距離)很短,一般在0.2mm以內,再加上一般光學顯微鏡的油浸物鏡沒有「彈簧裝置」,因此使用油浸物鏡時要特別細心,避免由於「調焦」不慎而壓碎標本片並使物鏡受損。
使用油鏡按下列步驟操作:
1、先用粗調節旋鈕將鏡筒提升(或將載物台下降)約2cm,並將高倍鏡轉出。
2、在玻片標本的鏡檢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
3、從側面注視,用粗調節旋鈕將載物台緩緩地上升,(或鏡筒下降),使油浸物鏡浸入香柏油中,使鏡頭幾乎與標本接觸。
4、從接目鏡內觀察,放大視場光闌及聚光鏡上的虹彩光圈(帶視場光闌油鏡開大視場光闌),上調聚光器,使光線充分照明。用粗調節旋鈕將載物台徐徐下降(或鏡筒上升),當出現物像一閃後改用細調節旋鈕調至最清晰為止。如油鏡已離開油麵而仍未見到物象,必須再從側面觀察,重復上述操作。
5、觀察完畢,下降載物台,將油鏡頭轉出,先用擦鏡紙擦去鏡頭上的油,再用擦鏡紙蘸少許乙醚酒精混合液(乙醚2份,純酒精3份)或二甲苯,擦去鏡頭上殘留油跡,最後再用擦鏡紙擦拭2—3下即可,(注意向一個方向擦拭)。
6、將各部分還原,轉動物鏡轉換器,使物鏡頭不與載物台通光孔相對,而是成八字形位置,再將鏡筒下降至最低,降下聚光器,反光鏡與聚光器垂直,用一個干凈手帕將接目鏡罩好,以免目鏡頭沾污灰塵。最後用柔軟紗布清潔載物台等機械部分,然後將顯微鏡放回櫃內或鏡箱中。
適用於常溫下可見光譜范圍內觀察和拍攝金相組織的金相顯微鏡
項目\參數及性能\級別 初級金相顯微鏡 中級金相顯微鏡 高級顯微鏡
性能 明場、(攝影) 明場、暗場、偏光、攝影、(雙筒目鏡)(相襯)(顯微硬度) 明場、暗場、偏光、攝影、雙筒目鏡、投影、自動曝光、(相襯)(顯微硬度)、(干涉)(干涉相襯)
基
本
放
大
率 物
鏡 明場 10X、40X、(100X) 4X、10X、25X、40X、63X、100X 2.5X、4X、10X、25X、40X、63X、100X
暗場 - 10X、25X 10X、25X、40X
相襯 - 10X、40X 10X、40X、63X
目鏡 5X、10X、12.5X 5X、10X、12.5X、16X 5X、10X、12.5X、16X、25X
物鏡類別 消色差 平場消色差 平場消色差或平場半復消色差、平場復消色差
濾光片 黃、綠、藍 黃、綠、藍 黃、綠、藍
觀察形式 目視 單目 單目、雙目 雙目
攝影 總倍率 - 100X、200X、500X、1000X 100X、200X、400X、500X、800X、1000X
幅面 - 8.25×12平方厘米 12×16.5平方厘米
投影直徑 - - 不小於φ250mm
工作台 可作縱、橫方向移動 可轉動360°,最小讀數值1°。縱、橫方向移動范圍均不小於10mm 可轉動360°,最小讀數值6°。縱、橫方向移動范圍均不小於15mm
微動調焦機構 微動調焦范圍不小於1.8mm,分度值為0.002mm 微動調焦范圍不小於2mm,分度值為0.002mm
附件 必備 - 10X分劃目鏡、0.01mm測微尺、晶粒度板 120或135攝影裝置,自動曝光裝置,10X分劃目鏡、0.01mm測微尺、晶粒度板
選購 100X消色差物鏡、攝影裝置、10X分劃目鏡、0.01mm測微尺 雙筒目鏡、相襯裝置、顯微硬度裝置 相襯裝置、顯微硬度裝置、干涉相襯裝置
用途 供工廠現場及學校實驗室作一般金相組織分析用 供工廠及大專院校作金相分及研究之用 供大、中型工廠、高等院校及科研部
『肆』 PS色相、飽和度、明度是什麼詳細點的,謝了
「色相」:通俗的可以理解為不同的顏色;「飽和度」:就是顏色的深淺變化;「明度」:是指顏色的明亮、暗淡程度。
(4)濾光片降低亮度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文件操作使用快捷鍵
新建圖形文件: 【Ctrl】+【N】 默認設置創建新文件 :【Ctrl】+【Alt】+【N】
打開已有的圖像: 【Ctrl】+【O】 打開為:【Ctrl】+【Alt】+【O】
新建圖層:【Ctrl】+【Shift】+【N】 另存為 :【Ctrl】+【Shift】+【S】
關閉當前圖像 :【Ctrl】+【W】 顯示的「預置」對話框 :【Alt】+【Ctrl】+【K】
存儲副本 :【Ctrl】+【Alt】+【S】 保存當前圖像 :【Ctrl】+【S】
應用當前所選效果並使參數可調 :【A】 頁面設置【Ctrl】+【Shift】+【P】
打開預置對話框 :【Ctrl】+【K】 設置透明區域與色域 :【Ctrl】+【4】
設置「常規」選項: 【Ctrl】+【1】 設置參考線與網格 :【Ctrl】+【6】
列印 :【Ctrl】+【P】 設置存儲文件:【Ctrl】+【2】
設置顯示和游標 :【Ctrl】+【3】 斜面和浮雕效果:【Ctrl】+【5】
內發光效果 :【Ctrl】+【4】 外發光效果: 【Ctrl】+【3】
設置單位與標尺 :【Ctrl】+【5】 通道選擇【ctrl+1.2.3.4】
圖像調整使用快捷鍵
自由變換:【ctrl】+【T】 再次變換:【Ctrl】+【Shift】+【Alt】+【T】
圖像大小:【Ctrl】+【Alt】+【I】 色階:【Ctrl】+【L】
畫布大小:【Ctrl】+【Alt】+【C】 色相/飽和度:【Ctrl】+【U】
曲線:【Ctrl】+【M】 黑白:【Alt】+【Shift】+【Ctrl】+【B】
去色:【Shift】+【Ctrl】+【U】 反相:【Ctrl】+【I】
色彩平衡:【Ctrl】+【B】
編輯文字使用快捷鍵
移動圖像的文字:【Ctrl】 + 選中文字 選擇文字時顯示/隱藏:【Ctrl】 + 【H】
選擇從插入點到滑鼠點的文字:【向上鍵】+ 點擊滑鼠 使用/不使用下劃線: 【向上鍵】+ 【Ctrl】 +【 U】
使用/不使用中間線:【向上鍵】+ 【Ctrl】 +【 /】 使用/不使用大寫英文:【向上鍵】+【 Ctrl】 +【 K】
使用/不使用Caps:【向上鍵】+【Ctrl】 +【 H】
圖層操作使用快捷鍵
正常 :【Shift】+【Alt】+【N】 正片疊底: 【Shift】+【Alt】+【M】
循環選擇混合模式 :【Shift】+【-】或【+】 溶解 :【Shift】+【Alt】+【I】
顏色減淡 :【Shift】+【Alt】+【D】 閾值(點陣圖模式):【Shift】+【Alt】+【L】
背後 :【Shift】+【Alt】+【Q】 顏色加深 :【Shift】+【Alt】+【B】
強行關閉當前話框:【Ctrl】+【Alt】+【W】 清除 :【Shift】+【Alt】+【R】
飽和度: 【Shift】+【Alt】+【T】 無限返回上一步:【Ctrl】+【Alt】+【Z】
屏幕: 【Shift】+【Alt】+【S】 重新選擇:【Ctrl】+【Shift】+【D】
修改字距:【Alt】+【←/→】 疊加: 【Shift】+【Alt】+【O】
變亮:【Shift】+【Alt】+【G】 修改行距:【Alt】+【↑/↓】
柔光: 【Shift】+【Alt】+【F】 差值: 【Shift】+【Alt】+【E】
粘貼:【Ctrl】+【Alt】+【V】 強光:【Shift】+【Alt】+【H】
排除:【Shift】+【Alt】+【X】 全部選取:【Ctrl】+【A】
變暗: 【Shift】+【Alt】+【K】 色相: 【Shift】+【Alt】+【U】
路徑變選區 數字鍵盤的:【Enter】 變亮:【Shift】+【Alt】+【G】
顏色: 【Shift】+【Alt】+【C】 羽化選擇:【Ctrl】+【Alt】+【D】
光度: 【Shift】+【Alt】+【Y】 復制當前圖層:【Ctrl】+【J】
載入選區: 【Ctrl】+點按圖層、路徑 取消選擇:【Ctrl】+【D】
反向選擇:【Ctrl】+【Shift】+【I】
色彩空間
該詞源於西方的「ColorSpace」,又稱作「色域」,色彩學中,人們建立了多種色彩模型,以一維、二維、三維甚至四維空間坐標來表示某一色彩,這種坐標系統所能定義的色彩范圍即色彩空間。經常用到的色彩空間主要有RGB、CMYK、Lab等
顏色模式
RGB模式
用紅(R)、綠(G)、藍(B)三色光創建顏色。掃描儀通過測量從原始圖像上反射出來的RGB三色光多少來捕獲信息。計算機顯示器也是通過發射RGB三種色光到人們的眼中來顯示信息。
CMYK模式
用青色(C)、洋紅色(M)、黃色(Y)和黑色(K)油墨列印RGB顏色。但由於油墨的純度問題,CMYK油墨(也叫加工色)並不能夠列印出用RGB光線創建出來的所有顏色。
Lab模式
一種描述顏色的科學方法。它將顏色分成3種成分:亮度(L)、A和B。亮度成分描述顏色的明暗程度;「A」成分描述從紅到綠的顏色范圍;「B」成分描述從藍到黃的顏色范圍。Lab顏色是Photoshop在進行不同顏色模型轉換時內部使用的一種顏色模型(例如從RGB轉換到CMYK)。
灰度模式
灰度模式在圖像中使用不同的灰度級,灰度圖像中的每個像素都有一個 0(黑色)到 255(白色)之間的亮度值。灰度值也可以用黑色油墨覆蓋的百分比來度量(0% 等於白色,100% 等於黑色)。
點陣圖模式
點陣圖模式使用兩種顏色值(黑色或白色)之一表示圖像中的像素。點陣圖模式下的圖像被稱為位映射 1 點陣圖像,因為其位深度為 1。
雙色調模式
該模式通過一至四種自定油墨創建單色調、雙色調(兩種顏色)、三色調(三種顏色)和四色調(四種顏色)的灰度圖像。
索引顏色模式
索引顏色模式可生成最多256種顏色的8點陣圖像文件。當轉換為索引顏色時,Photoshop將構建一個顏色查找表 (CLUT),用以存放並索引圖像中的顏色。
多通道模式
多通道模式圖像在每個通道中包含 256 個灰階,對於特殊列印很有用。多通道模式圖像可以存儲為 Photoshop、大文檔格式 (PSB)、Photoshop 2.0、Photoshop Raw 或 Photoshop DCS 2.0 格式。
多色調分色法
這一過程將平滑的顏色轉換分裂成可見的純色色階。當談到漸變時,它也常被稱作梯級法或條帶。
雜色
一種點狀圖案,類似於電視接收不到信號時出現在屏幕上的雪花點。這個圖案常用於模糊兩種顏色之間的清晰過渡。它用多種隨機邊緣形狀來代替原來的直線過渡邊緣。
抖動
這種方法利用兩種純色圖案來模擬一種顏色(例如,在黃色區域上增加紅點圖案可以創建出橙色)。這個術語也指在銳化時添加雜色圖案使邊緣變得不那麼明顯。
矢量
圖像可以是光柵、矢量,或者兩者的組合。光柵圖像由像素網格構成,這使得圖像在近看時會有鋸齒,並且導致它們在放大時會顯得模糊或呈鋸齒狀;
相反,矢量圖像是由光滑的曲線和直線(也就是路徑)構成的,它能夠以任意比例縮放而不會降低圖像的質量。創建矢量圖像的最常用程序是AdobeIllustrator。
圖像解析度
其單位是ppi(pixels per inch),既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數量。如果圖像解析度是72ppi,就是在每英寸長度內包含72個像素。圖像解析度越高,意味著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越多,圖像就有越多的細節,顏色過濾就越平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PS
『伍』 單反相機濾鏡使用常識
相機附加鏡常識
相機可以安裝附加鏡頭,這樣可以得到其它作用和特殊的效果。附加鏡頭的種類很多,下面講講比較常見的幾種。
(1)UV鏡。
UV鏡一種最常用的附加鏡,它主要用於減少紫外線的攝入,這在使用膠卷意義較大,因膠卷對紫外線較敏感。而現在主要是起鏡頭保護作用。現在另有一種MC鏡,它就叫鏡頭保護鏡。
(2)偏振鏡(PL,CPL)
說起偏振鏡大家好象比較陌生,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邊都在使用:凡是液晶類的顯示器件,都必須使用偏振濾光,否則你什麼也看不到。
相機用的偏振鏡的鏡片呈深灰色,在玻璃片之間夾有一層經過定向處理的晶體薄膜,從外形上看它比一般的濾鏡略顯厚一些。
在攝影過程中,偏振鏡可能是使用最多的一種濾鏡,它的鏡片可以旋轉,從而逐漸削除反射光和光斑。常用以濾掉玻璃窗反射光,使玻璃更加清晰透明,也用以濾掉的天空中的偏振光,使天際間的對比更加清晰、真實。除此之外,還經常應用偏振鏡消除非金屬表面的炫光和反射光。目前,好象偏振鏡已經成為相機的必備裝備。
(3)中灰鏡,(ND)
在一些光線過分明亮的環境中,如海濱、雪地、沙漠等場合,盡管曝光組合已達到極限 (即進光量已經最小),可仍然無法做到適度曝光。此時,為了使景物的亮度適應曝光組合,就需要選用能夠降低亮度的中性灰濾光鏡,將景物的亮度普遍降低,達到曝光所需要的亮度。這種降低亮度的中性灰濾光鏡在電影拍攝中一般是必不可少的。中灰鏡主要作用是:
1、降低通光量,在強光下想使用大光圈,比如,在強光下想使用大光圈做前後景虛化,就可以加中灰鏡;
2、在EV值較高的情況想降低快門速度,比如:在很亮的地方想拍攝動感(動感虛化)的效果,可加上中灰鏡。
3、在旅遊、或是大街上,加上適當的中灰鏡,可延長曝光時間,可起到虛化背景移動物體和行人,起到突出主體的特殊效果。
(4)星光鏡
這是個比較有趣的濾鏡,這是在鏡片上刻有方格、三角形、米字形的細線。星光鏡會輕微地柔化影像,它可以將畫面內的光源變成許多星點,營造浪漫而充滿童趣的意境。在拍攝夜景時使用它可使夜間的燈光呈現十字、六星或米字形的光芒,加強了渲染效果。
(5)柔光鏡
鏡片上製作有同心圓或其它形式的條紋,以增加漫射光,使相片柔化,朦朧。常用在拍攝人像時用。
有的時候,柔和的影像比清晰的影像更能產生氣氛,給人以美感。柔光鏡適合於人像拍攝和風景拍攝,對於人像的皮膚、皺紋或者人物面部的瑕疵有抑制美化作用。柔光鏡可以為你帶來柔和而浪漫的氣氛,為你演繹溫柔的主題。這種效果往往用軟體做不到它的效果,因為它是清晰中來表現柔化,不是一種模糊。
(6)廣角附加鏡
廣角鏡它可以縮短焦距,使得拍攝視角增大,從而增大拍攝范圍。鏡頭上標有的0.5X、0.7X表示的意思就是將焦距變為原來的0.5或0.7倍,比如原來焦距為35~的鏡頭,加上一個0.7X的廣角鏡後焦距范圍就變為28~。
(7)增距附加鏡
增距鏡可以增大相機的焦距,增大相機的遠攝能力。鏡頭上標為2X的增距鏡就是將焦距變為原來的2倍,同樣是35~105nm的鏡頭,加上一個2X的增距鏡焦距范圍就變為70~了。原來的3倍光學變焦的相機就變成了6倍,拍攝的距離自然也就隨之增加了。
`
以上七種是目前較常用的附加鏡,還有幾種,基本屬於特技鏡。因為現在數碼的相片可在電腦上作後期製作,這些效果在電腦上一般均做得出來,故這些附加鏡的使用也相應使用、生產就減少了。現列出一些,以供參考:
(8)分身鏡
鏡片較厚,將它磨製成多種形式的棱鏡,使用時能使景物分成同樣的幾塊,以達到特技效果。
(9)近攝鏡
近攝鏡正面凸起,背面微微凹進,外形很像放大鏡,是一種類似於濾光鏡拍攝附件。
如果在標准鏡頭前附加一枚近攝鏡,其焦距就會立刻發生變化,因為近攝鏡微凹的背面可以一定程度地減少像場彎曲。通常近攝鏡按屈光度標定,如:+1、+2、+3等等(提示:屈光度+1,就是老化眼鏡的+100度,屈光度+2,就是老化眼鏡的+200度……)。屈光度數值越大,放大倍率也就越高。這種鏡片在操作時,可不作曝光補償調整,能夠單獨或組合使用,非常便利,並且價格便宜。但是近攝鏡的像差不能完全消除,由於鏡片是鏡頭的附加,可能還會輕微地影響到照片的清晰度。
(10)半近攝鏡
半近攝鏡一半有近攝鏡片,而另一半是空的。
有近攝鏡片的一半可將近處的畫面拍攝清楚,另一半卻是正常的,可以對遠處的拍攝主題正常對焦,從而保證一個很近一個很遠的物體同時在一個畫面上都是清晰的,造成一種超大景深的效果。使用半近攝鏡還可以使另一半畫面完全不合焦,通常配合大光圈可以產生特殊的景深效果。
(11)中空鏡
中空鏡中心是一塊透明的玻璃,周圍有條紋或灰色。
使用這種鏡片拍攝出的效果是中間呈現的景物清晰,四周景物模糊,像是經過了濾鏡處理一樣,使得照片充滿藝術效果。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濾鏡。根據最終拍攝效果的不同可以分為中空霧化鏡、中空柔焦鏡、中空近攝鏡等多種不同類型。使用這種濾鏡拍攝能夠很好的將主體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光圈收的過小,否則會使四周模糊部分和中間清晰部分出現嚴重的邊緣分界。
『陸』 電腦顯示屏調節亮度的原理是什麼
http://www.chinafix.com.cn/thread-43046-1-1.html
由LCD的工作原理得知,LCD器件是由背光源發射的光通過偏振片和液晶盒時,控制投射強度識別圖像的器件。也就是LCD的亮度取決於通過液晶盒(LCD屏的透過率)和彩膜CF光量(CF的透過率)及背光源的亮度。因此,要提高LCD表面亮度應從三方面著手:�
1. 提高背光源亮度
2. 提高TFT像素的開口率
3. 提高所有材料的亮度
而TFT-LCD卻是採用背光(backlight)原理,使用燈管作為背光光源,通過輔助光學模組和液晶層對光線的控制莉來達到較為理想的顯示效果。
液晶是一種規則性排列的有機化合物,它是一種介於固體和液體之間的物質,目前一般採用的是分子排列最適合用於製造液晶顯示器的nematic細柱型液晶。液晶本身並不能構發光,它主要是通過因為電壓的更改產生電場而使液晶分子排列產生變化來顯示圖像。
液晶面板主要是由兩塊無鈉玻璃夾著一個由偏光板、液晶層和彩色慮光片構成的夾層所組成。偏光板、彩色濾光片決定了有多少光可以通過以及生成何種顏色的光線。液晶被灌在兩個製作精良的平面之間構成液晶層,這兩個平面上列有許多溝槽,單獨平面上的溝槽都是平行的,但是這兩個平行的平面上的溝槽卻是互相垂直的。簡單的說就是後面的平面上的溝槽是縱向排列的話,那麼前面的平面就是橫向排列的。
位於兩個平面間液晶分子的排列會形成一個Z軸向90度的逐漸扭曲狀態。背光光源即燈管發出的光線通過液晶顯示屏背面的背光板和反光膜,產生均勻的背光光線,這些光線通過後層會被液晶進行Z軸向的扭曲,從而能夠通過前層平面。如果給液晶層加電壓將會產生一個電場,液晶分子就會重新排列,光線無法扭轉從而不能通過前層平面,以此來阻斷光線。
液晶顯示器的缺點在於亮度、畫面均勻度、可視角度和反應時間上與CRT顯示器有比較明顯的差距。其中反應時間和可視角度均取決於液晶面板的質量,畫面均勻度和輔助光學模塊有很大關系。而液晶顯示器的亮度主要取決於背光光源。當然,整個模組的設計也是影響產品亮度的一個因素。
『柒』 亮度的大小怎樣計算
亮度計算方法:
(每個像素點紅燈的亮度 + 每個像素點綠燈的亮度 + 每個像素點藍燈的亮度)/1000(mcd和CD的換算)× 像素點數
單顆LED燈有一個亮度范圍的。
根據最小、平均和最大來計算顯示屏的最大亮度和平均亮度!再者LED顯示屏控制軟體有亮度調節功能的,對顯示屏有個亮度調整,使得它適合環境的亮度!
『捌』 用白光做楊氏雙縫實驗,在屏幕上將看到彩色干涉條紋,若用兩塊純紅色和純藍色的濾光
D項,因為當光通過紅色濾光片時只剩下紅光,而藍色濾光片只能透過藍光。所以到最後就沒有光透過濾波片
『玖』 液晶顯示器的亮度怎麼計算
目前提高亮度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提高LCD面板的光通過率;另一種就是增加背景燈光的亮度,即增加燈管數量。
需要注意的是,較亮的產品不見得就是較好的產品,顯示器畫面過亮常常會令人感覺不適,一方面容易引起視覺疲勞,同時也使純黑與純白的對比降低,影響色階和灰階的表現。其實亮度的均勻性也非常重要,但在液晶顯示器產品規格說明書里通常不做標注。亮度均勻與否,和背光源與反光鏡的數量與配置方式息息相關,品質較佳的顯示器,畫面亮度均勻,無明顯的暗區。
現在在LCD亮度的技術研究方面,NEC已經研發出500cd/m2的彩色TFT液晶顯示屏模�"
『拾』 顯微攝影的操作方法
要獲得一張好的顯微攝影照片,必須注意滿足以下幾個條件:1製作清晰的標本片,其中組織切片應厚薄適度,染色片不應有多餘的染料等。2選擇性能優良干凈的載玻片和蓋玻片。3使用高性能的物鏡(最好用復消色差的平場物鏡)和聚光器。4採用Kohler照明法。5選擇好合適的拍攝膠片。⑥拍攝時應准確地聚焦和選擇合理的曝光時間。⑦正確的沖印方法。 下面以日本Olympus PM-10AD全自動顯微攝影裝置為例來介紹具體的操作步驟。
(1) 裝配
Olympus PM-10AD顯微攝影系統的裝配圖。
加選擇135相機拍攝時,首先應將適配器PM-PBS的上部裝上135照相機,前端裝上聚焦用望遠鏡PM-VTM。然後在顯微鏡的直筒部分加上適當倍數的NFK攝影目鏡(如3.3x),並將上述PM-PBS安裝在該目鏡上。最後應將PM-PBS與自動曝光控制器PM—CBAD之間的連接線裝好並分別將顯微鏡和PM-CBAD的電源接通,並注意檢查電壓選擇范圍是否與所用電源相匹配。
(2)用前檢查
在開啟顯微鏡和曝光控制器電源後,在安裝膠卷前,應按以下方法先檢查該裝置的工作是否正常。其方法是:先將曝光裝置PM-PBS上的光路控制拉桿向外拉出—個位置(綠色環)並把曝光控制器PM—CBAD上的曝光方式調至「AUT0」位,ASA速度至所用膠卷的感光速度ASA數值,這時再按下法檢查:
1)曝光控制器上的「SAFETY」綠色指示燈應亮。
2)輕按快門按鈕時,「WORK」燈應亮。
3)當快門關閉時,「WORK」燈應熄滅,並同時可見「WINDING」燈亮和聽見卷片的馬達聲。
(3)膠卷的安裝
操作時一般不取下相機,直接在本裝置上裝片或退片。正確的裝片方法如下:
1)將倒片鈕向外拉出,後蓋即打開。 將135膠片放入倒片鈕下方的片槽內然後讓倒片鈕復位。
2)將片頭插入卷片軸縫隙中,注意不要讓片尖從袖縫的另一端伸出。按控制器上的進片按鈕(TIME OFF/WINDING)拖片直至使膠片兩端的片孔全部嵌入卷片齒輪中為止。
3)將後蓋重新蓋好,再按進片鈕拖片2-3次,直至計數器上顯示出「1」為止。
4)為避免忘記所用的膠片類型,最好將包裝盒的一角撕下,插入後蓋外部的插片腔中。
(4)退片
當膠卷全部拍攝完畢之後,控制器上的「FILM END」燈將點亮並出現報警
鈴聲。在取下相機或直接倒片後按「TIME OFF」鈕可使報警聲停止。
1)將相機上的退片鈕反時針旋轉90。
2)向外拉出退片手柄,順時針方向將膠片倒入暗盒,至拉力突然降低
轉無阻力時則表明膠片已全部倒入暗盒。此時即可開蓋取出已拍完的膠卷。
3)退片手柄在膠片完全退回後將自行復位。
(5)黑白顯微攝影
先將拍攝標本准確聚焦,並用調焦望遠鏡選好待拍標本區。拍攝步驟如下:
1)將「MODE/EXPOSURE TIME」調至「AUTO」;按下「FORMAT」選擇鍵中的「35」;把「ASA」調至所用膠片的感光速度ASA值;將「RE-CIPROCITY,調至膠片的相應數值(可參見控制器底部的塑料說明板,除特殊要求外,通常應放在」4「位上)。
2)檢查SAFETY指示燈是否為綠色,若為紅燈應作以下檢查:A.若紅燈
閃現並同時有報警聲,說明曝光過度,應用中性濾光片降低照明亮度,一般不宜
採用降低電壓以減小照明亮度的方法。B.若紅燈連續亮則表明曝光不足,應增
加亮度。
3)將」EXPOSURE ADJ「調至適當值。一般用明視野照明而樣品又均勻分布時,應調至(1);若樣品分布不均勻或用其他方式照明時則應進行適當的調整:
4)拉下控制器上的曝光鈕,」WORK「燈將隨著曝光而開啟,曝光結束」WORK「燈燈滅,膠片將自動驅進一個片位。
(6)135彩色膠卷顯微攝影
進行彩色攝影的基本方法除色溫調節外,其餘均與黑白顯微攝影相同。下面僅介紹調溫法;
1)將色溫檢測器PM-CTR安裝么自動曝光器PM-PBS的左側。
2)將標本片聚焦後讓視野移至無樣品的地方。
3)將光路控制拉桿移至最外部(黃色帶);把色溫調節旋至」D「(日光型膠卷)或」T「(燈光型膠卷)。
4)在顯微鏡上加LBT(燈光型膠卷)或LBD-2(日光型膠卷)濾光片,調節顯微鏡的亮度使色溫調節器上的指示燈亮至A處(黃色);若A處以上的綠燈亮表明色溫過高;A處以下的紅燈亮時表明色溫過低。
5)將光路控制桿向內推一步至綠環處,這時即可按上述黑白膠片的方法進
行顯微攝影。
(7)手動顯微攝影
在持殊情況下常常需要人為地改變曝光條件以求得更好的攝影效果經驗的操作者也可以選擇手動進行顯微攝影,其方法如下:
1)用」MODE/EXP0SURE TIME「鈕自行選擇曝光時間(可從1s-40min)。
2)按快門鈕,這時的快門將按設定的時間曝光。
3)若需要曝光時間超過40m可將」MODE鈕旋至T再按下快門鈕,快門將一直開啟,直至按動「TIME OFF/WINDING」鈕。
(8)自動曝光鎖定裝置的應用
在對同一標本片的不同位置或不同成分進行攝影時,常常要採用相同的曝光
時間,這時可按下「AE LOCK」鍵。在此後的拍攝中將維持相同的曝光時間,「TIME RECALL」燈將閃亮,直至「AE LOCK」鍵被重新按動後才被解除。
(9)多次重復曝光:其操作如下:
A.先將「ASA」鈕旋至8倍於膠片ASA值處(如將100ASA膠卷旋至800處)。
B.將「FORMAT」 選擇的「L」 鍵按下,這時就能對同一底片進行多次曝光。
C.結束後按下「35」鍵和「WINDING鍵,膠片將自動前進一個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