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路里程和公路養護統計指標及計算方法的規定
第一章公路里程統計一、公路小修保養成本:其計算單位為:元/年公里。
小修保養是指公路經常性的養護。其成本包括:
1。直接費:
(1)工人費:養路工人工資,獎金(占工資10%)福利費(為工資11%)工會經費(為工資2%)及班長、記錄員及物價差額津貼等。
每人每年總工資=(基本工資×1。23+津貼)×12個月
(2)材料費:包括砂石費、油料費、其他材料費。
(3)運輸費:為小修保養運送材料機械所支付的運費。
(4)機械使用費:包括機械台班費、油燃料保養修理費。
(5)其他費:如輔助工人工資等。
2。間接費:包括勞動保護費、辦公費、差旅費、醫葯費、其它費等。二、大中修和改建工程成本:是指完成單項工程所支出的費用,包括直接費和施工管理費。其計算單位:按單項工程預算單位。
1。直接費:由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和其他直接費組成。
(1)人工費:指直接從事養護工程施工工人和附屬輔助生產工人的基本工資、附加工資和工資性質的津貼,不包括材料管理、采購及保管人員、駕駛施工機械、運輸工具的工人、材料到達工地倉庫(施工地點存放材料的地方)以前的搬運、裝卸工人和其他由施工管理支付工資的人員的工資。
(2)材料費:包括材料、構件、零件和半成品的價格以及周轉材料的攤銷費。材料預算價格由下列費用組成。①材料的原價。②材料供銷部門手續費。③包裝費(不包括押金)。④材料自來源地運至工地倉庫(施工地點存放材料的地方)的全部運輸過程所支出的運輸、裝卸及合理的運輸損耗等費用。⑤材料的采購及保管費。
(3)施工機械使用費:指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所發生的費用。包括:基本折舊和大修理折舊、中小修理費、潤滑費等。
駕駛人員工資及附加工資、津貼、燃料費以及養路費、牌照稅。
(4)其他直接費:指現場生產所須水、電、蒸汽,或冬季施工措施費、和材料二次搬運費。
2。施工管理費:包括工作人員工資、生產工人輔助工資、福利費、辦公費、差旅費、文體宣傳費、固定資產使用費、工具使用費、勞動保護費、檢驗試驗費等等。
3。工程成本的考核。
(1)工程預算成本:是指施工工程按預算價格計算的成本。
(2)工程實際成本:是指施工工程實際財務支出的費用總額。
(3)工程成本降低額:預算成本減去實際成本。
(4)工程成本降低率:工程成本降低額用預算成本去除。
工程成本降低率(%)=預算成本_實際成本/預算成本×100%三、職工工資:是按照「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根據職工的勞動貢獻,由國家有計劃地分配給職工的勞動報酬。
1。工資總額:是指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實際支付給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基本工資、附加工資或獎金、工資性津貼、其它工資(如婚、喪、假工資、病、傷、產假工資)及長期學習人員工資和保留工資等。
2。平均工資:是反映一定時期平均每個職工的工資額
平均工資=工資總額/平均人數四、公路養護工人勞動效率指標
1。勞動工日:是指一個工人勞動一個小時的時間為一個工時,勞動一個工作班的時間為一個工日。
(1)日歷工日數:指日歷天數中每天的生產工人實際工作與未實際工作的天數之和(包括出勤、缺勤、停工和公休工日)。
(2)公休工日:指在國家規定的例假、節日中工人應休息的天數之和。
(3)應出勤工日:指日歷天數中扣除國家規定的例假、節日的天數。
(4)實際出勤工日:指在報告期內,工人實際出勤的工日。包括直接生產工日和間接生產工日(或公假工日)。
(5)缺勤工日:指工人按照制度規定應到班參加生產,但由於企業或工人本身的原因,如疾病、產假、事假、探親假、婚喪假、曠工、工傷假等原因,未能出勤參加生產的工日。
(6)間接生產工日(公假工日):指執行國家義務勞動或參加其他社會活動,如開會、參觀、學習、聽報告、防洪及調動工作途中等,未參加生產的工日。包括待料或氣候影響的出勤工日。
(7)實際出工工日:指工人實際工作的天數。包括加班工日,因工外出工作的工日及臨時被調從事其他生產工作的工日。
(8)出勤率(%)=實際出勤工日數/應出勤工日數×100%
(9)出工率(%)=實際出工工日/應出勤工日數×100%
2。勞動工效:用以考核定額的完成情況。在計算勞動工效時分單項工程和綜合工程兩種,其計算公式為:
單項工程工效(%)
=同一項目工程的標准工日數之和/同一項目工程實際使用工日數之和×100%
綜合工程工效(%)
=不同工程項目的標准工日數之和/不同工程項目實際使用的工日數之和×100%
標准工日(或標准工):指工人完成的工程量,按定額規定折算的標准工日數。
標准工日=實際工程量/定額
3。勞動生產率:是指報告期每個職工平均完成的工作量(或實物量)。以報告期實際完成的工作量(或實物量),被全部職工平均人數除求得。
(1)以實物量表示的勞動生產率:
全部職工平均工程量=報告期實際完成的工程量/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2)以貨幣表示的勞動生產率:
全員勞動生產率=報告期實際完成工作量/全部職工平均人數
(3)用勞動時間來計算,是指勞動成果與勞動消耗量之比:
勞動生產率=產量(工程量)/勞動消耗量(工日)
第六節公路養路機械(具)統計
② 高速公路上的道路里程數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公路按照設計修建時,就有固定的樁點樁號,其數值是設計時通過儀器測量計算的;
多段公路連接貫通後,通過車載儀器(與衛星連接)沿公路走軌跡時,同時測定道路里程數據。
③ 道路測量中的公式和計算方法
一、曲率變化點坐標的計算 道路設計中,一般只給出了中線交點的坐標,如圖1所示的i,j,k點的坐標及曲線參數,它們包括偏角γ,切線長T,緩和曲線長l0,曲線總長L,外距E及曲率半徑R。測設前需根據上述設計參數求出ZH,HY,YH,HZ等曲率變化點的平面坐標,其中ZH和HZ點的坐標計算公式為 xZH=xj+Tcosαji (1a) yZH=yj+Tsinαji (1b) xHZ=xj+Tcosαjk (2a) yHZ=yj+Tsinαjk (2b) 式中αji,αjk分別為j點至i點及j點至k點的坐標方位角。在圖1所示的ZH-x′-y′假定坐標系中,HY點的坐標為〔1〕 (3a) (3b) 則(4a) (4b) HY點的大地坐標為 xHY=xZH+SZH-HYcos(αij+R′ΖΗ-ΗY) (5a) yHY=yZH+SZH-HYsin(αij+R′ΖΗ-ΗY) (5b) 需注意的是,式(4b)僅要求為象限角,且R′ZH-HY是有符號的。如以i→j→k為前進方向,本文定義偏角γ的符號為,相對於i→j方向,j→k右偏角時γ>0,左偏角時γ0時,式(3b)中的y′HY取「+」號,故R′ZH-HY>0;而r0時,式(7b)取「+」號,當γ
④ 公路密度的計算
公路密度的計算方法有兩種:每百平方公里的公路總里程數(常用單位:km/100(km)²)或每萬人的公路總里程數(常用單位:km/萬人)。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國公路密度為44.14公里/百平方公里,同比增長3.04%,較上年提高1.37公里/百平方公里。
⑤ 公路線路長度計算公式
公路線路長度計算公式:T=(R+P)Tan(A/2)+Q。
經度差,緯度差,之後按三角函數計算,這個是兩點間的直線距離。
1、緩和曲率——使曲率連續變化。
2、緩和超高——使橫向坡度連續變化。
3、緩和加寬——使車道加寬連續變化。
路面面層鋪
有各種路面材料的公路里程。包括高級路面、次高級路面、中級路面、低級路面的公路。高級路麵包括瀝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廠拌瀝青碎石路面、整齊石塊或條石路面。次高級路麵包括瀝青貫入式碎(礫)石路面、路拌瀝青級配礫石路面、瀝青表面處治路面、半整齊石塊路面。中級路麵包括碎粒石(泥結或級配)路面,不整齊石塊路面,其他粒料路面。
⑥ 公路工程怎麼計算工程量
公路工程首先計算清表面積,然後是土石方工程,分挖方路段和填方路段,無論是挖方還是填方,都有對應的橫斷面,根據橫斷面計算兩端斷面面積平均後乘以對應該段長度得出挖或填的體積。
挖填方裡面如果有石方工程應按設計或簽證計算。然後是路基和路面,也是按斷面計算面積得出體積,路基和路面就比較規整,相對簡單。然後是排水、護坡、管溝、涵洞、橋梁等等都各自按計算要求進行計算。
工程量項目經濟管理、工程造價控制是基本建設的核心任務,正確、快速的計算工程量是這一核心任務的首要工作,工程量計算是編制工程預算的基礎工作,具有工作量較大、繁瑣、費時、細致等特點,約占編制整份工程預算工作量的50~70%,而且其精確度和快慢程度將直接影響預算的質量與速度。
⑦ 求教高人、、、公路測量數據計算挖方的方法-。-
每100米計算一個橫截面。
利用2個橫截面的平均值乘上100米的長度。為這段距離的放量。
注意填方和挖方分別計算
⑧ 公路的速度怎樣計算
1m/s=3.6km/h,換算方法是時間和時間算,長度和長度算,如,1m=1/1000km,
1s=1/60min=1/3600h,則就有,1m/s=(1/1000km)/(1/3600h)=(3600/1000)(km/h)=3.6km/h,就是這樣子換算,反過來也是一樣,1km/h=5/18m/s,
⑨ 道路通行能力怎麼計算
道路通行能力的計算方法:
基本通行能力:建立的車流計算模式所得出的最大交通量。
(9)公路數據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影響道路通行能力的主要因素是道路條件、交通條件和交通外環境等。道路條件指的是道路幾何組成狀況,如車道數、車道寬度、側向余寬、行車視距、縱坡、路面狀況、沿線街道化狀況等。
交通狀況指的是交通流的車輛組成和分布規律特性,如交通量大小、混合車種、行人、非機動車干擾等;交通外環境指的是道路交通以外的自然條件,如沿線地形、地物、景觀、氣候等。這三方面因素組合起來直接影響行車速度和道路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按車輛運行狀態的特徵可分為:路段通行能力,交叉口通行能力,在合流、分流狀態下的通行能力,交織運行狀態的通行能力。
根據通行能力的性質和使用要求,分成基本通行能力、設計通行能力、實際通行能力。
⑴基本通行能力是指在理想的道路、交通、控制和環境條件下,公路設施在四級服務水平時所能通過的最大小時交通量,即理論上所能通行的最大小時交通量。
⑵設計通行能力是指在設計某一公路設施時,根據對交通運行質量的要求,即在一定服務水平要求下,公路設施所能通行的最大小時交通量。因此,設計通行能力與選取的服務水平級別有關。
⑶實際通行能力是指在設計或評價某一具體路段時,根據該設施具體的公路幾何構造、交通條件以及交通管理水平,對不同服務水平下的服務交通量(如基本通行能力或設計通行能力)按實際公路條件、交通條件等進行相應修正後的小時交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