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行書練字方法技巧
行書的結構特點:
大小相兼。就是每個字衡棚呈現大小不同,存在著一個字的筆與筆相連,字與字之間的連帶,既有實連,也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
收放結合。一般是線條短的為收,線條長的為放;回鋒為收,側鋒為放;多數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轉換,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體。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內密外疏。中宮緊結慎攔辯,凡是框進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劃圈的筆畫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緊寬缺壓,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
濃淡相融。行書書寫應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合。墨色安排上應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但沒那麼草。
『貳』 行書練字視頻,要全的!!
田英章行書專業教程,68分鍾,從最簡單的偏旁部首到整字,我完整看過兩三次,講得很好,沒有之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E4MzY2MTYw.html?from=y1.2-1-87.3.1-2.1-1-1-0
『叄』 硬筆行書練字方法技巧
硬筆行書練字方法技巧:
1、行書的每一筆都有落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 如橫畫,左為落筆,中為行筆,右為收筆;豎畫,上為落筆,中為行筆,下為收筆等。技巧:落筆要有輕有重,行筆要有快有慢,收筆要有回有露。
2、提筆、 按筆 ,行書的用筆很講究提按,這起到點畫粗細變化和節奏的輕重作用。提筆要輕,筆跡要細;按筆要重,筆跡要粗。如:毛字的短撇和領字的斜撇,右上粗,左下細,都是先按後提。提筆與按筆,在用筆上總是結合著使用的。
6、勾出,用筆勾鋒而出叫勾出。凡勾出處,必須先頓筆一下,然後提筆勾出。勾出可以由下而上,如:周字的豎勾;也可以由上而下,如空字的橫勾。在行書中,有的點畫的勾出,是為了書寫流利而一筆帶出來的,如:卻字的右豎等。
7、順勢,順著筆勢而書寫成畫叫順勢。由於順勢用筆,行書才獲得生命,點畫之間遞相映帶,有情有態,神完氣足,顯得特別空靈流動。
如果點畫相連,那麼順勢的用筆則成了連寫筆,如春字的三橫、火字的點捺;如果點畫相斷,那麼順勢的用筆則成了另起筆,如上字的橫與豎、下字的豎與點等。
『肆』 行書寫好看的技巧 如何寫好行書
1、筆畫呼應
行書的行筆速度比較快,故而為了增加筆勢,需要以筆畫間的呼應來達到。所謂牽絲說的便是這個。但牽絲只是一種意識,並非是有意為之,若故意提筆體現,則本末倒置了。如「水」字的鉤可拖長,與下一筆呼應,而左邊的撇重疊,帶出絲與下一筆的撇起筆正好呼應。而「小」字也是如此,帶出鉤後,便直接寫左點後,又直接寫出右點,一點到底,一氣呵成。
2、適當縮短行筆,以及調整筆順
楷書的行筆有一定的長短比例,而在行書中則可根據字的需要,可以將筆畫寫短,增加行筆的流暢性,更易於下一筆的連帶,適當調整筆順也是如此,增加了行書的連帶性。
如「至」字的最後一筆便是承接上一筆,故而只得縮短最後一筆的長度,縮短了書寫時間,反而增加了其美感。又如「川」字的第二豎,基本簡化為點,把筆畫縮短,利於第三豎的起筆。
3、疏密相間
行書的很多地方並不和楷書一樣,不一定要平分筆畫(均間),反而疏密有致更加能襯托出行書的韻味。疏密相間拉開了疏和密的對比,鄧石如說「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如「城」左密右疏,而「猶」字左疏右密。
4、變直為弧
所謂變直為弧便是把一些本應寫方折,有一定頓挫,稜角分明的地方寫成弧線,這樣將顯得更加的靈動。
如「勿」字,方折處直接以弧線轉過,流暢自然。又如「仰」字,橫折鉤直接寫成一小圓圈狀,極大的加快了書寫速度。
『伍』 行書練字方法技巧
行書練字方法技巧:
一、左短右長
字的結構本來就是左短右長的形狀,按原來的形狀書寫即可。如:左邊為口、日、言字旁和三點水、提土旁等,或右邊以中豎為主筆結構的字。
左右兩邊一樣長的字,可有意把左邊部首縮短、把右邊部分拉長,形成高低不平的動勢。在字形上製造險絕的效果。
二、左長右短
左邊長右邊短的字,可按原有形狀書寫。右邊為少量橫筆的字、反文旁或口字旁等
左右等長的字,可伸左抑右,有意把左邊部首拉長、把右邊部分縮短,形成高低不平的動勢。
三、左窄右寬
左邊為提手旁、豎心旁、三點水等,或右邊為合體字,一般為左邊窄、右邊寬。
四、左寬右窄
右邊為彡、戈字旁等狹長部首,或左邊為合體字、筆畫繁多的字,一般為左邊寬、右邊窄。
五、上窄下寬
上面為日字頭、山字頭或下面為四點、心字底的字,本身為上窄下寬,可按原有形狀書寫。
上方為單體,下方為合體,一般是緊縮上方,使之變得狹窄、緊湊,從而形成頭部小、底盤大。
六、上寬下窄
上面為寶蓋頭、雨字頭、高字頭,或下面為口、日字,本身為上寬下窄,按原有形狀書寫。
『陸』 行書入門技巧以及方法
導讀:還在煩惱知道怎麼學習行書的小夥伴看過來了,下面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行書入門技巧以及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行書技法
行書兼具楷書、草書的特點,但又絕非寫好楷書便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行書字來,行書作為一種獨立的書體,其發展過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點。要學好行書,還要經過一段專門的臨摹訓練,以掌握它的筆法和結字的規律。
我們分兩個方面介紹行書的技法特點:
筆法方面:
順勢入筆:行書筆法中不再如楷書那樣,要求逆入回出,藏頭護尾。而是落筆便順鋒而入,行筆中鋒行走,收筆多是順勢帶出,或牽連下筆,或鉤挑出鋒。不再回鋒作頓。這樣很多筆畫發生了變異。如下頁。
這樣筆畫多為露鋒。筆勢明顯地流暢起來。也使行書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筆,筆畫不可過於平直,增加了點畫的動感,使之不至僵滯。筆法上的這些變化,就自然使書寫的速度加快了許多。
點畫呼應:由於行書收筆不再回鋒作頓,而多是將筆鋒提出,所以形成了點畫的附鉤和挑?,即上筆終了時順勢帶下,而下筆自然承上,使點畫之間雖斷似連,筆斷意連,產生了明顯的顧盼呼應關系。如55頁。
顯然這些顧盼揖讓和呼應使字型增加了生動活潑的意趣。
牽絲引帶:點畫間的勾挑使之顧盼呼應,有時將這種呼應通過筆鋒提寫出遊絲,連接起來形成兩筆或幾筆,連續寫出,一氣呵成,使字顯得連貫、瀟灑。如:
一般情況是凡字的固有筆畫則重些,而兩畫之間的連接相應輕些,但不可截然跳動,否則呆板無神。牽絲形成連的效果是行書的主要特徵之一,但卻要運用得當。一味的牽連纏繞,當斷不斷,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書書寫中的大忌。一位書法家講過「連與斷效果不同,連易斷難,故當知斷」。因此將牽絲引帶與點畫呼應分開來講以區別它們的不同功用,這是行書的又一重要特徵。
簡括省略:前面談到連能把兩筆或幾筆連成一筆寫下來,這其實已起到了簡化的作用,加快了書寫的速度,但其原有筆畫並未減少,只是筆畫之間有牽絲相連,不單獨存在而已。在行書中還有更省簡的情況,那就是索性合並了原來的點畫,形成行書中獨有的寫法。如
其中「?」字中間四豎和下邊四點被一組相連的豎撇橫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簡化作用。其餘各字也是用這種方式形成了現在的寫法。有時為了行筆的便利,行書字書寫時,甚至可以改變原來的筆畫順序,如:
收放變化:比較楷、隸、篆等規整嚴謹的字體,行書有一個與草書共同的特點。即它可根據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徵,隨時調整它的字形和筆畫形態。例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斂些又可放縱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長,如亦可使之方如:扁如:這就是行書可收可放的特性。
離方遁圓:楷書方多圓少,折筆處多為方,即如趙孟畹腦滄??韉氖樾匆彩甭斗揭猓?饢摶墒切枰?彩棺衷黽恿艘歡ǖ牧Χ取6?惺樵蛩奼仕呈譜?郟?浠?耷睿?皆布嬗茫?榛釕??H紓杭/P>
因此注意到方圓的變化,使之自然融匯,使書寫的效果既有方筆的雄勁力度,又富圓筆的通暢靈動。若一味方折,則顯板滯、生硬,純用圓轉則又俗滑、疲軟。總之臨習中要多觀察,創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輕提:楷書中的一些筆法,如頓筆回鋒挫逆等,在行書的運筆中已經不再應用或很少應用了,更多運用的是順勢提、按的運用。凡輕細之處需收筆輕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處則需將筆重按下,速度稍緩,當然,筆畫輕重粗細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過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輕驟重,應使其自然。提按處在行書中幾乎隨處可見,一字之內的提按變化如《集字聖教序》中的:一畫之內也當有輕重之別,如:
至於一篇之內的根據章法的需要而出現的輕重布局,也是行書作品中屢見不鮮的。歷代書家對此各有體會,我們仔細品味後面作品即可領會提按在行書書寫中的妙用。
運腕得宜:「書法之妙,全在用筆。」今天看來,有人以為前人這個論斷未免偏頗。其他如章法、墨法之類固然也很重要。但書法是線條的造型藝術,提高線的表現力往往是書法家畢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類也離不開線條去完成表現,而線條的表現力全在於筆的運用,因此,前人的說法可謂一語中的,不容忽視。
談到用筆,不能不提到運腕,二者是不可分。這一點初學書法的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確。
前面提到筆的運動可以組合出秀美、雄強、古樸、稚拙等不同風格的作品,那麼用筆的關鍵是什麼呢?當然,是大腦,但大腦的設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來完成的,指過於細弱,精巧處或許尚可,總體上卻力不從心。誰也不能運指寫出盈尺大字來。臂又過於粗大,寫榜書或許差強人意,然要精到完美卻難盡如人意。那麼只有腕居中承啟,能兼領二者的功能。尤其是行書的靈動精妙處,有時全憑腕的運動來完成。
運腕是指在書寫過程中腕要有意識地指揮毛筆左右揮灑,疾徐提按,使轉變幻。以使書寫效果靈動流暢。舉例來說:寫百字時百筆落紙後腕須往左傾推筆向右,至橫的末端即刻腕須轉向右擺,提筆帶過再向懷內壓至小豎折處提鋒向右上,使轉帶下向內提筆作點收,這一系列的運動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轉動,如果光靠臂來運動則顯然難以准確地使筆恰到好處地寫出輕重變幻的線條,一些靈巧之處更難准確地表現出來,寫半尺以內的字則顯得費力不討好了。當然如果寫檗窠大字,則需臂的協助運動,而控制筆還靠腕來完成。因此,運腕是行草至關緊要的練習課程。當然,腕與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不容忽視的。
選帖與臨摹有的朋友練字,喜歡隨意揮灑,盡情抒發,這就創作而言是無可厚非的,但練習字則不應如此。因為書法的練習,應是將前人好的字借鑒過來,掌握它,使之變成自己的技藝,克服自己的不足,也是鑽研任何一門學問應取的態度。為什麼要練呢?肯定是認識到自己有不足之處,但練習時不講究方法還是達不到目的的。常看到有的朋友抱一本帖寫了很長時間,字的變化不大,究其原因,不外是臨習的方法問題。寫字要臨帖,這是常識。臨就是對照字帖上的字體會它的運筆方法和結字規律,必要時還要用薄紙收一些字鉤摹影拓下來熟記於心,運用於筆,從而改變自己的書寫習慣,而不只是抄寫帖上的文字內容,有些同志臨了一遍又一遍,枉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到頭來還是自己原來的模樣,並無進展,這恐怕就不是臨帖而是抄書所致。
在臨帖練習中,對初學者或對原帖體會不深的同志,以選字放大為宜,這樣可以更好更清楚地體會分析原帖字的筆法與結構。對有些基礎掌握了臨習方法的人則以原大通篇為宜,因為對他們來說,筆法與結字規律已經不是問題,更重要的是體會原帖的氣韻、章法或神采與風格了。
對初學行書者來說,臨習中對原帖字形的外觀、大小、聚散、?正,筆畫的提按、收放、長短、角度、方圓、呼應等都是要仔細觀察、分析、體會的。我的體會是先選出一些結構與筆畫均有代表性的字,按照以上方面進行分析,有了印象之後即可動筆臨習,臨一遍後即對照原字進行比較,找出不合原帖處再對照臨習,這樣反復幾遍,逐漸與原帖接近或相似了,即可移開原帖,背臨一遍。
『柒』 寫行書的方法與技巧
寫行書的方法與技巧如下:
二、圓轉流暢
圓轉是行草書的一個特徵,行書為了提升速度,轉彎處就比較少用楷書的那種頓筆和折筆,而是直接順勢提筆圓轉而下,不僅是提升了速度,也營造了一種自然和協調。
三、簡化筆畫
為了表現書法的舞蹈性,就必須營造一種跳躍感,而簡化筆畫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技巧,比如鉤畫就直接平推出去,比如用點畫代替橫或捺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