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陣相乘最重要的方法是一般矩陣乘積。它只有在第一個矩陣的列數(column)和第二個矩陣的行數(row)相同時才有意義。一般單指矩陣乘積時,指的便是一般矩陣乘積。
1、前一矩陣的第一行對應元乘以後一矩陣第一列對應元之和為新矩陣的第一行第一列的元素。
例如:1*0+1*1=1
2、前一矩陣的第一行對應元乘以後一矩陣第二列對應元之和為新矩陣的第一行第二列的元素。
例如:1*2+1*1=3
3、前一矩陣的第一行對應元乘以後一矩陣第三列對應元之和為新矩陣的第一行第三列的元素。
例如:1*3+1*2=5
4、前一矩陣的第二行對應元乘以後一矩陣第一列對應元之和為新矩陣的第二行第一列的元素。
例如:2*0+0*1=0
5、前一矩陣的第二行對應元乘以後一矩陣第二列對應元之和為新矩陣的第二行第二列的元素。
例如:2*2+0*1=4
6、前一矩陣的第二行對應元乘以後一矩陣第三列對應元之和為新矩陣的第二行第三列的元素。
例如:2*3+0*2=6
注意事項:
1、分清楚矩陣就是指數表與行列式不同,矩陣相乘就是兩個數表的運算。
2、自己多總結規律,就知道矩陣相乘是如何運算的了。
❷ 矩陣運算常用公式總結
c11=a11xb11+a12xb21+a13xb31+a14xb41
c12=a11xb12+a12xb22+a13xb32+a14xb42
c21=a21xb11+a22xb21+b23xb31+a24xb41
一次類推,就是拿第一個矩陣行的數據依次和第二個矩陣列對應的數據相乘再相加的和就是積矩陣對應行和對應列上數據。
在線性代數中,一個矩陣A的列秩是 A的線性無關的縱列的極大數目。類似,行秩是A的線性無關的橫行的極大數目。
方陣的列秩和行秩總是相等的,因此它們可以簡單地稱作矩陣 A的秩。通常表示為 rk(A) 或 rank A。
m× n矩陣的秩最大為 m和 n中的較小者。有盡可能大的秩的矩陣被稱為有滿秩;類似的,否則矩陣是秩不足的。
設A是n階方陣,如果數λ和n維非零列向量x使關系式
AX=λX (1)
成立,那麼這樣的數λ稱為矩陣A特徵值,非零向量x稱為A的對應於特徵值λ的特徵向量
(1)式也可寫成,( A-λE)X=0
(2)這是n個未知數n個方程的齊次線性方程組,它有非零解的充分必要條件是系數行列式| A-λE|=0 。
(2)矩陣的計算方法總結擴展閱讀:
矩陣在物理學中的另一類泛應用是描述線性耦合調和系統。這類系統的運動方程可以用矩陣的形式來表示,即用一個質量矩陣乘以一個廣義速度來給出運動項,用力矩陣乘以位移向量來刻畫相互作用。求系統的解的最優方法是將矩陣的特徵向量求出(通過對角化等方式),稱為系統的簡正模式。
這種求解方式在研究分子內部動力學模式時十分重要:系統內部由化學鍵結合的原子的振動可以表示成簡正振動模式的疊加。描述力學振動或電路振盪時,也需要使用簡正模式求解 。
❸ 可逆矩陣的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A^(-1)=(︱A︱)^(-1) A﹡(方陣A的行列式的倒數乘以A的伴隨矩陣)。
這個公式在矩陣A的階數很低的時候(比如不超過4階)效率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對於階數非常高的矩陣,通常我們通過對2n*n階矩陣[A In]進行行初等變換,變換成矩陣[In B],於是B就是A的逆矩陣。
矩陣的乘法滿足以下運算律:
結合律:的行向量(或列向量)線性無關。
假設M是一個m×n階矩陣,其中的元素全部屬於域K,也就是實數域或復數域。如此則存在一個分解,其中U是m×m階酉矩陣;Σ是m×n階實數對角矩陣;而V*,即V的共軛轉置,是n×n階酉矩陣。
這樣的分解就稱作M的奇異值分解 。Σ對角線上的元素Σi,i即為M的奇異值。常見的做法是將奇異值由大而小排列。如此Σ便能由M唯一確定了。
❹ 總結行列式的幾種常用計算方法
行列式在數學中,是一個函數,其定義域為det的矩陣A,取值為一個標量,寫作det(A)或 | A | 。無論是在線性代數、多項式理論,還是在微積分學中(比如說換元積分法中),行列式作為基本的數學工具,都有著重要的應用。
行列式可以看做是有向面積或體積的概念在一般的歐幾里得空間中的推廣。或者說,在 n 維歐幾里得空間中,行列式描述的是一個線性變換對「體積」所造成的影響。
中文名
行列式
外文名
determinant(英文)déterminant(法文)
表達式
D=|A|=detA=det(aij)
應用學科
線性代數
適用領域范圍
數學、物理學
快速
導航
性質
數學定義
n階行列式
設
是由排成n階方陣形式的n2個數aij(i,j=1,2,...,n)確定的一個數,其值為n!項之和
式中k1,k2,...,kn是將序列1,2,...,n的元素次序交換k次所得到的一個序列,Σ號表示對k1,k2,...,kn取遍1,2,...,n的一切排列求和,那麼數D稱為n階方陣相應的行列式.例如,四階行列式是4!個形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