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時區如何計算
肯定要考慮日期變更線的問題
一般來說,從變更線東往西加一天,從西向東減一天
至於時區,東加西減
作題時,你可以先算時區再看變更線
最麻煩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將題放入地圖中做
當然,前提是要對世界地圖熟悉
這樣,你可以聯繫到我們生活實際來作題,把握性會比較大
做這種題,不在乎到底做過多少題,而在於到底弄懂了多少
1.向東是+,向西是-
2.目前,全世界多數國家都採用以區時為單位的標准時,並保持與格林尼治時間相差整小時數;但是,有些國家仍然採用其首都或重要商埠的地方時為該國的標准時間。這樣,這些國家的標准時間與格林尼治時間的差數就不是整小時數,而有時、分之差。
3.西三區
以本初子午線東西各15度(經度)為0時區,然後各向東、向西,每30度為一個時區,向東為正時區(比如:北京
+8:00
為東8區),向西為負時區(比如:紐約
-5:00
為西五區),東西時區最後相會於國際日期變更線(東西經180度)
世界時區的劃分以本初子午線為標准。從西徑7.º5到東經7.º5(經度間隔為15º)為零地區。由零時區的兩個邊界分別向東和向西,每隔經度15º劃一個時區,東、西各劃出12個時區,東十二時區與西十二時區相重合;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平太陽時作為本區的標准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標准時相差一小時。時區界線原則上按照地理經線劃分,但在具體實施中往往根據各國的行政區界或自然界線來確定,以方便使用。
『貳』 地理時區怎樣計算
計算的區時=已知區時-(已知區時的時區-要計算區時的時區),(註: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
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1:已知東京(東九區)時間為5月1日12:00,求北京(東八區)的區時?
北京時間=12:00-(9-8)=11:00(即北京時間為5月1日11:00)。
例2: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倫敦(中時區)的區時?
倫敦時間=12:00-(8-0)=4:00(即倫敦時間為5月1日4:00)。
例3:已知北京時間為5月1日12:00,求紐約(西五區)的區時。
紐約時間=12:00-[8-(-5)]=-1:00+24:00-1天=23:00(即紐約時間為4月30日的23:00)。(註:當算出的區時為負數時,應加上24:00,日期減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4月30日)。
例4:已知紐約時間為5月1日12:00,求東京的區時?
東京時間=12:00-[(-5)-9]=26:00-24:00+1天=2:00)即東京時間為5月2日2:00)。(註:當算出的區時大於或等於24:00時,應減去24:00,日期加一天,即從5月1日變為5月2日)。
判斷新舊兩天,要看兩條線,一是人為日界線-180度國際日期變更線,二是自然分界線-當地時間為0點的地區經線。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日期應減1天,比如你在國際日期變更線西側,當地時間是20日的00:30,當你自西向東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後,你所在位置的當地時間是19日的00:30。如果是自東向西越過國際日期變更線,則應該加1天。
地球時區劃分為24個時區,計算方法:要計算的區時=已知時區-(已知區時的時區-要計算區時的時區),其中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
以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為零時區,國際上採用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的方法,向東為東一區到東十二區,向西是西一區到西十二區,東區時間比西區早。
其中以0°經線為中央經線的時區為中時區也稱零時區,由此向東到180°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向西到180°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均為半時區。
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從零時區向東,每增加一個時區,時間增加1小時,向西每增加一個時區,時間減少1小時。西十二區比東十二區在時間上少24小時。
時區劃分方法
地球是自西向東自轉,東邊比西邊先看到太陽,東邊的時間也比西邊的早。東邊時刻與西邊時刻的差值不僅要以時計,而且還要以分和秒來計算,這給人們帶來不便。
為了克服時間上的混亂,1884年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國際經度會議(又稱國際子午線會議)上,規定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東、西各12個時區)。規定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為中時區(零時區)、東1—12區,西1—12區。
每個時區橫跨經度15度,時間正好是1小時。最後的東、西第12區各跨經度7.5度,以東、西經180度為界。每個時區的中央經線上的時間就是這個時區內統一採用的時間,稱為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時間相差1小時。
例如,中國東8區的時間總比泰國東7區的時間早1小時,而比日本東9區的時間晚1小時。因此,出國旅行的人,必須隨時調整自己的手錶,才能和當地時間相一致。
凡向西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撥慢1小時(比如2點撥到1點);凡向東走,每過一個時區,就要把表撥快1小時(比如1點撥到2點)。並且規定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舊址)為本初子午線,即零度經線。
『肆』 關於世界時區的劃分和計算
全球共劃分為24個時區,以0°經線為准,左右各7.5°的范圍是零時區,以此類推,向東每隔15°依次為零時區,東二區,東三區。向西方向的同理為西二區,西三區。
『伍』 地球時區如何劃分和計算
地球時區劃分為24個時區;計算方法:要計算的區時=已知時區-(已知區時的時區-要計算區時的時區),其中東時區為正,西時區為負。
以倫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為零時區,國際上採用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的方法,向東為東一區到東十二區,向西是西一區到西十二區,東區時間比西區早。
其中以0°經線為中央經線的時區為中時區也稱零時區,由此向東到180°依次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向西到180°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均為半時區。
因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從零時區向東,每增加一個時區,時間增加1小時,向西每增加一個時區,時間減少1小時。西十二區比東十二區在時間上少24小時。
『陸』 時區計算
你好
時區的計算應該提供經度,是計算已知經度在哪個時區。
國際上規定:0°經度東邊7.5度東經度和西邊7.5度西經度為中時區,也叫0時區;然後從0時區起向東向西各分為12個時區;東12區有7.5度和西12區有7.5度實際上是和為一個時區的。0時區的經度范圍是7.5°W過0°經線至7.5°E;東1區的范圍是7.5°E往東到22.5°E……
根據這個劃分依據和各時區經度的分布規律,計算任意經度的時區的方法是:看已知經度中有幾個15°的整倍數,然後看余數,余數小於7.5度,整倍數是幾,這個經度就在幾時區;余數大於7.5度,這個經度所在時區是整倍數加1。東經度在東時區,西經度在西時區。
例1:123.4°E所在時區是( )時區。
解:123.4°中有8個15°的整倍數,余數是3.4°小於7.5°,所以,123.4°E所在東8時區,
答: 123.4°E所在時區是( 東8區 )時區
例2:176.7°W所在時區是( )時區。
解:176.7°中有11個15°的整倍數,余數是11.7°大於7.5°,所以,123.4°E所在西12時區,
答: 167.7°E所在時區是( 西12區 )時區
『柒』 關於24個時區的計算
巧解「時差」的計算
時差問題確實是一個有著實際用途的問題,重視它不僅僅是為了高考;並且隨著我國對外交往的日益增多,這個問題顯得更為重要。
從教材來看,這一部分的內容比較深,由於篇幅有限寫得很濃縮。實際上,它的內容包括地球自轉、經度、方向、時間等概念,以及它們的綜合運用,所以很復雜;而且,這些又都是運動著的,變化著的,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因此顯得抽象。從學生來說,對建立立體觀念感到很困難。如何使學生能在短時間里快速、准確地掌握「時差」計算,筆者認為必須明確概念、簡化解題、學用結合。
明確概念一:
國際上規定,因為地球每24小時自西向東自轉一周,共360度,即每一個小時轉經度15度,故把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具體劃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線為基準,從西經7.5度至東經7.5度劃分為一個時區,叫中時區。在中時區以東,依次劃分為東一區至東十二區;在中時區以西,依次劃分為西一區至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各跨經度7.5度合為一個時區。每個時區標准經線的地方時,為整個時區的區時。相鄰兩個時區的區時,相差一小時。在任意兩個時區之間,相差幾個時區,就相差幾小時。較東的時區,區時較早;較西的時區,區時較晚。
例:當中時區為4月30日18時時,東、西12區的日期和時間各是多少?
[分析] 本題考查內容是時區的分布、區時的換算、日期的變更。
此題應先畫一簡圖,明確時區的分布規律。簡化解題。
西
十二
區
中
時區
東
十二
區
首先,明確時區的劃分,每隔經度15度劃分為一個時區,全球共24時區。以本初子午線為標准,向東、向西各跨經度7.5度為中時區,中時區向西劃分西一區到西十二區,向東劃分東一區到東十二區。其次,利用這一簡單的圖解方式求時差,學生最易掌握。只要將甲、乙兩地中間的格數一數,就得出兩地的時差。這樣形象地看著做題,學生不易搞錯。這種方法不超越日界線,就不涉及日期的變更,更易於學生掌握。但應該注意兩點,即如果兩地時間相減得負數,或者兩地時間相加超過24小時,就應該變更日期了。若所求出的時間大於 24小時,則時間為此時間與24的差值,而日期要加一日,若所求時間為負值,則時間為與24之和,日期要減去1日。
如圖所示,中時區與東12區相差12個時區,而相鄰時區相差1小時,因此,中時區與東十二區相差12小時。依據東早西晚,東12區在中時區的東邊,因此,東12區比中時區時間早,用加法,即18時+12小時=30小時,又因30小時大於24小時,即超過一日,因此,東12區的日期應加1日,即為5月1日早6時。
同理,西12區與中時區也相差12時區,即相差12小時。又因西12區在中時區的西邊,根據東早西晚,西12區比中時區少12小時,用減法,即18時-12小時=6小時,日期與中時區相同,即西12區為4月30日早6小時。
本題答案為:東12區是5月1日早6時,西12區為4月30日早6時。
如果已知經度,不知時區,則該地所在時區的序號=該地經度÷15=商+余數。若余數小於7.5度,則商數為所求時區的序號;若余數大於7.5度,則商數加1。該地為東經度即在東時區,該地為西經度即在西時區。
例:甲地位於東經36度 ,乙地位於西經117度, 求甲、乙兩地的時區。
解:甲地:36÷15=2+6,余數6小於7.5度,則商數2為所求時區的序號;甲地位於東經度 ,便是東2區;
乙地:117÷15=7+12,余數大於7.5度,則時區的序號為商數7加1,乙地位於西經度,便是西8 區。
答:甲地為東2區,乙地為西8區。
明確概念二:
國際上規定原則上以180度經線作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由於在任何時刻,東十二區總比西 十二區早24小時,即一天,因此,自東十二區向東進入西十二區,日期要減去一天;自西十二區向西進入東十二區,日期要增加一天。
例:一架飛機飛過日界線後,發現接連過了兩個國慶節,這架飛機是:
A. 自東向西飛行 B. 自北向南飛行.
C.自西12區飛向東12區 D. 自東12區飛向西12區
180度
東十二區
增加一天
5月1日早6時。
向東
「今天」
經線
西 十二區
減去一天
向西 4月30日早6時
「昨天」
[分析] 本題考查內容是: 時區的分布及日界線的變更。
見簡化解題圖,過日界線後,接連過兩個國慶節,說明過日界線後,日期變晚,即要減一天。因東12區總比西12區早一日,故飛機一定是從東12區飛向西12區,即從日界線的西側飛向日界線的東側。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單純的理論學習可能顯得枯燥乏味,但一旦與實踐結合,灰色的理論就會變得鮮活。
例如,在復習「日界線」知識時,引用 :孕婦乘海船東行,在日界線西、東側分別產下一名男嬰和女嬰,結果妹妹比親哥哥「大」。這樣,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明確概念三:
地球上任何地方正午均為12時,赤道上日出為6時,日落為18時,要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和晝夜狀況,判斷出正午的位置,或赤道上晨昏線位置。由此可判斷不同地方的時間。
例:讀中心點為北極的示意圖(見圖),若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斷甲地的時間:
A. 8時 B. 9時 C. 15時 D. 16時
分析:該圖是地球北極的示意圖,地球按逆時針方向旋轉,a為晨線,b為正午,c為昏線,每條經線的間隔時間為24÷8=3小時,此圖晝夜平分,可知a 為6時, 甲為12時-3小時=9時,答案為B。
學用結合。
例:2002 /9 /15日10時商貿洽談會在里約熱內盧(西經43度)開幕,上海的趙先生將代表公司出度洽談會。這也是他第一次走出國門。
1.飛機從上海抵里約熱內盧需10小時,趙先生擬乘下列哪個航班才能既不遲到,又可以盡可能地減少時間的浪費
A. 16日7時 B. 15日9時 C. 16日11時 D. 15日11時
[分析] 里約熱內盧(西經43度)所在時區為西3區(43÷15=2+13)。
上海(東8區)較里約熱內盧早11小時:8-(-3)=11。
里約熱內盧開會時間2002 /9 /15日10時對應上海時間為:10+11=21(時)(15日)。
飛機從上海抵里約熱內盧需10小時,趙先生按時出席會議,理論上離開上海為:
21-10=11(時)(15日)。
考慮下飛機到會場要一定時間,既不遲到,又可以盡可能地減少時間的浪費的航班為15日9時 。答案為B。
2. 趙先生到達里約熱內盧後,身體感到不適,其原因可能是
A. 空氣稀薄,呼吸困難 B. 陽光直射,紫外線強烈
C. 氣候干 ,空氣乾燥 D. 時差反應,生物鍾紊亂
[分析] 上海(東8區)較里約熱內盧早11小時,一地處於白天,另一地就是黑夜,趙先生到達里約熱內盧後,身體須有一個適應過程。答案為D。
做本題,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使學生在疑難中積極思維、增長智慧;更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善於思考的良好思維品質。
「時差」題題型復雜多變,許多學生都談題色變,可是畏懼解決不了問題,只要每次析題都遵循明確概念、理解清晰、透徹,再輔之以這幾幅實用的簡化圖解題,各種題便能迎刃而解。
『捌』 時區計算的公式是什麼
地理時區&區時
⒈時區
(1)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將全球經度劃分為24個時區,各時區以其中央經線的地方時作為全時區的共用區時。
(2)某經度所在的時區計算:
經度/15度=商……余數。
如果余數小於7.5,所在時區=商數
如果余數大於7.5,所在時區=商數+1
2.區時
(1)時區每差1個區,區時相差1小時,東早(多)西晚(少)
注意:過日界線日期要先加減一天
(2)公式計算:
甲時區-乙時區=甲區時-乙區時
注意:東時區寫成正數,西時區寫成負數。正負數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別。
3.地方時
(1)根據太陽照射情況形成的時刻,如太陽直射點所在經線(位於晝半球中央)為12點。(地球自轉會造成照射情況的變化,地方時就變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圖上讀出特殊地方時(如12點、0點或24點、6點、18點)的分布。
(2)圖上計算:
經度每相差15度地方時相差1小時(或1度/4分鍾、經度1分/4秒鍾),東早(加)西晚(減)
注意:過日界線時日期還要再加(向西)減(向東)一天
(3)公式計算:
(甲經度-乙經度) 1小時/15度=甲地方時-乙地方時
注意:東經度寫成正數,西經度寫成負數。正負經度已經考慮了日界線兩側的日期差異。
4.太陽高度角的計算方法
兩地之間的太陽高度角的差=兩地之間的緯度差
5.日出、日落時刻
(1)地方時、區時計算
(2)日出時刻=(24-晝長)/2
日出時刻=12-晝長/2
(3)日落時刻=24-日出時刻
日落時刻=12+晝長/2
6.正午太陽高度
(1)正午太陽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陽高度,即地方時12點時的太陽高度。
(2)圖上推導(略)
(3)計算公式(與直射點相比):90度-某地H=直射點緯度與某地緯度的角度差的絕對值
技巧:可以將北緯寫成正數,而將南緯寫成負數。
(4)計算公式(與任意緯度相比):甲H-乙H=(甲緯度-乙緯度)的絕對值
注意:北緯度寫成正數,南緯度寫成負數
7.某日(R)太陽直射點的地理緯度位置=23 26′N—R—6月22日*(23 26′*4/365)
說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計算一年當中某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位置;
(2)計算結果若是正值,則為北緯;若為負值,則為南緯;
(3)R為某日日期,R-6月22日為該日與6月22日相差的天數,(23 26′*4/365)為太陽直射點一日內移動的緯度距離。(假設其移動是勻速的)
8.極晝極夜的范圍=90-太陽直射點的度數
9.某地晝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
10.某地夜長=24—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夜長=與該地緯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緯度的晝長
即:緯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長+夜長=24小時
11.晝長、夜長
(1)晝長=日落時刻-日出時刻
注意:前後時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時,比如都是北京時間
(2)晝長=(12-日
晝長=(日落地的地方時-12)*2注意:均指該地地方時
(3)圖上計算:
晝長=24小時*晝弧/360度
(4)北緯某地晝長=對應南緯的夜長
(5)夜長=24-晝長
12.兩點的相對高度公式:
(x-1) h≤H<(x+1) h,其中H為相對高度,h為等高距,x為等高線條數
『玖』 地球時區的劃分和計算
這個問題問得好,實際上地球時區劃分為二十四時區這件事並沒有達成共識,只是全世界的一些國家在某次國際會議上達成了一次共識,這才將全球劃分為24個時區,實際上劃分為十二個時區也不是不可以的。
另外,之所以設定二十四個時區,估計是為了對應二十四小時,分了二十四個時區,每一個時區的時間差是一小時。這樣劃分也是比較合理的。但要較真的說,劃分為十二個時區也無不可,直接按照每個時區2小時計算就可以了。就好比我國佔了五個時區,但卻都按照東八區的時間作為校準時間,所以按照十二個時區劃分,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