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反手拉側身訓練方法視頻

反手拉側身訓練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10-30 12:11:49

⑴ 乒乓操視頻教程

第一部分

(配樂為賈斯丁比伯「BABY」)

1.重心交換(原地左右重心交換)

2.正手攻球兩點(正手位兩板、反手位兩板)

3.正手攻球兩點滑步(正手位、反手位各一板)

圖二

9.反手撥球->正手攻球兩點(反手位反手撥球兩板,反手位正手攻球一板,正手位正手攻球一板,反手位正手攻球一板)

第二部分

(配樂筷子兄弟「小蘋果」)

1.重心交換(原地左右重心交換)

2.近台正手攻(正手位)->中台正手攻球(正手位) (各一板)

3.正手中近台四點攻(反手位近台,反手位中台,正手位中台,正手位近台)(各一板)

4.正手兩點扣殺(正手位扣殺,反手位扣殺) (各一板)

5.反手中近台兩點拉(反手位近台,反手位中台) (各一板)

6.正反手中近台拉球(反手位中台反手拉,反手位近台反手拉,正手位近台正手拉,正手位中台正手拉)(各一板)

7.正手兩點扣殺(正手位扣殺,反手位扣殺) (各一板)

8.反手撕接側身拉(反手反手位撕,正手側身位拉) (各一板)

9.正手兩點扣殺(正手位扣殺,反手位扣殺) (各一板)

⑵ 羽毛球反手發力訓練方法

當你使用反手發力練習重復完成某個發力動作時,你總是會越做越好。那麼羽毛球反手發力訓練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羽毛球反手發力訓練方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羽毛球反手發力訓練法

訓練1:反手小臂、手腕、手指同步協調發力

訓練目的:掌握反手揮拍擊球的關鍵發力動作,掌握小臂外旋、手腕、手指的同步協調發力。

訓練方法:手持巧發力練習器,肘部上抬靜止不動,小臂和大臂夾角近似九十度,按照反手揮拍要領,以肘部為支點,小臂外旋揮拍至最高點,同時屈指發力,手腕充分外展。

訓練次數:每組揮20到30次(以肩部、小臂肌肉有酸脹感覺為適度)。

此練習是將發力手法與力量訓練結合在一起練習,鍛煉強度較高,幾分鍾的練習即可達到肌肉鍛煉的效果,練習中速度宜放慢,學會順勢發力,仔細體會以下發力要領:

1) 巧借蹬地轉體的力量完成動作:此練習重點是訓練小臂外旋加速帶動手腕發力,練習中藉助上反手揮拍時蹬地轉體的發力配合,訓練效果更佳。無論正手還是反手,蹬地轉體永遠是揮拍主要的力量源泉,只有在這個基礎上,通過小臂旋轉帶動手腕手指發力才會顯示出驚人的作用。

2) 掌握反手的爆發力點:仔細體會左腿蹬地轉體的力量,如何從腰部傳到肩部,藉此力量小臂外旋向上揮出,擊球瞬間,體會手腕發力,手指發力的協調同步。

練習完後可換成羽拍進行快速揮拍練習,速度可加快,在快速揮羽拍中快速體驗小臂內旋發力與手腕發力兩者協調同步發力的要領。

訓練2:強化反手手指發力練習

使用巧發力練習器進行反手手指發力的練習,練習動作與實際打球中的反手手指發力要點是完全一致的,所以起到兩個非凡的訓練效果:其一就是強化手指發力部位的鍛煉;其二就是培養真正的手指發力手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訓練目的:強化反手高球手指發力動作,鍛煉小臂肌肉,強化屈指發力力度,掌握小臂外旋、手腕、手指協調同步發力。

訓練次數:重復動作練習,每組揮20到30次(以小臂肌肉、肩部有酸脹感覺為適度)。

這是一個平淡無奇,卻暗含無限玄機的發力動作,重復地練習將會給你帶來深刻的反手後場球發力體驗,練習中注意體會以下要點:

1)握拍充分放鬆,有利手指發力:在准備擊球時,以拇指食指夾握球拍作為支點,後三指輕搭在拍柄末端上,手心為空,拍柄末端可離開手掌(這樣可更加容易體會屈指發力旋轉拍柄的感覺),擊球時通過拇指頂力、屈指發力旋轉拍面角度90度左右,在旋轉的瞬間再握緊球拍,完成這個動作後握拍方式就像一般手握電筒的狀態。反手手指發力技術配合上手腕、手臂以及腰腹共同運用,就能產生很大的力量。

2)放慢速度練習,注意體會小臂外旋與腕部、手指發力動作的協調同步,拇指和食指是如何夾住拍柄作為支點,何時拇指頂力、屈指發力,後三指是如何藉助拇指頂力的支點作用,更好的屈指發力旋轉球拍,以及控制手指發力的小臂肌肉緊張與放鬆是什麼感覺。

3)強化手指發力的力度:掌握手指發力首先要強化指部的力量,也就是手指的力度,這包括拇指的頂力,後三指的屈指發力力度。重點是要做到在很小的發力空間內,利用拇指頂力與後三指屈指發力,形成強大的扭矩高速旋轉球拍,靈巧地將力量傳遞到球上。

練習完後可換成羽毛球拍進行揮拍練習,體驗手指發力的效果與要領。

有關發力,世界冠軍趙劍華曾深刻的總結,「羽毛球發力,是要學會將身體上的十分力集中在於一個點上爆發,而不是將一分力浪費在十個點上」。羽毛球最關鍵的發力爆發點,就是在擊球那瞬間,將力量都集中在哪一瞬間。

羽毛球的發力過程就是順序依次學會使用肩部、肘部、腕部、指部作為發力支點的過程。雖然手指發力是一個可以讓你發力更加輕松、靈巧的技術,但在實際練習中要注意體會手指發力與全身協調發力的配合,練習中可加上蹬地轉體的發力,重點體會利用腿部蹬轉的力量帶動身體至腰部到肩部,小臂加速外旋,感覺臨到擊球瞬間時握緊球拍,充分運用手指發力,方能起到最佳效果。這點需要大家自己在練習中要仔細體會,並根據自身的特點在場上練習中加以領悟!

羽毛球技巧與訓練方法

1、正手後場高球技巧

(1)技術要領:正手後場高球是將飛往右後場區的球用正手握拍擊球的正面,將球擊到對方後場區的擊球技術。

(2)准備動作:側身對網,左腳在前,右腳在後,稍屈膝重心放在右腳前掌上;左手自然上舉,頭抬起注視來球,右手持拍於身體右側。

(3)引拍動作:起跳的同時右臂後引,右前臂自然後擺,手腕盡量後伸,胸舒展;當球落至額前上方時,上臂往右上方抬起。

(4)擊球動作:右前臂急速內旋至網前上方揮拍,屈腕閃動發力(手指由松突然握緊球拍),使球拍正擊球托的後部。

(5)隨勢動作:擊球後,手臂隨慣性自然收回到身前。

2、頭頂後場高球技巧

技術要領:頭頂後場高球是將飛往左後場區的球用正手握拍擊球的正面,將球擊到對方後場區的擊球技術。准備動作與正手後場高球基本相同,只是在引拍時身體略朝左後傾斜;擊球時將拍子繞過頭頂,從頭頂左肩上方擊球。

3、常見錯誤與糾正方法

錯誤一:擊球時大臂肌肉過緊,動作僵硬,造成擊球無力。

糾正方法:擊球時大臂要放鬆,利用前臂內旋,帶動手腕發力擊球。

錯誤二:擊球時不是用正拍面擊球托,影響擊球速度和球的飛行路線。

糾正方法:調整握拍方法,利用手腕控制拍面擊球的角度以確保正擊球托。

錯誤三:擊球點過低過後,造成擊球無力。

糾正方法:把擊球點調整至身體的.右前上方。

錯誤四:擊球後右腳先著地或雙腳同時著地,造成回中場的速度慢。

糾正方法:擊球後左腳前腳掌先著地並有回蹬動作。

4、高球訓練方法

(1)原地揮拍練習:在無球的情況下,原地連續進行徒手揮拍練習,以熟練和鞏固打高球的正確揮拍動作。

(2)自拋擊球練習:左手拿球做好准備動作,把球垂直拋出後利用正確的揮拍動作擊球。

(3)多球練習:教練在場地對面發正手高球至練習者的扣場區,使其得以進行連續的擊球練習。

(4)高球對擊練習:雙方在羽毛球場地連續進行對擊高球的練習。

羽毛球訓練方法

1.捻動發力:四指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搓動球拍柄,使拍面旋轉。應用:應用於網前力量較小的搓、推等技術。

2.屈指發力:拇指、食指,扣緊拍柄為支點,其餘三指由松到屈指握緊發力應用:主要用於需發力的動作,如高遠球、平高球、抽球、殺球等。

3.屈捻發力:其動作界於上面兩者之間,所發力量要比捻動大而比屈指發力小,是捻動發力與屈指發力的結合。

4.小臂內旋與小臂外旋:把手掌平放,讓手背朝上的動作即為內旋;從手背轉到手心即為外旋,此技術很重要。應用:此動作多用於高遠球、平高球、殺球、抽球等動作的發力。作用:一為調整擊球的拍面;二為增加擊球瞬間的爆發力。

5.手腕內收與手腕外展:手臂豎直平放,手掌直立形同握手,手掌向上抬為外展,向下壓為內收。

6.手腕前屈發力、手腕後伸發力:將手臂平放,手背朝上;手腕向下壓為前屈,手腕向上抬為後伸。

7.拉拍:手臂上舉伸直,然後沉肘,使球拍向前下方運動。應用:多用於擊球點較低時擊球,屬於被動擊球。

8.立腕:「立腕」指的是手腕在拇指的方向稍稍立起來。這是為了能夠大力擊球而採取的姿勢,而不是常見的伸直手臂。

⑶ 如何學會乒乓球反手拉球具體步驟,或技巧謝謝了!

風格特點
這項技術是直板反面技術中非常關鍵的技術,在比賽中運用最多,也是最難掌握的技術。因為對方在接發球時採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晃撇到反手位為主,配合擺正手位短球和搓正手位長球作為牽制。當我方在接發球擺短後,對方也會採用和接發球同樣的方法。所以掌握好這項技術對前三板的掙搶非常重要。
招式動作
這項技術的動作要領和下旋球一樣,但在擊球時間上有點區別,擊球時間絕大部分都在球的下降前期。平時訓練的站位和比賽中的站位有所不同。平時訓練的站位重心可以稍偏右腳,在比賽中站位就必須根據來球進行調節。當你算準對方會晃撇你反手位決定用反面拉時,站位可以和平時訓練的站立一樣;當你需要對方來球來決定用反面搶拉時,你的站位就必須從側身位調整到平時訓練的站位。
編輯本段訓練方法
1、多球訓練。由於這項技術的難度較大,可以先採用隊球訓練的方法進行,主要是掌握好擊球時間和擊球點。剛開始訓練時,站位的重心稍靠右腳,擊球時用腰控制手臂發力。教練員在發多球時可採用先直接發反手位長球,反復訓練。在基本掌握了技術要領以後,可採用一板正手位短球一板反手位底線長球進行訓練,要求運動員在訓練中調節自己的位置,加大訓練難度。 2、在發搶訓練的計劃中,發短球到對方反手位,讓對方側身晃撇到反手位,用反面搶拉。 3、接發球擺短到到對方的中間位置或反手位,讓對方側身晃撇到反手面搶拉。 4、對對方晃撇到反手位的球採用側身搶攻和反面搶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訓練。主要訓練搶攻時位置的調節和重心的轉換。 5、搶拉對方挑和撇到反手位的球的訓練。可採用多球訓練的方法進行。教練員發運動員正手近網短球,讓運動員回擺近網短球,教練員挑和撇到運動員反手位,讓運動員用反面搶拉。
彈擊球
這是直板打法運動員在相持中轉攻的重要手段,是必須掌握的反面主要技術之一。動作要領是板形前傾,在球的上升後期或最高點擊球。在擊球時用腰控制手臂,身體前迎,用腰和手腕發力,用力方向是向前下方用力彈壓。旋轉越強,向下的力量越大,旋轉稍弱,向前的力量就應該大一些。 1、多球訓練。可採用教練員直接發上旋球到運動員的反手位,讓運動員定點練習彈壓,掌握彈壓技術的基本技巧。 2、彈壓對方從下旋球拉起來的弧圈球。在都球訓練中可採用教練員發下旋球到陪練一方的反手位,讓陪練的一方拉到訓練一方運動員的反手位,反復訓練。 3、推擋結合彈壓的訓練。可先採用多球訓練的方法進行,由教練員直接發上旋球到運動員反手位,讓運動員一板推擋一板彈壓反復訓練,比較熟練以後就進行不定板數的訓練,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單球訓練。單球訓練的方法就是把推擋、彈壓和側身攻結合起來進行訓練。 4、貼球結合彈壓的訓練。訓練方法和推擋合彈壓的訓練方法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把推擋換成了貼球。
中台拉球
反面中台拉球的訓練,主要是解決撲正手後再回反手時站位已經在中台,對回到反手位的球有幾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反手攻,這是反面沒有貼海綿膠皮的運動員採用的辦法。這種手段的局限性在於當對方回球弧線低而且帶有一定旋轉的時候,只能由下往上兜,過去的球沒有威脅,容易給對方轉攻,造成下一板球的被動。另一種是反面拉球,它的好處在於能夠自己製造弧線,對高、低球都能自如地對付。還有一種就是反手攻結合反面拉。這就要根據來球的情況進行調節,要求運動員對反手攻和反面拉技術都能熟練掌握才能運用自如。中台拉球的動作要領是反面板形前傾,擊球點在球的下降期,接觸球的中上部,身體重心稍偏右腳,用力的時候用腰和手腕發力,手腕向前用力摩擦球。注意在拉球時手臂不要甩,用腰控制手臂。 1、多球的訓練方法。由教練員直接發上旋球到運動員的反手位,讓運動員在反手位定點練習,反復訓練,掌握好擊球時間和擊球部位,使腰和手腕的發力協調。在訓練時一定要有拉斜、直線的訓練。 2、中台正、反手一邊拉比板的訓練,可採用多球訓練的方法進行。主要是訓練兩面拉球的協調性和重心的快速轉換,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不定點的訓練。 3、撲正手後回反手時反面的拉球訓練。可先採用多球訓練的方法進行。主要是掌握撲正手回反手時步法移動時重心的調節以及拉球時腰和手用力的協調。 4、單球訓練。就是在訓練中進行推側撲的訓練計劃,回反手時用反面拉。反面拉後可結合側身拉,再撲正手回反手用反面拉,這樣反復進行。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反拉弧圈球
這是在貼球基礎上更高一級的技術。貼球是被動中的防禦,反拉是防禦中的主動轉攻。這個技術運用的難度很大,要掌握和運用,必須具備很好的基本功和判斷能力。它的運用有幾個方面:一是反拉對方從下旋球拉起來的旋轉不是很強的弧圈球;二是對方輕拉到反手位時,抓住時機反拉;三是變直線後對方拉高吊弧圈球(旋轉不是很強)到反手位大的反拉。 1、發拉對方從下旋球拉起來的弧圈球。可採用教練員發多球到陪練一方的側身位,對方拉起來到主練一方的反手位,用反面反拉,反復進行練習。 2、在對方連續進攻的時候,有意識的尋找對方拉球不是很轉的情況下用反面反拉。也可採用直接發多球的方式,教練員發上旋球到運動員的反手位讓運動員用反面反拉。
綜合性訓練
當單個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以後,就必須進行綜合性的訓練,使反面技術和其他的技術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融為一體。 1、反面搶拉下旋球後側身正手連續進攻。 2、側身正手搶攻後撲正手回反手反面拉。 3、正手位搶拉下旋球後對方防守到反手位的反面拉。 4、推擋變直線後對方拉直線時的反面快 湖哦反拉。 5、撲正手回反手反面拉後的不定點正手全台搶拉。 以上這些訓練內容都是在比賽中運用最多的技術,因此,在訓練中必須牢牢掌握,並和其他的單個技術結合起來,根據比賽中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⑷ 關於乒乓球反手拉球的問題

練好反拉弧圈球:反拉弧圈球是一種高級技術,尤其是業余運動員掌握了這項技術就像如魚得水,你就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因為一般的業余運動員在拉弧圈球時拉高吊弧圈球的時候多,你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技術,你就站在了比對方高一擋的層次上。反拉弧圈球的要領,首先要自己發力,盡量少借對方的旋轉,用自己拉球的力量去抵消對方來球的旋轉。其次是在反拉時摩擦球一定要薄,摩擦球的上部甚至頂部,既要借對方來球的旋轉的力,還要自己發力摩擦球。越是自己發力反拉,命中率越高。越是怕對方的旋轉去碰球,越是容易吃對方的旋轉。訓練的方法,對方發下旋球到你的反手位,你搓球到對方側身位,對方拉高吊弧圈球到你反手位,你側身反拉,這樣反復練習,等基本掌握了反拉弧圈球的規律以後,再把反拉擴大到全台和不定點反拉。
4、近台正手快帶弧圈球:這項技術是防守中很先進的技術,也是很難掌握的技術,是90年代後期才逐漸被採用的技術。在這之前人們在正手位的防守都是平擋,借對方來球的旋轉把球擋過去,因而在比賽關鍵的時刻就很容易因緊張而造成失誤,即使不失誤,防過去的球也沒有威脅,很容易被對方連續進攻。到90年代後期,中國的運動員把反拉的技術運用在近台的防守上,特別是直板反膠打法的運動員運用更多,加快了攻防轉換的節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馬林在這項技術的運用上是非常突出的。這項技術要求運動員的對來球的判斷要非常快、准確,手上對球的感覺要求很高,因為有很多球是在失去身體重心或不到位的情況下,完全靠運動員手上的功夫去完成技術動作。我想雖然目前在業余運動員中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術的不多,但已經具備了一定水平的運動員可以去嘗試一下,也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獲。
這項技術的技巧主要在於掌握好擊球時間和手腕的用力,擊球時間盡量在球的起跳前期(上升期),當步法實在到不了位的情況下,還可以在球剛一跳起時就擊球。擊球時靠腰和手腕發力,接觸球的頂部。接觸球時既要借對方來球旋轉的力,同時自己一定要發力去摩擦球,盡量摩擦薄一點,摩擦厚就容易下網,在摩擦球的瞬間一定要把球往前頂。訓練方法可採用搓下旋球到對方正手位讓對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然後正手近台快帶。這樣反復練習就會逐漸掌握擊球的基本方法,在快帶對方從下旋球拉起來的弧圈球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再進行推直線讓對方拉弧圈球到自己的正手位快帶上旋弧圈球的訓練。這樣,你就會慢慢掌握在防守中正手近台快帶弧圈球的技術。這項技術的關鍵點是在擊球時一定摩擦球要薄,而且自己一定要主動發力去帶球。

正手拉球的注意事項
業余選手在練習正手拉球時,要注意掌握以下幾點:
1、收前臂:在正手拉球時一定要注意收前臂,大臂和小臂之間的角度一定不能固定,要根據來球來決定擺臂的大小。但要注意一點,收前臂一定要用腰來控制。
2、轉腰:由於乒乓球是圓周運動,擊球時用腰來控制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擊球時球拍的後引不是用手往後拉手,而是用轉腰來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轉腰的速度要遠遠快於拉手。就是說,在擊球前的擺臂是先轉腰而不是先拉手。而我們好多球迷們在打球時都是先拉手,不知道轉腰,因而在擊球時經常出現身體不協調導致發力不集中或發不出力。
3、擊球點:擊球點的最佳位置是在身體的右前方(以右手為例),要保持最佳的擊球位置就必須學好步法,保持好身體的重心,重心的高低要根據來球來決定。馬林經常使用的側身倒地爆沖是不得已而為之,對方搓過來的球又低又長,拉完以後不可能再還原,只有搏殺。馬林在拉這種球的時候重心低,但是擊球點是球的最高點或下降前期。正手位大角度的球擊球點要根據自己步法移動的情況來決定擊球點的高低。一般情況下是在球的下降中期和後期擊球。
4、手腕的運用:在拉球時,手腕要相對固定,不能晃動太大,擊球瞬間用中指頂住球板發力摩擦球。另外手腕還具有擊球瞬間的調節功能,比如在拉球時突然感到球的旋轉比自己預想的要轉時就靠手腕來調節擊球的力量大小和摩擦球的部位。在不到位和頂住自己的情況下,就要靠腰和手腕來調節擊球點。特別是在比賽中,很多球都不是很規則,來球的落點也是你最難受的地方,這時候就要靠手腕來調節,手腕的調節主要靠大拇指和中指用力來完成。其次拉球時板型的控制也要靠手腕來完成,有很多的直板運動員正手拉球時吊腕很厲害,這影響發力,一般情況下,手腕和前臂幾乎在一條直線上,球板把與手腕之間的角度在45度左右。
5、吃球:我們看一個運動員拉球的好壞,主要是看他拉球時是否吃球。吃球就是球在球板上的停留時間比較長,而不是球一碰球板就出去了。要做到拉球時吃球,就必須每一板球都主動發力去摩擦球,在平時的訓練中盡量少打借力球。拉球吃球的好壞,在平時訓練中不是很明顯,但在比賽中就有很大的區別。很多球都是在你不到位的情況下要完成拉球的動作,就全靠你用手腕主動發力去摩擦球來調節,你習慣了主動發力拉球,就能在比賽中控制拉球時力量和擊球部位的調節,拉過去很多高難度的球。
6、搶沖上旋球和下旋球的區別:動作上沒有多大的區別,區別在於搶沖下旋球時擊球點在球的中上部,發力的時候根據來球的旋轉可帶點撞擊;搶沖上旋球時擊球點在球的頂部,主動發力摩擦球,擊球時身體重心也隨之向前。特別是在反拉弧圈球時,摩擦薄反而容易過去,摩擦厚或帶點撞擊就容易失誤。
7、微調:很多球迷朋友提出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在比賽中做到這一點是比較難的。這首先取決於你個人本身的球感,就是你手上對球的感覺。其次是在訓練中不斷地培養你對球的旋轉的理解,要清楚地知道你打過去的球是什麼樣的旋轉,對方回過來的球又是什麼樣的旋轉。只有這樣,你才會根據來球的不同,在很困難正常擊球的情況下,在來球很不規則的情況下,在球落在邊邊角角很難回擊的情況下,通過手上的調節把球回擊過去。因此,對於業余球迷朋友們來講,最主要的是去琢磨球的旋轉變化,把這個規律基本掌握住了,你就具備了微調的能力
正手弧圈球技術是乒乓球技術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術之一。拉好弧圈球的三個要素就是腿、腰、手;三者要協調一致,才能發揮弧圈球的最大威力。

從弧圈球的風格上來講,目前主要分為歐洲派和亞洲派。歐洲選手拉弧圈球的時候,撞擊的成分比較多,因此球在飛行的過程中速度快,力量大,弧線低;亞洲選手拉弧圈球的時候,摩擦的成分比較多,因此球在彈起後的過程中速度快,旋轉強,弧線低。隨著弧圈球技術的發展,目前各國選手都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因此並沒有十分明顯的風格區別,而是根據不同的球運用不同的技術。

弧圈球的基本技術動作並不難,但是要想拉好弧圈球必須要勤學苦練,才能是自己的技術有大幅度的提高。如何掌握基本的弧圈球技術呢?(以右手握拍選手為例)

一、技術動作分解

1.准備動作:

拉球之前,站位一定要合理。一般來說,站位距球台邊緣1.5米左右。左腳前,右腳後,兩腳間距略比肩寬,右腳尖於左腳腳窩的位置平齊,以兩腳前腳掌內側著地。兩腿彎曲,含胸,重心放低,身體與球台邊緣的夾角大概為45度左右。

2.拉球:

拉上旋球時,右肩略微下沉,同時橫向轉腰,右臂自然放鬆,靠橫向轉腰動作完成引拍的過程。此時,以右腳為軸,重心放到右腿上。然後,右腿蹬地,腰部橫向回轉,並帶動右臂,注意此時右臂仍為放鬆狀態。待腰轉到基本與球台邊緣平行的時候開始收縮前臂,擊球。重心由右腿轉移到兩腿上,兩肩持平。擊球時,要找好擊球時間。擊球時間分為上升期和下降期,上升期是指來球即將達到最高點的時候,下降期是指來球從最高點剛剛下落的時候。一般來說,來球位於右腹部前方一尺多的距離時擊球感覺最好,可以發出力。擊球時,要注意摩擦球,主要向前發力。擊球後要注意大臂、小臂立刻放鬆,還原。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關於擊球部位,對於以拉打為主和摩擦為主是有區別的。 以拉打為主的選手,擊球的部位一般為B點或B、C點之間。以摩擦為主的選手,擊球部位一般為C點。
拉下旋球的動作要領與拉上旋球基本一致。只是拉下旋球時,右肩沉的更低一些,擊球的部位一般為B點,且用力的方向向上多一些。

3.步法

拉球時,要根據來球的位置,時刻跑動來調節擊球的最佳位置。跑動時要保證重心盡量平穩,身體不要亂晃。

二、高吊弧圈與前沖弧圈

高吊弧圈一般是針對拉下旋球而言的。高吊弧圈以旋轉見長,但是弧線略高,速度較慢。高吊弧圈的擊球部位一般為B點,甚至是A、B點之間,這要根據來球的旋轉而定。拉高吊弧圈,右肩下沉的較低,用力方向向上的比較多,先要製造一個高過球網的弧線,然後用力方向向前,再製造一個向前的弧線。如果一味的向上硬拉,則球很容易出界。

前沖弧圈速度快,力量大,但旋轉稍遜。拉前沖弧圈,擊球部位一般為C點或B、C點之間。右肩略微下沉,用力方向向前比較多。若來球的下旋旋轉很強,則必須增加轉腰的幅度和前臂收縮的速度,以增大對球的摩擦力。

三、台內弧圈球技術

台內弧圈球的技術難度比較大。首先要判斷來球的位置和高度,根據來球的高度來決定引拍的高度。拉台內弧圈球,一般引拍的高度較高,往往與檯面高度持平,甚至高於檯面。擊球部位一般為D點。由於摩擦球的部位很薄,因為對於下旋非常強的台內球,處理起來難度很大。而對於不太轉的下旋球來說,台內弧圈球給對方造成的威脅還是很大的。拉台內弧圈球,要注意用力方向向上多一些,繼而向前,要把弧線拉短。

四、套膠與弧圈球

進口套膠與國產套膠的性能不同,對於拉弧圈球的風格有一定的影響。
歐洲人拉球多為拉打,因為歐洲的套膠膠皮黏性差,海綿偏軟,但彈性好。使用進口套膠,球在接觸到拍子之後,海綿被擠壓的程度較深,海綿被壓縮的行程長,這樣就削減了來球的大部分旋轉和力量,因此採用拉打的手法可以很好的控制來球,加之歐洲人身高馬大,爆發力非常好。這樣的拉球威力不小。

亞洲人拉球多摩擦,因為國產的套膠,如狂飆系列套膠,膠皮黏性強,海綿彈性非常實在,非常大。在球接觸拍子的時候,膠皮給了來球很大的阻力,而海綿被壓縮的程度也不大,這樣就造成的脫板速度很快。因此只有多摩擦,以旋轉克旋轉才能拉出高質量的弧圈球。所以使用國產套膠對拉球的技術要求較高。

隨著乒乓器材的發展,國內已經生產出很多新產品,兼具了國產與進口的很多優點,對於眾多的乒乓球愛好者來說,又多了很多的選擇。

五、拉球的常見問題
1. 重心後坐。
重心後坐,自然使腿部力量不能發揮出來,使手臂的走向多為向上,削減了拉球的速度、力量和旋轉。
2. 手臂僵硬。
引手的過程中,肌肉僵硬,大大降低了控制球的能力,並鎖住了力量。擊球後肌肉僵硬,使力量不能全部發揮出來,並降低了還原速度。
3. 轉腰不夠。
只靠手臂拉球,速度、力量、旋轉都有很大的損失。
4. 抬肘、抬肩。
使腿、腰、手不能協調一致,當力量從腿、腰傳到手的時候,能量中斷。
5.步法遲鈍。
等球,使擊球點太低,使全身的力量用不到球上

⑸ 乒乓球反手拉球的技術要領

乒乓球反手拉球的技術要領

初練反手撥不要扣腕,可以進步不亂性。碰到反手位來球角度較大時,一定要養成用腳追球的習慣,保持身體正對來球,不要去伸手夠球,過度橫向拉拍等。反手撥講求動作小,速度快,反應快,擊球不亂。
一般常見的問題:拉拍過大、扣腕、揮拍不足(只是擋球);或是揮拍過大、向上揮拍多(像是拉球)等等。一般來說反手撥球,身體是正對著來球,不是側身。假如拍拉到身體左側,拉拍就過大啦。很多人練不好反手撥,都是由於手腕不當用力,擊球前扣著手腕,輕易造成擊球不正,打出右旋球,記住拉或攻才需要扣腕。
方法/步驟

移動步法以並步為主。重心的轉移:往後拉拍時重心偏左腳上,左髖略向後轉,有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要留意體會身體的彈性。揮拍時重心轉向右腳,撥球的重心是前後轉移。最好先訓練徒手動作,假如個人協調性不是很好的話,上體的動作和身體的重心轉換可以分開訓練,然後再結合起來訓練,不要急於上台,等動作協調伸展後,在上台訓練,要留意多體會動作要領。
擊球後前臂繼承擺動,隨後快速還原。揮拍迎球的過程中,要求手腕輕微內曲、放鬆,在觸球瞬間,跟著前臂的向右前方的舒展,手腕要有外展的動作,同時,手腕還應該稍為外轉一些,外轉是為了控制一下弧線的高度和是非,以防止撥球出界或下網。
橫板在反手撥球時,前臂外旋,向前、向外擺動,拍眼前傾,在球的上升期擊球的後中上部向頂部摩擦,藉助來球的反彈力,前臂手腕迅速前伸外展,向右前上方發力,快撥來球。
移動步法以並步為主。重心的轉移:往後拉拍時重心偏左腳上,左髖略向後轉,有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要留意體會身體的彈性。揮拍時重心轉向右腳,撥球的重心是前後轉移。最好先訓練徒手動作,假如個人協調性不是很好的話,上體的動作和身體的重心轉換可以分開訓練,然後再結合起來訓練,不要急於上台,等動作協調伸展後,在上台訓練,要留意多體會動作要領。
橫板在反手撥球時,前臂外旋,向前、向外擺動,拍眼前傾,在球的上升期擊球的後中上部向頂部摩擦,藉助來球的反彈力,前臂手腕迅速前伸外展,向右前上方發力,快撥來球。擊球後前臂繼承擺動,隨後快速還原。揮拍迎球的過程中,要求手腕輕微內曲、放鬆,在觸球瞬間,跟著前臂的向右前方的舒展,手腕要有外展的動作,同時,手腕還應該稍為外轉一些,外轉是為了控制一下弧線的高度和是非,以防止撥球出界或下網。
站位離球台不要太近,至少約40cm,球拍不要下垂,保持在檯面上,置於胸前下方。手腕不宜過松,也不宜用力。拉拍時,重心移動到左腳,將球拍拉至身前偏左側,拍頭朝左,不要過度拉拍,也不要扣手腕。擊球時重心移到右腳,以肘為軸,動作不要大,觸球後揮拍至右肩前即可。
乒乓球橫拍反手撥,是橫板反手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它是你今後反手拉沖的基礎。反手撥不好,將來反手攻、拉都會有問題。訓練反手撥時,雙腳基本上平站,上身稍前傾,收腹含胸,兩腿彎曲,腳跟微微上提。重心下沉,持拍手略高於檯面,大臂與上體的夾角約30-40度,右肩微下沉。
並不是由於乒乓球是我們的國球而深受大眾的喜愛,而是乒乓球技術能夠給我們在運動中帶來更多的反思,不管是動作上的應變,仍是速度上的快捷,抑或觀察判定力,都是一項很好的運動項目。良多朋友都問:如何訓練乒乓球橫拍反手撥技術要領。
供參考

⑹ 乒乓球橫拍反手訓練視頻教程

橫拍反手撥,撥球是橫板反手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它是你今後反手拉沖的基礎。反手撥不好,將來反手攻、拉都會有問題。那麼,怎麼訓乒乓球的橫拍反手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乒乓球橫拍反手訓練視頻教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乒乓球橫拍反手訓練

1、准備姿勢

練習反手撥時,雙腳基本上平站,上身稍前傾,收腹含胸,兩腿彎曲,腳跟微微上提。重心下沉,持拍手略高於檯面,大臂與上體的夾角約30-40度,右肩微下沉。站位離球台不要太近,至少約40cm,球拍不要下垂,保持在檯面上,置於胸前下方。

手腕不宜過松,也不宜用力。

2、引拍時

重心移動到左腳,將球拍拉至身前偏左側,拍頭朝左,不要過度拉拍,也不要扣手腕。

3、擊球時

重心移到右腳,以肘為軸,動作不要大,觸球後揮拍至右肩前即可。

4、橫板在反手撥球時

前臂外旋,向前、向外擺動,拍面前傾,在球的上升期擊球的後中上部向頂部摩擦,藉助來球的反彈力,前臂手腕迅速前伸外展,向右前上方發力,快撥來球。擊球後前臂繼續擺動,隨後快速還原。揮拍迎球的過程中,要求手腕稍微內曲、放鬆,在觸球瞬間,隨著前臂的向右前方的伸展,手腕要有外展的動作,同時,手腕還應該稍為外轉一些,外轉是為了控制一下弧線的高度和長短,以防止撥球出界或下網(初練不要有手腕動作)。移動步法以並步為主。

重心的轉移:往後拉拍時重心偏左腳上,左髖略向後轉,有一種蓄勢待發的感覺,要注意體會身體的彈性。揮拍時重心轉向右腳,撥球的`重心是前後轉移。最好先練習徒手動作,如果個人協調性不是很好的話,上體的動作和身體的重心轉換可以分開練習,然後再結合起來練習,不要急於上台,等動作協調舒展後,再上台練習,要注意多體會動作要領。

5、一般常見的問題

拉拍過大、扣腕、揮拍不足(只是擋球);或是揮拍過大、向上揮拍多(像是拉球)等等。一般來說反手撥球,身體是正對著來球,不是側身。如果拍拉到身體左側,拉拍就過大啦。許多人練不好反手撥,都是因為手腕不當用力,擊球前扣著手腕,容易造成擊球不正,打出右旋球,記住拉或攻才需要扣腕。初練反手撥不要扣腕,可以提高穩定性。

遇到反手位來球角度較大時,一定要養成用身體追球的習慣,保持身體正對來球,不要去伸手夠球,過度橫向拉拍等。反手撥講求動作小,速度快,反應快,擊球穩定。

⑺ 乒乓球橫拍反手側拉台內球技術

乒乓球運動因其運動方式較簡便,設施簡單而廣受歡迎。乒乓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球,是一種世界流行的球類體育項目。站位,判斷來球,身體前迎,選好拉球位置。 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乒乓球橫拍反手側拉台內球技術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乒乓球橫拍反手側拉台內球技術
加力推的動作要領:

手臂自然彎曲並作外旋,拍面角度稍前傾,上臂後收,前臂提起,肘關節靠近身體,球拍要引至身體前方較高處。當來球到上升後期或者高點期時,上臂、前臂和手腕加速向前下方推壓,腰髖向左轉動配合發力,拍面前傾擊球的中上部,中指用力頂拍。

減力擋的動作要領:

手臂外旋,拍面稍前傾,不用手臂向後引拍,身體重心略高,前臂少收使拍面略高,放至身前即可。在來球上升期觸球中上部,借力回擊,拍觸球瞬間手臂和手腕稍後收,以緩沖和減弱球撞擊拍的力量。
兵乓球搓球技巧
搓球是在近台還擊下旋來球的基本技術,它屬於控制性的技術,並為進攻創造機會。詳細的基本技術動作如下:判斷來球的方向,選好站位。將球拍稍後引至腹前,手腕適當放鬆。拍面稍後仰,揮拍向前下方發力搓,擊球時手腕發力擊球的中下部,食指略用力。快搓時,擊球的上升期;慢搓時,擊球的下降期。擊球後隨勢動作盡可能小,便於還原。

搓球注意事項:

1.球拍摩擦球的力量要集中。

2.重心要及時跟上手的動作,做適當前移。除手腕之外,小臂和大臂也要有跟進的適當動作,以穩定出球的速度和落點。

3.快搓時,可有適當的借力發力。

4.如果是正手搓球,發力時拇指用力明顯,注意區別反手搓球的食指用力。

搓球常見的一些錯誤和改正方法:

1、站位不合適,容易錯過最佳擊球點

這種錯誤主要是對來球的長短沒有作出及時的判斷,站位偏遠居多,這樣就容易伸長手臂夠著擊球,自然容易錯過擊球時機,並且搓球質量也不好。 根據我們的經驗,一般應該盡可能靠近球台站位,擊球時候在上升期擊球比較好,這樣更容易借上力量。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根據來球的高低進行引拍,來球高了就高引拍,來球低時,引拍位置要低一些,提高自己在連續擊球過程中的連續性。

2、球拍的揮動路線錯誤,搓球沒有旋轉

這種錯誤是把球拍放在球的下面向前發力推,而不是向下發力,後果就是搓球不轉還容易冒高。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拍面呈斜上方,由後上向前下揮動擊球,注意前臂結合手腕要有一個切球的動作,不要去碰球和送球。擊球的時候,手腕可以發力,但是只是一個由放鬆到收緊的過程,而不是甩動或者轉動手腕。因為轉動手腕會使得發力不集中,或者擊球力量發生改變,不能控制球的旋轉。
老人打乒乓球的好處
1、助消化

由於打乒乓球消耗的體力很大,可增進食慾。另外,身體不停地來回運動,也能促進腸胃的蠕動。

2、養神

乒乓球是一種有趣的運動,能調動人的情緒。有時遇到什麼煩心事,打一會兒乒乓球後出一身大汗,那種特有的愜意能讓人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另外,“以球會友”也是件樂事,跟球友場上切磋、場下談心,可令人心情舒暢、神清氣爽。

3、鍛煉視力

乒乓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鍛煉視力,當你揮舞著球拍時,眼睛都是跟著球走,一近一遠,來回不斷,這樣有效的鍛煉你的睫狀體的運動和晶狀體的收縮,如此一來,長期在生活或工作中處於綳緊的視力也得到釋放,所以這也是一件不錯的護眼運動。

4、提高腦力

打乒乓球比賽時,雙方運用的戰術更是多種多樣,而乒乓球區別於其他球類的特點之一是個人獨立作戰,這就更能鍛煉一個人的思想、作風、意志、毅力和聰明智慧。

乒乓球愛好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緊張的工作和學習之餘,揮拍打一陣乒乓球後出一身大汗,有一種特有的愜意感,隨之而來的是振奮的精神和旺盛的精力,第二天工作起來有一種身輕腦清的感覺。因此,乒乓球這一特點更適合白領階層,整天呆在辦公室,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中、老年腦力勞動者。

5、防老年痴呆症

在所有球類運動項目中,乒乓球的速度是最快的,由於球體小而輕,攻防轉換迅速,它要求運動員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一般不超過半秒鍾),即對變化著的來球做出准確的判斷和反應,迅速移動腳步,或搓或削,或打或拉,揮拍將球打過去。這種講技術、講戰術、動腦筋的特點能很好地鍛煉老年人的反應能力,鍛煉人腦對周圍事物的靈敏性。所以,打乒乓球可以預防老年人腦痴呆,延緩老年人腦動脈硬化,保持良好的思維記憶力。



猜你喜歡:

1. 乒乓球直板反手的發力方法

2. 乒乓球爆沖弧圈球技術動作掌握要領

3. 乒乓球橫拍反手撥球的練習方法

4. 乒乓球技術全攻略

5. 打乒乓球的一點點小竅門分析

⑻ 怎樣才能掌握好乒乓球直拍反手正面拉技術要領

拉球的動作要領是反面板形前傾,擊球點在球的下降期,接觸球的中上部,身體重心稍偏右腳,用力的時候用腰和手腕發力,手腕向前用力摩擦球。注意在拉球時手臂不要摔,用腰控制手臂。
1、多球的訓練方法。由教練員直接發上旋球到運動員的反手位,讓運動員在反手位定點練習,反復訓練,掌握好擊球時間和擊球部位,使腰和手腕的發力協調。在訓練時一定要有拉斜、直線的訓練。
2、中台正、反手一邊拉比板的訓練,可採用多球訓練的方法進行。主要是訓練兩面拉球的協調性和重心的快速轉換,在此基礎上再進行不定點的訓練。
3、撲正手後回反手時反面的拉球訓練。可先採用多球訓練的方法進行。主要是掌握撲正手回反手時步法移動時重心的調節以及拉球時腰和手用力的協調。
4、單球訓練。就是在訓練中進行推側撲的訓練計劃,回反手時用反面拉。反面拉後可結合側身拉,再撲正手回反手用反面拉,這樣反復進行。以達到熟練掌握的目的。

⑼ 直板反手拉球有哪些技巧

1. 直板反手反面攻球,也叫直板橫打(拉)。
要領:用直拍反面擊球,站位離台大約40至50厘米,左腳稍前,收前臂於左腹前,身體重心稍下降,手腕內曲,前臂內旋,拍面前傾,在來球的上升期向右前上方擊打,摩擦來球的中上部。
2. 直板反手反面拉球(斜、直線)
要領:右腳稍前,左腳稍後,身體站位大約離球台60厘米,向後下方引拍(引拍不要過大),拍面前傾,在來球的高點期擊球的中下部,手臂向右前上方(斜線)或前上方(直線)加速揮動,(在接觸球的瞬間手腕由內收稍外展,容易控制球的弧線),重心由左腳移至右腳。
3. 直板反手反面反拉弧圈球。

直板反手反面反拉弧圈球是直板的新技術之一,可以增強左半台的攻擊力,可以有效地回擊打至反手位的上旋球,常可變被動為主動。反拉時站位要盡量以近台為主,退至中台會使近台快攻打法的特長受到影響。
4. 直板反手反面快帶弧圈球的

動作要領是:站位離台較近,引拍至腹前,曲腕拍面前傾,身體重心下降,在來球的上升期,蓋住球體,球拍迅速向前方帶擊。橫板反手快帶弧圈球的動作要領是,球拍高於來球,蓋住球體,在來球的上升期,大臂靠近身體以肘部為軸,手腕相對固定,前臂迅速迎前帶擊。

5. 直(橫)板反手反面彈打弧圈球。

直板反手反面彈打弧圈球斜線的動作要領是:站位近台,在來球反彈的上升期,拍面蓋住球體,球拍面對斜前方,以小動作向前並略帶向下彈打敲擊,動作短暫有力。彈打直線的動作要領與斜線基本相同,這時球拍面對正前方。直板反手反面彈打弧圈球的特點是,動作幅度小,擊球速度快,是在來不及用大動作發力攻打弧圈球的情況下,用來迅速回球爭取主動的一項進攻技術,常常以速度和落點取勝。
6. 直板反手反面挑接左側下旋短球

直板反面挑接左側下旋短球的動作要點是右腳向前跨一步,重心略下降,手腕內屈,前臂手腕迎前,在來球的高點期擊球的中上部,挑直線時球拍面對正前方,向前上方發力擊球。
7. 直板反手反面拉接左側下旋長球

動作要領是:站位中近台,身體重心略下降,引拍於腹前,手腕內屈,拍面稍前傾,在來球的下降前期擊打球體的中部偏上位置,向前上方發力,摩擦拉打。

直板反手反面拉接是直板中新發展的技術之一,這項可以近台也可以中台,有效地增強了直板打法左半台的攻擊力,拉斜線時向斜前上方發力拉打。
8. 接反手位右側上旋長球
反手攻打、反手拉、直板側身拉、直板反手反面拉、直板反手推擋,橫板反手削、直板側身攻。

閱讀全文

與反手拉側身訓練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杜蘭特真正的訓練方法 瀏覽:317
網上買床安裝方法 瀏覽:782
奶奶教裁剪方法簡單好用 瀏覽:449
老人機簡訊中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5
化肥中氮的含量檢測方法視頻 瀏覽:77
照片如何加水印方法 瀏覽:534
有點打呼嚕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406
如何賞析詩句方法公式 瀏覽:725
快速融化冰塊的方法 瀏覽:131
手臂痛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486
days360函數的使用方法 瀏覽:633
治療濕尤有效方法 瀏覽:913
小米的快捷鍵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73
用底線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瀏覽:282
檢測方法elisa法 瀏覽:196
遠離口臭的最佳治療方法 瀏覽:688
中葯及其制劑常用的純化方法 瀏覽:153
充電機使用方法步驟12V 瀏覽:1003
正確懷孕的方法 瀏覽:52
iphone6跳屏解決方法 瀏覽: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