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腦顯示器三腳架怎麼安裝
是把殼拆了還是只把底座那個盤拆了. 三星一般外殼螺絲很少,底座沒螺絲就是撥的,有些要很大力才撥得出來.
㈡ 在攝影中為什麼要用三腳架
可以說三腳架是攝影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原因主要有三:
1、防止抖動。手持照相機拍攝,快門速度較高時可以避免相機抖動所產生的影像模糊,而快門速度較低時就需要三腳架的幫助了。快門速度也是相對的,一般用鏡頭焦距的倒數來衡量。例如:我們用200毫米鏡頭拍攝時為防止手顫快門速度可以用該焦距的倒數及1/200以上的快門速度拍攝。
我們在夜景,黃昏,黎明等光線較暗的環境中進行拍攝時,三腳架必不可少。
2、精確構圖。當我們需要創作一幅構圖嚴謹的照片時三腳架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持相機拍攝雖然可以輕輕鬆鬆的調節快門速度和光圈,但構圖容易變化,不易控制。
3、嚴格的控制景深。在這一點上在微距攝影中尤為重要,喜愛微距攝影的攝友們都很清楚,微距攝影拍攝所用的微距鏡頭景深相當淺,極其不易控制。如果手持相機,對焦都很麻煩,並且在拍攝的過程中構圖需要相當精確,如果不藉助於三腳架是不可能完成拍攝的。
多數攝影發燒友們只注意到了第一點,而第二和第三點常常被忽略掉了。
㈢ 攝影三腳架選購指南:入門/便攜/專業 看看你最適合哪一種
大家好呀,我是佛系老司機。
先來說說我這3個三腳架的來歷:
前不久我入手馬小路ET-1541T三腳架後,寫了一篇詳細的旅拍體驗文章,被馬小路的創始人「色而不淫」看到了。我們通過客服聯繫上後,他表示:寫得很不錯,但沒有對比,對用戶的參考意義不大。老闆講話就是講究,先給顆甜棗再給一巴掌!不過他說的這一點,我認。我曾用了兩年時間,陸續評測了20多台行車記錄儀,才對這類產品有了些相對深入的認知,才寫出了多篇收藏過千的對比和導購文章。一個月前,他寄來另外兩款腳架讓我體驗:一個是我之前特別糾結、「棄」而不舍的XT-15——設計極其輕巧;另一個是我壓根就沒正眼看過的MT-2542S套裝——專業級中高端腳架(好吧,是我不敢看)。
各位放心,除了腳架,我並沒有收到半毛錢費用——色總也對我大方地承認他是個小氣的人,當然,他也頗為自信地沒提出任何「創作要求」,所以產品的優缺點我都會直言不諱。
當然,本文並不涉及其他品牌競品(手頭沒有),因此不具備客觀對比的條件,所以本文只能算是導購文章。如果您本來就考慮馬小路的腳架,那麼本文應該非常適合你。如果您對三腳架還不太了解,那麼本文也可以幫您迅速入門成精,因為都是通用的知識點。
相信大多數第一次購買攝影三腳架的人,並不會把預算定得很高,也不會考慮價格過低的三腳架——擔心便宜沒好貨(確實如此)。在電商平台上隨便逛逛就不難發現,500~1000元的產品數量和銷量最多。你會不會糾結: 500的夠不夠用?1000甚至2000的能好到哪裡去?
我手頭這三個馬小路的三腳架正好覆蓋了500元、1000元、2000元三個價位,從用途上可分為通用和旅行三腳架,從設計上又可分為傳統與創新設計,從定位上還可以分為入門與專業三腳架。 本文就從這三個維度詳細聊聊三腳架的區別,幫您初步確定最適合自己的攝影腳架類型(不涉及攝像腳架),文章較長,知識點較多,歡迎收藏後閱讀。
ET-1541T和XT-15的自重都比較輕,都很適合旅拍。其中,XT-15比ET-1541T還要輕500g,僅重900g,差不多兩瓶礦泉水的重量。雖然它沒有ET-1541T的反折式設計,但憑借異形中軸的設計,使其收納後的體積要比ET-1541T纖細得多,普通背包的側兜就能放下,更加適合長距離步行時攜帶。
不過XT-15並不適合所有人,請往下看。
如果你是想要一副能夠應付絕大多數使用場景,且希望它在輕巧的同時還能有足夠的承重力、穩定性甚至一些擴展性,那麼ET-1541T這種傳統反折三腳架最適合。它的技術成熟,設計實用,沒有明顯的缺點,也沒有明顯的優點。雖然給不到你極致的體驗,但也沒什麼可抱怨的。
索尼全畫幅無反相機A7C,加上騰龍28-200mm大變焦鏡頭,總重量1kg,放在ET-1541T上穩穩當當,拍延時或慢門時,即便有點小風也不會有明顯的晃動。天台拍攝時,升起中軸可以避開護欄,但穩定性會受到很大影響。
但如果相機鏡頭的總重超過2kg,我覺得還是要買ET高規格的型號,或者更專業的MT系列。更重的腳架還可以降低因「頭重腳輕」帶來的意外風險。
至於XT-15,從便利性和外觀等角度來說,確實很吸引人,但它的承重、穩定性和不可拆卸雲台,都不是為了滿足你「既要又要還要」而設計的,除非你就是認准了它的優點,並接受它的不足。
ET和MT系列的設計思路都是在輕便與穩定中找各自的平衡點。ET追求輕便多一些,MT追求穩定多一些。
而XT-15為了追求極致輕巧,就不得不舍棄更多的穩定性。它的設計關鍵在於腳管的「內緊式」鎖緊裝置,這個裝置的優缺點都非常突出。
「內緊式」的優點:
1、腳管展開速度更快更方便。
2、腳管關節結構平整,體積更小。
3、零件更小,重量更輕。
「內緊式」的缺點:
1、鎖緊力度不如「外緊式」,在地上拖拽腳架時,鎖緊裝置更容易松開。
我之前最擔心鎖緊力度小的問題,其實只要你使勁擰緊,並且不在地上拖拽腳架,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只是新手可能會忽略這些使用上的細節。而用慣了笨重傳統腳架的老手,則不會有操作技巧方面的問題,他們要的就是XT-15的輕便,這是傳統腳架無法滿足的。當然,老手肯定不會把重要任務交給XT-15,他們清楚XT-15這種內緊式設計有所為,有所不為,他們也有足夠的經驗來應對XT-15的弱點。
2、每節腳管的微調不太方便。
原本我以為「內緊式」無法對單節腳管的長度進行調整,拿到實物後才知道是可以的,方法和傳統的「外緊式」一樣,握住上下兩節腳管直接擰即可,但由於腳管關節處並沒有鎖緊旋鈕,所以如果你想微調腿腳高低,就必須雙手操作,而傳統的「外緊式」則可以單手操作。
其實「內緊式」的操作優勢在於一次性「完全展開」的效率更高。
3、單節腳管不可拆卸。
三腳架最怕腳管進沙子,傳統「外緊式」至少還能輕松卸下腳管DIY清理,但「內緊式」就沒轍了,因此堅決不能在沙灘、沙漠、沙塵天氣等環境使用。一旦腳管進沙出現卡死或者外觀損傷,自己是無法拆解更換的,只能返廠維修。這是「內緊式」技術的天生缺陷,只能靠使用者的經驗來避免。
僅從價格並不能完全區分入門與專業,比如XT-15近千元的價格,完全可以買到承重更強、更穩的傳統專業腳架。專業腳架除了會在核心參數上做提升,如更高的承重極限、更強的耐候性、更安全和更便利的操控,還會在細節上精益求精,來滿足專業用戶的嚴苛需求。
如何把腳架的穩定性做強?其實只需把腳架做大做重做硬就行了,這事並不難,比如鋁合金腳管天生比碳纖維腳管更重,更硬,所以依然是視頻攝像類腳架的頂樑柱。當然,誰都想要「又輕又穩」的腳架,可是「輕」與「穩」壓根就是「有他沒我,有我沒他」的死對頭,所以才會催生出這么多種不同類型的產品。
MT-2542S只比入門級的ET-1541T重了約600g,體現在腳管碳纖維的層數更多、直徑更大,以及腳管更大1 的最小支撐角度,這些都是增加腳架穩定性的必要條件。從體積上來說,MT-2542S也要更大一號,因此可以裝載球頭更大、功能更多的雲台——大尺寸球頭可以增加雲台的承重力和穩定性;雲台調節功能的完善,可以為重量級相機和鏡頭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操控性。
另外,馬小路的ET和MT系列都配有隱藏式金屬腳釘,可以在非光滑路面及冰面上提供更好的穩定性。只有腳架、雲台的穩定性同時增加,才能提升最終拍攝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而XT-15的極致輕便已經犧牲了較多的穩定性,也就沒有必要在腳釘上找補了,去掉三塊金屬還能讓腳架更輕。
正規廠家都會重視腳架的安全,只是根據產品定位的不同,重視程度有所不同。比如專業拍攝設備一般都比民用消費級產品重得多,貴得多。重量大,意味著操作風險就更高;設備貴,意味著維修成本就更大,所以專業級腳架除了基本的安全要考慮,還會將二八定律反轉——用80%的精力研究如何防範發生概率僅為20%或更低的風險,力爭萬無一失。
專業級MT-2542S套裝中的XB-2R雲台,它的球體鎖緊裝置由兩個旋鈕組成,可以通過內嵌的小旋鈕來限制主旋鈕的鎖緊行程(也就是設定球頭最松是多松)。比如你在卸下很重的設備時,如果一不留神把球頭鎖緊旋鈕松過頭了,手又沒扶穩,沉重的設備可能會突然傾倒。
為了防止這種意外情況發生,就可以提前通過小旋鈕將主旋鈕的「最松」位置做個限制,這樣主旋鈕即便擰到頭,球頭也有一定的鎖緊力,避免設備突然傾倒。這個功能對於普通愛好者,或者不明白原理和操作的人來說,反而讓人覺得多此一舉。
XT-15在極致輕便的前提下,採用安全性較低的「內緊式」腳管也是合理的,從產品定位上來說利大於弊。就像你不能要求一台輕便靈活的摩托車比一台買菜車更安全,而是應該結合自己的需求,在更輕便與更安全之間做出選擇。如果選擇摩托車,那麼就戴好頭盔護具謹慎駕駛,但即便是選擇沃爾沃 汽車 ,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安不安全關鍵還是看自己怎麼用。三腳架同理。
專業三腳架不會像入門腳架那樣什麼功能都做,比如可拆獨腳架、中軸橫置、反折低拍……這些都少見。因為增加這些功能多多少少都會影響穩定性、增加故障風險。所以MT-2542S連中軸都沒有,想要加高,只能再單獨買根中軸擰上。這樣的好處不僅提高了穩定性,減少了自重,還使腳架收合後的整體直徑更小,更便攜。
許多行業也有類似的情況:越專業的產品功能越單一,想實現更多功能,就需要通過購買專業配件來組成一套系統。比如電腦、音響、健身等行業。
攝影新手往往偏愛「多功能」產品,來滿足自己「說不定將來用得上」的需求。沒錯,將來確實可能用上,但未必很好用。因為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產品功能越多,就越要做出更多妥協,比如升起中軸後的穩定性會大大降低,因此我們購買三腳架時不能只看升中軸的最大高度,更多應該看不升中軸的最大高度夠不夠。
回過頭再看XT-15,它的功能其實並不比入門級的ET-1541T豐富和實用,甚至也不如ET-1541T穩定和安全,使用時需要更加小心,但它卻在「小而輕」這件事上做到了極致,因此也可以算是走輕量化路線的專業細分產品。
如果您就是一個普通攝影愛好者,相機設備不重也不是很昂貴,那麼入門級的ET-1541T不僅價格實惠輕巧便攜,而且功能齊全使用門檻低。新手上來就買笨重復雜的專業腳架,很可能會失去帶出門的意願。
如果您已經有豐富的三腳架使用經驗,但時常猶豫到底帶不帶那隻笨重的三腳架,那麼XT-15這類「兩瓶礦泉水重量」的超便攜三腳架,應該會成為你的EDC(日常攜帶)新寵——有人甚至上下班都隨身帶著它。
世界上沒有哪個產品是完美、全能、適合所有人的,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側重點不同、消費能力也不同。所以廠家在設計產品時就會有不同的方向,例如馬小路的ET、XT、MT三個系列,分別對應了入門、超便攜和專業,三條不同方向的產品線。我們先大致確定適合自己的產品線,就不至於挑花眼了。
我也問過馬小路的負責人,如果不考慮成本,能不能做出又穩定、又輕便、又專業的三腳架?他說:就目前國內現有的材料和加工手段來說,這樣的三腳架基本上是無法實現的,即便有,也會在你不易發現的地方做出妥協。
都是我自己一點一點查的,求贊!
㈣ 數碼拍攝提高照片像素的方法
初玩攝影的朋友,是否為照片的像素不高而煩惱?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數碼拍攝提高照片像素的方法,希望你喜歡。
1. 盡量使用三腳架
很 多情況下,照片圖像模糊、不清晰的原因,是拍攝者在按動快門時產生“手振”或相機反光板抬升產生“機振”所造成的。如果使用了三腳架,無論快門速度設定到 如何的“慢”,甚至長時間的曝光,即可防止圖像由於“抖動”而產生的圖像模糊。但要注意,使用三腳架時,要盡可能地使用快門線,忽視這一點,仍有可能在手 指接觸快門時產生的震動而影響清晰度。
2. 盡可能地使用高速快門
在手持照相機拍照的情況下,盡可能採用高速快門來拍攝。沒有經驗的拍攝者,快門速度設定在1/30s以下時,照片拍虛的概率較大。即使專業攝影工作者,也不能保證在低速快門拍攝時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提高快門速度,會相應提高照片清晰度的概率。當然,在手持照相機提高快門速度的情況下,勢必開大光圈,因而會失去“大景深”,但為保證照片的清晰度,放棄景深是不得已的辦法。
3. 盡可能使用“最佳光圈”
任 何鏡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成像誤差,這些成像誤差將使鏡頭的成像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由於鏡頭槌面的曲率不同,光線經過透鏡中心和邊緣時因折射率不同而 不能聚焦於同一焦點,從而導致清晰度下降。如使用鏡頭的最大光圈拍攝,將導致該鏡頭像差缺陷的最大暴露,導致圖像清晰度下降,而使用鏡頭的最小光圈拍攝, 會產生光的衍射,也會導致圖像清晰度下降。為改善像差而引起的清晰度下降問題,通常採用縮小光圈的辦法來提高成像的質量。一般來說鏡頭的最佳光圈為該鏡頭 最大光圈縮小2~3檔左右,拍攝者可對某個鏡頭的最佳光圈進行比較。
4. 盡可能採用手動對焦
目 前大多數相機具有自動對焦功能。然而,在景深特別小的情況下,自動對焦往往會聚焦不準確,特別是在向主體近距離對焦,使用長焦距鏡頭,採用大光圈拍攝人像 特寫的情況下,要特別小心。如果此時採用自動對焦,“靶子”非要對在人物的眼睛上,如果沒有十分的把握,寧可放棄自動對焦,而採用手動對焦。人們不希望照 片上人物的耳朵或鼻子是清晰的,而傳神的眼睛是模糊的。
5. 盡量使用遮光罩
遮 光罩的使用,很多人並不在意。在用正面光、前側光或側光時,遮光罩的作用並不明顯。但是在逆光或側逆光拍攝時,必須使用遮光罩,有時即便使用了遮光罩,陽 光仍會直射到鏡頭上,造成畫面“沖光”,產生霧翳,影響被攝體的色彩飽和度和清晰度。這時,應調整鏡頭角度,避開直射到鏡頭上的光線。此外,遮光罩還有助 於防止鏡頭鏡面損傷,同時避免手指接觸到鏡面。
6. 合理利用景深
景 深的大小是根據拍攝者拍攝的目的來決定。如果是拍攝風光攝影,景深就要求大,目的是為讓照片上景物的清晰范圍從近至遠都表現得很清楚。如果是拍攝特寫,景 深就要求小,目的是讓照片上主體的背景(也可能是前景)虛化(模糊),突出被攝主體。用小景深來表現風光題材,或用大景深去表現被攝體特寫,從攝影表現手 法上來說適得其反。如何合理運用景深呢?請記住:採用小光圈、短焦距鏡頭、遠距離對焦拍攝三種方法,景深就大。採用大光圈、長焦距鏡頭、近距離對焦拍攝三 種方法,景深就小。採用其中一種或兩種拍攝方法也行,但效果沒有三種方法合起來使用作用更明顯。
7. 盡可能選用低值感光度
要獲得影像的高清晰度,讓照片看起來具有豐富的質感,除選擇使用高像素的數碼照相機和大畫幅的傳統相機外,還有個簡便的辦法,即選擇低感光度拍攝。
傳統感光材料和數碼影像電子感測元件有個特性:即ISO感光度設定得越低,膠片的顆粒度就越細(數碼圖像表現為噪點較少),照片的清晰度就相對高。ISO感光度設定得越高,膠片的顆粒度就越大(數碼圖像表現為噪點較大),照片清晰度就相對較低。目前,膠片的感光度在ISO25~1600范圍可供選擇;數碼相機的ISO感光度,根椐廠家對低端、中端、高端相機的不同要求,設計在ISO50~3200不同的范圍。了解了傳統感光材料和數碼影像感測元件的這一特性,在拍照的時候,將ISO感光度設定為低值,照片的清晰度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8. 把握正確曝光(測光)的方式
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都會導致影像清晰度下降和影像色彩偏移。要准確曝光,必須掌握正確測光的方式。
采 用反射式平均測光時,有時,按測光數據將導致曝光不準確。舉個例子:你想表現冬季的白雪(白雪在畫面中佔多數),如用反射式測光,拍攝結果,白雪卻不是原 本的白色,而是呈現為淺灰的色調,經驗告訴我們,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在測光提供的“准確”數據上再增加一些曝光,以便使雪呈現“正確”的白色。相反,你 想表現黑色的煤炭(煤炭在畫面中佔多數),結果,煤炭呈中灰色,這時,就要在測光的基礎上再減少一些曝光量,以便使煤炭看上去更接近本色。
另外,在逆光拍攝人像(背景較亮)時,採用反射式平均測光,人物的面部往往曝光不足。當然,用具有“點測光”功能的相機或者用“點測光”功能的測光表去測被攝體的反射光(測人物臉部),曝光的准確性是毋庸置疑的。
采 用入射式測光的原理是測光表直接測量被攝體上的光線照度。因此,無論被攝體是灰色、黑色或白色的物體,入射式測光所得到的結果,都能正確體現被攝體原有的 影調和色彩(這比反射式平均測光有利)。但在入射式測光時要注意,測光表必須挪到被攝體的位置測光,同時,測光表上的乳白罩中心須對向攝影鏡頭。
9. 合理設置白平衡
照片偏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色溫偏差所致。呈“白色”的光線的色溫度為5500K。色溫度低於這個值,光線呈紅色,越低,越紅;反之,色溫度越高,光線越藍。在使用傳統相機時,對色溫的控制,是選擇“日光型”膠片或“燈光型”膠片或使用各種色溫濾色鏡的辦法來解決。
數碼相機可直接在菜單上控制色溫的白平衡。其原理是利用偏色光的“補光”去“中和”色光,達到白光的目的。相機的白平衡功能一般有三種:①預設的白平衡(Preset);② 自動白平衡(Auto);③手動白平衡(Manual)。
如果光源色溫變化不大,又較明確,如陽光、陰天、白熾燈、熒光燈(分日光燈、暖色熒光燈、冷色熒光燈)等,那麼,只要在“預設的白平衡”中去“對號入座”就行了。 如果光源色溫變化很快,如忽晴忽暗的天氣,變化較快的舞台燈光,使拍攝者無法適從,此時應運用“自動白平衡”。
如 果光源為混合光或色溫值很高或很低,用“自動白平衡”也不能解決,此時,最佳的辦法就是採用“手動白平衡”。方法是將—張無光的白紙放在拍攝對象的現場光 線下,將鏡頭對准白紙,撐滿畫面,按相機菜單中“手動白平衡”的說明操作,設定完成後即可拍攝。這個手動的白平衡,只有在此一種光源下有效,換了其他光 源,需要按照上述方法重新設定白平衡。
有 意思的是,利用白平衡的“補色”原理,可達到某種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比如,在陽光下拍攝,要想偏藍,可用設置白平衡的“白熾燈”模式,要想偏紅,可用設 置白平衡的“陰天”模式。如果要達到更多的色彩,可採用“手動白平衡”來自己設定,如用藍色的紙預設,畫面效果呈現黃色;如用青色的紙預設,畫面效果呈現 紅色;等等,還有可以打開Photoshop制圖軟體,選擇或配製需要的“補色”(成千上萬種顏色),儲存於“手動白平衡”備用,有興趣者可一試。
10. 盡可能選用RAW圖像存儲格式
RAW是一種無損壓縮的文件存儲格式,它能在拍攝的一瞬間將各種有關參數,包括相機、鏡頭、焦距、曝光組合等最原始的數據完整地記錄下來。
RAW格式與TIFF格式相比,RAW格式的最大優點就是儲存空間要比TIFF格式小。盡管TIFF格式是一種無損壓縮文件格式,且不必轉換文件格式便可直接列印照片,但TIFF格式佔用的儲存空間較大。拍攝同樣質量的照片,採用RAW格式比TIFF格式要多拍2~3倍的數量甚至更多。因此,目前有的生產商在相機上已不採用TIFF格式,看來是有道理的。
RAW格式與JPEG格式相比,RAW格式的圖像質量顯然要比JPEG格式好(照片放得越大越明顯)。由於JPEG格式是一種有損壓縮文件格式,而且壓縮後是無法恢復的。如果JPEG格式文件每改動一次,仍用JPEG格式儲存,又有損壓縮一次,導致圖像再次受損,因此,一個JPEG文件應在完成所有編輯後一次性保存。放較大尺寸的照片,最好不要採用JPEG格式拍攝。但JPEG格式仍有優點,文件小速度就快、張數多、兼容性強,可以通過網路傳輸。
11. 用好閃光燈
①盡量使用反射閃光法 反射式閃光就是把閃光燈朝天花板和牆壁或反光板等反射閃光。反射式閃光好處是,光線均勻、自然、陰影柔和。但採用時要注意:1. 在用手動閃光方式時,要注意“閃光燈指數攝距=光圈系數”公式中的“攝距”是指:閃光燈至反射物的距離加上反射物至被攝體距離之和。2. 應注意按照“入射角與反射角相等”的光學常識,掌握好閃光燈射向反光物的角度。3. 如房間太小,避免向天花板反射,不然會產生眼窩陰影和鼻影,可以射向牆壁或反光板。4. 反射物必須是白色的,不然會改變閃光燈的色溫,使被攝體偏色。
②用漫射閃光法 就是直接在閃光燈上加乳白色柔光片和蒙上白色的手帕或紗布等,向被攝體閃光。這種閃光能產生柔和的光線效果。使用慢射閃光法,由於在閃光燈上蒙了織物,光線有所減弱,因此,需加大光圈系數或減小攝距的辦法來彌補閃光的損失。
③用閃光燈拍攝帶有夜景人物拍攝,必須使用三腳架 夜景拍攝靠閃光燈是不可能解決背景亮度的,如果加大閃光強度,人物的面部曝光就會過度,背景仍漆黑一片。使用三腳架的秘訣是在快門速度上,一般根據背景的亮度來決定,由於夜景的光線一般較暗,曝光“倒易律”失效,此刻快門時間設定在1s或者2s,感光密度相差不太大。在決定背景的曝光速度後,就可以讓人物站到指定位置拍攝,光圈系數可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如:閃光燈指數為32,人物攝離拍攝距離為4m,經計算,光圈系數為F8,經這樣的曝光組合,人物亮度合適,背景亮度也得到了表現。
④在室外逆光下拍攝人像用閃光燈手動補光時,要根據拍攝距離來決定光圈值(或根據光圈系數來決定拍攝距離),光圈系數過大或過小(攝距或遠或近),都會影響人像的正確曝光。
⑤使用超廣角鏡頭拍攝時要注意外接式閃光燈的涵蓋力問題。閃光燈的型號頗多,但都指定了各型號閃光燈使用的焦距范圍。比如一隻標明24~105mm鏡頭焦距范圍內使用的閃光燈,在使用24mm鏡 頭時,表明閃光涵蓋力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使用更廣角的鏡頭,這只閃光燈會出現涵蓋力不夠的問題,表現為,照片的中心部位感光正常,周邊或四角卻發黑,照 片邊緣與中心感光不均。解決的辦法有兩個,一是用閃光燈自帶的廣角擴射片(有的閃光燈自帶);二是使用反射閃光法,可以較好地解決閃光燈對廣角鏡頭涵蓋力 不夠的問題。
12. 充分利用電腦修飾照片缺陷
拍 攝中—旦出現失誤,可利用電腦進行後期修補。在數碼掃描儀未出現前,照片的修飾和“改頭換面”都是在暗房中完成的,難度高、成功率低。在數碼技術飛速發展 的今天,這個問題變得簡單易行。當今,無論是負片或反轉片還是數碼影像文件,都可以輸入電腦,通過圖片編輯軟體進行修飾或創意加工。
分別將兩圖後方三球體放大,我們發現f8一張比f2.8更實。我們說f8比f2.8景 深更大。所以夠大的景深才能夠容納後方的球體,使之在清晰的拍攝范圍以內。反之,小景深只能夠容納對焦區域內的大球,使後方的球虛化,而突出了主體,也產 生了比較強的立體感。因此我們得到這樣的規律: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這里的光圈指的是相機通光的孔徑,即光圈數值越小,孔徑越大,光圈直 徑越大。所以f2.8光圈比f8光圈大。
需要指出的是,本測試使用的數碼相機最小光圈為f8,f值越大相對景深范圍越大。
這兩張照片分別使用相同光圈下鏡頭的28mm端與140mm端所拍攝。在構圖相同的情況下顯然右圖的主體更加的突出,因為背景更加虛化了,說明28mm的焦距比140mm的焦距景深大。
使用長焦距鏡頭拍攝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不用過分接近被攝體,換句話說,可以對你接近不了的物體進行特寫拍攝,對於抓拍,或是細節描寫都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於是我們又得到另一條規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
這是兩條非常實用的控制景深的方法。利用大的焦距和光圈就能創造出小的景深,使背景虛化,突出主體。這個方法比較適用於人像以及對於個體的特寫。如果進行大場景的描寫,比較開闊地風光片的拍攝我們就需要使用足夠大的景深,這樣每個細節都能詳盡地表現出來。
相信只要使用好自己手裡小小的數碼相機,哪怕不能和專業相機媲美,也同樣可以拍出不遜於專業的片子,將數碼的魅力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找到一份屬於我們自己的攝影樂趣!
提示 景深
當某一物體聚焦清晰時,從該物體前面的某一段距離到其後面的某一段距離內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當清晰的。成像相當清晰的這段從前到後的距離就叫做景深。
對於一幅特定的照片應該使用多大的景深,取決於試圖用這幅照片傳達什麼信息。重要的一部分,攝影者具有選擇權,拍攝時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富有才智的景深選擇將是一個重要的、創造性的手段。
拍攝方向是指以被攝對象為中心,在同一水平面上圍繞被攝對象四周選擇攝影點。在拍攝距離和拍攝高度不變的條件下,不同的拍攝方向可展現被攝對象不同的側面形象,以及主體與陪體、主體與環境的不同組合關系變化。拍攝方向通常分為:正面角度、斜側角度、側面角度。反側角度 、背面角度。
正面角度
是指與被攝對象正面成垂直角度 的拍攝位置,主要表現某對象的正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例如建築,無論古今在設計上都注重正面的樣式與裝修,如北京的天安門以及各展覽館、博物館等。正面角 度能夠表現對像的本色。人物相貌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正面形象更具有人物相貌的特點。正面角度的構圖,主要是表現對象多處在畫面的垂直中心分割線上,常是 對稱的結構形式,一般說來正面的構圖形象比較端莊。穩重。
斜側角度
是指偏離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環繞對象移動到側面角度之間的拍攝位置。偏離正、側面角度較小時,往往對正側面的形象變化不大,可在正、側角度范圍內選擇適當的拍攝位置,使之既能表現對象正或側面的形象特徵,且物體形象又有豐富多樣的變化,往往能收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側面角度
一般是指與被攝對象側面成垂直 角度的拍攝位置,主要表現某些對象的側面具有典型的形象。例如在人像攝影中,側面角度能看清人物相貌的外部輪廓特徵,使人像形式多樣變化。在客觀對象中, 有許多物體是只有從側面才能看清它的相貌的,例如人走動時的身影,各種車輛的外貿以及某些用具都有這樣的性質,在這種條件下側面角度就能更好地表現對象的 特色了。側面角度較之正面角度有較大的靈活性,在側面垂直角度左右可有一些變化,以獲得最能表現好對象側面形象的拍攝位置。
反側角度
是指由側面角度環繞被攝對象向 背面角度移動的拍攝位置。它有反常的意識。往往能將對象的一種特有精神表現出來,在與常用的正面、側面、斜側面角度的對比下,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往往能 獲得很生動的形象。當然對於某些對象來說有如斜側的形象相似。因此反側角度對攝影對象是有要求的,或者說是只有適當的對象才可選擇反側的方向。
背面角度
㈤ 聯想台式電腦三腳架安裝方法
1、製作好U盤啟動盤,然後把下載的聯想系統iso文件直接復制到U盤的GHO目錄下;
㈥ 如何把藍色妖姬攝像頭裝在三腳架
用雙面膠固定。
這個要看你的顯示器的結構而定,沒有固定的方式,我是粘在顯示器後面,用雙面粘住就可以了,另外一種購買攜帶型攝像頭安裝架,安裝完成後,直接將架子放至顯示屏後面,將USB線聯接上電腦,攝像頭的高度調至適中即可。
㈦ 平板電腦按裝在三腳架的連接件
在音響市場見過!
㈧ 三腳架電腦顯示器怎麼調
1、首先將顯示斷電,並且單手握住顯示器的支架。
2、其次觀看顯示背面,檢查是否有阻擋物、螺絲等物品。
3、最後另一隻手搬動屏幕上端的外殼即可達到目的。
㈨ 水準儀怎麼使用
水準儀的使用包括:水準儀的安置、粗平、瞄準、精平、讀數五個步驟。
1. 安置 安置是將儀器安裝在可以伸縮的三腳架上並置於兩觀測點之間。 首先打開三腳架並使高度適中,用目估法使架頭大致水平並檢查腳架是否牢固,然後打開儀器箱,用連接螺旋將水準儀器連接在三腳架上。
2. 粗平 粗平是使儀器的視線粗略水平,利用腳螺旋置圓水準氣泡居於圓指標圈之中。具體方法:用儀器練習。在整平過程中,氣泡移動的方向與大拇指運動的方向一致。
3. 瞄準 瞄準是用望遠鏡准確地瞄準目標。 首先是把望遠鏡對向遠處明亮的背景,轉動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最清晰。再松開固定螺旋,旋轉望遠鏡,使照門和準星的連接對准水準尺,擰緊固定螺旋。最後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使水準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絲平面上,再轉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的像靠於十字豎絲的一側。
4. 精平 精平是使望遠鏡的視線精確水平。微傾水準儀,在水準管上部裝有一組棱鏡,可將水準管氣泡兩端,折射到鏡管旁的符合水準觀察窗內,若氣泡居中時,氣泡兩端的象將符合成一拋物線型,說明視線水平。若氣泡兩端的象不相符合,說明視線不水平。這時可用右手轉動 微傾螺旋使氣泡兩端的象完全符合,儀器便可提供一條水平視線,以滿足水準測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氣泡左半部分的移動方向,總與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讀數 用十字絲,截讀水準尺上的讀數。水準儀多是倒象望遠鏡,讀數時應由上而下進行。先估讀毫米級讀數,後報出全部讀數。注意,水準儀使用步驟一定要按上面順序進行,不能顛倒,特別是讀數前的符合水泡調整, 一定要在讀數前進行。
㈩ 羅技C290攝像頭安裝之後找不到攝像頭
操作方法:以羅技BRIOC1000E為例,支持即插即用功能,打開包裝,將攝像頭固定在電腦或者三腳架上,之後使用連接線將攝像頭和電腦連接,等待幾秒鍾,之後使用社交軟體的通話功能即可讓攝像頭開始工作。
設備使用注意事項:1、羅技攝像頭具有LED指示燈,指示燈亮起,表示設備在工作,指示燈不亮,可能是對方沒有接受視頻通話邀請。
2、羅技攝像頭無法顯示畫面,可能是USB連接線松動,可以插緊線材再使用,可能是插頭接觸不良,建議聯系售後檢修。
3、羅技攝像頭無法使用,可能是設備硬體故障,需要聯系售後檢修。
4、羅技攝像頭畫面不清楚,可能是鏡頭處有污漬,可以擦拭乾凈再使用。
資料拓展:監控系統是安防系統中應用最多的系統之一,從技術角度出發,視頻監控系統發展劃分為第一代模擬視頻監控系統(CCTV),到第二代基於「PC+多媒體卡」數字視頻監控系統(DVR),到第三代完全基於IP網路視頻監控系統(IP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