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兒推手法】太極摩腹/仙人揉腹
梅子小兒推拿
太極摩腹:
第一步,大人掌心貼小孩肚臍,整個手掌完全貼著肚子,方向任意,能感受到小孩呼吸的每一個肚子鼓起來凹下去了之後,再進行下一步。
第二步,開始用力,小孩肚子凹下去,你就用點力壓下去,小孩肚子鼓起來,你就用點力吸起來,因為你手是完全貼著肚子的,吸力是可以感受得到的,不管是壓下去還是吸起來,都不能影響小孩正常的呼吸,所以這個力量實際上很小,具體自己去感受。關鍵就是要專心和用心,如果感覺沒有跟隨小孩的肚子起伏了,那就放棄第二步的用力,回到第一步只是跟隨。
時間要求:一般在小孩睡了做,這樣好配合。一歲以內的孩子一般15分鍾就起到作用了,年齡稍微大點時間就要長點了,一般的按摩都在半個小時左右。如果自己太累了就別做了。(前提媽媽或者爸爸做的時候,身體要好,太疲勞或者生病不要做了)
太極摩腹: 太極摩腹(羊爸爸版)
仙人揉腹: 仙人揉腹視頻
【兒科常見病目錄】
A:B: 便秘 C: 腸絞痛 D: 盜汗 E:F: 腹瀉 、 發燒、 痱子 G: 感冒 H: 黃疸 I:J: 驚嚇 、 驚厥抽搐 、 夜啼 K:咳嗽L:M:N:O:P:脾胃保養Q:R:S:濕疹、手足口T:U:V:W:X:哮喘Y:幼兒急疹Z:
【常見病小妙招】
L: 落枕 M:慢性咽炎Y:牙疼
【兒推手法目錄】
G: 工字搓背視頻 J: 基礎手穴視頻 T: 太極摩腹(羊爸爸版) X: 仙人揉腹
註:藍色字體為已關聯鏈接,黑色字體正在完善中
梅子小兒推拿交流群等你來
您的鼓勵是我前進的動力!
梅子小兒推
梅子,80後寶媽,高級育嬰師,高級推拿師。 善長為12歲以下幼兒提供常見病的推拿辯證組方,不...
Ⅱ 小兒推拿調理脾胃常用手法:單掌摩腹和單掌抖腹
山東良醫職業培訓學校:學中醫 到良醫 結緣中醫在良醫
摩腹是扶正的手法,主要調理脾胃,能通三焦。
何謂摩腹?即用全手掌或四指腹輕貼腹部,以臍為中心,做環形運動。逆時針為補,順時針為瀉,平時一般脹氣或者積食都是先瀉後補,一般不純瀉,也不純補,要補瀉結合。
單掌摩腹方法:掌心內勞宮對准神闕穴(肚臍),掌面放於寶寶大部分腹部,稍稍用力揉動,掌面帶動皮下組織揉動,單掌時揉動幅度大,作用力度也大,效果很好。
單掌抖腹手法:五指置於腹部邊緣,用力提起腹部連帶內部臟腑,做震顫或抖動,頻度高、均勻效果好,可以讓寶寶配合發出「啊」的聲音,寶寶因為聲音發顫覺得好玩會非常配合。
腹部推拿,能通,能止痙,能重啟正常胃腸蠕動,用於各類脾胃問題。
附贈小兒推拿摩腹8法,家長參考。
1、分推腹陰陽30遍
操作: 以兩拇指從劍突起,分別朝兩邊推動,邊推邊從上向下移動,直到平臍為止。
作用: 腹瀉、腹脹、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亂
2、按弦走搓摩30遍
操作: 兩手五指並攏,從上到下自兩脅來回搓摩至肚角處,手掌要貼緊皮膚如按弦狀。
作用: 具有很好的化痰功能,還可以緩解胸悶、氣短、咳嗽、喘息、肚子脹滿
3、通調任脈10遍
操作: 用手掌或者雙拳,從心窩開始沿腹部正中的任脈開始往下推揉至曲骨約20 30次。
作用: 任脈為陰脈之海,可以促進消化,滋陰補虛
4、溫掌摩神闕法100遍
操作: 雙手掌心相對,用力搓動,然後將發熱的掌心緊貼於神闕上,使肚臍感受到溫熱刺激,直至臍內發熱並開始向四周放散為止。
作用: 溫補脾腎、調理脾胃,理腸止瀉、熄風開竅、寧心安神、交通心腎、溫經通絡、祛風除濕
5、點揉結腸 10遍
操作: 用拇指沿著結腸的方向一路點壓下去,邊壓邊揉,通過點揉,把阻滯點揉開,散掉,經常會聽胃腸鳴叫,接著濁氣隨串氣放屁而
作用: 刺激腸蠕動,促進消化
6、盪腹10次
操作手法: 右手按壓神闕,先以掌根將腹推向對側,再用指腹將其撥回,使腹部肌肉沿縱軸像波浪一樣來回收縮,頻率快、幅度小 。
作用: 增加大小腸蠕動,幫助排便
7、拿腹30遍
操作: 一手食中無名小指在腹的一側,另一手拇指在腹的另一側,兩手同時向中部推進,並將腹部慢慢提起、放下,緩緩鬆手,反復提拿數次。
作用: 調理脾胃,健脾化濕,和胃降逆,安神定志
8、振腹1分鍾
操作: 振腹操作的技巧在於,此手法類似小孩子拍皮球的動作,即操作者將手掌放於患者腹部,在手掌不離開患者腹部的前提下,做腕關節微屈微伸的快拍皮球動作。操作時保證精神放鬆、身體放鬆,才能激發出高頻率的震顫。
功效: 增加大小腸蠕動,促進消化
Ⅲ 寶寶腸絞痛怎麼辦這種方法超有用
腸絞痛指的是剛出生的寶寶長時間哭泣難以控制的現象,還會伴有尖叫和其他身體反應。主要有寶寶自身的情緒狀況、神經系統問題和脹氣導致。
嬰兒腸絞痛是一種常見病,一般從出生3周左右開始,2-3個月達到高峰,4-6個月逐漸改善。
學會下面所列的腸絞痛推拿手法圖文詳解,媽媽給寶貝們推拿時也會更加自如哦!
腸絞痛的判斷標准 ↓
每天哭鬧至少3個小時,每周哭鬧至少3天,發作超過3周。
腸絞痛的發作特點 ↓
1、陣發性
2、發作時全身用力,哭得很使勁。
3、無法安睡
4、非常難哄,家長手足無措;很是痛苦。
小兒腸絞痛推拿手法
按揉外勞宮
位置:掌背第三、第四掌骨歧縫間凹陷中。
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之,稱揉外勞宮;以拇指指甲掐之,稱掐外勞宮;5分鍾。
作用:溫陽散寒、升陽舉陷、發汗解表。
主治:外感風寒、腹脹、腹痛、腸鳴、腹瀉、遺尿、脫肛、疝氣等。
揉板門
位置:在手掌大魚際平面。
手法:一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後用另一手的拇指指端按揉,稱揉板門或者運板門;5分鍾。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
分手陰陽
位置:掌心向上,掌後腕橫紋(腕部第一橫紋)。靠近拇指端為陽池,靠近小指端為陰池。
手法:用兩手拇指自掌後腕橫紋中央向兩側分推,稱分推大橫紋,也稱分手陰陽;1分鍾。
作用:揉分手陰陽能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行滯消食。
揉一窩蜂
位置:一窩風位於手腕背部,屈腕時,手背掌根部中間凹陷處即為一窩風,又被稱為外一窩風。
手法:操作者用左手穩定住小兒的左手,使之相對暴露、穩定,用右手拇指頂端或其它手指端蘸滑石粉按住穴位左右旋轉揉之;3分鍾
作用:溫中行氣,止痹痛,利關節;對於寒凝經絡所引起的寒凝疼痛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補脾經
位置:在拇指橈側緣末節,自指尖至指間關節橫紋處。
手法:將小兒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間關節橫紋處,稱補脾經;1分鍾
作用:脾為後天之本,補之可補虛扶弱,補血生肌,進飲食,化痰涎,助消化,止瀉痢;清之可清熱利濕,消食化積。
逆運內八卦
位置:八卦穴在手掌面,掌心的周邊。以掌心(勞宮穴)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畫一圓,八卦穴即在此圓上。
手法:運法,醫者以右手食、中二指夾住患兒拇指,從艮宮起以逆時針的方向旋運至震宮止,周而復始的旋運,稱為逆運內八卦;3分鍾。
作用:逆運治熱,降胃氣,消素食。
主治:咳嗽、痰喘、胸悶、呃逆、嘔吐、泄瀉、食慾不振等症。
順時針摩腹
位置:腹部以肚臍為中心。
手法: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並攏,在寶寶的腹部做順時針環形摩動稱摩腹;5分鍾。
作用:防治脾運不健、消化不良水谷積滯、腹脹中滿
揉足三里
位置:位於腿部外膝眼下3寸的位置,取穴時手部除拇指外的四指並攏,在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就是該穴。
手法:兩只手的拇指指端分別按壓住兩腿的足三里穴,指端位置不動,用力由輕漸重,連續而均勻地用力按壓一分鍾。
作用:疏肝理氣,通經止痛,強身定神,對於肝鬱氣結引起的食慾不振、失眠多夢、煩躁易怒、情緒緊張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Ⅳ 緩解寶寶肚子疼的方法
小兒腹痛是兒科常見病症,但是由於引起腹痛的原因較多,家長在送孩子就診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症狀,千萬不要隨意給孩子使用止痛葯,否則就會掩蓋發病時的症狀,影響醫生對病情的觀察,以致延誤診斷和治療。如果孩子出現下面這些常見的腹痛症狀,家長應該及時做好相應的處理,並且盡快送孩子去醫院就診。
老說肚子疼,也不知道真疼還是假疼 ----肚子疼別大意
1、家長的煩惱
龍龍媽:龍龍經常說肚子疼,有的時候正玩兒著呢就疼上了,有的時候要他干點什麼他就說肚子疼了。有時候我甚至覺得龍龍是不是在裝病呢?可是看他疼的樣子,好可憐,不像是裝出來的,何況老話說孩子沒假病啊。帶龍龍去醫院,檢查化驗了半天,結果都正常。現在還是經常疼,我該怎麼辦?
果果媽:果果有時喊肚子疼,一陣一陣的。有的時候疼起來你給他揉肚子,揉著揉著,他會一下子跑掉,忙著去玩玩具了,問他又說不疼了!好像在跟大人鬧著玩兒。到醫院做過B超,吃過打蟲葯,但他還是經常嚷著肚子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希希媽:希希這兩天老說肚子疼,摸摸好像就在肚臍周圍疼。有時候吃飯不久還嘔吐,面色也不好。到醫院去看,說是著涼了,給開了點兒葯吃。可是葯也吃了,肚子還是疼,我該怎麼辦?
對於小孩子肚子疼,有說是受了涼了,喝點熱水就好,還有說生蟲子了,吃打蟲子葯等等。其實按摩的方法既簡便又安全,下次孩子肚子疼,媽媽們不妨先試試小兒推拿。
2、按摩的方法
第一步:推三關100次
位置:在前臂橈側(拇指側),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用拇指側面或食、中指面自腕推向肘,稱推三關。推50~100次。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鍾200~300次。
第二步:摩腹5分鍾
位置:腹部中間,肚臍周圍。
手法:摩法——以手掌或食、中、環指指肚附著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環形移動摩擦。以掌撫摩者稱掌摩法,以指撫摩者稱指摩法。
操作:用手掌或三指並攏按在腹部輕輕的摩動,順時針逆時針各半,摩5分鍾。
要領:用力要輕柔適當,速度宜均勻協調,操作頻率為120~160次/分。指摩可稍輕快,掌摩可稍重緩。
3、審病求因
腹痛是臨床上小兒常見的一個症狀。凡在腹部胃脘以下,臍的兩旁及小腹以上部位發生疼痛者,均屬腹痛的范圍。如果疼痛在兩側脅肋部則稱為脅痛,疼痛在臍上則稱為胃痛。
腹痛可由多種原因引起,涉及的范圍很廣,一般可以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大類。
功能性腹痛常因單純的胃腸痙攣引起,如消化不良、腸蠕動紊亂、過敏性腸痙攣和消化道寄生蟲病等。疼痛的表現通常是沒有很明確的疼痛點,而是一片,孩子常說不出具體疼的位置,而且疼痛位置不固定,疼痛時間有時長有時短,最主要的腹部肌肉基本不會出現肌緊張,也就是硬硬的像塊石頭一樣的情況。
還有一些小孩是因為不想上學或飯菜不合口,也會說肚子疼。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臉色、表情、疼痛的時間,如果孩子肚子疼是心理因素造成的,要巧妙應對,甚至可以請教幼兒心理專家。
4、相關病症:蟲積、胃腸痙攣
胃腸痙攣 小兒腸管的相對長度較成人長,即新生兒腸管為身長的8倍,嬰幼兒腸管為身長的6倍,成人腸管為身長的4.5倍;大小腸的長度比也不同,新生兒為1∶6,嬰幼兒為1∶5 ,成人為1∶4。所以小兒腸管的面積相對較大,有助於腸管攝取營養,但腸系膜較長,活動度較大,容易發生腸套疊、腸扭轉。
蟲積 腸道寄生蟲病
急性闌尾炎 在孩子中較多見。闌尾炎早期無典型症狀,肚臍周圍有輕微疼痛,有時伴嘔吐、腹瀉,按壓肚子時疼痛不明顯。孩子的免疫功能較差,闌尾發炎易引起穿孔,如果家長此時按揉孩子的'肚子或做局部熱敷,就可能促進炎症化膿破潰穿孔。
腸套疊 多見於幼兒,特別是肥胖兒。由於被套入的腸子血液供應受阻,引起疼痛,時間久了會發生腸壞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疊加深,加重病情。
5、飲食調理
以下是一些食療方法:
黃芪飴糖粥:取黃芪10克左右,加入適量水煎煮取汁,然後再加入白米50 克,煮成稠粥,服時加飴糖15克,早晚溫熱各服1次。適於臟腑虛弱腹痛。
茴香紅糖水:小茴香10克,水煎取汁,加紅糖適量服飲。適用於氣滯血瘀型腹痛。
蛔蟲病
腹痛特點
當環境改變或孩子發燒、腹瀉、飢餓以及吃刺激性食物時突然腹痛,孩子哭叫打滾、屈體彎腰、出冷汗、面色蒼白,腹痛以肚臍周圍最為嚴重。常伴有嘔吐,甚至可吐出蛔蟲。有時腹痛能自行緩解甚至消失,孩子則顯得疲憊,等完全恢復後又可以照常玩耍。每次疼痛發作數分鍾,這種疼痛可能隔天發作,也可能每天發作數次。
腹痛原因
蛔蟲的幼蟲在小腸發育為成蟲後,對小腸有毒性作用和機械刺激作用,使人發生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當成蟲的數目多達數十條或數百條時,蟲體可以互相扭結成團,引起腸梗阻。且蛔蟲有鑽孔習性,常鑽入闌尾、膽道引起闌尾炎和膽道蛔蟲症,從而出現腹痛。
急性闌尾炎
腹痛特點
開始時孩子感覺胃疼或肚臍周圍疼,數小時後才轉為右下腹部疼痛。用手按小兒右下腹時會加劇孩子的哭鬧,孩子還常伴有惡心及嘔吐等症狀,然後出現發燒,體溫可升高達39℃左右。
腹痛一般不太劇烈,但孩子常常蜷曲著右腿卧床或彎著腰走路,如果孩子還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疼痛的話,他的哭鬧也與平時不一樣,會蜷縮著身體,並且出冷汗。哭鬧如果超過3小時以上,家長應懷疑是否有患闌尾炎的可能。
伴隨症狀
小兒各年齡均可以得急性闌尾炎,而且比較常見。除了腹痛,還會伴有以下症狀:
1、惡心、嘔吐:大多數孩子伴有嘔吐,嘔吐物多為未消化的食物。
2、發燒:大多數患兒在腹痛出現後不久開始發燒,也有表現為哭鬧與發燒同時出現。
3、怕揉肚子:患兒怕家長或醫生用力按壓右下腹,該處腹壁肌肉發緊,孩子拒絕大人揉按腹部。也有些患兒症狀不典型,如有的患兒一開始就腹瀉,很像腸炎。
嵌頓疝
腹痛特點
孩子陣發性哭鬧、腹痛、腹脹和嘔吐,在站立或用力排便時腹股溝內側出現一腫脹物,或僅表現為一側陰囊增大。經醫生治療後,這種情況還可能反復發生。
腹痛原因
由於小兒哭泣、咳嗽、大笑、打噴嚏、用力(比如解大便時)等原因引起腹壓增加,從而使腸子進入腹股溝或陰囊進而造成腹痛。小兒疝氣以臍疝和腹股溝疝為多見。臍疝發生嵌頓的機會很少,多數由於腹股溝疝發生嵌頓而造成腹痛。
小兒胃腸生長痛
腹痛特點
有些孩子會莫名其妙地發生陣發性腹痛,多方檢查又找不到原因,服治療腸痙攣和驅蟲的葯也無效。其實,這種腹痛可能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學上稱為「小兒胃腸生長痛」。
小兒胃腸生長痛的主要特徵是在一定時間內反復發作,每次疼痛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10分鍾。腹痛部位以腹周為主,其次是上腹部。時痛時止,反復發作,腹痛可輕可重,嚴重時可令孩子持久哭叫、翻滾,肚子稍硬,間歇時整個腹部柔軟,可伴有嘔吐,吐後精神尚好。
疼痛無一定規律性,疼痛程度也不一致,輕的僅為腹部不舒適感,重則為腸絞痛,孩子疼痛難忍,還可聽到「咕嚕」的腸鳴音。但這種疼痛可很快緩解,緩解後孩子的精神狀態、飲食及活動即恢復正常。
腹痛原因
小兒胃腸生長痛是由於腸壁肌肉強烈收縮引起的陣發性腹痛,為小兒急性腹痛中最常見的情況。其發生的原因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受涼、暴食、大量冷食、嬰兒餵乳過多等等。這種腹痛多見於3~12歲兒童。其機理是由於孩子生長發育快,機體的血液供給一時間相對不足,腸道在暫時缺血狀態下,出現痙攣性收縮引起疼痛。另外,由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會導致腸壁神經興奮與抑製作用的不協調,引起腸管平滑肌強烈收縮也會出現疼痛,所以醫學上又稱之為「小兒腸痙攣」。
腹痛特點
常起病急驟,先有發燒達39℃甚至更高,大便次數增多,腹瀉前常有陣發性腹痛,肚子里「咕嚕」聲增多,但腹脹不明顯。病兒脫水嚴重,皮膚彈性差,全身乏力。
腹痛原因
本病以夏秋兩季多發,主要是不注意飲食衛生而引起細菌感染。
過敏性紫癜
腹痛特點
過敏性紫癜是一種變態反應性疾病,都伴有周身的症狀。首先表現為皮膚紫癜,面積大小不等,表面紫紅色,多分布於四肢和臀部,以踝、膝關節處明顯。在此基礎上出現腹部陣發性劇烈絞痛,以臍周或下腹部明顯,有壓痛,但肚子軟。可伴有腹瀉及輕重不等的便血,大便為黑色或紅色。它是由於腸管內壁出血、水腫造成的。有的小兒還伴有關節腫痛,甚至血尿等情況。
慢性胃炎
腹痛特點
小兒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潰瘍常為反復陣發性腹痛,多無規律,以臍上及臍周痛為主,常同時伴有上腹部壓痛、厭食、消瘦、嘔吐、泛酸等典型表現。多數病兒有飲食不潔、飢飽不均或喜食生冷史。
習慣性腹痛
腹痛特點
當排除各種可能性的急性疾病和蛔蟲病外,找不到病因的各種反復性腹痛都可能是習慣性腹痛。
多半在4歲左右開始。常在早餐或飯後痛,問孩子哪個部位痛,常指肚臍部,沒有發燒或腹瀉。疼痛並不很厲害,過10~20分鍾就好了,好像什麼事也沒有了。可是第二天孩子又會同樣地叫嚷肚子痛,到醫院檢查,找不到實質性的病變,檢查大便也找不到蟲卵。
腹痛原因
這種病雖然還沒有列入一般的教科書中,但在幼兒中是確實存在的,國外學者的研究還顯示,類似這樣的腹痛不但存在,而且還相當多。推測是因孩子的內臟過於敏感,把胃腸的蠕動誤當作腹痛,也可能是由於便秘,因為有很多小孩在大便後,腹痛便消失了。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腹痛特點
往往先有發熱、後有腹痛。腹絞痛的部位可能是彌漫的,或因發炎的淋巴結位置而有不同,但以右下腹最多見。腹痛部位易變,腹痛強度也易變。
腹痛原因
細菌通過胃腸道破裂的腸黏膜進入乳糜管,使腸系膜淋巴結炎性增大;由於炎性滲出液刺激,出現發熱、腹痛、惡心、嘔吐、腹瀉等臨床症狀。
腹型蕁麻疹
腹痛特點
往往與孩子進食魚、蝦、蛋類等具有過敏原的食物有關,常在皮膚發生風疹瘙癢的同時出現臍周痛,同時伴有嘔吐、腹瀉。
腹痛原因
大多發生於過敏體質的孩子中。
Ⅳ 小兒按摩可以解決寶寶脹氣
可以。 我試過。很有效果。現在推薦給你。 一、摩腹:即用一手掌在患兒腹部輕柔地打圈,范圍以肚臍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個腹部,約2~3分鍾。先逆時針摩兩分鍾,再順時針摩一分鍾。 注意事項: ①摩腹速度宜慢,約兩秒鍾一圈,速度太快,會致患兒腹部不適,甚至出現嘔吐,若出現上述情況,宜立即停止摩腹,並將患兒...抱起,輕拍背部,以順氣止嘔。 ②動作沉穩,即摩腹時能帶動患兒腹部皮下組織,速度均勻,不要時快時慢。 二、揉臍:用食、中、無名三指的指端螺紋面在臍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於肚臍,指下感覺有物頂住即可),約1~2分鍾。注意揉按時力量不要太重,否則患兒會感覺不適而哭鬧,影響治療的進行。 三、揉龜尾:龜尾位於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龜尾穴處按揉,力度同揉臍,約2~3分鍾。揉按時力量可比揉臍稍大些,若患兒感覺不適而哭鬧,可減輕揉按之力。 四、推上七節骨:七節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節,從龜尾向上數七節即是。用食中二指從龜尾穴沿七節骨向上推擦,動作輕快,每分鍾100次左右,約推擦100~300次。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塗抹介質,如潤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兒的幼嫩皮膚。 上述方法,可反復交替進行,每次治療總時間約20分鍾。一般每日按摩1~2次,腹瀉較重者可每日3~4次。期間應給患兒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並應少食多餐。若患兒腹瀉十分嚴重,大便為青綠色,多由外源性感染所致,應馬上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Ⅵ 推拿手法來了,有效緩解小兒食積看這里
【作者簡介】田智涵,山東中醫葯大學中醫八年制學生。
【指導教師】郭煒,山東中醫葯大學中醫學博士,山東新中魯中醫醫院副主任醫師。
過年在家這些天,孩子吃的尤其多,而且年幼的小孩不能控制自己的食量,家中又有許多親戚,疼愛孩子就喜歡多喂,不小心就會導致小兒食積。小兒哭鬧不止,脘腹脹滿,或者拉肚子,甚至發燒。小孩無法表達感受,更不願意喝葯,大人束手無策。
上一篇討論了焦三仙治療食積降脂,本片就來討論幾個緩解小兒食積的手法:補脾經,揉板門,運內八卦,摩腹,揉天樞。
補脾經: 拇指上螺旋紋狀面和橈側緣。家長坐在小兒對側,將小兒手指拇指彎曲,順拇指橈側(遠離其他四指側)邊緣或者有指紋的一面向上(向指尖)旋轉推拿三百次左右。
揉板門: 板門穴位於小兒手掌大魚際處,家長左手輕握小兒手掌,右手揉按,一百次。
運內八卦: 內八卦即手掌掌心一圈,家長小兒對坐,家長以拇指指腹沿內八卦旋轉按摩,兩手交替,每隻手一分鍾。自乾宮起向坎宮旋轉。
摩腹: 即揉小腹,用手指或手掌順時針按摩5-10分鍾。
揉天樞: 肚臍兩側旁開2寸是天樞穴,約2指(大人的食指橫寬,具體情況依照小兒年齡)距離,按揉2分鍾。
Ⅶ 兩歲寶寶便秘怎麼按摩
方法:取一小勺芝麻油,兌溫水喂給寶寶喝,同時配合按摩:
順時針摩腹300下,以肚臍為圓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順時針方向在寶寶的肚子上緩緩轉圈。這個手法與寶寶剛出生時揉肚子治療腹絞痛的手法一樣,能加速腸蠕動,幫助排便。
推下七節骨300下,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從寶寶腰部最低點的凹陷處推至尾椎骨。這個穴位能瀉熱通便,是治便秘相當有效的一個方法。
揉龜尾一分鍾,用手頂住寶寶尾骨最下端,力度適中的往上按揉,這是一個具有雙向調整作用的智能穴,便秘的時候按揉這個穴位能通便,腹瀉時按摩這個穴位卻能止瀉。
僅僅過了半小時,朋友就告訴我,寶寶大便了。最初的大便顏色有點黑,也有點干,但後面顏色和形狀都正常了。
和拉肚子、感冒等症狀一樣,寶寶便秘也是一件讓媽媽頭疼的問題。如果只是偶爾一次,還問題不大。但有的寶寶動不動就便秘,3~5天才大便一次,因為時間太長,大便干結,寶寶動不動就便出血,還伴有肛裂等症狀,不僅寶寶難受,家長也痛苦。
便秘是大腸功能失調、糞便在腸道停留過久,水分不吸收導致的。引起寶寶便秘的原因很多,飲食和作息時間不規律、營養不良以及沒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都可能便秘。尤其是飲食不當,是導致便秘最主要的原因。很多家長都非常強調飲食的營養性,提供的食物往往卻是高蛋白,高脂肪的,如白米、白面、海鮮、肉類等。加上現代工業加工出來的幼兒食品中,很多都是低營養的澱粉類食品,這些食物口感上極大的迎合了寶寶的味覺,但對於寶寶腸道的健康卻是不利的!
還有些哺乳期的寶寶,因為純奶粉喂養,有些奶粉特別容易上火,造成大便干結,也會導致便秘。所以出於哺乳期的寶寶,最好還是母乳喂養,實在母乳不夠,也可以混合喂養。母乳中含有親熱通便的成分,能有效防止寶寶上火便秘。因此,如果不是情況特殊,媽媽最好母乳喂養到1歲左右。
如果寶寶習慣性便秘,就可以用上面的方法給寶寶使用。通常堅持一段時間就能改善。
治療便秘的關鍵原因還是飲食,平時要注重飲食均衡,讓寶寶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粗纖維的蔬菜如芹菜、竹筍、南瓜、土豆、紅薯、空心菜及其他綠葉蔬菜。大多數寶寶都不愛吃蔬菜,媽媽就要多動腦筋,多花心思,想辦法讓寶寶吃進去。把蔬菜剁碎,做成湯或蒸熟拌在飯裡面給寶寶吃。蔬菜剁碎後,加入一定的肉糜,做成肉丸或包子、餛飩等,寶寶也會比較愛吃。
習慣性便秘的寶寶還推薦每天吃一個火龍果,火龍果是清涼的水果,它的黑籽能夠加速腸道的蠕動,對於治療便秘也是非常有效的。
有些媽媽特別焦慮,寶寶一天沒大便,也覺得寶寶便秘了,想法設法給寶寶通便,有些媽媽還會強迫寶寶每天固定時間坐在馬桶上,不大便不許出來。對於這樣焦慮的媽媽我也要特別提醒,媽媽越是緊張,越是會把這種焦慮的心情傳染給孩子,孩子便秘會越發嚴重。別說寶寶,就是有規律的成人,偶爾也會出現便秘的情況。心態放鬆,反而更有利於寶寶成長。
如果媽媽已經養成葯物依賴了,寶寶一便秘就使用開塞露,最好把這個習慣改掉。開塞露只用於臨時緩解干硬結塊的宿便,只能緩解便秘的症狀,並不能消除造成便秘的原因。偶爾一次使用,對身體的影響不大,但長期使用,就會導致葯物依賴,對寶寶的身體反而不利。
有些寶寶上幼兒園後,還會因為不習慣陌生的環境而拒絕在幼兒園排便,有了便意就憋著,一直憋到回家。糞便憋得越久,水分流失越多,質地會越硬,回家再排時就會比較費勁,有時候還會導致疼痛。時間久了,會加重便秘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導致的便秘,媽媽一定要幫寶寶緩解心理上的緊張情緒,讓寶寶知道排便是一種正常情況。也要與幼兒園的老師溝通,請老師幫忙鼓勵孩子,消除寶寶的緊張情緒。
長命富貴祝福寶寶,一身長命富貴,一生長命富貴。
Ⅷ 寶寶在家裡老是積食怎麼辦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寶寶積食的解決辦法如下:
一、按摩法
1、摩腹法
把白蘿卜、大米分別洗凈。蘿卜切片,先煮30分鍾,再加米同煮(不吃蘿卜者可撈出蘿卜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即可。
ps.白蘿卜解毒生津、清肺化痰,平時加於肉湯或骨湯中也很合適。
三、水果大法
水果中的膳食纖維、果膠都能促進腸道活動。比如蘋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果膠,因此蘋果在通便問題上能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
蘋果中的果膠可以吸收自己本身容積2.5倍的水分,使糞便變軟易於排出,可以解除便秘之憂。當大便泄瀉時,蘋果中的果膠又能夠吸收糞便中的水分,使稀便變稠,從而起到止瀉的作用。這種「雙向調節」作用柔和,尤其適用於嬰幼兒。
香蕉也是一種治療寶寶積食便秘不錯的方法,但是還不如蘋果。香蕉成熟後鞣酸成分可以將糞便結成干硬的糞便,從而造成便秘。孩子吃過香蕉之後,非但不能幫助通便,反而可能發生明顯的便秘。
梨在寶寶的腸胃裡會很容易被消化,它能幫助治療和減緩寶寶的便秘症狀。給寶寶做梨加冰糖燉水喝,可潤肺生津、清肺熱,從而止咳祛痰,但寶寶腹瀉時不宜吃梨。
柚子味酸大於甘,具有清熱養陰、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清腸利便的功效,能治寶寶進食少、口寡淡、消化不良等症狀。
柚子肉中的果膠含量很高,是眾多水果中的佼佼者。當寶寶胃食積滯、消化不良時,將適量的柚皮切成絲與水同煮,代茶飲服,能消食、開胃、通氣,就可舒暢。
火龍果富含美白皮膚的維生素C及豐富的具有降低血糖、潤腸、預防大腸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寶寶便秘時吃火龍谷具有清火通便的作用。
四、日常生活調理
寶寶積食,需要注意少吃多餐,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少刺激性食物,讓腸胃可以休息;
多喝水,飯後運動,睡前家長給小孩揉小肚子,幫助促進消化;吃的太快食物沒有經過很好的,充分咀嚼,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不良後果。要讓養成孩子細嚼慢咽的好習慣,營造好的飲食氣氛,寶寶自然會吃的很開心;
不要邊吃邊玩。寶寶慢慢的長大,容易被身邊的事物吸引大家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寶寶很容易會被電視節目吸引,張口不吞咽、吃飯吃太快、邊吃邊玩同樣這樣對消化不好。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哦,謝謝!
Ⅸ 能緩解寶寶腹痛的腹部按摩,是怎樣的做法
回家做熱敷就可以的,這個就是孩子老惡心,肚子疼!都是平時吃涼的吃的多還有就是油炸食品,兒子最近油炸食品都沒有吃,就沒有疼!這個要是不注意飲食會反復疼的!不能太大意了,孩子一般都不會裝病,輕微的他們都會忍著不吭聲,等說難受了就是真的難受了!就拿發燒來說,大人燒37.5怕就不舒服了,孩子燒37.5照樣跑的歡,症狀是肚子劇烈疼(孩子不讓父母摸肚子),嘔吐,精神狀態不好,臉色發灰。如果搶救不及時,可以導致死亡。得了胰腺炎急救的第一條是禁食,然後是流食調節。
Ⅹ 早,晚可以給寶寶摩腹嗎
您好,可能考慮寶寶是消化不良了。 意見: 建議給寶寶按摩一下小肚子吧,按順時針方向在寶寶肚臍周圍打圈,一次按三十下左右,一天多按幾次,可以幫助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消化.祝你孩子早日康復。寶寶口臭是由於消化不良,體內食積導致的。由於小孩子脾胃功能還沒完善,喂養不當或者病後失調更容易患上食積,只要喂養調理得當,預後良好。調理上暫時要控制飲食,少食多餐,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不要吃生冷瓜果,零食,肥甘滋膩食物。另外,晚上洗澡後睡覺前宜給孩子做小兒推拿,幫助調理:1.揉板門:用大人拇指端,在孩子手掌大魚際平面(手掌大拇指根下)按揉。2.運內八卦:用大人拇指端,在孩子掌心順時針按揉3.摩腹:用大人手掌,輕柔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針揉以上各按揉100次,操作時保證大人手部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