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民間甜酒麴的製作方法
工具/原料:
酵母、小麥20kg;麻葉、曲模;新鮮麻繩。
1、首先,我們要准備好製作酒麴所需的小麥。
(1)米酒麴製作方法及配方視頻擴展閱讀:
酒麴分為麥曲、小曲、紅曲、大麴等。
1、小曲一般是南方所特有,從晉代第一次在文獻中出現以來,名稱繁多,宋代《北山酒經》中共有四例。其製法大同小異,採用糯米或粳米為原料,先浸泡蓼葉或蛇麻花,或絞取汁。取其汁拌米粉,揉面米團。
2、大麴是從麥曲中分化出來的,故在古代酒的文獻資料中大麴的概念並不明確。一般指曲的形體較大的麥曲。這里所說的大麴,是指專門用於蒸餾酒釀造所用的麥曲。大麴與黃酒所用的麥曲的主要區別在於制曲原料,曲型和培養溫度這三個方面。
3、古代制紅曲,必先造麯母。曲母實際上就是紅酒糟。該紅酒糟是用紅曲釀成的。紅曲相當於一級種子,紅酒糟是二級種子。曲母的釀法與一般釀酒法相同。現代可以直接採用紅曲粉或純培養的紅麴黴菌種接種。
Ⅱ 米酒的製作方法
主料:糯米1000g。
調料:甜酒麴7g。
做法步驟:
1、將糯米洗凈泡20小時左右,糯米用手一搓即碎的程度即可。
Ⅲ 米酒麴如何做
一、選精製糯米1公斤,跟做飯一樣,蒸熟後抄散後涼冷。
二、買5個米酒麴(商場有賣的),搗碎。
三、將米酒麴均勻地撒在涼冷後的糯米飯上,一定要拌勻。
四、將拌好米酒麴的糯米飯盛入容器中(大一點的湯碗最好),壓實,填成球形,並頂部用筷子插入到底部,留出大約兩厘米的直徑,再在表面均勻地撒上一層米酒麴,找一個正好可以扣住的容器或者大碗蓋實。
五、找一件不用的棉襖裹實,越嚴實越好。
過五天後就可以食用了,如果你不確定有沒有做好,可以先用筷子在裡面掏一點嘗一下,如果很甜,米粒很爛,就表示做好了。直接食用就每次從裡面開始挖著吃,其他食用方法就不說了。
Ⅳ 米酒酒麴的配方 製作方法
1、配方:新鮮糯米2斤、圓酒麴4-5克、涼開水60克。
2、先將糯米洗凈,大概洗2次,然後浸泡在水中4小時左右(冬天8小時),米發脹好了,瀝干水分備用。
3、把糯米放入在蒸鍋中,糯米下面墊一層紗布,然後用筷子把糯米扎幾個洞,開大火蒸熟即可(大概30-40分鍾)。
4、把糯米添出來,讓糯米飯冷卻到35度左右,然後放入瓶中,把圓酒麴捏成酒麴粉,撒在糯米飯中,加入涼開水攪拌均勻即可。
5、把攪拌均勻的糯米壓緊,然後在瓶子中間挖一個洞,最後在表面在撒上一點酒麴粉,封住瓶蓋,然後用棉衣包好,36小時即可開瓶食用。
Ⅳ 米酒麴的製作方法
材料
1500克糯米 300-450克紅曲米(根據個人的喜好,如果不喜歡太紅就少放) 2個酒餅/酒麴 2個3300毫升的密封罐,如果做一罐,就是自己按比例計算用料
做法:
1. 糯米淘洗後放清水裡浸泡12小時。浸泡好的糯米再次淘洗至洗米水變清澈。
2. 把淘好的米放蒸格里蒸30-50分鍾(一定蒸至米熟透沒有白心,如果沒有那麼大的蒸格,也用以放到電飯鍋里煮,但水不要放多,以傾斜鍋能看到水就行。)把十斤水(我用的是自來水)放到做酒的玻璃罐里(如果有陶缸是最好)備用。
3. 蒸好的米放到大盆里涼至不燙手。
4. 把酒麴放到飯里拌勻。
5. 然後放進已經注入清水的罐里,合上蓋(不要蓋嚴,要留點空隙)
6. 把酒罐用黑袋子包起來避光,放到陰涼的地方。
7. 這是飯剛放下去一會的樣子。
8. 第二天把蓋子打開就會聽到發酵冒泡的輕微聲響,正常情況從第二天起,會開始膨脹冒泡。這段時間,每天要用干凈的木棍或竹棍攪動兩三次,以促進發酵。這是6天後的樣子。
9. 大約6-7天後,飯不再浮起,開始往下沉的時候,把蓋封好,用黑袋子包好,放在陰涼不見光的地方。這是12-15天後的樣子。
10. 這是25天後的樣子。 大約30天左右就可以用了。
Ⅵ 甜酒麴配方及製作方法
准備材料:酒麴80g-100g、糯米1斤、碗筷、盆、壇子。
製作環境:穩定的30℃左右的發酵條件。
步驟:
1、先用水將1斤糯米泡半天後用清水漂洗干凈。
Ⅶ 米酒酒麴的製作方法
米酒酒麴大家應該都聽說多,米酒酒麴的製作方法你了解嗎?但我給你具體講解一下米酒酒麴的製作方法吧。
新鮮尖葉辣蓼草150-200克。採摘辣蓼草時,選其上部帶白色的嫩莖葉,並以農歷八月前後採摘為好。然後洗凈晾乾、切碎待用。
大米750克。將大米用溫水泡15-20分鍾,再濾干水,用手指捏,如成粉狀即可。
選比較甜的陳甜酒麴2粒。 製作:將米倒入臼(農村舂米工具)內,邊舂邊用粉篩過篩,舂至臼內只剩下半碗碎米時,再加入辣蓼草一起舂,待舂碎後,將篩出的米粉統統倒入臼內繼續舂,直舂到辣蓼草與米粉均勻了,方可取出。用手緊緊捏成小丸子上,嚴防鬆散。
在捏制時,如捏不攏,可以摻少量的水再捏,每0.5公斤大米可做小丸子100粒,小丸子做完後,用篩子盛著。然後將2粒陳酒麴碾成粉末,撒在新做的小丸子上,敷蓋一層,輕輕團動幾下,蓋上較厚的干凈毛巾。經24小時發酵後,揭開毛巾,若每個小丸子(新酒麴)像楓樹球一樣,長了一層淡白色茸毛,並聞著有香味道,證明製作成功。
最後一道關鍵工序是晾酒。開始2-3天內曬半天,陰半天,以後整天曬,一般一星期左右曬干。制好的酒麴用袋盛著,置於生石灰缸內,保持乾燥。
大麴酒和小曲酒生產中,分別要以大麴和小曲作為糖化發酵劑。制曲方法各不相同,現在分別以汾酒麴和葯小曲為例作一簡單介紹。
一、汾酒麴
製作方法:
1.原料粉碎:把大麥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勻粉碎,要求通過20孔篩的細粉佔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勻,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為36~38%,要求踩的平整,飽滿。
3.入房排列:曲室溫度預先調節在15~20℃,地面鋪上稻皮,把曲坯運入房中排列成行,間隔2~3厘米,每層上放置蘆葦稈,再在上面放置一層曲塊,共放三層。
4.長霉:將曲室封閉,溫度會逐漸上升,一天後曲坯表面出現黴菌斑點,經36~37小時,品溫升到38~39℃,應控制升溫緩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溫升至38~39℃,打開門窗,揭去保溫層,排潮降溫,並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開間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長,使曲坯表面乾燥,固定成形,稱為晾霉。晾霉時,不應在室內產生對流風,防止曲皮乾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層分別由三層增到四層和五層。
6.起潮火:晾霉後,再封閉門窗進入潮火,品溫上至36~38℃,進行翻曲,曲層由五層增到六層,並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晝夜門窗兩封兩啟,品溫兩起兩落,經4~5天曲坯38℃逐漸升到45~46℃,進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層。
7.大火(高溫)期:這時微生物菌絲由表面向里生長,水分和熱量由里向外散失,可開啟門窗調節品溫,保持44~46%的高溫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結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後火期:曲坯逐漸乾燥,品溫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後火期3~5天。
9.養曲:後火期後,為使曲坯繼續蒸發水分,品溫控制在28~30℃進行養曲。
10.出房:把曲塊出房,堆成間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葯小曲又名酒葯或酒麴丸。它是以生米粉為原料,添加中草葯粉和種曲母製成的。
製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時備用。
2.粉碎:浸泡後的大米粉碎成米粉,並用180目的細篩進行過篩。
3.配料接種:以3/4的米粉用於做坯,餘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葯草粉用量為酒坯粉量的3%,陳曲粉為2%,水為60%,相混拌勻。
4.制坯:拌勻後製成酒餅,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狀,並用竹篩篩圓成酒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滾上一層細米粉,並控制酒坯含水量為46%。
6.培曲:室溫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養20小時後,黴菌菌絲生長旺盛,品溫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過37℃,24小時後,為了促使曲壞中酵母繁殖,室溫應控制在28~30℃,品溫在35℃以下,保持24小時。入房共48小時後,品溫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後在烘房乾燥或曬干,貯藏備用。
1、准備好大概四十斤的糯米(量多少要視情況而定),洗好一個大瓷缸(大口的),買十幾個酒餅(用於糯米發酵用的)。
2、把全部糯米煮熟然後把糯米飯放在一個大盤子里,冷卻到室溫才可以製作(要煮成飯一樣的,不要有水,如果沒有大鍋也可以分批煮);同時煮一壺開水讓水溫降到人體溫度差不多就行了(制酒時有用);把所有的酒餅都碾成粉末備用。
酒餅
酒餅
3、把酒餅粉末撒在糯米上,邊撒邊攪拌,這時糯米會粘在手上不易脫落,不用怕沾點剛剛冷卻的開水,這個水一是防止糯米沾手上不脫,二是放久的糯米飯有點乾燥;至於不用自來水可以想像到是什麼了(還是解釋一下,不免其它細菌污染糯米飯);混勻之後就把糯米飯放到大缸里(不要裝滿,留三分之一空間),然後在飯表面放一個干凈的碗壓進去(做標記,方便幾天後檢查發酵情況),最後用報紙封一層口用繩子綁緊,再用塑料袋封一層口綁緊,(如果是冬天,表面再加一張棉被),放在房間暗處,這樣第一步做完了。
4、夏季三天後可以聞到酒香,大概七天後可以享受美酒,氣溫低於20°需要二十天才可以做好。
這樣,客家糯米酒就釀制完成了,對於客家人來說,釀制糯米酒是一項必備的技能,大家只要按照步驟來,就能釀制出美味的糯米酒。
Ⅷ 米酒自釀怎麼做
做法如下:
1、糯米洗凈,清水浸泡過夜。將糯米浸泡至用手可以碾碎,就說明泡好了,泡好的米充分沖洗干凈。
2、用電飯煲煮飯模式,將糯米煮熟,加水寧多勿少。用煮的方法出酒量高,當然也可以用蒸屜蒸。
3、酒麴倒入涼開水中,混合。
4、煮好的糯米晾涼到30度左右,太熱或太涼都會影響酒麴發酵。
5、將糯米裝入無水無油的容器中,一層糯米,撒一層酒麴水,用干凈的勺子輕輕壓實,再放一層糯米,再撒一層酒麴壓實,一直重復這個動作。
6、最後所有的糯米都裝入容器中,最上一層,把餘下的酒麴水一次全部倒入,蓋上蓋子,春秋放在常溫室內,夏天建議放在空調房中,如果是冬天做,而且室內沒暖氣,記得給它保暖,保溫發酵哦。發酵最佳溫度20-27度,時長15-20天,視環境與原料而有不同。
Ⅸ 怎樣自製米酒麴
原料粉碎:把大麥60%、豌豆40%按比例配好,混勻粉碎,要求通過20孔篩的細粉佔20~30%。
2.踩曲:粉料加水拌勻,在曲模中踩成曲坯,由坯含水量為36~38%,要求踩的平整,飽滿。
3.入房排列:曲室溫度預先調節在15~20℃,地面鋪上稻皮,把曲坯運入房中排列成行,間隔2~3厘米,每層上放置蘆葦稈,再在上面放置一層曲塊,共放三層。
4.長霉:將曲室封閉,溫度會逐漸上升,一天後曲坯表面出現黴菌斑點,經36~37小時,品溫升到38~39℃,應控制升溫緩慢,使上霉良好。
5.晾霉:曲坯品溫升至38~39℃,打開門窗,揭去保溫層,排潮降溫,並把曲坯上下翻倒一次,拉開間距,以控制微生物生長,使曲坯表面乾燥,固定成形,稱為晾霉。晾霉時,不應在室內產生對流風,防止曲皮乾裂。晾霉2~3天,每天翻曲一次,曲層分別由三層增到四層和五層。
6.起潮火:晾霉後,再封閉門窗進入潮火,品溫上至36~38℃,進行翻曲,曲層由五層增到六層,並排列成「人」字形,每1~2天翻曲一次,晝夜門窗兩封兩啟,品溫兩起兩落,經4~5天曲坯38℃逐漸升到45~46℃,進入大火期,曲坯增到七層。
7.大火(高溫)期:這時微生物菌絲由表面向里生長,水分和熱量由里向外散失,可開啟門窗調節品溫,保持44~46%的高溫7~8天,每天翻曲一次。大火期結束,有50~70%的曲坯已成熟。
8.後火期:曲坯逐漸乾燥,品溫下降,由44~46℃降到32~33℃或更低,後火期3~5天。
9.養曲:後火期後,為使曲坯繼續蒸發水分,品溫控制在28~30℃進行養曲。
10.出房:把曲塊出房,堆成間距10厘米的曲堆。
二、葯小曲又名酒葯或酒麴丸。它是以生米粉為原料,添加中草葯粉和種曲母製成的。
製作方法:
1.浸米:把大米加水浸泡3~6小時備用。
2.粉碎:浸泡後的大米粉碎成米粉,並用180目的細篩進行過篩。
3.配料接種:以3/4的米粉用於做坯,餘下1/4的米粉用作裹粉,香葯草粉用量為酒坯粉量的3%,陳曲粉為2%,水為60%,相混拌勻。
4.制坯:拌勻後製成酒餅,切成2厘米大小的粒狀,並用竹篩篩圓成酒葯坯。
5.裹粉:把曲坯外面滾上一層細米粉,並控制酒坯含水量為46%。
6.培曲:室溫控制在28~31℃,把酒坯送入曲室,培養20小時後,黴菌菌絲生長旺盛,品溫控制在33~34℃,最高不超過37℃,24小時後,為了促使曲壞中酵母繁殖,室溫應控制在28~30℃,品溫在35℃以下,保持24小時。入房共48小時後,品溫下降,曲子成熟。
7.出曲:成熟的曲取出後在烘房乾燥或曬干,貯藏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