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1、工資個稅公式: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方法: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②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有哪些
個人所得稅是調整征稅機關和自然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計算個稅方法:應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扣除社保後的月工資-起征點5000元)*工資所在級別的稅率-速算扣除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十一
居民個人取得綜合所得,按年計算個人所得稅;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預扣預繳稅款;需要辦理匯算清繳的,應當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內辦理匯算清繳。預扣預繳辦法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制定。
居民個人向扣繳義務人提供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繳義務人按月預扣預繳稅款時應當按照規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絕。
非居民個人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有扣繳義務人的,由扣繳義務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繳稅款,不辦理匯算清繳。
③ 個稅怎麼計算公式
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應納稅額=(應付工資-五險一金-起征點5000)*稅率-附速算扣除額:調整後的第 7 級超額累進稅率如下:每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稅率為3%,速算扣除為0。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稅率為10%。快扣105元。
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0%。快扣555元。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25%,速算扣除1005元。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0%,速算扣除2755元。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為35%。快扣5505元。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的部分,稅率為45%,速算扣除13505元。
拓展資料:
1、工資稅計算方法納稅額=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每月應納稅所得額=(應付工資-三險一金)-5000,工資=應付工資-四款-納稅,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和物業租賃收入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如果每次收入低於40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筆所得額-800)*20%,如果每次收入超過4000元: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項所得額*(1-20%)*20%,財產轉讓所得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總收入-財產原值-合理稅額)*20%。
2、利息、股息、紅利收入和意外收入的應稅計算公式: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每項所得額*20%。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實施修改後的個人所得稅法有關問題的公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根據稅法修正案的相應規定,現就有關實施的具體問題公告如下: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投資者的生產經營所得,適用稅法修訂的費用扣除標准和稅率表根據稅收法律、法規和文件的規定,先計算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再計算年度應納稅額。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如下:前8個月應納稅額=(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前相應稅率-速算扣除)×8/12,未來4個月應納稅額=(年應納稅所得額)×稅法修改後對應稅率-速算扣除)×4/12,年度應納稅額=前8個月應納稅額+後4個月應納稅額,納稅人應當在年度終了後3個月內,按照上述方法計算應納稅額,並進行終結支付。只有超出部分需要依法征稅。
3、比如一個人月薪10000元,每月繳納社保公積金1000元,其中一個孩子在上學,每個月可以抵扣1000元,那麼他的個人應納稅額為10000- 1000-1000-5000=3000元。對比個人所得稅利率表,可以計算出他的個人應納稅額為3000*3%=90元。個人所得稅是規范稅務機關與自然人居民和非居民在個人所得稅徵收管理中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英國是第一個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國家。1799年,英國開始試行差別稅率來徵收個人所得稅。直到 1874 年,它才成為英國的固定稅。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包括居民納稅人和非居民納稅人。居民納稅人有足額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外的所有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④ 個稅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1、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3、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⑤ 個稅計算公式是什麼
個稅計算公式如下:1、增值稅稅率:小規模3%,一般納稅人17%。計算方法:銷售收入(不含稅)*稅率;2、營業稅率:不合格5%,合格3%,計算方法:銷售收入(不含稅)*稅率;3、附加稅:(1)城建稅:7%計算方法:增值稅(營業稅)稅額*7%;(2)教育費附加:3%計算方法:增值稅(營業稅)稅額*3%;(3)地方教育費附加:2%計算方法:增值稅(營業稅)稅*2%;4、印花稅:購銷合同按購銷金額的0.03%粘貼;帳簿按5元/冊計繳;每年按「實收資本」和「資本公積」之和的0.05%繳納;5、企業所得稅:(1)審計稅:稅率20%,25%。計算方法:應納稅額=利潤*適用稅率。(2)核定徵收:20%和25%的稅率由專門管理人根據企業具體情況確定。稅率:7%和10%計算方法:應納稅額=應納稅銷售額*核定所得稅率*適用稅率6。工資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原起征點3500,現在起征點5000。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⑥ 個稅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個稅的計算公式是:個人所得稅=[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也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⑦ 個人所得稅兩種計算方法是什麼
法律分析:個人所得稅兩種計算方法:
一:不並入綜合所得,計稅方式如下:
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月換算後的綜合所得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二:並入綜合所得,計稅方式如下:
發放的獎金數與居民個人當月的工資薪金,採用累計預扣法進行計算個人所得稅。
根據預扣預繳法,個稅的計算公式如下:
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1、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2、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3、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4、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5、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6、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7、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8、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⑧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是什麼
個人所得稅率是個人所得稅稅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比例。個人所得稅率是由國家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的,根據個人的收入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收入達到繳納標準的公民應盡的義務。2011年6月30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30日表決通過了個稅法修正案,將個稅免徵額由現行的2000元提高到3500元,適用超額累進稅率為3%至45%,自2011年9月1日起實施。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個稅免徵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扣除標准: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准算
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⑨ 個稅怎麼計算
工資個稅的計算方法:納稅額=個人的應稅額*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而應稅額是個人當年的工資總收入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等法定扣除後的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