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級建造師市政滿水試驗計算多少天
一級建造師市政滿水試驗計算7天。
一級建造師,是建設工程行業的一種執業資格,是擔任大型工程項目經理的前提條件。建造師是指從事建設工程項目總承包和施工管理關鍵崗位的執業注冊人員。
建造師是懂管理、懂技術、懂經濟、懂法規,綜合素質較高的復合型人員,既要有理論水平,也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組織能力。
建造師注冊受聘後,可以建造師的名義擔任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的項目經理、從事其他施工活動的管理、從事法律、行政法規或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業務。建造師的職責是根據企業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對工程項目自開工准備至竣工驗收,實施全面的組織管理。
(1)注水法試驗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一級建造師的報考方式和考試注意事項:
1、一般採用網上報名結合現場確認的方式,現場確認地點在各地人事考試中心及其指定的確認點。北京、上海、江蘇等多個省市採取先網上報名,再現場確認的報名方式。一級建造師考試報名時間一般是每年5月、6月,具體報名時間在各地人事考試中心網上公布。
2、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分兩天,以紙筆作答方式進行。其中,《專業工程管理與實務》含客觀題和主觀題,其餘3科均為客觀題,在答題卡上作答,考生應考時,應攜帶黑色墨水筆、2B鉛筆、橡皮、無聲無文本編輯功能的計算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級建造師
⑵ 滿水試驗滲水量怎麼計算
公式:q=A1/A2〔(E1—E2)—(e1—e2)〕;
式中q—滲水量(L/m2.d);
A1—水池的水面面積(m2);
A2—水池的浸濕總面積(m2);
E1—水池中水位測針的初始讀數(mm);
E2—24小時後水池中水位測針的末讀數(mm);
e1—在讀水池初始水位時水箱中水位測針的讀數;
e2—在讀水池24小時後水位時水箱中水位測針的讀數。
原理:根據水位變化算出水池內水減少的量,再扣除蒸發量,就是實際滲漏量。
池滿水試驗的前提條件
池體結構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滲強度或磚砌體水泥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現澆鋼筋混凝土水池的防水層、水池外部防腐層施工以及池外回填土施工之前。
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水池施加預應力或水泥砂漿保護層噴塗之前。
磚砌水池的內外防水水泥砂漿完成之後。進水、出水、排空、溢流、連通管道的安裝及其穿牆管口的填塞已經完成。水池抗浮穩定性,滿足設計要求。
構築物滿水試驗要求:
(1)注水:向池內注水分3次進行,每次注入為設計水深的l/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過2 m/24 h,相鄰兩次充水的間隔時間,應不少於24 h。每次注水後宜測讀24 h的水位下降值。
(2)外觀觀測:對大中型水池,可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縫以上,檢查底板的抗滲質量,當無明顯滲漏時,再繼續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在充水過程中,對池外觀進行檢查,滲水量過大時停止充水,進行處理。
(3)水位觀測:池內水位注水至設計水位24 h以後,開始測讀水位測針的初讀數。測讀水位的末讀數與初讀數的時間問隔應不小於24 h。水位測針的讀數精度應達到0.1 mm。
⑶ 瞬時抽/注水試驗數據分析
(1)原理方法
對一些地下水位埋深較大,做抽水試驗有困難的井孔,如果含水層的導水系數不大,則可以通過瞬時抽/注水法來估算導水系數。
此法是將一定體積的水瞬時注入承壓井中或瞬時取出一定體積的水,使得井中水位與含水層水頭之間突然出現某個水頭差,然後井中水位在短期(一、兩分鍾)內恢復,根據此期間井孔的水位變化可以估算井孔鄰近含水層的導水系數T。此法曾俗稱為「一口水試驗」,即「喝一口水」或「吐一口水」。
一個濾管半徑為rw的承壓完整井,井孔上部為半徑為rc的套管護壁(圖5-6-1)。
與Theis井流條件相比,本節所討論的有兩點不同:①這里分析的是有限井徑,而且濾管的半徑rw和井中水位變動帶套管的半徑rc可以不同(圖5-6-1);②瞬時注入(或抽取)一定體積V的水。
為了方便起見,將基準面取在含水層初始水頭面上。本問題的定解條件有下列特點:①當體積為V的水突然注入井中時,井中水位瞬時上升到 ,這構成井中水位的初始條件;②在井孔工作段的井壁上或濾管的壁面上,任何時刻含水層中的水頭H(rw,t)與井中水位Hw(t)都是相等的;③通過此工作井壁流入含水層的流量等於井筒中水體積減少的速率。
考慮到上述特點,瞬時抽(注)水井流問題的數學模型(Cooper等,1967)為
圖5-6-1 瞬時注水井流試驗(據Cooper等,1967,有修改)
地下水動力學(第五版)
由此問題的解得出井中水位Hw(t)公式為
地下水動力學(第五版)
其中
地下水動力學(第五版)
式中:Hw為在瞬時抽(注)水體積V之後,t時刻井中的水位;Hw0為瞬時抽(注)水體積V後,即刻的井中水位;rw為井孔工作段半徑或濾管半徑;rc為井中水位升降區間的套管半徑;J0和J1為零階和一階第一類貝塞爾函數;Y0和Y1為零階和一階第二類貝塞爾函數。
Cooper等(1967)對(5-6-7)式進行數值積分,計算得到的比值 列於表5-6-1中。
表5-6-1 瞬時抽/注井流 值表
(據Cooper等,1967)
(2)實例
某井用直徑為15.2cm的套管下到24m深處,並以15.2cm的孔徑打到122m深度。將質量為10.16kg的加重浮筒放入井內任其自由飄浮,經過一定時間之後水位穩定下來,然後,突然提升此浮筒,使它離開水面。根據阿基米德原理,這相當於瞬時抽取V=0.01016m3的水。按照(5-6-9)式,初始井中水位下降值為
地下水動力學(第五版)
表5-6-2 瞬時抽水井流試驗水位恢復數據
(據Cooper等,1967)
井中水位Hw(t)恢復數據列於表5-6-2中。
計算含水層參數的步驟如下:
1)根據表5-6-1的數據,在單對數坐標紙上(β取對數尺度)繪成標准曲線(圖5-6-2)。
2)在另一張同模數同比例的單對數紙上(t取對數尺度)點上實測數據。
3)重疊繪有兩曲線的坐標紙,在對應 值一致的前提下相對平移,找出最佳擬合位置。本例為a=10-3(圖5-6-2)。
4)任找一配合點,取β=1.0最簡單。本例與此點對應的t=11s=1.27×104d。按(5-6-11)式可計算導水系數T,即
地下水動力學(第五版)
從理論上說,可以按照(5-6-10)式計算含水層的彈性給水度,即
地下水動力學(第五版)
但是從標准曲線(圖5-6-2)看出,當a相差一個數量級時,標准曲線的形狀僅有微小的變化,因此用這種方法確定含水層的彈性給水度是不可靠。
T值的確定與μe值不同,前者對標准曲線的選擇並不敏感。當實測曲線從一條標准曲線移到另一條時,確定的μe值可以差一個數量級,而T值相差卻不是很大。
就本例來說,如果將實測數據擬合到a=10-4的標准曲線上(這種情況已明顯地看出擬合不佳),則與β=1.0相應的t=7.2s,按(5-6-12)式算得的導水系數T=69.36m2/d。假如將實測數據擬合到a=10-2的標准曲線上(同樣是擬合不良的),則與β=1.0對應的t=14s,算得T=35.67m2/d。
圖5-6-2 瞬時抽注法標准曲線與實測數據擬合圖
⑷ 什麼是溢水法和注水法
測定空玻璃罩容積採用注水法,即將玻璃罩注滿清水,然後使用量筒計量水的體積。
放入幼苗之後玻璃罩內容積採用溢水法計算:
1. 玻璃罩里加滿水並計量V1;
2. 將浸泡過的盆栽幼苗輕輕地放入玻璃罩內;
3. 將溢出的水收集並計量V2。
4. 計算出放入幼苗之後玻璃罩內容積V=V1-V2。
⑸ 灌砂法測壓實度計算步驟
灌砂法測壓實度計算方法
操作步驟:
1、按灌水法試驗中挖坑的步驟依據尺寸挖好試坑,稱試樣質量,測定試樣的含水率。
2、向容砂瓶內注滿砂,關閥門,稱容砂瓶,漏斗和砂的總質量,准確至10g。
3、密度測定器倒置於挖好的空口上,打開閥門,使砂注入試坑。在注砂過程中不應震動。當砂注滿試坑時關閉閥門,稱容砂瓶、漏斗和余砂的總質量,准確至10g,並計算注滿試坑所用的標准砂質量。
4、試樣的密度(ρо)=取自試坑內試樣的質量(MP)÷(注滿試坑所用標准砂的質量(MS)÷標准砂的密度(PS))。
5、試樣的干密度(ρd)={取自試坑內試樣的質量(MP)÷(1+0.01ω)}÷(注滿試坑所用標准砂的質量(MS)÷標准砂的密度(PS))。註:ω—試樣含水率,%。
主要的計算公式:
1、(筒+砂質量)-(剩餘筒中砂質量-椎體砂重)=試坑裡的砂質量
2、試坑裡的砂質量÷量砂密度=試坑體積
3、濕土質量÷試坑體積=濕密度
4、濕密度÷(1+含水率%)=干密度
5、干密度÷最大幹密度=壓實度
(5)注水法試驗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灌砂法是目前很多工程現場測定壓實度的主要方法,表面看上去簡單,但實際操作時常常不好掌握,容易引起較大誤差,經常引發質量檢測、監督部門與施工單位之間爭議。故而需要足夠的操作水平。
本試驗適用於現場測定細粒土、砂類土、和礫類土的密度。試樣最大粒徑一般在5mm-60mm之間。測定密度層的厚度為150mm—200mm。(標准方法,但不適用於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材料的壓實度檢測)。
基本原理是利用粒徑0.30~0.60mm或0.25~0.50mm清潔干凈的均勻砂,從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到試洞內,按其單位重不變的原理來測量試洞的容積(即用標准砂來置換試洞中的集料),並結合集料的含水量來推算出試樣的實測干密度。
灌砂法同樣適用於現場檢定粗粒土的密度。
⑹ 9米水池滿水實驗 注水要多少天
注水要6.5天,整個滿水實驗要8.5天。
1、分三次進行每次,每次三分之一,也就是3m,每天注水量2m/d,注第一次水就是1.5d;
2、同理注第2、3次水也各用1.5d,三次注水時間為1.5d×3=4.5d;
3、相鄰兩次注水時間間隔不小於24h,總注水時間為1.5+1+1.5+1+1.5=6.5d。
4、注完水後間隔24h開式初讀數,6.5+1=7.5d,初讀數與末讀數之間間隔不小於24h,7.5d+1=8.5d。
通過定時量測注水量、時間、水位等相關參數,測定目的層介質滲透系數的試驗。注水試驗主要適用於鬆散地層,特別是在地下水水位埋藏較深和乾燥的土層中。在透水性較強的喀斯特化岩體和破碎基岩中。也可用於取代鑽孔壓水試驗。
注水試驗為往鑽孔中連續定量注水,使孔內保持一定水位,通過水位與注水量的函數關系,測定透水層滲透系數的水文地質試驗工作。
它的原理與抽水試驗相同,但抽水試驗是在含水層內形成降落漏斗。而注水試驗是在含水層上形成反漏斗。其觀測要求和計算方法與抽水試驗類似,注水試驗可用於測定非飽水透水層的滲透系數。
⑺ 灌水法測土工密度試驗方法有哪些求答案
灌水法測土工密度試驗方法:
(1)本試驗方法適用於現場測定粗粒土的密度。
(2)本試驗所用的主要儀器設備,應符合下列規定:
1)儲水筒:直徑應均勻,並附有刻度及出水管。
2)台秤:稱量50kg,最小分度值10g.
(3)灌水法試驗,應按下列步驟進行:
1)根據試樣最大粒徑,確定試坑尺寸(表3-27)。試坑尺寸(mm)。
2)將選定試驗處的試坑地面整平,除去表面鬆散的土層。
3)按確定的試坑直徑劃出坑口輪廓線,在輪廓線內下挖至要求深度,邊挖邊將坑內的試樣裝入盛土容器內,稱試樣質量,准確到10g,並應測定試樣的含水率。
4)試坑挖好後,放上相應尺寸的套環,用水準尺找平,將大於試坑容積的塑料薄膜袋平鋪於坑內,翻過套環壓住薄膜四周。
5)記錄儲水筒內初始水位高度,擰開儲水筒出水管開關,將水緩慢注入塑料薄膜袋中。當袋內水面接近套環邊緣時,將水流調小,直至袋內水面與套環邊緣齊平時關閉出水管,持續3~5min,記錄儲水筒內水位高度。當袋內出現水面下降時,應另取塑料薄膜袋重做試驗。
(4)試坑的體積,應按下式計算:VP=(H1-H2)×AW-V0式中
VP試坑體積(cm3);H1儲水筒內初始水位高度(cm);H2儲水筒內注水終了時水位高度(cm);AW儲水筒斷面積(c㎡);V0套環體積(cm3)。
(5)試樣的密度,應按下式計算:ρ0=mP/VP式中
mP取自試坑內的試樣質量(g)。
(6)灌水法試驗的記錄格式見GB/T
50123-1999附錄D表D-4.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