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厚積而薄發什麼意思
意思是:指要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
1,博觀:指大量的看書,多多閱讀,了解事物;約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來。
2,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出處:宋·蘇軾《稼說送張琥》:「嗚呼,吾子其去此而務學也哉!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吾告子止於此矣。」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此題,出自蘇軾關於讀書作文的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以筆者的理解,這里的「約取」,不單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歷觀中外讀書經驗,如果說博覽群書重要,那麼慎取、精取則更重要。有些書,即使是佳作,也往往並非字字珠璣,句句真理,而是玉瑕共存,精粗混雜。因此,不能對其不加分析,兼收並蓄,必須認真思考,分清優劣,去粗取精,棄偽存真。越是博覽,越須慎取精取。否則,不加分析,盲目濫取,那就變成了「盡信書,不如無書」,輕則無益,重則有害了。
真正有學識者,是積累了知識精粹的人。古今學界有識之士,治學都很注重「博觀而約取」。觀而有選,取而有擇,有的放矢,唯真是取。
唐代韓愈,在《原道》中批評有些人讀書作文,「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王安石提倡:讀書要「深思而慎取」。清代精於讀書之道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解釋杜甫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時說:「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B. 厚積薄發
《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一位老人,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阿力,小兒子叫阿智.一天,老父親從集市上買來了兩把沒有開刃的鐮刀,讓兄弟倆各自上山砍柴.天黑時,看誰砍的柴多.兄弟倆聽了父親的話,各自上山去了.
小兒子阿智見刀刃厚厚的,便霍霍地磨起刀來.大兒子心想,要想砍得多就得不怕苦、不怕累,抓緊時間快去砍,於是就急匆匆地上山去了。結果阿力一直砍到太陽落山,累得腰酸背疼,卻只砍了一小捆柴禾。
小兒子阿智雖然磨刀耽誤了一些時間,但手中磨過的刀刃很鋒利,到天黑時,砍了兩大捆柴禾挑回家。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深深地認識到,這個故事蘊含著大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不能只顧低頭蠻干,必須先用心想一想,明確做事的目標、選擇合理的方法,再加上努力去做,才能夠取得好成果。
在同一間教室里,上同樣的課,做同樣的作業,但有的同學的考試成績很好,還有的同學考試成績卻不太理想.這是為什麼呢?那些成績不好的同學,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掌握好的學習方法。雖然他們學習沒少下功夫,但是成績不是很好。
在教學方面老師更應該做到「磨刀不誤砍柴工」提前熟悉教材,熟悉學生的學情,認真備課,研究教法,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只有提前統籌安排,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扎實開展教學工作,才能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學生才能打好基礎,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