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繳存基數怎麼算的
繳存基數怎麼算的?
繳存基數一般為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新參加工作或新調入職工當年繳存基數為職工本人首月工資總額)
以韶關為例:
繳存基數范圍是多少?
繳存基數系將韶關現行最低工資標准作為最低標准,將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月工資的3倍作為最高標准。
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我省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通知》(粵府函〔2018〕187號),目前韶關市職工最低工資標准為1410元。
而最高標准為上一年度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平均月工資的3倍,這一數據每年都會發生變化,因此也會進行相應調整,例如去年規定的繳存基數最高標准為2017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最高標准為16434元,今年則採用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最高標准為18882元。
每月繳存金額該怎麼算?
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每年7-9月都可進行一次調整,採取上一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例如這次調整的繳存基數最高標准就將採取2018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進行計算。
設置最高標准和最低標准則意味著如果平均工資低於最低標准,將按照最低標准繳納,高於最高標准則將按照最高標准繳納。也就是說,哪怕月平均工資高達5萬元,公積金的繳存基數也是18882元,不會按照實際工資計算。
按照即將執行的新標准(最低標准1410元,最高標准18882元)如果以單位和個人均按5%的繳存比例計算(四捨五入):
每月繳存金額最低為:1410元×5%(個人)+1410元×5%(單位)=142元
每月繳存金額最高為:18882元×5%(個人)+18882元×5%(單位)=1888元
如果以單位和個人均按12%的繳存比例計算(四捨五入):
每月繳存金額最低為:1410元×12%(個人)+1410元×12%(單位)=338元
每月繳存金額最高為:18882元×12%(個人)+18882元×12%(單位)=4532元
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而言,只要繳納公積金,按照繳存基數的不同,公積金賬戶上每月最低會存入142元,最高將存入4532元。
另外,單位及個人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最低標准各為5%,最高標准各為12%,具體繳存比例由單位自行選擇。同一單位原則上只能選定一個繳存比例,個人繳存比例應當等於單位繳存比例。
㈡ 月工資基數怎樣計算
法律分析: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月工資基數,是指職工本人應得工資總額,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各種補貼、加班費、獎金、特殊情形下支付的工資。本人工資總額低於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60%計算;高於300%的,按300%計算。
計算加班工資、二倍工資基數是勞動者當月正常勞動時間應得工資。
計算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的勞動者本人工資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前12個月應得工資。
計算工傷保險待遇的本人工資指工傷職工遭受事故傷害前或者患職業病前12個月平均月繳費工資。
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以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新參工職工以職工本人當月工資為基數。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四十九條 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㈢ 銀行利息基數的一般演算法是什麼
1、積數計息法就是按實際天數每日累計賬戶余額,以累計積數乘以日利率計算利息的方法。
積數計息法的計息公式為:
利息=累計計息積數×日利率。
其中累計計息積數=賬戶每日余額合計數。
2、計算積數:
銀行根據「積數=本金×時間」的計算公式,用存貸款余額乘以該存貸款余額的實存、實貸天數,即可作出積數,然後填於該余額的積數欄。
3、結息日計算利息:到結息日,銀行將積數欄相加結出總積數,即累計積數,以累計積數乘以日利率,即為應計利息。
㈣ 貸款裡面的萬元基數如何計算
1、萬元基數(一般)由財務公司按每萬元貸款金額按等額本息法計算(一般默認為3年)。一萬元的基數335,就是通過利率來計算你的每月還款額。有興趣的可以通過excel的PMT公式計算一下。 2、335的1萬元基數,已經算是比較優惠的利率了。轉換後的年利率約為 12.74%。相應的月利率為1.06%。 3. 可以嘗試向銀行申請貸款。與經銷商提供的理財產品相比,銀行貸款利率較低,但門檻較高(對信用、學歷、收入等要求),手續麻煩,貸款時間較長。這取決於個人的權衡。
建議:如果近期有貸款計劃,使用信用卡需謹慎。最好在貸款前做好准備,以保持較低的信用卡債務水平。如果資金真的很緊,一定要用信用卡,又不想負債率居高不下,可以考慮做零賬單。也就是信用卡有消費,但是是在賬單前一天付款,所以出賬單後賬單為零;直接降低信用卡的使用率 。
㈤ 原國有銀行職工退休的工資基數以什麼為標准
摘要 企業退休養老金是對退休職工提供的基本養老保障。企業退休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調節金組成:
㈥ 零存整取利息怎麼算
最後總共可拿15132.6元
零存整取利息公式如下:
利息=月存金額×累計月積數×月利率。其中累計月積數=(存入次數+1)÷2×存入次數。現如今銀行零存整取的年利率為:
一年:百分之三點一
三年:百分之三點三
而三年期的累計月積數為(36+1)÷2×36=666從而得出三年利息=400×(3.30% ÷12)×666=732.6元最終三年後到期本利和=14400+732.6= 15132.6元
(6)銀行月基數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零存整取適用額度
零存整取最低限額為5元,第二次開始存入金額只能以開戶時存入的金額為固定存儲金額,不能更改。
零存整取類的儲蓄存款主要分為三類:個人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集體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和教育儲蓄。
集體零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是指由企業事業單位或群眾團體集中代辦,由員工自願參加的一種事先約定金額,逐月按約定金額存入,到期支取本息的儲蓄存款。起存金額為50元,存期為一年。
教育儲蓄定期存款時針對在校(含四年級)以上學生而開辦的零存整取式的定期存款,存款到期戶可憑存執和學校提供的正在接受非義務教育的學生身份證明一次支取本息。儲戶憑「證明」可享受利率優惠,並免徵儲蓄利率所得稅。存期分一年、兩年、六年,最低起存金額為50元,本金合計最高限額為2萬元。
適用對象
零存整取儲蓄方式可集零成整,具有計劃性、約束性、積累性的功能。該儲種利率低於整存整取定期存款,高於活期儲蓄,可使儲戶獲得比活期稍高的存款利息收入。
零存整取適用各類儲戶參加儲蓄,尤其適用於低收入者生活節余積累成整的需要。存款開戶金額由儲戶自定,每月存入一次,中途如有漏存,可於次月補存,但次月未補存者則視同違約,到期支取時對違約之前的本金部分按實存金額和實際存期計算利息;違約之後存入的本金部分,按實際存期和活期利率計算利息。
零存整取儲蓄方式適用於有固定收入和小額餘款的儲戶存儲,積累性強。該儲種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堅持」,絕不能連續漏存2個月。部分儲戶認為如此小額存儲意義不大,採納後隨即放棄,這種前功盡棄的做法損失最大。若有眾多同事同時辦理零存整取業務,可委託單位的工會等組織進行集體批量辦理,可省去每個人每月銀行零存的勞累參考資料:
零存整取-網路
㈦ 月工資基數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工資基數可以理解為基本工資,基本工資的構成包括除獎金、加班加點工資以及特殊勞動補償性津貼(如夜班津貼、高溫、低溫下、有毒有害津貼、流動施工津貼等)外的一切工資報酬。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㈧ 公積金繳存基數與貸款額度怎麼計算
因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針對辦理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政策及要求存在差異,需要請您詳詢中國銀行公積金貸款業務經辦網點或者咨詢當地公積金管理中心。
以上內容供您參考,業務規定請以實際為准。
如有疑問,歡迎咨詢中國銀行在線客服。
誠邀您下載使用中國銀行手機銀行APP或中銀跨境GO APP辦理相關業務。
㈨ 月工資基數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個人工資基數是社會平均工資的60%到300%為繳納基數,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或起薪當月的工資低於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60%的,按照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核定。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四十九條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㈩ 月工資基數怎麼計算
法律分析: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月工資基數,是指職工本人應得工資總額,本人工資總額低於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上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60%計算;高於300%的,按300%計算。計算加班工資、二倍工資基數是勞動者當月正常勞動時間應得工資。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以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為基數,新參工職工以職工本人當月工資為基數。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本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勞動力供求狀況,制定本省企業工資宏觀調控政策,發布最低工資標准和工資指導線。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和發布本市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當地的工資水平,定期發布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和人工成本監測預警信息。第九條企業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與企業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就企業工資分配製度、工資分配形式、工資收入水平等事項進行平等協商。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經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或者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後,簽訂工資集體協議。第十條企業應當根據工資集體協議或者本企業的經濟效益和政府發布的企業工資宏觀調控政策,通過與勞動者平等協商,簽訂勞動合同,確定工資支付標准。勞動合同中約定的工資標准可以根據勞動者所在崗位的變化進行調整和變更,但不得低於工資集體協議中確定的工資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