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內牆凈長線如何計算
內牆凈長線的計算方法是將牆的中心線減去兩端混凝土柱所佔的長度,室內無柱的凈長線計算是:L中--(半牆厚*2)。
內牆凈長線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計算內牆體積上,內牆體積V=L外牆中心線×H×δ,H為牆高,δ為牆厚。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像利用外牆中心線一樣,把內牆凈長線用在計算內牆溝槽土方體積和內牆基礎體積上,原因是內牆凈長線不等於內牆基礎凈長線,前者在數值上較後者大。
(1)夾層牆身線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抹灰工程根據面層的不同分為一般抹灰和裝飾抹灰兩大類,裝飾抹類更講究裝飾效果,除了面層施工方法不同外,其它施工過程和質量要求同一般抹灰基本相同。一般抹灰按操作工序和質量要求分為普通抹灰、中級抹灰和高級抹灰三種。
抹灰採取分層進行,是因為這樣有利於使抹灰抹得牢固,控制抹平,保證質量。如果一次抹得太厚,由於內外收水快慢不同,容易出現乾裂、起鼓和脫落。底層的作用在於使抹灰與基層牢固地結合和初步抹平。
內牆凈長線長度就是室內所有隔牆長度之和,內牆凈長線=軸線-牆厚。
內牆面凈長線與內牆凈長線有所不同,通常外牆的內面也叫內牆面,計算內牆面凈長線是為了更好的計算出室內踢腳線和內牆面抹灰的工程量。內牆凈長線可以算牆體的混凝土用量,可以算內牆面的抹灰裝飾工程,內牆防潮層,內牆牆體等分項工程量。
(2)夾層牆身線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內牆分隔室內成各種不同使用 要求的空間或房間,沿房屋短軸方向布置的稱橫向內牆;沿長軸方向布置的稱縱向內牆。不承重的內牆稱隔牆。
根據房屋等級及不同使用功能,選擇牆體材料、厚度及構造方式,以達到一定的隔聲、耐久及承重等能力。對有吸聲、反射聲光吸及藝術等特殊要求的內牆,可通過牆面作相應的構造處理。
內牆牆體尺寸一般為12牆、18牆、24牆、37牆。常用的為12牆、18牆、24牆,而有時候在一個工程中,有時候會出現15牆,這只是甲方要求或者是設計院的設計要求所致。內牆還包括填充牆。
❸ 夾層牆身線工程量計算規則
夾層的牆身線工程量是按延長米算的
❹ 一層內外牆中心線的計算公式
沒太看懂你的意思,你是說計算一層外牆的工程量的時候按牆中心線計算嗎?
如果是這個意思,那就得看你的建築圖,如果外牆中心線恰好是軸線,那麼按軸線間的距離算,乘以牆厚和牆高就行。如果軸線不是外牆中心線,那麼就得看你的牆具體的位置,比如牆厚除2,用軸線距離加上牆離軸線的距離再加上一半的牆厚,這個距離去乘厚度和高度。
單算一堵牆的話無非就是把軸線換成柱邊,兩顆柱子的外邊之間的長度就是牆的長度,高度算到該層的框架梁的梁低。
告訴你個簡單的辦法,因為外牆通常就是最外面的一圈(復雜的情況是另一回事)所以事先算好牆上有多少柱子,柱子有多寬,用總周常減去柱子,就是牆凈長,用這個數乘層高減去梁高,即牆凈高,就是牆的總面積,再計算門窗洞口的面積,用牆總面積減去門窗,就是牆的凈面積,乘厚度就是牆的工程量了,而且這個凈面積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說外牆裝修的很多項和這個面積是一樣的,省得再算了。減門窗之前的量還能用來放在外牆腳手架的量里,他們是相同的。
❺ CAD多線畫夾層牆體怎麼畫
畫240再兩邊往中間各偏置80
❻ 外牆外邊線和內牆凈長線的計算方法
外牆外邊線長=(長+0.24+寬+0.24)*2
內牆凈長線=牆體兩端外牆軸線尺寸減兩端外牆軸線內側牆體寬度
❼ 磚牆計算公式的原理
這個公式的推導思路就是平常用的體積公式:長X寬X高,此式中長=(磚長+灰縫),高=(磚厚+灰縫),這兩個數據是牆體立面方向的數據,比較容易理解,且它體現的是一塊磚的長和高(含灰縫);而寬=牆厚。
建築上算磚塊數的計算公式是:
單位立方米240厚牆磚用量1/(0.24*0.12*0.6)
單位立方米370厚牆磚用量1/(0.37*0.12*0.6)
空心24牆一個平方需要80多塊標准磚。
假設是採用1立方240厚標准磚,計算公式實際上要考慮磚縫的 。砌築砂漿灰縫一般8-12MM,我們一般取1CM。這樣磚的尺寸加上灰縫尺寸,那砌築一個立方需要的磚塊=1 /(0.6+1)*(24+1)*12。
經過計算,可以得到:
12牆一個平方需要64塊標准磚。
18牆一個平方需要96塊標准磚。
24牆一個平方需要128塊標准磚。
37牆一個平方需為192塊標准磚。
磚牆應根據需要作好保溫、洞口、防水防潮、飾面等方面的構造處理。
保溫構造:在寒冷地區的外牆體,可採用空氣間層牆或復合牆提高牆體的保溫性能。空氣間層牆是在兩層實體牆之間留一道密封空氣間層;復合牆是用保溫性能好的輕質多孔材料,如保溫塊或保溫板同磚牆組作成夾層牆或保溫板貼面。
洞口處理:磚牆上開設門洞窗洞後,上口為防塌落應設置過梁。過梁可用木頭、型鋼、鋼筋混凝土或用磚砌成拱券。鋼筋混凝土過梁堅固耐久,一般多採用預制的。窗洞的下口為窗檯,室外應作好防水處理。
防水防潮處理:外牆同室內外地面接近部位稱為勒腳,常遭雨水浸濺,土壤中的水或潮氣也會通過毛細管作用,經牆基侵入牆身。為了防止地下潮氣及地表積水侵蝕牆體,牆身勒腳應作防潮處理和設置防潮層。防潮層可用防水卷材、加筋混凝土帶或防水砂漿作成。
飾面處理:常在牆面抹灰粉刷,砌清水磚牆則用水泥砂漿勾縫。飾面要求較高的房屋可用面磚、天然的或人工的石材等貼面。
❽ 一層內外牆中心線的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為:
(1)外牆基礎溝槽土方,v=l外牆中心線×s溝槽橫斷面積。
(2)外牆基礎體積,v=l外牆中心線×s溝槽橫斷面積。
(3)外牆體積,v=l外牆中心線×h×δ,h為牆高,δ為牆厚。
(4)外牆基礎防潮層面積,s=l外牆中心線×δ,δ為外牆基礎厚。
外牆中心線長度就是沿外牆四周,將牆中各段尺寸相加的合計長度。外牆軸線與中心線的位置,在不同的工程設計中有居中和偏中之分。因此,除軸線居中的牆體之外,軸線偏中的牆體其中心線長度與軸線長度是不相等的。因此,在計算工程量基數時,必須要將有偏心距的外牆軸線長度換算成中心線長度
❾ 八字牆牆身的計算公式
涵洞與路線右交角為120°(α=90°-120°=-30°),路基邊坡m0=1.5(即1:1.5),冀牆正截面背側坡比n0=4(即4:1),正截面頂寬c0=40cm,洞口截面高H=479cm,冀尾截面高h=70cm,正側面線轉到涵洞軸線轉角β=-20°(繞O點逆時針取負),涵洞軸線流水坡度i=2%。相關計算如下:1.牆身計算考慮流水坡度i合成:m=m0/(1±m0i/cosα),在上游取正,在下游取負, m=1.5/(1+1.5*2%/cos30°)=1.4498;2.涵洞軸線冀長:L=(H-h)m/cosα=(4.79-0.7)*1.4498/cos30°=6.847m;3.洞口截面牆頂寬:c= c0/cos(β-α)=0.40/cos(-20°+30°)=0.406m; 4.洞口截面牆背側坡比: n=[n0+signβsin(β-α)/m]cos(β-α),sign為取符號函數signβ=sign(-20°)=-1,n=[4-sin(-20°+30°)/1.4498]cos(-20°+30°)=3.8213忽略流水坡度i影響, n』=[4-sin(-20°+30°)/1.5]cos(-20°+30°)=3.82525.洞口截面底寬:a=c+H/n=0.406+4.79/3.8213=1.660m,(n』→1.658m);6.冀尾截面底寬:b=c+h/n=0.406+0.70/3.8213=0.589m,(n』→0.588m);7.牆身體積計算(任取與洞口截面平行的一超薄dz段分析,如立面圖陰影部分),其體積為: dV≈[(c+x) y /2]dz,其中x=c+y/n,dz =mdy代入得:dV≈ [y2/2/n+ cy]mdy,對y從h~H積分並整理得:V=0.5[(H3-h3)/3/n+c(H2-h2)]mV=0.5*[(4.793-0.73)/3/3.8213+0.406*(4.792-0.72)]*1.4498 =13.536m3 (n』→V=13.529m3) 令(H-h)m=Lcosα代入得:V=0.5[(H2+Hh+h2)/3/n+c(H+h)]Lcos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