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要學習民法典,買哪個版本好
民法典單行本。
在民法典全文發布之後,各個出版機構出版的民法典單行本均已經開始上市銷售。目前市面上出售的民法典單行本,除了中規中矩的公報版單行本之外,還有幾種在印刷上有一定特點的版本。
1、第一種是大字版,顧名思義就是印刷字體比較大,每一頁還會留一定的空隙供讀者學習使用時隨時做筆記用。法律人們大部門常年緊盯電腦屏幕,雙眼常年飽受摧殘,看大字版的法典要比盯著密密麻麻的文字舒服一些。
2、第二種是條旨版:民法典第一條的條文是「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該條是針對立法目的的規定。
條旨版單行本在第一條條文之前以【】方式註明該條的主要意旨,即「第一條【立法目的】」,便於讀者理解。但是這些條旨都是出版機構根據條文內容自行歸納總結的,不是民法典的一部分,當然也沒有法律效力。
關於《民法典》學習方法的思考和建議:
1、認識民法典的「體系化效應」,理解民法典的編纂體系和立法本意。
法律體系化的概念,最早源於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主張。18世紀的法國,各省區均有自立的法律,全國數百部法律互相沖突互不認可,出現了「上馬地協議,下馬地不承認」的混亂現象,嚴重製約市場經濟的發展。
伏爾泰批判法律林立、彼此沖突的社會現象,主張國家制定統一體系的法律制度。拿破崙接受伏爾泰的這一思想,極力主張、全力參與,促成了《法國民法典》的誕生,為主體平等、私權神聖、契約自由等現代民法制度奠定了基礎,為法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2、掌握民法典的編纂體系和表述規則,准確理解法律條文的含義。民法典的編纂規則,科學地運用了「總則-分則-章-節」的結構體例:第一編總則確立了民法的一般規則,統領民法典各編並普遍適用於民法的各個領域;分則(二至七編)對各項民事基本制度作具體規定;
各編第一章均為「一般規定」,確定本編內容的一般規則,然後對各項制度進行具體表述。總則與分則、一般規定與具體規定及「但書」條款,構成了民法典邏輯嚴謹、有機統一的體例結構。
准確理解和適用具體的法律條文,就要把每一個法律條文都放在這一規則體系內綜合解讀,避免孤立理解、片面適用。
3、了解民法典對既往法律規則的歸納和發展,避免學習民法典的畏難情緒。
一典廢九法。民法典實施後,大家熟知常用的現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民法典將成為大家的案頭文書、常用工具。
許多法律人感嘆,「半生所學都白費,法典一出人憔悴」,意即民法典一頒布,以前的法律知識和業務經驗都歸零,要從頭學習。這一感慨體現了大家對民法典重要性的認識,但認真說來,這一觀點這是不對的。「
法律的統一性和穩定性」是法典的內在要求,民法典不是橫空出世,而是在以往民事法律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各單行法律的內容包括吸納成熟的司法規則進行優化升級,梳理化解各單行法律中的沖突矛盾,運用的新的民法理論解決社會和市場發展的新問題,時代發展的法典。
大家對以往法律的理解和適用,對司法解釋的熟悉和掌握,對於學習和理解民法典,是重要的基礎。反倒是沒有法律基礎和實務經驗的「法律小白」,面對民法典的規則制度、法律條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難以理解和正確適用。
㈡ 怎麼學民法
一點是要知道學習目標,也就是說作為一名法學專業的學生,你究竟要獲得什麼。
我國許多重點大學中,本科生都是過五關斬六將考進來的,高考考分非常高,進來時都是優秀人才。
是不是很多優秀人才在四年本科被造就成了中等人才?同學們一定要自己造就自己。
民法學習的兩種方法
學習民法學的方法大致有兩種:
其一,是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即基本上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
其二,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即從具體的事例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入手學習民法;
第一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對民法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掌握民法的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為進一步學習、研究民法或者從事民法實務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但這種學習方法,對初學者來說,要理解、記憶許多專業概念術語,有相當的難度。
第二種學習方法,從具體案例入手,可以喚起對民法理論的興趣,但僅靠這種學習方法不大可能准確理解和掌握整個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理論體系。
因此,現在提倡交替採用上述兩種學習方法:
1、即為了掌握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須採用第一種學習方法,精讀一、二種較好的民法教材或者體系書;
2、在此基礎上再採用第二種方法,閱讀一些民法實例研習著作,使我們結合實例對民法各項概念、原則、制度獲得正確的理解和把握;
3、然後再閱讀一些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專題研究著作、相關專題論文,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民法理論素養;
4、在具有比較扎實的民法知識的基礎上,應閱讀民法方法論著作和民法判例研究論文,以掌握解時適用民法的方法、規則和理論,提高運用民法和研究民法的能力。在採用第一種方法學習時,須注意兩個問題:
㈢ 民法的原理是什麼
民法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叫意思自治。所謂意思自治,指經濟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一切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設立、變更和消滅,均取決於當事人自己的意思,原則上國家不作干預。只在當事人之間發生糾紛不能通過協商解決時,國家才以仲裁者的身份出面予以裁決。意思自治的實質,就是由平等的當事人通過協商決定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一、民法的作用
1、民法可以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市場活動的行為規范,使市場參與者在這些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各顯神通,開拓進取,創造最佳業績,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2、民法可以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人權是人按其本質屬性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民法實質上是權利法。它首先給人的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以規定和保護,為其他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護提供基礎。
3、民法可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民法體現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它調節著各種利益,保護人們合法地謀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許侵害社會和他人的弱肉強食,謀取非法利益。
4、民法可以促進民主政治。民法是私法。它要求私法與公法、民事生活和政治生活區分開來。私法自治原則不僅有利於抑制行政專橫和行政過度干預,而且有利於經濟基礎的發展。這必將從客觀上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二、學習民法學的方法大致有兩種:
1、是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及基本上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
2、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即從具體的事例(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入手學習民法。
三、學習民法時須注意兩個問題。
1、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先學好民法總論部分的內容,再順序學習物權、債權、親屬、繼承。民法總論部分,不僅使整個民法的基礎,而且是整個現代法制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再學習其他部分就比較容易。當學習其他部分時,也應當遵循同樣的規律,先著重學好該部分的基礎知識,例如學習債權部分,應先著重掌握債權總論部分,然後再學習各種合同。
2、遵循「閱讀、記憶、理解、運用」的規律。民法是一套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其基礎是一套有嚴密邏輯關系的概念,掌握了這套概念,就掌握了民法的思維框架。經驗表明,法官在裁判中、律師在處理案件中、學者在分析案例中如果出現失誤,往往源於沒有掌握好這套概念或者發生概念混淆。因此,學習民法首先強調記憶。但民法概念有專門含義,相互間有其邏輯關系,因此不能但憑死記硬背,在記憶的同時應強調對概念的理解。特別是初學者,一定延著重記憶和理解這兩個環節,邊閱讀、邊記憶、邊理解,在理解的前提下增強記憶,在記憶的基礎上加深理解。再就是在初步掌握了民法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和方法的基礎上,要強調聯系實際,即運用所掌握的民法知識和方法分析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針對具體的案例解釋、適用民法規則,然後得出對案例的處理(判決)意見。在這樣的運用中,不僅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而且可以使所學民法知識逐漸轉化成自己的民法素養和民法實務能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㈣ 怎麼學習民法典
民法典全文共1260條,包括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和附則,是對1949年以來分散民事立法的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因此,想要直觀了解龐大的民法典體系與內容,單行本是不二之選。
目前市面上民法典的單行本非常多,內容大體以民法典全文文本為主,只是在封面工藝以及內文版式上有所差別。民法典全文10多萬字,推薦可以選擇32開的版本,書籍不至於太厚,便於攜帶與翻閱。
單純以民法典全文為內容的「純凈版」外,部分單行本還特意附錄了草案的說明以及條文要旨的解讀,這些加分的「增值」部分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條文含義以及立法願意。
除了通配版的單行本外,對於正在准備法考以及以民商事為主要業務的實務人士來說,「民法小全書」這樣的法條匯編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㈤ 如何學習民法典
在法治意識基礎上,學習新舊對照表
㈥ 如何學習民法
學習民法學的方法大致有兩種:
其一,是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即基本上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
其二,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即從具體的事例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入手學習民法;
第一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對民法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即掌握民法的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為進一步學習、研究民法或者從事民法實務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但這種學習方法,對初學者來說,要理解、記憶許多專業概念術語,有相當的難度。
第二種學習方法,從具體案例入手,可以喚起對民法理論的興趣,但僅靠這種學習方法不大可能准確理解和掌握整個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理論體系。
因此,現在提倡交替採用上述兩種學習方法:
1、即為了掌握民法的基本結構和整個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體系,須採用第一種學習方法,精讀一、二種較好的民法教材或者體系書;
2、在此基礎上再採用第二種方法,閱讀一些民法實例研習著作,使我們結合實例對民法各項概念、原則、制度獲得正確的理解和把握;
3、然後再閱讀一些具有較高學術水準的專題研究著作、相關專題論文,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民法理論素養;
4、在具有比較扎實的民法知識的基礎上,應閱讀民法方法論著作和民法判例研究論文,以掌握解時適用民法的方法、規則和理論,提高運用民法和研究民法的能力。在採用第一種方法學習時,須注意兩個問題:
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先學好民法總論部分的內容,再順序學習物權、債權、親屬、繼承。民法總論部分,不僅是整個民法的基礎,而且是整個現代法治的基礎。學好這部分內容,再學習其他部分就比較容易。當學習其他部分時,也應當遵循同樣的規律,先著重學好該部分的基礎知識,例如學習債權部分,應先著重掌握債權總論部分,然後再學習各種合同;
二、遵循「閱讀、記憶、理解、運用」的規律。民法是一套概念、原則、制度和理論的體系,其基礎是一套有嚴密邏輯關系的概念,掌握了這套概念,就掌握了民法的思維框架。經驗表明,法官在裁判中、律師在處理案件中、學者在分析案例中如果出現失誤,往往源於沒有掌握好這套概念或者發生概念混淆。
㈦ 民法典手抄報內容
民法典手抄報內容:
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將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治化水平,民法典實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履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是一部保障人民權利、推動國家治理的法律寶典,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民法典
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中國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三次啟動民法典的制定,均無果。在我國起著民法典的作用,它和其它單行民事法律及其它部門法中有關的民事法律規定一起調整著二十多年來我國的民事法律關系,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㈧ 民法應該怎麼學啊
民法的內容包羅萬千,內容相較於刑法而言要復雜很多,對於初學者來說,民法像一盤散沙,無從下手。如何學習好民法呢?相信這是很多備考考生的問題,下面就為大家解答一下。
學習民法大致有2種方法:
1、從抽象到具體、從一般到特殊的學習方法,即基本上按照民法典的結構順序進行學習;
2、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學習方法,即從具體的事例實有的或者假設的案例入手學習民法。
現在,我們提倡交替採用以上兩種學習方法,能夠「魚」和「熊掌」同時兼得,就是下面這本書↓↓↓
作為學法人,想要通過2022年法考,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扎實基礎。仰望星空,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