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採用了什麼假設
假設剪應力在整個剪切面上均勻分布,等於剪切面上的平均應力。
❷ 材料剪切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剪切力的計算公式是剪切力F=截面積S*屈服強度σ,指血流與血管內皮間的摩擦所用於血管壁單位面積的力,也稱為切應力。剪切力值也是表示嫩度的一個指標,它是肉品內部結構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肌肉中肌原纖維、結締組織記憶肌肉脂肪的含量、分布和化學結構的狀態。
正常肉剪切力值與嫩度成反比關系。肉的嫩度評定有主觀評定和客觀評定法,客觀評定有兩種基本類型:咬力值和剪切力值。
相關內容分析:
判斷是否「剪切」的關鍵是材料的橫截面是否發生相對錯動。因此,菜刀切菜不是剪切現象(因蔬菜的橫截面沒有發生相對錯動),而用剪刀剪指甲則是(指甲的橫截面發生相對錯動。註:用指甲剪剪指甲不是一種剪切現象,雖然它同樣能把指甲剪下來。它屬於擠壓變形)。
至於「剪切力」的來源,當然是壓力造成的。也可以說,剪切力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壓力。
❸ 材料力學的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採用了什麼假設為什麼
截面上應力的分布假設是均勻的。而實際並不是均勻的,如此假設是為了方便計算,直接用剪力或擠壓力除以截面面積即可。
❹ 材料力學的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採用了什麼假設為什麼
連續性假設,均勻性假設,各向同性假設,小變形假設,這是材料力學研究構件的剛度,強度和穩定性時通用的假設
❺ 擠壓應力怎麼計算
載荷除以擠壓面積等於擠壓應力。難點是要正確計算擠壓面積。例如,螺栓的擠壓面積,要用投影面積,不能取剪切面積。
❻ 2019年遼寧工業大學專升錄取分數線 本考試大綱—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參考教材
1.《電工學》(上冊)秦曾煌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2.《電工學》(上冊)姜三勇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3.《機械設計基礎》陳良玉主編, 東北大學 出版社
4.《簡明理論力學》程靳主編,高教出版社
5.《簡明材料力學》劉鴻文主編,高教出版社
6《現代工程圖學》,楊裕根主編, 北京郵電大學 出版社
7.《AutoCAD機械制圖實用教程》,李銀玉等主編,人民郵電出版社
8.《機械製造技術基礎》,於駿一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或)《機械製造技術基礎》,熊良山主編, 華中科技大學 出版社
第一部分專業綜合課考試大綱理論考試部分(200分)
《電路》(60分)
1.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
理解電壓、電流的參考方向的概念;掌握歐姆定律;掌握電功率的計算;理解電壓源和電流源的含義;掌握電路的基爾霍夫定律;掌握電路中電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
2.電路的分析方法
理解電阻的串聯和並聯的概念,掌握等效電阻的計算方法;掌握實際電源的兩種模型及其等效變換的分析方法;了解支路電流法;掌握結點電壓法;掌握疊加定理;掌握戴維寧定理;了解諾頓定理。
3.電路的暫態分析
掌握電路的換路原則及初始值計算;理解RC、RL電路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及全響應概念,理解時間常數的概念;掌握一階電路的暫態分析的三要素法。
4.正弦交流電路
理解正弦量的概念;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掌握各個元件(R、L、C)伏安關系的相量形式以及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理解復阻抗的含義,掌握無源二端網路等效復阻抗的計算方法;理解相量法的含義,掌握分析和計算正弦穩態電路的相量法;掌握正弦穩態電路各種功率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理解諧振的概念及特點,掌握串聯諧振電路的分析計算方法。
5.三相電路
理解三相電路的概念、掌握對稱三相電路電源和負載的相電壓與線電壓、相電流與線電流之間的大小和相位關系;掌握對稱三相電路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掌握對稱三相電路功率算方法;理解三相四線制中線的作用;了解不對稱三相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機械設計》(70分)
一、課程的性質、目的與任務
機械設計基礎是一門培養學生具有一定機械設計能力的技術基礎課。在教學上應著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設計方法等內容。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本課程的知識來解決具體工程技術問題的能力。
二、課程基本要求
1.掌握機械中常用機構的結構原理、運動特性及有關機構動力學的基本知識,初步具有分析和設計基本機構的能力,並對機械運動方案的確定有所了解。
2.掌握通用機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點、選用和設計計算的基本知識,並初步具有設計簡單的機械及普通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
3.具有運用標准、規范、手冊、圖冊等有關技術資料的能力。
三、教學考試內容與要求
1.機械設計概述
了解機械的組成及課程的研究內容、性質和任務。
2.平面機構運動簡圖和自由度
了解運動副和運動簡圖的概念。掌握一般機構簡圖及其測繪方法;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熟練掌握平面機構自由度數的計算(能識別和正確處理機構中含有的復合鉸鏈、局部自由度和虛約束)。
3.平面連桿機構
了解連桿機構的概念和特點。掌握四桿機構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判斷機構中存在兩個周轉副的條件,並能確定取不同構件為機架時該機構的類型。了解四桿機構的演化。掌握曲柄滑塊機構的特性。掌握用圖解法設計四桿機構的方法(包括按給定連桿的預定的位置,按給定行程速比系數K設計)。
4.凸輪機構和間歇運動機構
了解凸輪機構的特點、常用類型及應用。掌握從動件常用運動規律。掌握滾子對心和偏心直動從動件盤形凸輪輪廓線的圖解法設計。掌握壓力角、基圓半徑的概念。一般了解棘輪機構、槽輪機構的工作原理、特點和應用。
5.聯接
了解聯接的分類;鍵和花鍵聯接的類型、特點和應用。掌握平鍵聯接的失效形式和設計計算。了解螺紋的形成、螺紋的參數及螺紋的類型、特點和應用。了解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鎖。掌握螺紋聯接的四種基本類型及應用場合;螺栓聯接的強度計算;受橫向外載荷、軸向外載荷的螺栓組聯接進行受力分析和強度計算;螺紋聯接的預緊和防松。
6.帶傳動
了解帶傳動的工作原理、特點、類型和應用。掌握有關尺寸參數;掌握彈性滑動、打滑的概念。熟練掌握帶傳動受力分析和帶的應力分析;V帶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設計計算。一般了解齒形帶傳動的特點和應用。
7.鏈傳動
了解鏈傳動的特點和應用;滾子鏈與鏈輪的結構。掌握鏈傳動的運動特性和減輕運動不均勻性的措施;鏈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設計計算。
8.齒輪傳動
掌握齒輪傳動的特點;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嚙合的基本知識。熟練掌握其尺寸參數的含義及其計算。了解齒輪加工方法及標准齒輪不發生根切的最少齒數。一般了解變位齒輪傳動。了解斜齒輪傳動的特點,掌握其尺寸參數計算和斜齒輪的當量齒輪的概念。了解圓錐齒輪傳動的特點及其有關參數。掌握直齒圓錐齒輪的主要幾何尺寸計算。
了解齒輪的失效形式和設計准則;齒輪常用材料及熱處理方法。掌握三種齒輪(直齒、斜齒、錐齒)的受力分析並掌握設計計算。
9.蝸桿傳動
掌握蝸桿傳動的工作原理和特點;主要參數和幾何尺寸計算。掌握其受力分析。了解蝸桿傳動的失效形式、設計准則、常用材料及熱平衡的概念。其它知識一般了解。
10.輪系
了解輪系的類型和功用。掌握輪系的傳動比計算(包括大小和方向)。
11.軸
了解軸的分類、特點。掌握軸的結構設計及兩種強度計算方法。
12.滾動軸承
掌握滾動軸承的主要類型、特點、代號及選用。熟練掌握滾動軸承的壽命計算。掌握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了解滾動軸承靜強度計算。
《工程力學》(70分)
一、靜力學部分
理解靜力學的基本公理和基本概念,能夠對物體及簡單的物體系統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畫出受力圖並進行相關計算。對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問題,能熟練地選取分離體和應用各種形式的平衡方程求解。求解物體系統的平衡問題是靜力學的重點。
1、靜力學基本概念和公理
教學內容:力系等效力系、平衡等概念;靜力學公理、約束及約束反力的概念、約束基本類型、分離體和受力圖。
基本要求:(1)掌握靜力學公理;(2)掌握約束類型;(3)能畫指定物體的受力圖。
2、力對點之矩、平面力偶系
教學內容:力對點之矩概念、計算、力偶的概念、性質、合力矩定理、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條件。
基本要求:(1)掌握力矩的計算和表示方法;(2)掌握力偶的概念、性質;(3)掌握力偶系的合成方法和平衡條件。
3、平面任意力系
教學內容:力在直角坐標繫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系合成;力向一點的平移;平面任意力系的簡化方法和結果;平衡方程。
基本要求:(1)掌握力在直角坐標繫上的投影;(2)掌握用合力投影定理求力矩;(3)掌握力的平移定理;(4)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簡化的結果;(5)熟練應用平衡方程求反力。
4、空間力系
教學內容:空間力的投影與分解,力對點之距,力對軸之力,重心的概念。
基本要求:空間力系的基本概念,會計演算法求組合圖形的重心。
二、材料力學部分
對材料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確的認識,具有將桿類構件簡化為力學簡圖的初步能力,能分析桿件的內力,並繪出相應的內力圖,能分析桿件的應力、位移,進行強度和剛度計算,對應力狀態理論與強度理論有初步的認識,並能進行組合變形下桿件的強度計算,能分析簡單壓桿的臨界載荷,並進行穩定性校核等計算。
1、桿件的軸向拉伸與壓縮
教學內容:軸向拉壓概念、截面法、軸力與軸力圖、胡克定律、材料在軸向拉壓時的力學性能、強度計算、壓桿穩定。
基本要求:(1)掌握截面法求軸力,熟練畫軸力圖;(2)熟練進行強度計算;
2、剪切與擠壓
教學內容:剪切與擠壓的概念及工程計算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剪切與擠壓的基本概念及工程實用計算方法。
3、圓軸的扭轉
教學內容:扭轉概念、扭矩圖、切應力、扭轉變形、強度和剛度計算。
基本要求:(1)熟練畫扭矩圖;(2)明確切應力分布規律;(3)熟練進行強度計算;(4)熟練進行剛度計算。
4、直梁的彎曲
教學內容:梁的類型、彎曲、平面彎曲的特點;剪力、彎矩、正應力分布規律;強度計算;撓度轉角計算;剛度計算。
基本要求:(1)掌握粱的基本類型;(2)彎曲及平面彎曲的特點;(3)會畫剪力圖和彎矩圖;(4)熟練掌握彎曲正應力強度計算;(5)會用疊加法計算簡單的變形及剛度計算。
5、組合變形
教學內容:組合變形的概念、彎曲與拉伸(壓縮)組合變形、彎曲與扭轉組合變形、斜彎曲變形的強度計算,平面應力狀態分析,強度理論。
基本要求:(1)會用求解組合變形桿件強度問題;(2)掌握平面應力狀態下主應力大小和方向、最大切應力的確定。(3)掌握四種常用強度理論。
第二部分專業技能測試(100分)
基本技能考核內容:根據所提供的零件、測繪工具及相關資料,完成零件測繪,用計算機繪圖軟體完成零件圖,根據繪制的零件圖擬定機械加工工藝路線。最後提交:1)徒手繪制的零件草圖A3圖紙一張2)計算機繪圖的圖形文件(文件名:考號姓名,例如:01張曉明)3)你定的工藝路線文件一份。
考試時間為100分鍾。
考試要求
測繪零件類型範圍:齒輪、齒輪軸、傳動軸等軸類、輪盤蓋類、叉架類零件一個。
具體要求:
(一)測繪及徒手繪圖部分:50分
1.給定零件名稱、材料,分析零件的結構形狀和零件的製造方法;
2.正確使用測量工具測繪零件,並能對標准結構(如標准齒輪的輪齒、鍵槽、退刀槽、中心孔、螺紋等)進行測量,並查表確定尺寸。
3.能夠合理選擇零件的表達方案,包括選擇主視圖、其它視圖的數量和其它表達方法,掌握標准結構的規定表示法。
4.能夠合理給出表面粗糙度、極限尺寸、形位公差等技術要求。
5.具備徒手繪制零件草圖的能力,將測繪結果通過零件草圖記錄下來。
(二)計算機繪圖部分:30分
1.具有計算機繪圖能力,掌握繪圖軟體的文件管理操作;掌握圖層及對象特性工具的控制和使用;掌握定點、定向輔助工具的控制和使用;掌握一般繪圖和編輯命令;掌握圖庫、塊功能;能夠控制文本和尺寸風格。
2.選擇AutoCAD2006(或CAXA2006)及以上版本的繪圖軟體,整理測繪得到的零件草圖,用計算機繪圖完成零件圖。繪制的零件圖應做到:表達方案合理、圖形正確完整、線型規范清晰;尺寸標注正確、完整、清晰,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及技術要求等標注齊備;圖面布局合理,圖紙幅面、比例選擇恰當,圖幅格式(A3橫放或豎放、左邊裝訂、制圖作業可以採用的簡化標題欄)正確。
(三)工藝路線擬定部分:20分
1.基準選擇正確;
2.加工方法選擇可行;
3.加工順序安排符合原則;
4.加工階段劃分合理。
❼ 機械機基礎公式扭轉剪切擠壓
扭矩=扭力×力矩長度
剪力:
應力強度=壓力除以受力面積
所以,擠壓=應力強度乘以受力面積
❽ 材料力學剪切面和擠壓面怎麼判斷啊
與面垂直的力為成對出現,但擠壓面的力均布對稱,受力面較大,不產生轉矩,因此其力與受力而垂直。
剪切面的力分布在向反的兩側,該點(線)處,使材料產生滑動的趨勢產生轉矩,其受力面與力平行。
因此在連接件上,剪切面平行於外力方向,擠壓面垂直於外力方向,可以由此區分判斷剪切面和擠壓面。
機械中的「鍵」既受有擠壓力與也受剪切力,只是受力的面是相互垂直的面。
(8)剪切與擠壓實用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剪切和擠壓的概念:
在一對相距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橫向外力作用下,桿件的主要變形是橫截面沿外力作用方向發生錯動,這種變形形式稱為剪切。發生相對錯動的截面稱為剪切面,作用在受剪面上的內力稱為剪力。
剪應力計算:平均剪應力t=Q/A,截面上某點剪應力t=QS/Ib。
其中Q:截面剪力,A:受剪面積,S:截面上求算點以下部分截面對中性軸的凈矩,I:截面的慣性矩,b:截面求算點寬度。
擠壓應力計算:t=Q/A。
Q:擠壓力大小,A:擠壓的投影面積。
❾ 機械工程師都需要哪些知識和技能
注冊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基礎考試大綱
一. 高等數學
1.1 空間解析幾何向量代數 直線 平面 柱面 旋轉曲面 二次曲面 空間曲線
1.2 微分學極限 連續 導數 微分 偏導數 全微分 導數與微分的應用
1.3 積分學不定積分 定積分 廣義積分 二重積分 三重積分 平面曲線積分 積分應用
1.4 無窮級數數項級數 冪級數 泰勒級數 傅里葉級數
1.5 常微分方程可分離變數方程 一階線性方程 可降階方程 常系數線性方程
1.6 概率與數理統計隨機事件與概率 古典概型 一維隨機變數的分布和數字特徵 數理統計的基本概念參數估計 假設檢驗 方差分析 一元回歸分析
1.7 向量分析
1.8 線性代數行列式 矩陣 n維向量 線性方程組 矩陣的特徵值與特徵向量二次型
二. 普通物理
2.1 熱學氣體狀態參量 平衡態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理想氣體的壓力和溫度的統計解釋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理想氣體內能 平衡碰撞次數和平均自由程
麥克斯韋速率分布律 功 熱量 內能 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對理想氣體等值過程和絕熱過程的應用 氣體的摩爾熱容 循環過程 熱機效率 熱力學第二定律及其統計意義
可逆過程和不可逆過程 熵
2.2 波動學機械波的產生和傳播 簡諧波表達式 波的能量 駐波 聲速 超聲波 次聲波 多普勒效應
2.3 光學相干光的獲得 楊氏雙縫干涉 光程 薄膜干涉 麥克爾干涉儀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單縫衍射 光學儀器分辨本領 x射線衍射 自然光和偏振光
布儒斯特定律 馬呂斯定律 雙折射現象 偏振光的干涉 人工雙折射及應用
三. 普通化學
3.1 物質結構與物質狀態原子核外電子分布 原子、離子的電子結構式 原子軌道和電子雲 離子鍵特徵共價鍵特徵及類型 分子結構式 雜化軌道及分子空間構型
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 分子間力與氫鍵 分壓定律及計算 液體蒸氣壓 沸點 汽化熱 晶體類型與物質性質的關系
3.2 溶液溶液的濃度及計算 非電解質稀溶液通性及計算 滲透壓 電解質溶液的電離平衡 電離常數及計算 同離子效應和緩沖溶液 水的離子積及ph值
鹽類水解平衡及溶液的酸鹼性 多相離子平衡 溶度積常數 溶解度計算
3.3 周期表周期表結構 周期 族 原子結構與周期表關系 元素性質 氧化物及其水化物的酸鹼性遞變規律
3.4 化學反應方程式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及計算 反應熱 熱化學反應方程式寫法 化學反應速率表示方法 濃度、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速率常數與反應級數 活化能及催化劑化學平衡特徵及平衡常數表達式 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及計算 壓力熵與化學反應方向判斷
3.5 氧化還原與電化學氧化劑與還原劑 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寫法及配平 原電池組成及符號 電極反應與電池反應 標准電極電勢 能斯特方程及電極電勢的應用
電解與金屬腐蝕
3.6 有機化學有機物特點、分類及命名 官能團及分子結構式有機物的重要化學反應:加成 取代 消去 氧化 加聚與縮聚典型有機物的分子式、性質及用途:甲烷
乙炔 苯 乙醇 酚 乙醛 乙酸 乙酯 乙胺 苯胺 聚氯乙烯 聚乙烯 聚丙烯酸 酯類 工程塑料(ABS) 橡膠 尼龍66
四. 理論力學
4.1 靜力學平衡 剛體 力 約束 靜力學公理 受力分析 力對點之矩 力對軸之矩 力偶理論 力系的簡化 主失 主矩 力系的平衡
物體系統(含平面靜定桁架)的平衡 滑動摩擦 摩擦角 自鎖 考慮滑動摩擦時物體系統的平衡 重心
4.2 運動學點的運動方式 軌跡 速度和加速度 剛體的平動 剛體的定軸轉動 轉動方式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剛體內任一點的速度和加速度
4.3 動力學動力學基本定律 質點運動微分方程 動量 沖量 動量定理 動量守恆的條件 質心 質心運動定理 質心運動守恆的條件 動量矩 動量矩定理
動量矩守恆的條件 剛體的定軸轉動微分方程 轉動慣量 回轉半徑 轉動慣量的平行軸定理 功 動能 勢能 動能定理 機械能守恆 慣性力 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 達朗伯原理
單自由度系統線性振動的微分方程 振動周期 頻率和振幅 約束 自由度 廣義坐標 虛位移 理想約束 虛位移原理
五. 材料力學
5.1 軸力和軸力圖 拉、壓桿橫截面和斜截面上的應力 強度條件 虎克定律和位移計算 應變能計算
5.2 剪切和擠壓的實用計算 剪切虎克定律 切(剪)應力互等定理
5.3 外力偶矩的計算 扭矩和扭矩圖 圓軸扭轉切(剪)應力及強度條件 扭轉角計算及剛度條件 扭轉應變能計算
5.4 靜矩和形心 慣性矩和慣性積 平行移軸公式 形心主慣性矩
5.5 梁的內力方程 切(剪)力圖和彎矩圖 分布載荷、剪力、彎矩之間的微分關系 正應力強度條件 切(剪)應力強度條件 梁的合理截面 彎曲中心概念
求梁變形的積分法 迭加法和卡式第二定理
5.6 平面應力狀態分析的數值解法和圖解法 一點應力狀態的主應力和最大切(剪)應力 廣義虎克定律 四個常用的強度理論
5.7 斜彎曲 偏心壓縮(或拉伸) 拉—彎或壓—彎組合 扭—彎組合
5.8 細長壓桿的臨界力公式 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 臨界應力總圖和經驗公式 壓桿的穩定校核
六. 流體力學
6.1 流體的主要物理性質
6.2 流體靜力學流體靜壓強重力作用下靜水壓強的分布規律 總壓力的計算
6.3 流體動力學基礎以流場為對象描述流動流體運動的總流分析 恆定總流連續性方程、能量方程和動量方程
6.4
流動阻力和水頭損失實際流體的兩種流態——層流和紊流圓管中層流運動、紊流運動的特徵沿程水頭損失和局部水頭損失邊界層附面層基本概念和繞流阻力
6.5 孔口、管嘴出流 有壓管道恆定流
6.6 明渠恆定均勻流
6.7 滲流定律 井和集水廊道
6.8 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
6.9 流體運動參數(流速、流量、壓強)的測量
七. 計算機應用技術
7.1 計算機應用技術硬體的組成及功能 軟體的組成及功能 數制轉換
7.2 Windows操作系統基本知識、系統啟動 有關目錄、文件、磁碟及其它操作 網路功能註:以Windows98為基礎
7.3 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程序結構與基本規定 數據 變數 數組 指針 賦值語句 輸入輸出的語句 轉移語句 條件語句 選擇語句 循環語句
函數子程序(或稱過程) 順序文件 隨機文件註:鑒於目前情況,暫採用FORTRAN語言
八. 電工電子技術
8.1 電場與磁場庫侖定律 高斯定律 環路定律 電磁感應定律
8.2 直流電路電路基本組件 歐姆定律 基爾霍夫定律 迭加原理 戴維南定理
8.3 正弦交流電路正弦量三要素 有效值 復阻抗 單項和三項電路計算 功率及功率因數 串聯與並聯諧振 安全用電常識
8.4 RC和RL電路暫態過程三要素分析法
8.5 變壓器與電動機變壓器的電壓、電流和阻抗變換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使用常用繼電—接觸器控制電路
8.6 二極體及整流、濾波、穩壓電路
8.7 三極體及單管放大電路
8.8 運算放大器理想運放組成的比例 加、減和積分運算電路
8.9 門電路和觸發器基本門電路 RS、D、JK觸發器
九. 工程經濟
9.1 現金流量構成與資金等值計算現金流量 投資 資產 固定資產折舊 成本 經營成本 銷售收入 利潤 工程項目投資設計的主要稅種
資金等值計算的常用公式及應用 復利系數表的用法
9.2 投資經濟效果評價方法和參數凈現值 內部收益率 凈年值 費用現值 費用年值 差額內部收益率 投資回收期 基準折現率 備選方案的類型
壽命相等方案與壽命不等方案的比選
9.3 不確定性分析盈虧平衡分析 盈虧平衡點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單因素敏感性分析 敏感因素
9.4 投資項目的財務評價工業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內容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的目標與工作內容 盈利能力分析 資金籌措的主要方式 資金成本
債務償還的主要方式 基礎財務報表 全投資經濟效果與自有資金經濟效果 全投資現金流量表與自有資金現金流量表財務效果計算 償債能力分析
改擴建和技術改造投資項目財務評價的特點(相對新建項目)
9.5 價值工程價值工程的內容與實施步驟 功能分析
十. 機械原理
10.1 機械、機構、機器
10.2 機構的結構分析機構的組成 平面機構的機構運動簡圖 平面機構的自由度計算 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
計算平面機構自由度時應注意的事項(復合鉸鏈、局部自由度、虛約束)
10.3 機械的摩擦、效率和自鎖運動副中摩擦力的確定 機械的效率 機械的自鎖 10.4 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連桿機構及其傳動特點
平面四桿機構的類型和應用 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知識(有曲柄的條件、急回運動和行程速比系數、傳動角和死點) 平面四桿機構的設計(用作圖法設計四桿機構)
10.5 凸輪機構及其設計凸輪機構的應用和分類 推桿的常用運動規律 用作圖法進行平板凸輪輪廓曲線的設計(對心移動從動件) 滾子半徑選取的原則
壓力角與基圓半徑的關系
10.6 齒輪機構及其設計齒輪機構的應用及分類 輪廓曲線 漸開線齒廓的嚙合特點 漸開線標准 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和幾何尺寸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嚙合傳動 漸開線直齒圓柱齒輪的變位及變位齒輪傳動的類型 斜齒圓柱齒輪傳動(基本參數與幾何尺寸計算、正確嚙合條件)
蝸桿傳動(特點、主要參數及幾何尺寸) 直齒錐齒輪傳動的幾何參數和尺寸計算
10.7 齒輪系及其設計齒輪系及其分類 定軸輪系的傳動比 周轉輪系的傳動比 復合輪系的傳動比 輪系的功用
10.8 機械的平衡回轉件的靜平衡 動平衡
十一. 機械設計
11.1 機械設計的主要內容 設計機器的一般程序
11.2 螺紋連接螺紋 螺紋牙的類型和緊固件 螺紋連接的預緊和防松 螺紋連接的強度計算 螺栓組連接的設計計算 緊固件的性能等級及許用應力
11.3 撓性傳動帶傳動的類型 V帶的類型與結構 帶傳動的受力分析 V帶傳動的設計計算 鏈傳動的特點及應用 滾子鏈的結構 鏈傳動的運動特性
鏈傳動的受力分析
11.4 齒輪傳動特點 失效形式 設計准則 計算載荷 常用材料及其選擇原則 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傳動的強度計算、設計參數、許用應力與精度選擇
標准斜齒圓柱齒輪的受力分析
11.5 蝸桿傳動特點 失效形式 受力分析 設計准則 常用材料 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幾何尺寸計算、傳動效率、潤滑和熱平衡計算
11.6 滑動軸承滑動摩擦的類型及其特點 滑動軸承的失效形式 常用材料及潤滑劑選擇 普通徑向滑動軸承的主要結構型式 軸瓦結構與設計計算
11.7 滾動軸承基本結構 主要類型 代號和使用性能 滾動軸承類型的選擇、尺寸的選擇(承載能力與壽命) 滾動軸承裝置(支撐結構)的設計
11.8 聯軸器和離合器主要類型 特點 選用原則
11.9 軸與軸轂連接軸的分類與材料 軸的強度計算(按扭轉強度計算,按彎扭合成強度計算) 軸的結構設計 平鍵和花鍵連接的類型、特點及強度校核
11.10 彈簧類型 應用
十二. 工程材料及機械製造
12.1 金屬材料的主要力學性質
12.2 鐵碳合金相圖及其應用
12.3 金屬塑性變形的微觀機制及對金屬組織的性能的影響 再結晶對冷變形金屬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12.4 鋼在熱處理過程中的組織轉變及組織的形態和性能 常用熱處理工藝及應用
12.5 金屬材料的表面處理技術及應用
12.6 常用鋼材、鑄鐵的牌號、性能及應用
12.7 常用鋁合金、銅合金、軸承合金的牌號、性能及應用
12.8 常用工程塑料、合成橡膠、工程陶瓷、復合材料的性能及應用
12.9 工程材料的選用原則和一般步驟
12.10 合金的鑄造性能及其對鑄件質量的影響
12.11 鑄鋼、鑄鐵及鑄鋁件生產的過程和特點
12.12 砂型鑄造的主要工序和場用設備 砂型鑄造澆築位置和分型面的選擇 金屬型鑄造、壓鑄及熔模鑄造的特點和選用
12.13 金屬鍛造性能及其影響因素
12.14 自由鍛和錘上模鍛的特點及其工藝過程 其它模鍛方法的特點
12.15 板料沖壓的特點、工藝過程及應用
12.16 焊接冶金過程及其對焊接質量的影響 焊接熱過程對焊接接頭組織、性能的影響
12.17 金屬材料的焊接性 常用金屬材料焊接方法及相關焊接材料的選用
12.18 常用焊接接頭和坡口的形式 焊縫布置的主要原則 焊接結構的工藝性 12.19 常用機械零件毛坯的特點及選用原則
12.20 機械加工機械加工過程 零件表面的形成與切削運動 切削要素 工件裝夾 定位原理
12.21 機床與夾具金屬切削機床的分類、特點、應用及主要技術參數 數控機床的特點及應用 機床夾具的組成、分類及應用
12.22 金屬切削原理金屬切削過程 常用刀具材料 刀具幾何角度 切削力 切削熱 刀具磨損 刀具壽命 切削用量及其選擇
12.23 機械加工精度與表面質量機械加工精度及其影響因素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及其影響因素 提高機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質量的措施
12.24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常用機械加工方法及可達到的經濟精度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的步驟和方法 機械加工工藝規程編制的主要問題
加工餘量及工序尺寸的確定 工時定額
12.25 機械裝配常用機械裝配方法特點及應用規范
12.26 特種加工常用特種加工方法的原理、特點及應用
十三. 機械工程式控制制
13.1 反饋概念 系統的分類 對控制系統的基本要求
13.2 機械繫統的模型系統的微分方程 系統的傳遞函數 傳遞函數方框圖及其簡化 反饋控制系統的傳遞函數
13.3 時間響應時間響應及分析方法 典型輸入信號 一階系統 二階系統 系統誤差分析
13.4 頻率特性頻率特性及其圖示方法 閉環頻率特性 頻率特性的特徵量
13.5 系統的穩定性系統穩定性 勞斯穩定判據 乃奎斯特穩定判據 伯德穩定判據
十四. 熱工
14.1 熱能轉換的定律熱力系 狀態及狀態參數 平衡狀態 狀態方程 准平衡態過程與可逆過程 功與熱量 熱力循環熱力學第一定律 閉口系統能量方程
穩定
流動系統能量方程及其應用熱力學第二定律 卡諾循環及卡諾定理 熵 孤立系統的熵增原理 能量的品質和能量貶值原理
14.2 工質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物質的三態及相變過程 理想氣體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 蒸汽的熱力性質和熱力過程 濕空氣及其熱力過程 理想氣體混合物
14.3 熱量傳遞導熱 穩態導熱的計算 非穩態導熱對流換熱 自然對流換熱及其實驗關聯式 強迫對流換熱及其實驗關聯式凝結和沸騰時的對流換熱輻射換熱的定律
黑體間的輻射換熱和角系數 灰體間的輻射換熱
十五. 測試技術
15.1 信號分析信號與信息 信號分類 周期信號、非周期信號和隨機信號的時域和頻域特徵
15.2 工程中常用感測器的轉換原理及應用
15.3 測試裝置測試裝置的靜態響應特性和動態響應特性 不失真測試的條件 測試裝置對典型輸入信號的響應
15.4 電橋轉換原理 信號的調制與解調 濾波器原理 模/數和數/模轉換原理
15.5 信號分析儀及微機測試系統 虛擬儀器及工程應用
15.6 典型非電量參量的測量方法位移 速度 加速度 雜訊 溫度 壓力測量
十六. 職業法規
16.1 我國有關基本建設、建築、環保、安全及節能方面的法律與法規
16.2 工程設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與行為規范
❿ 剪切力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剪切力的計算公式是σ=Ws/A(kg/mm2)。剪切力是指血流與血管內皮間的摩擦力,其與血液特性、血流速度和血管形態有密切關系,環周力決定於血壓水平和動脈內徑。
兩個相互接觸並擠壓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剪切力的定義
作用在構件兩側面上的外力的合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相距很近的橫向集中力。在這樣的外力作用下。
構件的變形特點是:以兩力之間的橫截面為分界線,構件的兩部分沿該面發生相對錯動。構件的這種變形形式稱為剪切,其截面為剪切面。截面的單位面積上剪力的大小,稱為剪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