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無功補償計算方法
請看以下公式
補償電容器容量計算
提高功率因數所需補償電容器的無功功率的容量QK,可根據負載有功功率的大小,負載原有的功率因數cosφ1及提高後的功率因數cosφ來決定,其計算方法如下:
設有功功率為P,無電容器補償時的功率因數cosφ1,則由功率三角形可知,無電容器補償時的感性無功功率為:
Q1=Ptgφ1
並聯電容器後,電路的功率因數提高到cosφ,並聯電容器後的無功功率為:
Q=Ptgφ
由電容器補償的無功功率QK顯然應等於負載並聯電容器前後的無功功率的改變,即:
QK=Q1-Q=Ptgφ1-Ptgφ
=P(tgφ1-tgφ)
(式1)
其中:
tgφ1=sinφ1/cosφ1=√1-cos²φ1/cosφ1
tgφ=sinφ/cosφ=√1-cos²φ/cosφ
根據(式1)就可以算出要補償的電容器容量,將:
QK=U²/XC=U²/1-ωc=U²ωc
代入(式1),有
U²ωc=P(tgφ1-tgφ)
C=P/ωU
²(tgφ1-tgφ)
(式2)
㈡ 無功補償如何計算
沒目標數值怎麼計算?
若以有功負載1KW,功率因數從0.7提高到0.95時,無功補償電容量:
功率因數從0.7提高到0.95時:
總功率為1KW,視在功率:
S=P/cosφ=1/0.7≈1.4(KVA)
cosφ1=0.7
sinφ1=0.71(查函數表得)
cosφ2=0.95
sinφ2=0.32(查函數表得)
tanφ=0.35(查函數表得)
Qc=S(sinφ1-cosφ1×tanφ)=1.4×(0.71-0.7×0.35)≈0.65(千乏)
電網輸出的功率包括兩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無功功率.直接消耗電能,把電能轉變為機械能,熱能,化學能或聲能,利用這些能作功,這部分功率稱為有功功率;不消耗電能;只是把電能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能,這種能作為電氣設備能夠作功的必備條件,並且,這種能是在電網中與電能進行周期性轉換,這部分功率稱為無功功率,如電磁元件建立磁場佔用的電能,電容器建立電場所佔的電能.電流在電感元件中作功時,電流超前於電壓90℃.而電流在電容元件中作功時,電流滯後電壓90℃.在同一電路中,電感電流與電容電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電磁元件電路中有比例地安裝電容元件,使兩者的電流相互抵消,使電流的矢量與電壓矢量之間的夾角縮小,從而提高電能作功的能力,這就是無功補償的道理.
計算示例
例如:某配電的一台1000KVA/400V的變壓器,當前變壓器滿負荷運行時的功率因數
cosφ
=0.75,
現在需要安裝動補裝置,要求將功率因數提高到0.95,那麼補償裝置的容量值多大?在負荷不變的前提下安裝動補裝置後的增容量為多少?若電網傳輸及負載壓降按5%計算,其每小時的節電量為多少?
補償前補償裝置容量=
[sin〔1/cos0.75〕-
sin〔1/cos0.95〕]×1000=350〔KVAR〕
安裝動補裝置前的視在電流=
1000/〔0.4×√3〕=1443〔A〕
安裝動補裝置前的有功電流=
1443×0.75=1082〔A〕
安裝動補裝置後視在電流降低=1443-1082/0.92=304
〔A〕
安裝動補裝置後的增容量=
304×√3×0.4=211〔KVA〕
增容比=
211/1000×100%=21%
每小時的節電量
〔
304
×400
×5%
×√3
×1
〕
/1000=11
(度)
每小時的節電量
(度)
㈢ 無功功率補償如何計算
在正常情況下,用電設備不但要從電源取得有功功率,同時還需要從電源取得無功功率,這就是無功功率補償。如果電網中的無功功率供不應求,用電設備就沒有足夠的無功功率來建立正常的電磁場,那麼,這些用電設備就不能維持在額定情況下工作,用電設備的端電壓就要下降,從而影響用電設備的正常運行。從發電機和高壓輸電線供給的無功功率,遠遠滿足不了負荷的需要,所以在電網中要設置一些無功補償裝置來補充無功功率,以保證用戶對無功功率的需要,這樣用電設備才能在額定電壓下工作。這就是電網需要裝設無功補償裝置的道理。 在進行新廠礦的電氣設計時,首先要對用電網路進行負荷計算,然後根據負荷計算情況, 進行無功功率補償,選擇相應的補償方法,選擇補償器。 1、最大負荷補償計演算法 所謂最大負荷補償計演算法就是利用需要系數法,計算最大負荷時的有功功率、無功功率和 視在功率、補償前最大功率因數和補償後最大功率因數,選定補償設備。 2、平均負荷補償計演算法 在實際中,要實行無功功率補償所採用的是補償前平均功率因數(自然平均功率因數)和 補償後平均功率因數來選擇移相電容器。 採用最大負荷補償計演算法和平均負荷補償計演算法均可計算出需要補償的移相電容器容量, 達到提高功率因數的目的。兩者的區別在於一種是根據最大負荷功率進行計算,另一種是根 據平均負荷功率進行計算,通過理論分析和實例對比均可 以看出,當它們的功率因數都提到 相同值時(0.95),用最大負荷補償計演算法計算的補償容量比用平均負荷補償計演算法計算 的補償 容量大。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有功功率最大時,無功功率未必最大。並且,實際工業企業一 般不都是在滿負荷工作,這樣用最大負荷補償計演算法容易造成過補償,在工程設計和設備選 型時如不引起注意,一方面,初投資增大,另一方面,補償電容器組投運後容易遭成過補償 。顯然用平均負荷補償計演算法進行補償計算更科學。 S,視在功率(KVA或VA)。 P,有功功率(KW或W)。 Q,無功功率,也就是通常要計算的無功補償量(Kvar或var)。 cosΦ,功率因數。 電動機這類負載還存在一個效率比,即有用功率對驅動功率之比值。 要計算Q,要知道S,P,cosΦ這三個中的任何2個值,通常設備上會標注設備的額定功率,功率因數以及效率比。 有功功率P=額定功率Pe/效率比 視在功率S=P/cosΦ或Q/sinΦ,
㈣ 無功補償電流的怎麼計算
你的問題沒有問清楚。
首先,你的系統電壓是10kV嗎?
如果按照10kV計算,1000kvar補償裝置的電流為1000/(1.732*10)=57.7A,1500kvar補償裝置的電流為1500/(1.732*10)=86.6A。一般地,無論1000還是1500的補償裝置,選用400A的真空接觸器足夠了。可能設計人員不是很專業,覺得1500的容量比較大,就選了630A的真空接觸器。
對於每相容量為334kvar的電容器,它的電流計算公式應該是:電流=容量/相電壓,即334/(10/1.732)=334*1.732/10=57.8A,與1000kvar補償裝置的電流為1000/(1.732*10)=57.7A是一致的。
㈤ 怎麼去計算無功補償
目前煤礦的無功補償,仍以高壓集中補償為主,步驟如下:
(1)求出使功率因數從cosφ1提高到cosφ2所需的補償容量
Qc=Klo.av(tanφ1-tanφ2)
(2)計算三相所需電容器的總台數N和每相電容器台數n
N=QC/qc(Un/Un.c)^2
每相電容器的台數為
n=N/3
(3)選擇實際台數
對於6(10)kV為單母線不分段的變電所,算出N值後,考慮三角形接線,故實際取值應為3的倍數。對於6(10)kV為單母線分段的變電所,由於電容器組應分兩組安裝在各段母線上,故實際總台數N應為6的倍數。
不懂可追問,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