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愛一行干一行」還是「干一行愛一行」
最近,一個向許振超同志學習的熱潮,在山東省和全國各地興起。許振超同志不愧是我們工人隊伍中涌現出來的敢想敢幹、能幹會干、苦幹實乾的優秀代表,是新時代產業工人的楷模,是我們廣大幹部職工學習的榜樣。
一、要學習他愛崗敬業、為國奉獻的主人翁精神,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
許振超同志認為,愛崗就要敬業,敬業就要精業。他參加工作30年來,對待工作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甘於奉獻。許振超同志的事跡生動地說明,只要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一定會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績。
要牢固樹立勞動光榮的思想觀念,熱愛本職工作。勞動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步的基礎,離開勞動,人類一天也不能存在下去。對於我們新時期的廣大職工來說,勞動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會,是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每項勞動都是光榮的,每個勞動者都是偉大的,每個工作崗位都是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愛崗敬業,反映一個人的人格。在工作中敷衍了事,推委扯皮,就是對別人的不尊重,就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我們工人階級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主力軍,必須萬分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盡職盡責地干好本職工作。
對待工作要精益求精,努力做崗位的行家裡手。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特點,每項工作都有自己的規律,每個任務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
我們要像許振超同志那樣,勤學苦練,刻苦鑽研,不僅要求過得去,而且要求過得硬。要科學解決工作中的各種難題,積極探索各項工作的內在規律。要以為國爭光的主人翁精神,自我加壓,不斷超越已取得的成績,追求更高目標,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國工人階級的風采。
二、要學習他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拼搏精神,做民族振興的脊樑
許振超同志在工作中,經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貨船打交道,他始終抱定了「爭就要爭世界第一」的雄心壯志。許振超同志的事跡生動地表明,中國工人階級是有志氣、有骨氣的,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能夠做到;外國人做不到的,我們也能夠做到。
要有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艱苦奮斗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方式,也是一種高尚的情操和品質,是我們工人階級的優良傳統。艱苦奮斗,可以使人有百折不撓的頑強鬥志,有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有埋頭苦乾的工作作風。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風險和困難。我們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決克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在任何艱難困苦面前毫不動搖,在攻艱破難中開拓前進。
要發揚奮勇拼搏的實干精神。許振超同志的成績是靠實乾乾出來的。實干往往會遇到許多困難,會有風險,要承擔責任,需要我們既要有真抓實乾的態度,又要有真抓實乾的能力。在實際工作中,有的人為了省力或者是因為缺少解決問題的方法,把實干變成了「虛干」,嚴重損害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敗壞了黨的形象。我們要以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不畏艱難,不計個人得失,以科學的態度和扎實的作風,真抓實干,務求實效。
三、要學習他與時俱進、爭創一流的創新精神,做知識型的現代產業工人
許振超是老三屆的初中畢業生,十年「文革」使他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但他始終認為,「一個人可以沒有文憑,但不能沒有知識;可以不進大學,但不能不學習。」他是富有創造性的現代知識型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
要勤於學習。學習是前進的基礎,是創新的前提。過去常說「咱們工人有力量」,從許振超身上我們看到,掌握了知識的工人更有力量。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初現端倪。要獲得知識,就要像許振超同志那樣堅持不懈地學習。
要善於創新。我們廣大職工在生產第一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也是科技創新的實踐者。要有大膽創新的勇氣。勇於突破傳統經驗的束縛,不要怕冒風險,不要墨守成規。要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盲目崇拜和迷信外國,在虛心學習世界各國的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樹立超越世界先進水平的勇氣和決心。要有科學的創新方法。創新不是蠻干,而是遵循客觀規律,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就是創新的起點,要在解決難題中,探索出新的辦法,總結出新的規律。要鼓勵創新,對於成功的創新成果,要充分利用;對於創新者的事跡,要大力宣揚。對於失敗的探索嘗試,也要寬容對待,努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良好環境。
四、要學習他團結協作、相互關愛的團隊精神,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者
在工作中,許振超同志對於個人的「絕活」,從不保守;在生活中,他像個老大哥,不管誰有困難,都會無私幫助。許振超同志的言行,模範實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贏得了廣大職工群眾的衷心愛戴。
要真正關心群眾疾苦。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心聲。把群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解決群眾的疾苦作為工作的第一目標,以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評價工作成效的標准。要帶著問題調研,帶著感情做工作,帶著責任抓落實。為廣大職工群眾盡心竭力解難事,扎扎實實做好事。
要以身作則,團結帶領大家共同前進。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基層領導幹部,在群眾中間,直接與群眾打交道,一言一行都代表著黨的形象。要注意發揮好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同時,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使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大家一道前進。
許振超的「絕活」
許振超的"無聲響操作",偌大的集裝箱放入鐵做的船上或車中,居然做到了鐵碰鐵,不出響聲,這是許振超的一門"絕活",其實他所以創造了這種操作法,是因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裝箱、船舶的磨損,尤其是降低橋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實踐證明,它是最科學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島港老港區承運了一批經青島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劇毒危險品,這個貨種特別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發惡性事故。當時,鐵道部有關領導和船東、貨主都趕到了碼頭。為確保安全,碼頭、鐵路專線都派了武警和消防員。泰然自若的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在關鍵時候把"絕活"亮出來了,只用了一個半小時,40個集裝箱被悄然無聲地從船上卸下,又一聲不響地裝上火車。面對這輕松如"行雲流水"般的作業,緊張了許久的船主、貨主們迸發出了歡呼。
許振超是位創新的探索者,他的認識很樸素: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絕活兒"。這些"絕活"可以使我成為一名能工巧匠,這是時代和港口所需要的。就是憑籍著這樣的一種信念,許振超的"技術口袋"里的"絕活"愈來愈多了。
"一鉤准"是許振超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開門機時的創造。集裝箱上有4個鎖孔,從幾十米高的橋吊上看下去,很難分辨,更別說用在空中擺盪的吊具放下去,一次把瑣眼都對齊,把集裝箱抓牢靠了。但是,許振超和他的隊友們就是做到了。許振超煉成"一鉤准"的訣竅是,鉤頭起吊平穩,鋼絲繩走"一條線"。他的大徒弟張顯新操作起來,輕松自如,一鉤一個准。他笑著說:"我練了1年才練出來的。"
"一鉤凈"是許振超的又一項發明。在青島港開吊車的司機,都知道一個"四穩"的口訣:就是在艙內起鉤要穩,旋轉時要穩,落鉤時要穩和變幅時要穩。但要協調做到這四個方面很不容易。特別是落鉤,操作不好就會造成貨物撒漏。如何能做到不讓貨物撒出來?許振超開始練習,練了半年後,做到了吊具一鉤下去,一點不撒,他把這種技術起名為"一鉤凈"。抓糧食時,吊具一抓鬥重10噸。要准確地把抓起來的10噸糧食裝入長12.5米,寬2.7米的車廂,很不容易。因為吊車的抓鬥伸張開有3.4米,比車廂要寬。許振超就反復練習,琢磨抓鬥的嘴張多大正合適,終於找出了恰當尺寸。鐵路運糧食時,對裝車的標准要求很嚴格,糧食要在車廂內打個尖,高出車廂80公分,碼頭工人叫起"龍骨"。打這個"龍骨"很難,坡度要合適,坡面要平滑,蓋上蓬布後,才能不存雨水。許振超用他的"一鉤凈",把這些問題給解決了。
許振超發明的"二次停鉤"如今已經被橋吊司機們廣泛應用。他經過統計發現,橋吊作業中最容易出安全問題的環節就是箱子一起一落的時候。為避免發生類似問題,他要求橋吊隊每名司機在吊箱時都要做一次"二次停鉤",就是箱子剛離地和快落地的一剎那,放慢速度,先觀察後起落,這樣做雖然使每次操作時間多了幾秒鍾,但杜絕了事故隱患,最終提高了生產效率。
許振超的另一個"絕活"叫"無故障運行"。結合青島港口的實際,許振超提出了一個核心班輪保班作業"一二三"的工作法,"一"就是"一個目標":橋吊呈現無故障運行;"二"就是"兩個制度":凡是保班作業,一要技術主管晝夜值班制,二是出現突發故障15分鍾排除制度;三是"三個事先":對橋吊,保班作業前要技術主管事先檢修一遍,事先掌握船舶技術資料、作業箱量,事先動員。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實現了保班作業無故障運行的目標。之後,他們又在全國沿海港口率先實現了"核心班輪保班全部100%"的目標。
工友們都說許振超能琢磨也會琢磨,他創造的那些"絕活"推廣後,鑄造了青島港的新優勢,也引領了工友們創新的興趣和熱情。
青島港里「絕活」多
許振超在青島港工作了30年,除創出了許多令同行瞠目的"絕活"外,也成為了一名青島港碼頭工人科技創新的引領者,他不僅帶出了身邊的一個"絕活"隊,也讓他的這種精神水銀泄地般地涌進港口的每一個角落,帶起了全港口的大練"絕活"熱。
現在,在許振超的隊里,已經涌現出了許多像他一樣的"裝卸專家"。那些技術主管們,已經成功地主持了許多橋吊的電控改造。他們的維修班還改進了橋吊鋼絲繩更換方式,大大縮短了換鋼絲的時間,是全國沿海港口最短的。
在青島港大港公司候工樓的走廊里,有一個"學振超精神,亮裝卸絕活"的專欄,在那上面,我們認識了幾位年青的工友:
十七班班長李瑞青。他的"絕活"就是碼個氧化鋁的標准垛。氧化鋁的標准垛最不好碼,但李瑞青碼的垛整齊堅固,七層高的垛下緊上松,層層收緊;一個叫鄭順的裝卸工,小袋物標准勾做的最有名,用行話說,現在干小袋,裝糧食、糖、化肥、硫磺、魚粉和純鹼一類的貨物,都使用網路裝勾,網路掛鉤吊運。鄭順摸索出了自己的辦法:千件重四五十公斤貨物,勾型要對碼兩趟,每趟4批,5層高,定40包,要包口朝里。搬包時要先碼外,後碼內,包要放平,成批成行。蓬布封火車看上去簡單,實際要封好很不容易,一名叫秦泗成的工人卻"一騎絕塵"創造了帶有自己風格的封車法。他封車講究先將蓬布伸緊鋪好,兩塊蓬布邊的接縫處相應對齊,共同折疊兩次後在蓬布上放上兩根封車大繩。他總結說,在蓋蓬前栓加固大繩時,要先把四周蓬上的小繩栓緊,然後將車頂的兩道縱向大繩與每道大繩交叉拉緊並打上死結。秦泗成的封車術省時又達標,自然也成了工友們學習的榜樣。
在許振超的帶動下,青島港的工人們立足崗位,開展了一場"學習和技術的革命"。一個價值400多元的將要報廢的柱塞閥,在油港公司生產服務中心鍋爐班工人們的手中,被重新修復利用了起來。他們自己鑽研,用土辦法讓一個本應該扔掉的柱塞閥重新用上了。
"第一的工作,第一的責任,第一的標准。"青島港的碼頭工人,用這樣的標准激勵自己去創新,工人中的技術革新如火如茶。
青島港(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常德傳說,只要工人們有了"振超精神",只要他們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青島港就能不斷地創造出奇跡。
評論:各行各業都需要"絕活"
如果不是許振超創造了"無聲響操作法",把裝卸速度提高了上去,很難想像他和他的工友們只憑籍傳統作業,就能屢屢打破世界記錄;如果不是"許振超們"各顯其能,讓港口的每一處角落都"絕活"亮眼,青島港要躋身世界現代港口前列的夙願,恐怕也只能是紙上談兵。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一招鮮,吃遍天。"所謂的"一招鮮"當然就不是大眾化的,我有你也有的。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原北京百貨大樓的售貨員張秉貴,"絕活"就是賣糖果。當時櫃台上經營的糖果有80多種,不管你這樣稱幾兩、那樣稱幾兩,他都心算"一口清",而且稱糖"一抓准";售票員李素麗是北京公交行業的一面旗幟,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要求,她刻苦地學習文化知識,還自學英語、啞語,鑽研心理學、語言學。為了成為一名"活地圖",她業余時間走街串巷,幾乎轉遍了北京城。在當了18年售票員後,她又以服務熱線的形式,將個人的服務規范成一個品牌,形成了一個服務群體;還有上海的徐虎,一名普通的成天與糞水污穢打交道的水電維修工,他沒有小瞧這個行業的技術,一門心思地也煉出了過硬的"招數"。有一套"硬本事"的支撐,他和他的同事率先推出了全天候服務制,承諾24小時解決各類水電急修問題。10多年間,他從未失信過他的用戶,群眾叫他"晚上19點的太陽"。鐵人王進喜也有自己的"絕活",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他就和工人、技術員們在調查研究了地層情況後,改革鑽頭鑽具,用四十年代的老鑽頭打出了當時全油田第一口斜度只有2度多的直井。
"絕活"代表的是一種技術進步,反映著一種先進的生產理念。"絕活"受益者除了創造者本人,更多的是廣大群眾。工業戰線的"絕活"多了,可以提高效率和效益,服務行業的"絕活"多了,有助於百姓生活質量的改善。實踐反復印證著一個道理,哪個行業中的創造發明多,哪個行業的發展就快,哪個行業中不斷冒出"土專家"、"智多星",哪個行業就擁有了在市場上劈波斬浪的"定海神針"。 哪個行業把工人階級的偉大聰明才智激發出來了,那個行業就肯定會不斷地突破前人,實現新的超越。海爾靠著自己的"絕活"躋身到了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之中;青島啤酒也是靠自己的"絕活"大踏步地走向了世界。
中國的工人階級是偉大的,他們中蘊藏著的創造力也是巨大的。許振超用他的"絕活"給了現實中的人們一個說法,那就是各行各業都需要技術進步,而且也都有著巨大的挖掘空間。青島港的今天,工人們已經告別了"傻、大、笨、粗"的生產作業方式,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已經走到面前,但許振超認為,滿足於這些不夠,所以他想到了向新技術發起沖擊。這種沖擊是青島港工人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標志。
許振超的創新精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他的主人翁意識。沒有這種崇高思想做基石,沒有精忠報國的責任感,許振超大概不會今天創造一個"輕輕的一抓",明天一個"悄悄一放"。許振超不是神仙,但他愛崗敬業,樂於進取。他只是一個普通的橋吊隊長,但卻成為了一個令青島港上上下下為之佩服的"工人專家",靠的是什麼,就是老生常談的十二個字: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許振超說過一段很朴實的話: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學習可以成就未來。他還說,我當不了科學家,但可以練一身"絕活",做個能工巧匠。他不是那種好高騖遠的人,他用務實的精神讓人們從"絕活"中看到了工人階級的力量。
在"絕活"的問題上,光有熱情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講究科學的態度。許振超在這方面給我們做出了表率,他善於學習,善於積累,善於鑽研,一點一點地"啃骨頭",一點一點攻難關,他用自己的現身說法說出了"天上不會掉餡餅"這個樸素而淺顯的道理。
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許振超用他的行動為新時期工人階級創作了一幅生動感人的"自畫像",這是一幅以工人階級優秀品質為底色,以創新精神為框架,以特色"絕活"為點睛之筆的壯美的畫圖,這幅圖畫給我們激勵也讓我們思考,那就是新時期工人階級所承擔的責任和各行各業如何的奮起。其實,許振超的"絕活"再多,拿到大背景下只不過是風毛鱗角,但如果各行各業的每一位職工都立足自己的崗位,開動起創新的"機器",那麼我們面前涌過的就是一條創新的大江和大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會在中國人不斷的銳意進取中實現。
② 橋式吊車橫梁,是什麼鋼材製造的
作為橋式吊車,如果是普通用途的,吊車主梁或橫梁一般採用Q235鋼(即A3鋼)就行。如果屬於冶金、軋鋼等重級或特重級冶金用吊車,那麼這個主梁及橫梁就要選擇Q345A、16Mn鋼或其他更高牌號的低合金鋼。至於現在已經使用的吊車橫梁具體採用的什麼牌號的鋼材,要根據生產廠家提供吊車製造設計圖紙,或者技術協議等相關資料中的詳細說明。
③ 車間內橋吊鋼結構安裝怎樣計算安裝費
按平方。
材料費+損耗3%+製作1000至1300,安裝400至600+運輸+稅金管理費,一般標准廠房。
④ 沒有學歷證明怎麼申請壓力容器操作證
1 可以直接辦理,現在對學歷的審查沒有那麼嚴格
2 一樓和二樓的回答是錯誤的,人家不是焊工證,是壓力容器操作證,這個辦理的單位是質監局
3 關於二樓的焊工證,他分兩部分,如果你從事的行業也就是你不焊接鍋爐壓力容器以及其他承壓的部件,那麼安監局的證件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從事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焊接,那麼需要取得質監局頒發的證書
4 二樓說的特種作業證,確切的名字叫特種設備作業證,特種設備作業證和特種作業證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兩個部門在管理,他倆差倆個字呢,呵呵
⑤ 高壓開關櫃的結構
高壓開關櫃的結構:
開關櫃應滿足交流金屬封閉開關設備"標準的有關要求,由櫃體和斷路器二大部分組成,櫃體由殼體、電器元件(包括絕緣件)、各種機構、二次端子及連線等組成。
電器元件
電流互感器簡稱CT[如:LZZBJ9-10]
電壓互感器簡稱PT[如:JDZJ-10]
接地開關[如:JN15-12]
避雷器(阻容吸收器)[如:HY5WS單相型;TBP、JBP組合型]
隔離開關[如:GN19-12、GN30-12、GN25-12]
高壓斷路器[如:少油型(S)、真空型(Z)、SF6型(L)]
高壓接觸器[如: JCZ3-10D/400A型]
高壓熔斷器[如:RN2-12、XRNP-12、RN1-12]
變壓器[如:SC(L)系列干變、 S系列油變]
高壓帶電顯示器[DXN-Q型,DXN-T型]
絕緣件[如:穿牆套管、觸頭盒、絕緣子、絕緣熱縮(冷縮)護套]
高壓電抗器[如串聯型:CKSC和起動電機型:QKSG]
負荷開關[如:FN26-12(L)、FN16-12(Z)]
高壓單相並聯電容器[如:BFF12-30-1] 等等
繼電器,電度表,電流表,電壓表,功率表,功率因數表,頻率表,熔斷器,空氣開關,轉換開關,信號燈,電阻,按鈕,微機綜合保護裝置等等。
⑥ 石板坡長江大橋復橋的主要特點
主要技術特點和創新點(1)為解決預應力大跨連續剛構因恆載應力過高而難以提高跨越能力的難題,在330m主跨中間創造性的採用108m鋼箱梁(由兩端各有2.5m鋼-混凝土結合段,中間103m鋼箱梁組成),有效的解決了混凝土梁自重過大的問題,鋼-混凝土組合連續剛構方案不但有效降低了自重,增強了連續剛構的跨越能力,也使施工的風險減少,同時大大加快了施工速度;(2)在梁橋上首次採用鋼-混凝土接頭;該接頭位於正、負彎矩交替作用區,通過巧妙地設計使在較短的距離內實現了鋼箱梁到混凝土梁力的平順傳遞;並製作1:1.5的接頭模型,進行靜力和疲勞性能的試驗研究,確認構造的合理及結構的安全性;(3)在主跨採用可調可換的體外索體系作為結構措施,可解決以往一些橋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下撓過大、裂縫較多的問題;(4)為減輕自重荷載,在其橋面鋪裝設計上首次取消了國內慣用的調平層,僅設置7.5cm的瀝青鋪裝。(5)在國內首次採用鋼箱梁整體自浮方式運輸,從製造地武漢要通過葛洲壩和三峽大壩,通過船隊的不同組合和周密策劃,順利運抵重慶;本橋鋼箱梁長103m、寬19m、重1400t,在橋位處鋼箱梁作業區位於川江主航道,水流深度快,鋼箱梁需水平旋轉90o並與水流方向垂直,其旋轉、定位施工技術均為國內首次。實施了旋轉抬頭、平行上升、再恢復水平的鋼箱梁吊裝出水方案,消除了平行出水增加的數值較大的吸附力,保證了主體結構的安全。該方法在全國首次採用。(6)吊裝設備設在111m懸臂上,1400t鋼箱梁在柔性支撐上動態吊裝,其空間幾何狀態精度控制十分困難,本橋吊裝系統可進行精度達0.5mm的縱、橫、豎三向位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