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反手擰拉的動作要領
乒乓球反手擰拉技術要領有反手拉弧圈球兩腳基本平行,手要配合步法,先去找點,再上去擰,然後還原,手的運動找到感覺之後盯球,然後上步、揮拍、還原。
擰拉的技術動作要領分為兩種,一種是正擰,還有一種就是側擰,一般情況下正擰是處理不太轉的球或者是側旋球,側擰是在處理側下旋球或下旋球兩種情況下進行的。
正擰的時候右腳要插到球台裡面去,身體協調跟進,還有就是手肘在擺放的時候要在前面,手的位置盡量放低,弧圈球引板向後引,位置低於肘關節,用力的時候擰拉用的幅度和手臂的力量都要大一些,重要的是肘關節的幅度要大一些。
側擰是板頭朝下,球左側中下部是觸球位置,側擰的用力方向和正擰是有區別的,側擰是環繞式用力,順序是左、右、前,這樣可以增加避旋轉,球的側旋轉力就會增加,上台率也就變高。
需要注意的是動作發力要充分,手肘要頂起來,手腕要想內收,可以更好的發力和摩擦。
乒乓球是一項集力量、速度、柔韌、靈敏和耐力素質為一體的球類運動,同時乒乓球具有明顯的競技性特點和娛樂功能,又使其成為一項培養機智果斷等品質和保持青春活力,調節神經的有效運動。
乒乓球運動對於青少年
1、通過參加乒乓球訓練可以培養人堅忍不拔的韌性,培養團隊精神。乒乓球運動輕快敏捷,很容易使孩子的心跳達到110--130次分鍾,使孩子在單位時間內吸入更多的氧,大腦也釋放出更多的「快樂因子」。
2、通過參加乒乓球訓練能提高兒童少年的身體協調性、反應靈敏度,促進新陳代謝。打乒乓球可以密切眼、手、腦之間的配合,需要敏捷的反應和當機立斷的行動,需要身體的整體配合,對節奏的把握。因此,經常從事乒乓球訓練能使孩子的自信心、自製力、獨立判斷力和思維的敏捷性得到同步增強。讓孩子變得更愛動腦筋思考問題。
3、通過參加乒乓球訓練可以強身健體。乒乓球運動要求全身性的協調與配合,可極大程度地改善孩子的體質,增強其心肺功能,並完善其不均衡的體型。打球的過程中,需要有跑位、移位、回位的意識,以及需要盡可能製造讓對方失誤的機會。因此,經常性地打球,使靈活性、柔韌度得到很大的加強。
4、通過參加乒乓球訓練可以增強體質,對保護眼睛,提高視力有很多幫助。打乒乓球時,睫狀肌隨乒乓球在桌面上來回運動穿梭不停地放鬆和收縮,眼睛須快速追隨乒乓球這類靈活性很強的「小球運動」軌跡變化,可促進眼球組織的血液供應和代謝,從而使眼睛的疲勞消除或減輕,有效改善視力、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
⑵ 乒乓球反手擰拉使用技巧
乒乓球反手擰的原理和常見錯誤及練習方法有哪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乒乓球反手擰拉使用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乒乓球反手擰拉使用技巧有哪些
擰的原理
反手擰只是台內的高吊弧圈,擰要求跟高吊弧圈的要求一樣,唯一分別是台內擰沒有什麼的地方讓你充分發力而已,高吊弧圈的要求是:快、薄、少側旋、不託底。
A、摩擦要快 -- 我們常常看到來球沒什麼速度、或上旋很強時,怕大力摩擦會出界,於是不敢發力,或只是借力輕輕摩擦,這樣的後果是球沒有獲得足夠的上旋,沒上旋沒弧線,更難上台,所以你要擰時,不要害怕來球的上旋,要盡量快速摩擦,克服來球的上旋。
B、摩擦要薄 -- 這不是前沖弧圈,前沖弧圈弧線低平,摩厚了直接出界,如果來球是機會球,你可以直接彈打,或拉前沖弧圈,千萬不要摩得不厚又不薄,那是最容易拉出界的,擰是一種利用膠皮來摩擦的技術,摩得夠薄又沒有前沖力時,對方是不容易借力防回來的,也讓自己多一點時間還原。
C、少側旋 -- 側旋多了,球的弧線變低平,很難上台,越近網前的球,越要少側旋,否則上不了台,王皓摩出純側旋是很高級的技術,業余還是安分地擰上旋。
D、不託底 -- 擰的時候要拍面向前傾,只要摩得夠快,重下旋一樣可以擰過去,不夠時間發力的時候,不要強行托底,寧可擺短劈長,托底或撬沒有弧線,極容易出界,就算不出界,也很容易變成對方的機會球。
使用范圍
一般不出台的短球最易擰,長球出台直接拉,越近網越易擰,近網短球難擰的原因是步伐不到,不是擰的問題,正手位的短球、或正手位小三角出的球,因為移動的距離最遠而變得難擰,正手位底線長球也是不好擰的,這些難擰的位置,應該盡量用正手。
使用技巧
1、 准備站位 -- 不要高重心挺直身子,否則上前時,重心要從高處下降到低位再前傾身體,這樣時間上慢了,應該低重心保持前傾,上前時要保持低重心。
2、 步法 -- 用單步上前,或遠一點的用並步,不要太早撲上去,要等對方發球後,能預判到球最後的落點,太早撲上去會走錯位,或被球頂著用不上力,上步時要保持重心平穩,不要起伏。
3、 引拍 -- 上步和引拍要同時做,否則時間不夠,引拍時,手肘要高高抬起,手腕要盡量反扭內扣,拍尖貼近檯面,拍面前傾,拍柄指向對方,讓球落在拍的左邊(球正對著拍也沒法擰的),左腰的正前面,在那個位置上,手腕一轉腕便能好好摩擦到球。
4、 擰 -- 等球升到最高點時,以手腕為轉軸,手腕外旋,輕微外展,手肘從上急速向下壓,以增加擰的速度,請注意,不是以肘為軸的,否則動作太大,因而變得太慢,不要搶上升期擰,很難的,但可以等下降期才擰,擰後快速還原。
練習方法
剛開始時,找人發一些完全不出台的不轉球,雖然說什麼球都可以擰,但剛開始時是不宜找難度太大的來練,如果一開始便去擰重下旋,由於動作未純熟,擰的速度不夠快,擰不起來,便會強行托起它,這樣托的球沒有弧線,很難上台。
常見錯誤
a、 觸球時拍面後仰 -- 原因是上步不足夠,只是伸出手去兜底。
b、 上前時被球頂著 -- 原因是上步太早,沒有等對方發出球已經沖上去,沒有辦法把握球的落點。
c、 球落在身體的中間甚至偏右位置,擰不出力量 -- 有時球的位置比較偏右,你擰得越好,對方越會發到你的正手位置去,單步往右移動不足,可能要改用並步。
d、 引拍反扭不足,擰不起球 -- 引拍反扭後,球拍的拍尖要指向自己,拍柄要指向對方,扭動後要轉了差不多90度才觸及球,這樣才夠摩擦速度。
e、 以肘為支點,外展前臂 -- 這樣做動作太大,台內沒有足夠加速空間,揮不出速度,應該以腕為支點,拍圍繞腕作扇形轉動。
乒乓球的握拍方法和攻球技巧
握拍方法
直拍
(1)快攻型握拍法。拍前食指第二指節和拇指第一節在拍的前面呈鉗型,兩指間在距離1~2cm,拍柄貼住虎口,另外三指自然彎曲貼於球拍後的1/3上端。
(2)弧圈型握拍法。弧圈型握拍法與快攻型握拍法基本相同,其區別是:拇指和食指形成一個小環狀,其他三指在拍背面自然重疊,由中指的第一指關節頂於拍柄的延長線上。
橫拍
橫拍握拍法如同握手一樣。中指、無名指、小指自然彎曲握住拍柄,大拇指在球拍正面靠近中指,食指自然伸直,斜放於球拍背面。正手攻球時,食指稍向上移動,反手攻球時,拇指稍向上移動。
快攻類型
快攻類型(包括左推右攻和兩面攻兩種打法)常見的握拍方法有以下三種:1、球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的第三關節處,以食指的第二關節壓住球拍的右肩,食指的第一關節自然向內彎屈,拇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肩(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要適中)。其他三指自然彎屈斜重疊,以中指第一指節托於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手腕比較靈活。可以在發球時利用手腕動作,發出動作相似而旋轉、落點不同的球;也可以很靈活地打出斜、直線球;對台內球的處理也較為有利,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後再打正手位的來球,以及由反手位用反手擊球後進行側身正手攻球時,有利於正、反手兩個技術動作的協調結合。
對中路追身球,手腕可以自然下垂,通過手腕來調節拍形,對來球進行合理的回擊。用這種握拍法進行正手攻球時,拇指與中指協調用力,食指相對放鬆,無名指微離中指,指尖輕托球拍背面,以保持發力時球拍的穩定。進行反手攻球或推擋球時,食指和中指協調用力,拇指相對放鬆。用手腕發力時(包括正、反手擊球),以中指發力為主,拇指和食指保持拍形的穩定,同時作輔助用力。
2.握拍方法與第一種基本相同,但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鉗形較大)。這種握拍法有利於上臂和前臂的集中發力。因此,中、遠台攻球,正手攻球,扣殺球都比較有力。但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大,握拍較深,對手腕的靈活性有一定的影響,對處理台內球、轉球、推擋球和追身球差。
3.拍柄右側貼在食指第二、三關節之間,以拇指和食指的第一關節壓住球拍的左,右兩肩,兩指間的距離適中(但比第一種握法要小一些),以中指的第一指節左側將球拍背面托住,無名指和小指斜疊在中指之下,用無名指輔助中指托住球拍背面,使球拍保持平穩。
這種握拍法為部分兩面攻的運動員所採用,其優點是進行反手攻球時,提起前臂後拍頭朝上,有利於反手高壓打球,使打出去的球快速有力。這種握拍法,由於沉手時拍形下垂,因此在進攻中路迫身球時比較協調。由於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距離較小,手腕比較靈活,因此易於處理台內球,對突擊加轉球也較好,其缺點是對正手離身球因拍形下垂而難以高壓擊球。同時因手腕比較靈活,拍形不易固定。
攻球技巧
准備姿勢
(一)身體姿勢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比肩稍寬,兩膝微屈,前腳掌著地(主要以腳內側蹬地),腳趾輕微用力壓地,腳跟微離地面,重心置於兩腳之間,上體略前傾、收腹,持拍手臂自然彎屈,直握拍的肘部略向外張,球拍置於腹部右前方,手腕自然放鬆,拍頭指向右斜前方,橫握拍的肘部向下,前臂自然平舉,手腕自然放鬆,拍頭指向上方,非持拍手臂自然彎屈於身體左側。兩眼注視來球。
(二)站位 不同打法的人,其站位方式也不同.
直拍左推右攻打法的站位,一般是左腳稍前於右腳,左腳位置基本處於球台左邊線的延長線上。身體與球台端線的距離約為40厘米左右。
技巧學習
攻球從大的動作結構來講,可分為正手和反手攻球兩大類。攻球是快速進攻最重要的一項技術,殺傷力強,是解決戰斗的關鍵技術。
(一)動作要點(以右手為例)
1. 正手攻球:近台中偏右站位左腳稍前,身體斜對球台,持拍手自然放鬆置於腹前,拍半橫狀。順來球路線略向右側引拍,約與檯面齊高,拍面與檯面約成80度左右,前臂與檯面基本平行。當球從台上彈起,持拍手由右側向左前上方揮動,以前臂快速內收發力配合手腕內轉沿球體做弧線揮動,在上升期擊球的中上部,擊球位置在身體右前方一前臂距離處。
2. 反手攻球:站位近台右腳稍前,持拍手自然彎曲置於腹前偏左,重心偏於左腳。順來球線路向後引拍。當球從台上彈起,持拍手由左後向右前上加速揮拍,前臂發力為主,手腕外轉,拍面前傾,重心移至右腳,左右胸前擊球上升時期的中上部。 攻球的重點難點是揮拍發力和正確恰當的擊球點。
(二)教學方法
徒手模仿正、反手攻球動作,體會揮臂、腰部扭轉和重心轉換等動作要領。練習者站位近台中偏右(左),在右(左)角端線附近自拋自攻對方右(左)邊斜線。體會前臂內收發力和手腕內(外)旋及擊球點。 兩人對練,一人自拋自攻,另一人用擋球回擊,互換練習。 兩人對角,一人正(反)手攻球,一人推擋回擊,互換練習。 兩人對練,一人一點攻兩點,另一個兩點推擋一點,互換練習。 兩人正(反)手對攻斜線。 兩人對攻中路直線。
(三)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
正手攻球時不敢大膽揮拍,有停頓,弧線製造不好。 糾正方法;用徒手模仿揮拍練習把拍揮夠。上臂與身體夾角過小。 糾正方法:放鬆肩部,加大上臂與身體的距離。抬肘抬臂。 糾正方法;對做近台快攻練習,強調擊球時肘肩向後下方。手腕下垂,球拍與前臂垂直。 糾正方法:強調手腕內旋拍柄向左,徒手模仿練習。判斷球的落點不準,引拍動作不到位。
糾正方法:用先做接平擊發球的練習,再做連續推擋球的練習來糾正。反手攻球時拍面前傾過早。 糾正方法:徒手做引拍練習使拍面稍後仰。拍面前傾不夠 糾正方法:作平擊發球練習,體會擊球時手腕外旋動作的方法。
猜你喜歡:
1. 乒乓球技術全攻略
2. 乒乓球入門必看攻略
3. 乒乓球初學者發球妙招
4. 如何接乒乓球急長球
5. 打乒乓球的心得體會
⑶ 網球肘的牽拉治療方法具體是怎樣的
所謂的牽拉療法,操作如下:當急性疼痛消失後,可以開始輕柔牽拉肘部和腕部,不要產生疼痛,保持牽拉狀態10秒鍾,重復6次。
⑷ 網球肘的按摩方法有哪些
1、預備式:站立或坐位均可,全身放鬆,雙手自然下垂,雙目微閉,靜養l~2分鍾。
2、揉合谷穴:經絡合穴,陣痛通絡。
3、揉按肩井:以一手中指指端放在患側肩部肩井穴處,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鍾。
按摩治療網球肘功效:通經活絡,鎮痛開竅。
4、揉拉肩髃:以一手中指指端放在患側肩部肩髃穴處,適當用力揉按0.5~l分鍾。
功效:祛風通絡,調和氣血。
5、拿捏肩周:以一手的大拇指與其餘四指對合用力,從上到下拿捏患側肩周0.5~l分鍾。
功效:溫經祛寒、通絡止痛。
6、掐曲池:以一手拇指指尖放在患側肘部曲池穴處,由輕漸重掐0.5~l分鍾。
功效:疏通經絡、鎮靜安神。
7、按揉手三里:以一手拇指指腹按在患側手三里處,其餘四指附在穴位對側,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鍾。
功效:理氣和胃、通絡止痛。
8、推揉肱骨外上髁:以一手拇指指腹按在患側肱骨外上髁處,適當用力做上、下推揉動作0.5~l分鍾。
功效:松黏解痙、活血止痛。
9、掌揉肘痛處:以一手掌心放在患側肘痛處,做順時針、逆時針的揉動0.5~l分鍾,以局部發熱為佳。
功效: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10、點按疼痛點:以一手拇指指端放在患側肘部最疼痛點,適當用力點按0.5~1分鍾。
功效:松解粘連、活血止痛。
11、掌擦肘外側:以一手掌心放在患側肘部,適當用力在肘部上下搽摩0.5~l分鍾,以肘部發熱為佳,擦摩部位可適當大一些。
功效:溫經散寒、調理氣血。
以上就是網球的肘的按摩治療和按摩保健的方法,從自身做起,每天按摩幾下,防止出現網球肘的情況。如果出現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只要做好平常的日常按摩護理,網球肘就會慢慢的恢復,直至痊癒。
⑸ 擰拉的動作要領
一、反手擰拉技術特點
充分摩擦球,容易克服來球旋轉,可使回球穩定且帶有強烈旋轉,從而在接發球過程中變被動為主動。
二、反手擰拉技術動作要領
1.步伐:根據來球調整步伐,右腳上步並將重心調整至右腳,同時左腳稍向後撤步,在擊球前身體大致與球台端線平行。
2.引拍:引拍時要注意時機,確保來球與前臂保持一定距離,然後上半身收腹前傾、降低重心,使手臂在擊球時保持一定的穩定性,最後手腕大幅度內斂並確保球拍與球台為近似水平狀態。此時球拍頭部應指向己方腹部位置。
3.擊球:應在來球的上升期或最高點擊球,這樣可以提高回球的威脅性。在擊球時要選擇好擊球位置,這里的位置是指左右方向的位置,擊球點一般位於胸部正前方,位置偏左或偏右都會借不上力而造成回球下網。
4.揮拍:在揮拍過程中,小臂以胳膊肘為軸心向右前方展開並將手腕打開向前發力,手腕打開時一定要有爆發力,這樣可以增加對球的摩擦力。
三、反手擰拉實踐體會
1.細分拍子擊球部位。擰拉側下旋時,注重更多地應用拍頭部位觸球;擰拉側上時,可更多地應用拍子中部觸球,可有效提高擰拉的穩定性。
2.細分擰拉區域。靠近反手邊線的位置更多運用側拉技術;近網區域盡量少擰拉,建議練翻挑,比賽時誰的手都會發緊,失誤太多;中台區域、出台區域(包括半出台區域)、中間偏正手位區域,實施擰拉技術。
3.准確判斷來球旋轉。擰拉技術的先進性在於能有效應對多種復雜旋轉,這就需要我們能夠迅速做出准確的判斷。根據不同旋轉方向和旋轉強度,決定引拍高度、引拍角度和引腕幅度,有效提高擰拉的准確性。
4.擊球手法上的處理。手法上,握拍方式要做出調整,拇指肚頂住拍面,與食指的角度要打開一點,便於更好的引拍蓄勢;伴隨來球的同時向懷內屈腕引拍,這樣在來球落台後,完成引拍,這樣可以保證對上點,不落空;手腕盡量壓低並靠近球台,腕的擰轉強度隨來球的強度不同做相應調節,即:來球旋轉越強,腕綳得越緊,來球越低,腕放得越低,以提高准確性。球未過網前,保持反手搓球的手形,這是增強迷惑性、提高打擊成功率的重要手段,百試百靈的東西。
5.發力方式。觸球瞬間,根據旋轉和不同的觸球點選擇向前增加發力、向前+向側發力、向側增加發力等不同腕部爆發方式,這個很重要;擊球結束瞬間,拍頭朝上,拍面正對自己,拍形保持穩定,拍子、手臂不要超過自己的右肩。下圖中王皓的發力更加向前,而馬龍的發力更加向側,這都是根據不同來球和不同站位做出的調整。在練習和比賽中,不到位的情況很多,發力方式不能只是一種。
6.擰拉原則。處理台內球要突出旋轉,以穩定性和突然性為重點。處理出檯球要增加力量,壓低弧線加快速度。
⑹ 肘子怎麼捆.
1、將豬肘子表面清洗干凈,用刀給豬肘子去骨。
肘子為豬腿,腿猶如把柄,故稱肘子。豬肘又可分為前肘和後肘。前肘也叫「前蹄膀」,在豬的前腿膝蓋上部與夾心肉的下方。「後肘」也稱「後蹄膀」,位於豬後腿膝蓋部上面和坐臀肉、抹襠肉、黃瓜肉的下方,肘端接扇面骨。肉皮厚、肉瘦而膠質多
適用人群:
1、一般人皆可食用。
2、肥胖患者和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3、濕熱痰滯內蘊者慎食。
⑺ 虎皮肘子的做法 肘子怎麼做好吃 肘子的做法視頻
主料:豬肘子
輔料:生薑片、八角、紹酒、蔥結、鹽巴、水澱粉、糖
製作方法:
1、生肘子皮朝下放爐火中,將肉皮烤糊,用溫水浸泡,用刀將糊皮颳去、洗凈,使肘子皮面粗糙不平、金黃斑爛如虎皮
2、炒勺內放肘子,加入高湯,微火煮至七成熟撈出,皮朝下放墩上,用刀間隔2厘米剞深十字花刀。再將肘子放小盆內,加入調料,蔥結、生薑片和八角,澆兩勺高湯
3、將肘子上屜蒸2小時左右,熟爛時取出,撿出蔥、姜、八角,原汁潷人大碗中,肘子倒人勺內,再將大碗上部一半原汁倒入,另添一手勺高湯,湯開後淋入濕澱粉,待芡汁均勻後,將虎皮肘子盛入大中即成
⑻ 台內擰拉技術,怎麼擰下旋球
第一步,先把球放在非持板手,用球拍慢動作摩擦球,慢慢體會摩擦球的部位及大致拍的走向;
第二步,自拋自擰,體會不同拍子走向會出現的效果;
第三步,用非持拍手,接發球機從球台上彈起的球,同時持拍手作相應的擰拉動作,但不接觸球,目的是掌握擰拉的時機;
第四步,請同伴喂球,小到中等力量擰拉,注意引拍手腕一定要迴旋至最大可能,發力的支點在肘,注意上步,一般上持拍手同側的腿。逐漸加大力量,並控制理想弧線和落點。
第五步,擰拉一板後,必須跟上一板推撥,因為擰過去的球,對方可能擊回。
⑼ 乒乓球直板擰拉技術要領
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乒乓球技術也不斷創新,擰拉就是一項新技術,尤其是台內擰拉,讓對手措手不及,極具殺傷力,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的動作要領。
1、腳步要靈活,看住來球的方向,拍子要內扣,腳下站穩,腹背乏力,尤其是台內,一般來球下旋較多,這是,在來球的上升期摩擦球的側上部。
2、如果來球帶有上旋,小臂自然向前揮出,手腕迅速轉動向前摩擦,在來球的高點期擊球。
3、如果來球下旋比較轉,肘部前頂,肩部放鬆,手腕內扣,手指要控制好板型,迎著來球,摩擦來球的側上方。要注意的是,肘部不要高於肩部,手指不要太用力,以免拍子變形。
4、步法很重要,有時一直腳要吃入台內,才能保持動作協調,保證發力充分。
5、直拍和橫拍動作大致相同,可以根據個人特點,選擇小臂以及手腕內收幅度。
6、雙打配合時,另一方要給擰拉擊球方足夠的活動空間,擊球方一定要把動作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