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平法圖集板負筋計算方法

平法圖集板負筋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29 01:12:46

1. 板負筋(蓋鐵)長度怎麼計算有沒有具體的計算公式

這是圖集08G101-11上,裡面有圖紙注釋。。。板內分布筋HPB235,末端做180°彎鉤。分布筋的直徑大於等於6mm,間距小於等於250mm,當板上有較大集中荷載的話間距小於等於200mm。。分布筋用來固定負筋,負筋長度=負筋盡長度+左彎折+右彎折­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2. 混凝土板的負筋工程量如何計算

1.負筋長度=負筋凈長度+左彎折+右彎折;2.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3.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4.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板負筋是承受支座彎矩的鋼筋,在建築工程中板負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考數據。如果板負筋達不到建築工程的要求,則會導致建築坍塌,造成安全事故,嚴重時,會危害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建築初期,要計算好板負筋的數據,在進行建造師一定要按照要求進行建造,避免發生危險。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3. 板筋怎麼計算

板筋計算公式:不規則板面積為S 正方形邊長為b,b=根號S 鋼筋間距為a,鋼筋單向布筋根數為n=b/a 鋼筋直徑為d,鋼筋總長度L=b(2n+1)+lm 當鋼筋直徑為ф6-ф10時,板兩端頭鋼筋的增加長度lm按下式計算,簡直板lm=14(n+3)d;固端板 lm=75(n+3)d。

板筋優化

有效的板筋優化不僅可以合理地組織結構、充分利用空間、挖掘材料潛能,而且可以降低產品成本,減少單機容量增大引發的負面效應。

此外,對比相同容量、同期開發的國內外水電機組可以發現,國內獨立設計的機組較厚重,國外設計的機組(如日立/馬卡古瓦,CE/清江)相對較輕薄。產生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國外對機組方案,除必要的校核、分析外,優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3)平法圖集板負筋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鋼筋的類型:

1、分布筋:一般用於板內,與板內受力鋼筋垂直。

2、構造鋼筋:因構件在構造上的要求或施工安裝過程中的需要而配置的鋼筋。

3、彎起鋼筋:主要在構件端部起著抗剪的作用。

4、拉結鋼筋:是構造上為了滿足連接構件間穩定性需要而增設的鋼筋。



4. 平法標注中板內支座負筋怎麼計算就像①號是1000加兩個彎折嗎

一般圖紙上會有圖例說明,說明這個1000,是從梁邊開始算還是通長一米,如果是通長1000加兩個彎折就行,如果是從兩邊開始算需要加上樑的寬度減保護層減梁最外側主筋直徑,再加上兩個彎折,注意兩個彎折長度不一樣

5. 板負筋長度問題

板支座負筋的長度取值依據
雙向板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取計算跨度的1/4,這個規定的理論依據是什麼呢?有人說根據雙向板的受力分布得到的,但是還是不理解這個1/4具體怎麼來的。問過一些人,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煩請您指點下。另外,我們處理板支座配筋是按照凈跨的1/4來配,有人說是凈跨更接近計算跨度,這樣是否合理?」
板支座負筋延伸長度取計算跨度(或凈跨)的1/4,這應該是近似值,究竟取多少值應根據受力分布,一般教科書上有這樣的解析。你設計院一律按凈跨1/4來配,不管是設計還是鋼筋翻樣,簡則簡矣,可省心很多,鋼筋軟體不必要求用戶輸入支座鋼筋的長度,可直接根據跨度來判斷自動計算,但是否合理是有問號的。
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第 9.1.4:支座負彎矩鋼筋向跨內延伸的長度應根據彎矩圖確定。
規范上沒規定1/4,要求根據彎矩圖確定,1/4應該是經驗值或是約定俗成,如用彈性法塑性法等精確的計算方法計算求取,不僅費事,也無必要。
第9.1.6條:按簡支邊或非受力邊設計的現澆混凝土板,應設置板面構造鋼筋,鋼筋伸入板內的長度不宜小於L0/4。
其中計算跨度L0對單向板按受力方向考慮,對雙向板按短邊方向考慮。
長邊與短邊長度之小於3.0時,按雙向板計算,長邊與短邊長度之不小於3.0時,按單向板計算。
板面構造鋼筋伸入板內長度規范允許按L0/4計算。
人們之所以考慮到這個問題是因為梁支座負筋長度取1/3和1/4而產生的聯想和慣性思維,平法圖集只對梁支座負筋規定了長度取值,對板支座負筋長度沒作規定。
板和梁的實際受力狀態還是有差別的,即使是單向板,非受力方向支座也能提供足夠支持,從而根據經驗,取1/4也是足夠的。
規范上講按彎矩圖確定支座負筋長度的做法倒是正確,不過實際操作起來麻煩,所以,一般設計也是按構造規定的1/4取。並且,一般也不會精確到厘米和毫米級,大都是取整數,所以,是近似或略大於板凈跨1/4。

當板的荷載均為均布荷載,相鄰跨度相差≤20% ,活載不大於恆載的3倍時,板取1/4;當活載大於恆載的3倍時,板應取1/3L。而不是籠統的都取1/4,並且,1/4取值不只是根據本跨凈跨,而是根據相鄰兩跨。我們不能忽略它的前提條件,須根據具體情況。平法圖集對板支座負筋不作規定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否則,板支座負筋伸入板內長度統一取取1/4多省事啊。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內力也無絕對精確值,由於材料的離散性和荷載的不均勻性,設計其實是一種模糊計算。概念設計和經驗值是重要的,讓設計更趨合理。其實沒有必要死教條。有些支座負筋的設計非常零亂繁瑣,沒有進行必要的歸類整合,相同板跨僅支座略有不同就配置不同長度的支座負筋,有些小跨度板也設計成底筋加支座負筋形式,這很不合理,翻樣和施工都不勝其煩,有些乾脆全部修改成雙層雙向或雙層雙向加支座負筋。
另外,板支座負筋在板內的彎折,其彎折長度為板厚減保護層,當支座負筋為光圓鋼筋時,板內彎折不需要增加180彎鉤,但在支座內須設置180度彎鉤。

6. 板端支座負筋計算

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本跨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4+錨固)。

註:

1、錨固長度同樑上部貫通筋錨固;

2、 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2 * Ln/3 + 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 = 2 * Ln/4 + 支座寬度。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6)平法圖集板負筋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梁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有貫通與非貫通之分。

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梁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

7. 板的支座負筋和分布筋怎樣計算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8. 框架結構的板中鋼筋負筋怎麼算

1、間距一般200~300毫米。
2、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3、負筋,也叫負彎矩鋼筋。在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叫做負彎矩鋼筋。這個概念其實不是很明晰的。原因是在混凝土構件工作階段,鋼筋的受力是十分復雜的。

9. 樓板的支座負筋長度怎麼算的

1、端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3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3 +錨固)。

第二排鋼筋長度 = 本跨凈跨長 / 4 + 錨固(相鄰兩跨都有負筋時取長跨凈跨長/ 4+錨固)。

註:錨固長度同樑上部貫通筋錨固; 當梁的支座負筋有三排時,第三排鋼筋的長度計算同第二排。

2、中間支座負筋長度:

第一排鋼筋長度 = 2 * Ln/3 + 支座寬度。

第二排鋼筋長度 = 2 * Ln/4 + 支座寬度。

注意:當中間跨兩端的支座負筋延伸長度之和≥該跨的凈跨長時,其鋼筋長度:

第一排為:該跨凈跨長+(Ln/3+前中間支座值)+(Ln/3+後中間支座值)。

第二排為:該跨凈跨長+(Ln/4+前中間支座值)+(Ln/4+後中間支座值)。

其他鋼筋計算同首跨鋼筋計算,LN為支座兩邊跨較大值。

(9)平法圖集板負筋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梁支座上部縱向受力鋼筋,有貫通與非貫通之分。一般結構構件受力彎矩分正彎矩和負彎矩,抵抗負彎矩所配備的鋼筋稱為負筋,通常指板、梁的上部鋼筋,有些上部配置的構造鋼筋習慣上也稱為負筋。當梁、板的上部鋼筋通長時,大家也習慣地稱之為上部鋼筋。

支座負筋指位於梁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作用力的縱向受力鋼筋,俗稱扁擔筋、壓梁鐵。有些地方稱之為蓋筋。支座有負筋,是相對而言的,一般指梁的支座部位用以抵消負彎矩的鋼筋,俗稱擔擔筋。端支座負筋和中間支座負筋就是梁兩端的和中間的鋼筋。

10. 如何計算板筋的鋼筋

一、板鋼筋計算依據和鋼筋的類型
1、板的平法圖集和計算依據是《04G101-4》
2、現澆混凝土樓板的鋼筋分為以下幾種
1、 板底鋼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長鋼筋);
2、 上層通長鋼筋、支座負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長鋼筋);
3、 支座筋的分布筋、溫度筋、附加筋;
4、 馬蹬筋;
二、各種板鋼筋的詳細計算
1、字母代表的含義:
La—非抗震時錨固長度; d ---鋼筋直徑 ; L1E—連接長度 ; BHC—保護層 ;
Ha—支座寬度 S--- 鋼筋間距 ceil—向上取整
2、板底通長鋼筋(下層通長鋼筋)
板底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II級以上為0)
其中:12.5D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幾種,可根據圖紙說明操作:
Max (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5倍相比取大值);
Max ( ha /2,12*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與鋼筋直徑的12倍相比取大值);
La (即,鋼筋的錨固長度);
ha /2+5*d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加鋼筋直徑的5倍);
ha–bhc (即,支座寬度 - 保護層);
ha /2 (即,支座寬度的一半);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以考慮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下面舉例說明板底通長鋼筋的計算;

工程名稱培訓工程,第2標准層,3自然層,板砼強度為20,板厚為120mm,保護層為20mm,非抗震。計算圖中右下角的鋼筋(1,2/b,c之間的板),該板水平凈長3275mm,左梁寬度250mm,右梁寬度300mm板的垂直方向凈長是4600mm,鋼筋的數據A10-200.如下圖:

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為50mm,板底筋伸入支座的長度為Max ( ha /2,12*d)

因為250/2=125,300/2=150 大於12*D=12*10=120,所以左右錨固取支座寬度的一半,

水平方向鋼筋的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凈長)+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12.5D=3275+125+150+12.5*10=3550+125=3675

其中12.5是指一級鋼中的180度彎鉤,一端彎鉤是6.25D,兩端就是12.5D.

根數N= ceil [(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4600-50*2)/200+1=4500/200+1=22.5+1=24

縱向的鋼筋長度與根數和水平方向的演算法一致,不在詳講!
3、板面通長鋼筋(上層通長鋼筋)
板面通長鋼筋有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可以布置多個板塊或者一個板塊。

長度L=板扣除兩端支座的長度(板凈長) + 左錨固 + 右錨固 + 「連接長度」

•「左錨固、右錨固」演算法有如下四種

La(鋼筋的錨固長度);

0.4 La +15*D(鋼筋的錨固長度的0.4倍+鋼筋直徑的15倍);

支座寬–支座保護層 + 板厚–2*保護層;

伸過支座中心線+ 板厚–2*保護層(即,支座寬度的一半+現澆板的厚度-2*現澆板的保護層)

•「連接長度」 演算法為:

當採用焊接、機械連接時:連接長度 = 0 ,計算接頭個數;

當採用搭接時, 連接長度=接頭個數 * L1=取整(通長鋼筋直段長 / 定尺長度)* L1

根數的演算法和板底通長鋼筋一致;

根數N= ceil[(鋼筋布置范圍–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邊的距離) / 鋼筋間距 ] +1;

例如:根數N=取整(3000/180)+1=17.67,取18根。

根數N=取整(3000/200)+1=16,取16根。

在根數計算時,起始受力筋距離支座邊間距有三種情況可選擇:

A:50mm,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50mm;

B:保護層距離,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保護層距離;

C:S/2,第一根鋼筋距離支座邊S/2(S為間距);

閱讀全文

與平法圖集板負筋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為大疆手機雲台使用方法 瀏覽:499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之探析 瀏覽:559
和田玉白玉項鏈的鑒別方法 瀏覽:679
露娜潔面儀mini2使用方法 瀏覽:916
閹雞快速止血的方法 瀏覽:878
蘋果微信清理緩存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48
金鋼窗安裝方法 瀏覽:124
測排卵什麼方法最准確 瀏覽:850
抒情方法有哪些 瀏覽:432
青島梅毒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998
臉上汗斑的治療方法 瀏覽:60
好的教育方法的視頻 瀏覽:58
快速上枕頭荷葉邊方法 瀏覽:736
手機拍照的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4
什麼方法治口臭 瀏覽:173
幼兒美術活動教學方法 瀏覽:126
瑞典輕症治療方法 瀏覽:616
原始股退出計算方法 瀏覽:410
水泵間隙的測量方法 瀏覽:521
材料分析方法視頻 瀏覽: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