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
原則:⒈反應前後各元素的原子個數相等,即質量守恆。 ⒉氧化劑得電子總數與還原劑失電子總數相等,即電子守恆。 ⒊氧化劑化合價降低的總數值與還原劑化合價升高的總數值相等
步驟:⒈標變價: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化學式,標出變價元素的化合價。 ⒉列變化:列出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變化值。 ⒊求總數:使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總數相等。 ⒋配系數:用觀察的方法配平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配平後,把單線改成等號。 ⒌查守恆:檢查方程式兩邊是否「質量守恆」和「電荷守恆」。 在配平時,是先考慮反應物,還是先考慮生成物,一般有如下規律: ⒈若氧化劑和還原劑中某元素的化合價全部改變,配平宜從氧化劑、還原劑開始,即先考慮反應物。(正向配平) ⒉若氧化劑(或還原劑)中某元素化合價只有部分改變,配平宜從氧化產物、還原產物開始,即先考慮生成物。(逆向配平) ⒊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宜從生成物開始配平。(逆向配平) ⒋同一反應物中有多種元素變價,可將該物質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即求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各變價元素的化合價升、降值的代數和。
有兩種方法你可以試試:
①零價法 用法:先令無法用常規方法確定化合價的物質中各元素均為零價,然後計算出各元素化合價的升降值,並使元素化合價升降值相等,最後用觀察法配平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 例1: 試配平 Fe3C + HNO3 - Fe(NO3)3 + NO2 + CO2 + H2O。 分析:復雜物質Fe3C按常規化合價分析無法確定其中Fe和C的具體化合價,此時可令組成該物質的各元素化合價均為零價,再根據化合價升降法配平。 Fe3C → Fe(NO3)3 和 CO2 整體升高13價,HNO3 → NO2 下降13價(除了Fe、C以外,只有N變價)。 易得 Fe3C + 22HNO3 = 3Fe(NO3)3 + 13NO2+ CO2 + 11H2O。 ②平均標價法 用法:當同一反應物中的同種元素的原子出現兩次且價態不同時,可將它們同等對待,即假定它們的化合價相同,根據化合物中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予以平均標價,若方程式出現雙原子分子時,有關原子個數要擴大2倍。 例2: 試配平 NH4NO3- HNO3+ N2+ H2O。 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價為+1價,元素化合價升降關系為: NH4NO3 → HNO3:+1→+5 升4×1價 NH4NO3 → N2: +1→0 降1×2價 易得 5NH4NO3 = 2HNO3 + 4N2 + 9H2O ③整體標價法 用法:當某一元素的原子或原子團(多見於有機反應配平)在某化合物中有數個時,可將它作為一個整體對待,根據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的原則予以整體標價。 例3: 試配平 S+ Ca(OH)2- CaSx+ CaS2O3+ H2O 分析:NH4NO3中N的平均化合價為+1價(NH4中-3價,NO3中+5價),元素化合價升降關系為: NH4NO3→HNO3:+1→+5 升4×1價 NH4NO3→N2: +1→0 降2×2價 易得 2(x+1)S + 3Ca(OH)2 = 2CaSx + CaS2O3 + 3H2O
⑵ 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
對於氧化還原反應,先找出氧化劑/還原劑(或者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然後按照「化合價升降守恆」的原則,確定氧化劑/還原劑(或者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的系數比,繼而得到氧化產物/還原產物(或者氧化劑/還原劑)的系數,其餘物質根據元素守恆確定。
高中化學方程式對於化學學習來說非常重要,在做題的時候如果方程式沒有配平,那麼那道題就沒法做出來。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中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一、最小公倍數法
具體步驟:
1.找出反應式左右兩端原子數最多的某一隻出現一次的元素,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2,將此最小公倍數分別除以左右兩邊原來的原子數,所得之商值,就分別是它們所在化學式的系數。
3.依據已確定的物質化學式的系數、推導並求出其它化學式的系數,直至將方程式配平為止。4,驗證反應式。配平是否正確。
[例1]試配平磁鐵礦fe3o4與鋁粉共燃的反應方程fe3o4十al——fe十al2o3
(1)該反應氧原子數較多且在兩邊只出現一次,
故先求出兩邊氧原子數的最小公倍數:4×3=12。
(2)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要使反應式左右兩邊的氧原子數相等,fe3o4的系數必須為3(12/4),al2o3的系數必須為4(12/3)即:
3fe3o4十a1——fe十4al2o3
(3)再配fe和al原子。由已配得的fe3o4和4al2o3可知,fe和al的系數分別為9和8時,左右兩邊的fe和al的原子數才相等,故有:
3fe3o4+8al——9fe+4al2o3
(4)最後檢驗,得完整的化學方程式為:
3fe3o4+8al======9fe+4al2o3
1、al+o2——al2o32、al+h2so4——al2(so4)3+h2
3、fe+o2——fe3o44、al+mno2——mn+al2o3
5、n2+h2——nh3
二、觀察法
具體步驟:(1)從化學式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求有關反應物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和這一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2)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再找出其它化學式的傾泄計量數,這樣即可配平。
例如:fe2o3+co——fe+co2
觀察:
所以,1個fe2o3應將3個“o”分別給3個co,使其轉變為3個co2。即fe2o3+3co——fe+3co2再觀察上式:左邊有2個fe(fe2o3),所以右邊fe的系數應為2。即
fe2o3+3co高溫2fe+3co2
這樣就得到配平的化學方程式了,注意將“—”線變成“=”號。即fe2o3+3co==2fe+3co2
1、h2o+fe→fe3o4+h22、c+fe2o3——fe+co2
3、co+fe3o4——fe+co24、c+fe3o4——fe+co2
三、奇數變偶數法
選擇反應前後化學式中原子個數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點,將奇數變成偶數,然後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稱為奇數變偶數法。
例如:甲烷(ch4)燃燒方程式的配平,就可以採用奇數變偶數法:ch4+o2――h2o+co2,反應前o2中氧原子為偶數,而反應後h2o中氧原子個數為奇數,先將h2o前配以2將氧原子個數由奇數變為偶數:ch4+o2――2h2o+co2,再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ch4+2o2==2h2o+co2。
四、歸一法
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後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這種先定關鍵化學式計量數為1的配平方法,稱為歸一法。
例如:甲醇(ch3oh)燃燒化學方程式配平可採用此法:ch3oh+o2――h2o+co2,顯然決定生成h2o與co2的多少的關鍵是甲醇的組成,因而定其計量數為1,這樣可得其燃燒後生成h2o與co2的分子個數:ch3oh+o2――2h2o+co2。然後配平氧原子:ch3oh+3/2o2===2h2o+co2,將各計量數同乘以2化分為整數:2ch3oh+3o2==4h2o+2co2。
五、化合價升降法
標化合價:初學者的話將方程式中所有元素的化合價都標出來,然後找到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元素,比較熟悉之後就可以只標發生變化的元素的化合價,如下圖中的題目為例,標出所有元素的化合價。
分析升降情況:找到升高和降低的元素之後,分析元素是從幾價升高到幾價,又是從幾價降低到幾價。題目中,碳元素從0價升高到+4價,升高了4價;氮元素從+5價降低到+4價,降低了1價。
確定物質的系數:明確升降情況後,根據得失電子守恆,找到升高的化合價和降低的化合價的最小公倍數。題目中,升高了4價,降低了1價,那麼找到4和1的最小公倍數是4,那麼4X1,1X4,那麼左邊C的系數為1,左邊HNO3的系數為4。
確定剩下物質的系數: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確定其他物質的系數,配平反應方程式。題目中,等號左邊總共有一個C原子,4個H原子,4個N原子,12個O原子,那麼右邊也應該有相同的個數,所以CO2的系數為1,NO2的系數為4,H2O的系數為2。
檢查:檢查左右兩邊的各種原子的總數是否相等,如果相等則配平,如果不相等則沒有配平,需要從新配平。
處理系數:配平之後,對系數進行處理。系數為一的省略不寫,系數為分數的,要去分母化分數為整數。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用何種方法配平化學方程式,只能改動化學式前面的化學計量數,而決不能改動化學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數字。因為改動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即意味著改動反應物與生成物的組成,就可能出現根本不存在的物質或改變了原有化學變化的反應物或生成物,出現根本不存在的化學變化。
以書寫碳在高溫時跟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例,歸納步驟如下:
①根據反應的事實(該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氣體),在式子的左邊寫出反應物的化學式,在式子的右邊寫出生成物的化學式。反應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種,就分別用加號把它們連接起來(反應物之間的“+”號表示“……跟……反應”,生成物之間的“+”號表示“……跟……”),並在式子左、右之間劃一條短線段。在這一步里,一定要注意把各種物質的化學式寫正確,否則,寫出的式子無意義! C+Fe2O3──Fe+CO2
②根據質量守恆定律,用配系數的方法,使左、右兩邊同一元素原子的個數相等(即配平),然後將短線段改為等號(等號表示“生成了……”)。應當注意,配平時只能選擇適當的系數,不能改變化學式。 3C+2Fe2O3=4Fe+3CO2
③在等號或箭號上、下方註明反應條件,如點燃、通電、高溫、加熱(用“△”號表示)、催化劑等,同時,標明生成物中的氣體或沉澱產物的狀態。生成物是氣體的在其化學式的右邊加上“↑”號(反應物中如有氣體,則氣態生成物不再標“↑”符號);產物是沉澱的加“↓”號。 3C+2Fe2O34Fe+3CO2↑ 概而言之,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必須要符合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不能憑空臆造。書寫程序一般是:寫好化學式—系數要配平—中間聯等號—條件要注清—生成氣體或沉澱,要用箭號來標明。 要寫好化學方程式,還要熟練掌握和運用酸、鹼、鹽的溶解性表,金屬活動性順序和常見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以及書寫物質化學式的技能。
寫出符號表達式 例:H20=電解=H2+O2(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 2.配平 例:2H2O=電解=2H2+O2 3.註明反應條件和物態等 例:2H2O=電解=2H2↑+O2↑
反應條件
1.熱化學方程式不寫反應條件。寫上是否正確,沒有定論,但中學所有資料中不寫。 2.常溫常壓下可以進行的反應,不必寫條件;但是題目中的實驗若有特定的條件,一律標注該特定條件。 3.反應單一條件時,條件一律寫上面;有兩個或更多條件的,上面寫不下的寫在下面;既有催化劑又有其它反應條件時,一律把催化劑寫在上面。 4.是可逆反應的一律用雙向箭頭表示。
箭頭與等號
在專業領域的文獻中,不論無機、有機反應方程式中均使用箭頭號“→”來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國外化學教科書、上海市中學化學二期課改教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7月,姚子鵬主編)、上海高考的化學卷、理綜卷中也採用了箭頭號。但在多數省市的中學教學中,仍建議按照教材在書寫無機化學反應方程式時使用等號,以更好地表示反應中的“生成”與“質量守恆”含義。(2011-2012蘇教版也用的箭頭) 目前中學階段無機反應方程式一律用等號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有機反應一律用箭頭來連接反應物和生成物。
反應物狀態
熱化學 加熱化學方程式需要標出每一個反應物、生成物的狀態,可分g (氣體)、l (液體)、s (固體)、aq (溶液)四大類。字母外需要打括弧,例如H2O (l)、Na2CO3 (aq)、CaCO3(S)。 普通方程式則不是很嚴格,一般不用g、l、s、aq的標記。生成物方面,當反應物中不含氣體時,氣體生成物要用“↑”標記;只有在溶液中,反應物中不含固體時,難溶或固體生成物一律用“↓”標記(如電解池反應Cu+2Cl=Cu+Cl2↑,由於生成Cu吸附在電極上,故不寫“↓”)。 水蒸氣 水蒸氣一般不打箭頭,但偶有例外(碳酸氫銨受熱分解)。
反應物狀態的不同反應不同
反應物若以特殊狀態參加反應,例如濃硫酸、熔融氧化鋁,過量,少量,一律在相應的反應物後打括弧註明狀態 <1>反應物濃度不同,產物不同 Cu + 4HNO3(濃)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2>反應物量不同,產物不同 2NaOH + CO2(少量) = Na2CO3 + H2O NaOH + CO2(過量) = NaHCO3 <3>反應物物態不同,產物不同 2NaCl + 2H2O =電解= 2NaOH + H2↑ + Cl2 2NaCl(熔融) =電解= 2Na + Cl2↑
結構簡式與分子式
⑷ 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技巧
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技巧:
1、定一法
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後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這種先定關鍵化學式計量數為1的配平方法,稱為歸一法。
2、最小公倍數法
這種方法適合常見的難度不大的化學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這個反應式中右邊氧原子個數為2,左邊是3,則最小公倍數為6。
因此kclo3前系數應配2,o2前配3,式子變為:2kclo3→kcl+3o2↑,由於左邊鉀原子和氯原子數變為2個,則kcl前應配系數2,短線改為等號,標明條件即:2kclo3==2kcl+3o2↑
3、奇偶配平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化學方程式兩邊某一元素多次出現,並且兩邊的該元素原子總數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
此方程式配平從先出現次數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內有2個氧原子,無論化學式前系數為幾,氧原子總數應為偶數。
4、電子得失總數守恆法
這種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驟課本上已有介紹。這里介紹該配平時的一些技巧。
對某些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如一種物質中有多個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可以把這種物質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
⑸ 怎樣配平化學式
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最小公倍數法
具體步驟:(1)求出每一種原子在反應前後的最小公倍數;(2)使該原子在反應前後都為所求出的最小公倍數;(3)一般先從氧原子入手,再配平其他原子。
例: 配平Al + Fe3O4 → Fe + Al2O3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Al + 3Fe3O4 → Fe + 4Al2O3
第二步:配平鐵和鋁原子 8Al + 3Fe3O4 → 9Fe + 4Al2O3
第三步: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8Al + 3Fe3O4 = 9Fe + 4Al2O3
觀察法
具體步驟:(1)從化學式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求有關反應物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和這一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2)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再找出其它化學式的傾泄計量數,這樣即可配平。
例如:Fe2O3 + CO——Fe + CO2
所以,1個Fe2O3應將3個「O」分別給3個CO,使其轉變為3個CO2。即
Fe2O3 + 3CO——Fe + 3CO2
再觀察上式:左邊有2個Fe(Fe2O3),所以右邊Fe的系數應為2。即
Fe2O3 + 3CO ==2Fe + 3CO2
這樣就得到配平的化學方程式了,注意將「——」線變成「==」號。即
Fe2O3 + 3CO == 2Fe + 3CO2
例:配平H2O + Fe →Fe3O4 + H2
第一步:配平氧原子 4H2O + Fe →Fe3O4 + H2
第二步:配平氫原子、鐵原子 4H2O + 3Fe →Fe3O4 + 4H2
第三步:配平後的化學方程式:
4H2O + Fe == Fe3O4 + 4H2
單數兩倍法(奇數變偶法)
具體步驟:(1)找出在化學反應中出現次數最多的元素;(2)從原子數為單數的元素入手(一般為氧元素)。即乘2;(3)由已推求出的化學計量數決定其它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
例:配平FeS2 + O2 → Fe2O3 + SO2
第一步:在Fe2O3前乘2 FeS2 + O2 → 2Fe2O3 + SO2
第二步:配平鐵原子 4FeS2 + O2 → 2Fe2O3 + SO2
第三步:配平硫原子 4FeS2 + O2 → 2Fe2O3 + 8SO2
第四步:配平氧原子。配平後的化學方程式為:
4FeS2 + 11O2 == 2Fe2O3 + 8SO2
分數配平法
此方法能配平有單質參加反應或有單質生成的化學反應。
具體步驟:(1)先配平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2)用分數配平單質元素的原子;(3)去分母,使配平後的化學計量數為整數。
例:配平C2H2 + O2 → CO2 + H2O
第一步:配平化合物中的碳原子和氫原子 C2H2 + O2 → 2CO2 + H2O
第二:利用分數配平氧原子 C2H2 + 5/2O2 → 2CO2 + H2O
第三步:去分母,即全部乘2。得配平的化學方程式:
2C2H2 + 5O2 ==4CO2 + 2H2O
2化學方程式配平口訣
書寫口訣:
重客觀,量守恆;左反應,右生成。化學式,請寫對;計量數,來配平;
連等號,條件清;標氣沉,用箭頭。
配平口訣:
一找元素見面多,二將奇數變成偶,三按連鎖先配平,四用觀察配其它;
有氫找氫無氫找氧,奇數配偶變單成雙,出現分數去掉分母,調整系數使支配平。
配平決策歌
迅速觀察定類型,歧化水解首先用。能否奇偶再交叉,四法技窮有萬能。
解釋:
1、迅速觀察定類型:意思是說在看到試題後,第一步是首先觀察一下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反應式。
2、歧化水解首先用:意思是說若是岐化反應則首先用《歧化反應簡捷配平法》,若是雙水解反應則首先用《雙水解反應簡捷配平法》。
3、能否奇偶再交叉:意思是說既不是歧化反應,也不是雙水解反應,那麼再看一下反應物和生成物多少,若少則用《奇數配偶法》,若較多則用《交叉配平法》。
4、四法技窮有萬能:意思是說若遇到萬一的情況,即用前四種方法都解決不了,則拿出最後的絕招——《萬能配平法》。
⑹ 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題怎麼做
高中化學方程式在平時的學習中非常重要。那麼,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怎麼做呢?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供大家參考!
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
1.定一法
找到 化學 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後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這種先定關鍵化學式計量數為1的配平方法,稱為歸一法。
2.最小公倍數法
這種方法適合常見的難度不大的化學方程式。例如,kclo3→kcl+o2↑在這個反應式中右邊氧原子個數為2,左邊是3,則最小公倍數為6,因此kclo3前系數應配2,o2前配3,式子變為:2kclo3→kcl+3o2↑,由於左邊鉀原子和氯原子數變為2個,則kcl前應配系數2,短線改為等號,標明條件即:2kclo3==2kcl+3o2↑
3.奇數變偶數法
選擇反應前後化學式中原子個數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配平起點,將奇數變成偶數,然後再配平其他元素原子的方法稱為奇數變偶數法。
4.零價法配平
對於fe3c,fe3p等化合物來說,某些元素化合價難以確定,此時可將fe3c,fe3p中各元素視為零價。零價法思想還是把fe3c,fe3p等物質視為一整價。
5.電子得失總數守恆法
這種方法是最普通的一方法,其基本配平步驟課本上已有介紹。這里介紹該配平時的一些技巧。對某些較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如一種物質中有多個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可以把這種物質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
最牛高考勵志書,淘寶搜索《高考蝶變》購買!
配平高中化學方程式需要做什麼1、配平系數,配平化學方程式中各化學式的系數,有些地方的系數1不能省略;
2、將單線改為雙線,此為化學方程式中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我推薦: 化學方程式配平口訣
3、如果是溶液中發生反應,反應物中無固體,而生成物中有沉澱的,在生成的沉澱化學式右側用「↓」號表示反應物中無氣體,而生成物中有氣體產生的則在生成的氣體右側用「↑」號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有氣體,則不用加任何符號。
⑺ 高中化學方程式該如何配平有什麼好的辦法
下面筆者為大家列舉一下高中配平化學方程式的幾個好的辦法:
1、對於那些比較簡單的化學方程式進行配平,最好用的辦法要數最小公倍數法了,比如說:Mg+O2點燃=MgO,左邊的氧原子數量為2,的情況下,而右邊的氧原子數量為1,那麼2和1的最小公倍數是2,那麼右邊的氧化鎂前面的系數就應該是2,氧化鎂前面的系數已經成2了,那麼鎂原子的前面系數也應該是2,最後的公式應該是2Mg+O2=2MgO,當然最後一定要標明這個化學反應的產生條件,比如說鎂和氧氣發生反應後生成氧化鎂,則需要的條件就是點燃氧氣,最後才能得出正確的化學公式:2Mg+O2點燃==2MgO
⑻ 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
一,
FeSO4+
HNO3=
x
Fe2(SO4)3+
y
Fe(NO3)3+
NO+
H2O
(x,y一定要選在含元素多的化合物上)
二,
(2x+y)FeSO4+
HNO3=
x
Fe2(SO4)3+
y
Fe(NO3)3+
NO+
H2O
此處看到S的總量等式前後對比一下,得出(2x+y)=3x,所以x=y,所以取x=1,y=1
三,3
FeSO4+
()
HNO3=
1
Fe2(SO4)3+
1
Fe(NO3)3+
()
NO+
()H2O
四,3
FeSO4+
(A)
HNO3=
1
Fe2(SO4)3+
1
Fe(NO3)3+
(A-3)
NO+
(B)H2O
(設HNO3的前面系數為A,則NO的系數為A減去Fe(NO3)3的N的數量)
五,B中由等式前後H的差計算得H2的值為=A/2,B中由等式前後O的差計算得O的值為=3*4+3A-3*4-3*3-(A-3)=2A-6,即A/2=2A-6,計算得A=4
我的方法的另外一種例子:
一,x
CO
+
y
Fe2O3
=
Fe+CO2
二,x
CO
+
y
Fe2O3
=
2y
Fe
+
x
CO2
(看C和Fe的數量)
三,看等號前後的O的數量,前後要相等:x
+
3y
=
0
+
2x
四,解得3y=x,取x=3,y=1
我的方法經常是用在下面這種例子:
一,x
KMnO4+
y
K2SO3+
KOH===
K2MnO4+
K2SO4+
H2O
二,x
KMnO4+
y
K2SO3+
KOH===
x
K2MnO4+
y
K2SO4+
H2O
(看Mn和S的數量對等)
三,x
KMnO4+
y
K2SO3+
(2x+2y-x-2y)KOH===
x
K2MnO4+
y
K2SO4+
H2O
(此步把KOH中的K的數量算出來,是由反應式後的K數減反應式前的)
四,x
KMnO4+
y
K2SO3+
x
KOH===
x
K2MnO4+
y
K2SO4+
(A)
H2O
此步A算兩次,H的數量等於反應式前後的差,即A=x/2,O的反應式前後差,即數量=4x+3y+x-4x-4y=x-y,所以A=x/2=x-y,此共識解成x=2y,即可算成x=2,y=1.
注意,我的方法是預先設定系數法,然後根據每個元素計算出其他系數,最終是得出H,O之類的比值或者是等式的前後差,每步都不能錯,算出系數的具體值後請核對一下等式前後的元素總量是否守恆,算一算電荷是否守恆。
⑼ 高中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竅門
高中化學的知識點很多,實驗也比較復雜,概念和公式也比較難記。所以,想要學好化學,就要先把教材中的概念和定義完整准確的記憶下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高中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竅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竅門
(一)掌握書寫化學式的要領
化學式在化學用語系列中,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前有元素符號和化合價知識,這是書寫化學式的基礎;後有化學方程式和電離方程式等,這又是以化學式為基礎的,其中如有一個化學式錯誤,則全式毫無意義,若再以這樣的錯誤化學方程式作依據進行化學計算,則錯得更遠,真可謂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可見,掌握書寫化學式的要領,直接影響著其他化學用語、其他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二)掌握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技巧
概而言之,在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必須要符合化學反應的客觀規律,不能憑空臆造。書寫程序一般是:寫好化學式—系數要配平—中間聯等號—條件要注清—生成氣體或沉澱,要用箭號來標明。要寫好化學方程式,還要熟練掌握和運用酸、鹼、鹽的溶解性表,金屬活動性順序和常見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以及書寫物質化學式的技能。
如何提高化學成績呢?
1、找到學不好、成績差的原因,是因為知識點記不住,還是不能理解,還是其他原因,先分析原因,才能對症下葯。
2、找到原因後,修改 學習 方法 ,想要提高化學成績,就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化學雖然是理科科目,但是還有很多東西是需要背的,如:化學方程式,元素周期表等等。所以,高三學生在學習化學的時候,不能全靠做題,也要花時間去背。
3、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管是學習什麼課程,首先要感興趣才能夠學好,不感興趣而是被逼的去學習,終究是學不好的。
4、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點不僅僅是針對化學這一學科,而是學習高三其他科目也需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才是你提高化學成績的前提。
5、要重視化學實驗。尤其是化學實驗的過程、原理、結果和實驗器材的用法等等,都要掌握。
高考化學考前 復習方法
一、當心題目里的措辭
在化學題審題中,應當特別注意以下字句:
①「不正確」「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②「稀、濃、過量、少量、適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應、充分反應」等;
③「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④「等體積」「等質量」等;
⑤單位:「mL」與「L」、「m3」與「cm3」、「mol·L-1·min-1」與「mol·L-1·s-1」等;
⑥「已知」中的內容、「()」中的內容、註解以及圖、表中的隱含信息等;⑦有關化學反應(尤其是平衡問題)問題的三「看」:(1)看特徵:反應是否可逆、各物質狀態、反應前後氣體的物質的量等,(2)看條件:是否恆溫、恆壓、恆容、絕熱等,(3)看各物理量的單位是否需要換算;⑧溶液的酸、鹼性和顏色等。
二、答題前看清要求
在答題過程中應當嚴格按照題目要求規范答題,用科學、嚴謹、簡練、准確的化學用語進行表達。落筆之前,應看清要求①填「化學方程式」還是「離子方程式」;②填「名稱」「元素符號」還是「代號」「序號」等;③填「大於」還是「>」,「增大」還是「變大」等;④填「化學式」「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實驗式」還是「電子式」等;⑤書寫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配平、註明反應條件以及「→」「=」「→」「↑」「↓」等;⑥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要注意:(1)物質狀態,(2)「+」「-」,(3)「kJ/mol」,(4)系數與熱量值的對應;⑦所填數值的單位、所填計算式中的數值的單位;⑧一些容易寫錯的化學名詞或術語中的字:「羥、羧、醛、羰」、「脂」和「酯」、「氨」和「銨」、「溶」和「熔」、「溢」和「逸」、「汽化、水浴、萃取、坩堝、蒸發、分餾、過濾、戊、苯、藍、褪、褐」等。
此外,解題中還須注意的一些問題有
①要忽略體積變化(加倍、減半、稀釋等)對溶液中粒子的濃度或對化學平衡的影響;②所填空白區域的大小與應填入內容之間的關系;③注意角標的處理(如pH計算時的H2SO4、配平時K2Cr2O7等中的「2」);④題目中所給或所求數據是物質的量(n)還是物質的量濃度(c)等;⑤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的書寫(原子的連接和H原子數);⑥有效數字問題。
三、答題時間如何分配
高考「理綜」答題時間是150分鍾,總分300分。按1分鍾得2分來簡單計算,選擇題每道用時不要超過3分鍾,最好控制在2分鍾以內(餘下時間留給大題或檢查),20道選擇題務必在1小時內完成,最好在45分鍾內完成。按科目分值和難易程度簡單計算,化學用時50~55分鍾,物理約70分鍾,生物25~30分鍾。
高中化學方程式的配平竅門相關 文章 :
★ 高三化學方程式配平學習技巧總結歸納
★ 高三化學方程式配平學習方法總結
★ 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技巧
★ 高三化學方程式配平技巧介紹分享
★ 高二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
★ 常用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
★ 化學方程式書寫計算步驟及配平技巧大全
★ 化學方程式配平 高中
★ 如何配平化學方程式
⑽ 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化學方程式不管是在化學學習中還是考試中都非常重要,如果方程式不配平的話做題就會出錯。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中化學方程式配平方法與技巧,一起來看看吧。
1、最小公倍數法
首先在反應物和生成物中找到同一種原子所在化學式中的原子個數,口算出這兩個數字的最小公倍數。
技巧:該原子在反應物和生成物中都分別只存在於一種物質中。
如:“磷”和“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反應,反應物“氧氣”中的氧原子個數為2,生成物“五氧化二磷”中的氧原子個數為5,算出2和5的最小公倍數為10。然後分別調整“氧氣”和“五氧化二磷”的系數,使等號兩邊氧原子個數相等。
再根據“五氧化二磷”配出的系數調整“磷”的系數,使磷原子守恆。最後註明反應條件(標明箭號),將短線改為等線。
2、系數定“1”或“a”法
配平化學方程式時,將方程式中含原子種類和數目最多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規定為“1”或“a”,以該化學式中各原子的數目為准,將化學方程式中各種原子的原子數配平。例如:配平化學方程式:C4H10 + O2 CO2 + H2O
該化學方程式左邊“C4H10”中原子數最多,將它前的化學計量數規定為1。左邊碳、氫原子數分別為4、10,則給右邊“CO2”和“H2O”前分別配4和5;C4H10 + O2 4CO2 + 5H2O右邊氧原子總數為13,給左邊“O2”前配化學計量數13÷2=13/2C4H10 +13/2 O2 4CO2 + 5H2O給各化學計量數都乘以2,將各化學計量數化學整數,使方程式配平2C4H10 +13O2 8CO2 + 10H2O若將“C4H10”前的計量數定為a,該化學方程式先配為:aC4H10 + 13a/2O2 4a CO2 + 5aH2O給化學方程式中各化學式前的計量數都乘以2/a,使各化學計量數化簡,即得2C4H10 +13O2 8CO2 + 10H2O。
3、奇偶配平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化學方程式兩邊某一元素多次出現,並且兩邊的該元素原子總數有一奇一偶,例如:c2h2+o2——co2+h2o,此方程式配平從先出現次數最多的氧原子配起。o2內有2個氧原子,無論化學式前系數為幾,氧原子總數應為偶數。故右邊h2o的系數應配2(若推出其它的分子系數出現分數則可配4),由此推知c2h2前2,式子變為:2c2h2+o2==co2+2h2o,由此可知co2前系數應為4,最後配單質o2為5,寫明條件即可:
2c2h2+5o2==4co2+2h2o
4、觀察法配平
有時方程式中會出現一種化學式比較復雜的物質,我們可通過這個復雜的分子去推其他化學式的系數,例如:fe+h2o——fe3o4+h2,fe3o4化學式較復雜,顯然,fe3o4中fe來源於單質fe,o來自於h2o,則fe前配3,h2o前配4,則式子為:3fe+4h2o=fe3o4+h2↑由此推出h2系數為4,寫明條件,短線改為等號即可:
3fe+4h2o==fe3o4+4h2↑
(1)選擇化學方程式兩邊原子數目最大或原子數目差值最大的原子先進行配平;
(2)配平時先從含原子種類和數目最多的化學式入手;
(3)若化學方程式中有單質,含單質元素的原子放在最後一步配平;
(4)化學方程式配平後,各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必須化為最簡整數比;
(5)化學方程式配平後要認真檢查。
還原性
S+O2===SO2 S+H2SO4(濃)===3SO2+2H2O
S+6HNO3(濃)===H2SO4+6NO2+2H2O 3S+4HNO(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寫成P2O5) 2P+3X2===2PX3(X表示F2,Cl2,Br2)
PX3+X2===PX5 P4+20HNO3(濃)===4H3PO4+20NO2+4H2O
C+2F2===CF4 C+2Cl2===CCl4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氣)
2C+SiO2===Si+2CO(製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純)+4HCl) Si(粉)+O2===SiO2
Si+C===SiC(金剛砂) Si+2NaOH+H2O===Na2SiO3+2H2
氧化性
F2+H2===2HF F2+Xe(過量)===XeF2 2F2(過量)+Xe===XeF4
nF2+2M===2MFn(表示大部分金屬) 2F2+2H2O===4HF+O2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F2+Cl2(等體積)===2ClF
3F2(過量)+Cl2===2ClF3 7F2(過量)+I2===2IF7
Cl2+H2===2HCl 3Cl2+2P===2PCl3 Cl2+PCl3===PCl5
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2FeCl2===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2 Cl2+2NaI===2NaCl+I2
5Cl2+I2+6H2O===2HIO3+10HCl Cl2+Na2S===2NaCl+S
Cl2+H2S===2H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 O2+K===KO2
S+H2===H2S 2S+C===CS2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N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2+6Rb===2Rb3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