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幼兒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幼兒體表面積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3-01-06 23:59:21

㈠ 兒童體表面積計算公式

兒童用葯劑量大多是按照體重計算,但一些安全范圍窄、毒性較大的葯物需要按體表面積計算劑量。那麼,兒童的體表面積(body surface area,BSA)如何計算:

BSA(m2)=(年齡 + 5)*0.07

BSA(m2)= 0.035* 體重 + 0.1

㈡ 幼兒園用葯應注意哪些事項

兒童為不成熟個體,其解剖生理特點和對葯物的代謝與成人有很大差異,因此治療兒童疾病時必須考慮其生理特點及用葯特殊性。本文總結了兒童的主要生理特點及皮膚科常用葯的一些注意事項,為臨床用葯提供參考。
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其疾病的臨床表現以及對葯物的耐受性、反應性與成人不盡相同,而且兒童的病情多較急且變化快,用葯需更確切及時。因此必須熟悉葯物的選擇、劑量計算、葯品不良反應及兒童禁用的葯物等注意事項。
1、熟悉兒童的生理特點
一般認為兒童的年齡范圍為自出生至14周歲,包括新生兒、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及青春期。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而是處於生長發育中的機體,許多臟器(如心臟、肝臟、腎臟)及神經系統的功能發育尚不完善,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機制亦不健全,解毒功能也較差,因而對葯物也具有特殊反應。
兒童的葯物代謝特點:
(1)兒童肝酶水平僅為成人的30%——50%,且缺乏葡萄糖醛酸苷類生成的酶,氧化後的產物不能形成葡萄糖醛酸苷類衍生物,對葯物解毒能力差,半衰期延長;
(2)兒童特別是嬰幼兒時期,血腦屏障發育尚未成熟,通透性較高,缺氧時尤甚,腦脊液中葯物濃度相對更高;
(3)兒童腎功能不完善,有效血流量與腎小球濾過率比成人低,葯物排泄慢,生物半衰期延長。一些在成人少見的不良反應也可能在兒童身上出現,甚至是嚴重的不良反應。因此用葯時需充分考慮兒童的生理特點。
2、掌握兒童用葯劑量的計算
兒童對葯物的反應不同於成人,因此用葯劑量較成年人更須准確。小兒葯物劑量的計算方法包括根據體重、體表面積及年齡計算。目前多採用前兩種方法。
(1)按體重計算:
根據葯品說明書推薦的兒童每千克體重的用葯劑量乘以兒童體重千克數來計算。如未提供,可按公式(兒童劑量=成人劑量x兒童體重/70kg)估算。
(2)按體表面積計算:
此種方法最為合理和科學,適合於各年齡段兒童。不論年齡大小,其每平方米體表面積的用葯劑量是相同的。此法缺點為計算繁瑣。體表面積計算公式:體表面積(m2)=體重(kg)×0.035+0.1。此公式適合於30kg以下的兒童。對體重>30kg的兒童,體重每增加5kg,體表面積增加0.1 m2;對體重>50kg的兒童,體重每增加10kg,體表面積增加0.1 m2。如葯品說明書未提供兒童推薦用量,僅知成人劑量,可按公式(兒童劑量=成人劑量x兒童體表面積/1.73)估算。
3、明確診斷,合理選葯
臨床醫師應嚴格掌握用葯指征,在明確診斷的情況下,慎重合理選擇,並根據年齡、病情,選擇適合的劑型、劑量及給葯途徑。葯物種類不宜過多,可用可不用的葯物盡量不用。在合並應用幾種葯物時,應注意葯物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葯效抵消等問題。現就幾類皮膚科常用葯物的選擇列舉如下:
(1)抗組胺葯物:
第一代H1受體拮抗劑由於能通過血腦屏障和抗膽鹼能作用,常引起睏倦、鎮靜、嗜睡、疲勞或注意力不集中、口乾、心動過速等不良反應,有報道長時間使用可影響嬰幼兒認知功能發育和兒童的記憶和精神運動。由於缺乏兒童大樣本的臨床對照研究,目前臨床已較少使用。用於兒童相對安全的主要有馬來酸氯苯那敏(0.3-0.4mg/(kg・d))、賽庚啶(0.3mg/(kg・d))和異丙嗪(1-3mg/(kg・d))。這些葯物對新生兒、早產兒均禁用,2歲以下小兒慎用。近年來,大量多中心、隨機雙盲及安慰劑對照的臨床研究證明,第二代H1受體拮抗劑在治療兒童常見過敏性疾病、緩解臨床症狀方面有確切效果,其在兒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認可,部分兒童制劑已成為OTC產品,故可優先選擇。可用於兒童的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用葯劑量應按體重及年齡調整。
(2)抗感染葯物:
兒童易患感染性疾病,且多為急性感染,病情變化快,應根據病種、病情輕重、年齡大小選擇葯物。如臨床肯定為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風疹等),可選用抗病毒葯物或某些中草葯制劑而不是抗菌葯物。濫用抗菌葯物,可因各種不良反應而給患兒造成不良後果,因此需慎重考慮適應症和不良反應。開始可根據臨床症狀體征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進行經驗用葯,待細菌培養及葯敏結果後有針對性選用。盡量選擇窄譜抗生素,以應用一種抗菌葯為宜。給葯間隙不宜過長(兒童相對代謝快)。給葯量不可簡單地按成人量的幾分之幾,應按體重及體表面積計算。給葯方法以口服為主。兒童禁用的抗菌葯物:四環素類(8歲以下)、磺胺類(新生兒)、硝基呋喃類(新生兒)、桿菌肽(新生兒)、乙胺丁醇(新生兒)、氟喹諾酮(出生至18歲)。
(3)糖皮質激素:
多用於炎症性皮膚病、過敏性疾病,可短療程小劑量口服或局部(如治療濕疹)治療,一般多短期使用。如確需要長期使用,應採用短效(如氫化可的松)或中效制劑(如潑尼松、甲潑尼松龍),避免使用長效制劑(如地塞米松)。兒童參考用量:氫化可的松2-10mg/kg.d,潑尼松1-2mg/kg.d,甲潑尼松龍0.5-2 mg/kg.d。兒童如長期使用可出現抑制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生長發育抑制、骨質疏鬆、高血壓、胃潰瘍/出血、股骨頭壞死、易感染、神經精神症狀等多種不良反應,故應謹慎使用,避免濫用。局部外用糖皮質激素通常為治療兒童過敏性皮膚病的主要葯物,由於兒童皮膚薄嫩,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敏感性高於成人,故應嚴格掌握適應症,根據兒童皮膚病的性質、皮損類型、部位等因素選擇不同濃度、不同強弱類型的外用激素,盡可能小劑量短期使用,以減少不良反應。兒童使用強效激素制劑,連續使用不宜超過2周,嬰兒尿布皮炎尤應慎用。
(4)皮科外用葯:
兒童尤其嬰幼兒的皮膚黏膜面積相對成人大,皮膚角質層薄,黏膜嬌嫩,因此葯物經皮膚吸收較成人迅速廣泛,尤其在皮膚有炎症或破損時,吸收更多,易引起不良反應甚至中毒,需警惕。局部外用葯時,除遵循一般外用葯原則,兒童用葯還需注意:
①局部外用葯面積不宜過大。如硼酸,一般小面積濕敷毒性不大,如濕敷面積過大,則可通過創面吸收發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循環衰竭、休克或死亡。
②外用葯濃度應比成人低,兒童皮膚比成人薄嫩,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故葯物吸收較成人為多。外用葯濃度如接近成人濃度易引起紅斑、燒灼感、疼痛等局部刺激反應。如維A酸類外用葯,濃度不宜過高,一般小於0.03%為宜。治療疥瘡時兒童宜用5%濃度硫磺軟膏,成人則用l0%硫磺軟膏。
③盡量選擇溫和、無刺激性的外用葯,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強的葯物,如水楊酸、碘酒等,以免皮膚發生水皰、脫皮或腐蝕。如必須使用,應從低濃度開始,出現刺激症狀需立即停葯。
④注意外用葯的使用安全,需防止患兒用手揉入眼中或吃入口中。

㈢ 燒傷面積計演算法中的新九分法如何計算小兒在計算中有什麼特點

成人燒傷面積計算口訣:
三三三五六七(頭、面、頸部、雙手、雙前臂、雙上臂)
十三,十三,二十一,()前軀干、後軀干、雙大腿)
雙臀佔五會陰一,
小腿十三雙足七。
小兒頭部的體表面積=9+(12-年齡)(%),雙下肢的體表面積=46-(12-年齡)(%),小兒雙上肢及軀干體表面積的計算和成人相同。
希望採納!

㈣ 求教兒童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1.將人體分為九等份,每份等於體表面積的9%,如頭頸部占體表面積為一個九,即9%。頭頸部燒傷,其燒傷面積應為9%.在頭頸部又可分為發部、面部、頸部.各佔3%.若僅燒傷面部,估計其燒傷面積則為3%。 2.兒童體表面積的計算與成人略有區別,因兒童頭部相對較大而四肢較小,故不同年齡的兒童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小兒頭部面積為9十(12一年齡)=% 小兒雙下肢面積為41一(12一年齡)=% 3.手掌法: 如傷面不規則, 可用手掌法計算, 病人自己的手掌(五指並攏)相當於體表面積的 l%,以此可以計算燒傷面積.

㈤ 體表面積計算是什麼

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 、體表面積( m2 )=身高(厘米)+體重(公斤)-60,所得數值除以100等於體表面積。 ( 1.5m2) )。

2 、體表面積( m2 )=身高( cm ) ×體重(公斤)再除以3600,得到數值的平方根,就是體表面積。 (1.49 m2) 。

3 、國內許多教科書介紹的計算公式為:體表面積(m2)=1.05+[體重(kg)-30]×0.02 (體重>30kg)。(1.45m2)。體表面積(m2)= 0.035體重(kg)+0.1 (體重≤30kg)。

4、一般適用許文生先生( Stevenson )公式:體表面積( m2 )=0.0061身高(厘米)+ 0.0128體重(公斤)-0.1529 。 (1.46m2) )。

㈥ 小兒燒傷面積計演算法法

我國確定的成人體表面積的計演算法有兩種: 中國九分法:即將人體分為l l等份,每份等於體表面積的9%,如頭頸部占體表面積為一個九,即9%。頭頸部燒傷,其燒傷面積應為9%.在頭頸部又可分為發部、面部、頸部.各佔3%.若僅燒傷面部,估計其燒傷面積則為3%。 兒童體表面積的計算與成人略有區別,因兒童頭部相對較大而四肢較小,故不同年齡的兒童可按下列公式計算。 小兒頭部面積為9十(12一年齡)=% 小兒雙下肢面積為41一(12一年齡)=% 手掌法: 如傷面不規則, 可用手掌法計算, 病人自己的手掌(五指並攏)相當於體表面積的 l%, 以此可以計算燒傷面積.

㈦ 嬰幼兒體重身長計算公式

熬知道新生兒是否正常生長發育,可以計算新生兒的體重,根據體重情況做判斷。那麼計算新生兒體重是否達標怎麼算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新生兒體重公式,歡迎閱讀。
新生兒體重公式
1-6個月體重(千克)=初生體重+(月齡*0.6千克)

7-12個月體重(千克)=初生體重+(月齡*0.5千克)

2-10歲平均體重(千克)=年齡*2+7

凡體重超過25%,或低於25%,可視為不正常

兒童 生長增長標准:足月新生兒出生時,身長平均為47-58cm,第一年增長約25cm,以後每年增加約5cm
新生兒身長計算公式
身長=(年齡*5)+75cm

凡身長超過10%,或低於10%,可視為不正常
新生兒公式大全
1. 小兒體重的計算1~6個月:出生體重+月齡X0.7 7~12個月:體重=6+月齡X0.25 2~12歲: 年齡X2+ 註:出生體重平均為3kg,生後3~4個月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2倍。一歲時約為3倍,2歲時約為4倍。

2. 小兒身高的計算:出生時約為50cm,半歲時約為65cm,一歲時75cm,2歲時87cm。 2~12歲身高=年齡X7+70(或75)。 註:身高低於正常的百分之三十即為異常。

3.頭圍:出生時約為33~34,一歲以內增長最快。1歲時46cm,2歲時48cm,5歲時50cm。15歲接近成人54~58cm 註:頭圍測量在2歲前最有價值。

4.胸圍:出生時平均32cm。一歲時頭圍與胸圍大致相等。約46cm。

5.牙齒:乳牙計算公式:月齡—4(或6) 註:出生後4~10個月乳牙開始萌出,12個月未萌出者為出牙延遲。

6.囟門:出生時為1.5~2.0cm,1~1.5歲(12~18個月)應閉合

7.全脂奶粉按重量配置時,其比例1:8; 按容積1:4 小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8%的糖牛乳100~110ml 例如:小兒,3個月,5kg,每日需要8%的糖牛乳的量為多少?即 5X(100~110)=500~550

8.小兒葯物的劑量計算 (1)按體重:每日(次)劑量=患兒體重kgX每日(次)每公斤體重所需葯量 (2)按體表面積:體重小於等於30kg,小兒體表面積=體重X0.035+0.1 體重>30,小兒體表面積=【體重—30】X0.02+1.05 (3)按成人劑量折算:小兒劑量=成人劑量X小兒體重/50

閱讀全文

與幼兒體表面積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酸度檢測國標方法有 瀏覽:200
更新手機系統幾種方法 瀏覽:374
手指頭有點發黃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63
如何降薪最快的方法 瀏覽:257
九朵雲加馬油使用方法 瀏覽:160
常用的材料防腐與防護的方法 瀏覽:593
農村深山引水解決方法 瀏覽:5
合成鹽酸的檢測標准及方法 瀏覽:306
一般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瀏覽:773
如何做公因數方法 瀏覽:997
存貨計量方法分析 瀏覽:972
四肢白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53
槍與玫瑰的使用方法txt 瀏覽:610
簡單泡發海參的方法 瀏覽:283
佳能微單無線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19
怎麼溝通好的方法 瀏覽:519
統計多次增長率用什麼方法 瀏覽:320
驗光鏡片箱使用方法 瀏覽:750
大蒜調和油食用方法 瀏覽:670
電腦風扇電源線連接方法 瀏覽: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