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動滑輪重怎麼求
不計摩擦時:
①G動=FN-G物(F為拉力,N為動滑輪上繩子段數,常用)。
②G動=W額/s(W額為機械做的額外功,s為動滑輪移動距離,不常用)。
③η=G/(G+G動)(η為機械效率,較為常用)。
計算:
一、F=G/2(理想化,不計滑輪受到的重力且只有一個動滑輪)。
二、F=(G+G動滑輪)/2(考慮了動滑輪受到的重力且只有一個動滑輪)。
三、F=(G+G動滑輪)/n (n代表接在動滑輪上的繩子的段數,這是一個滑輪組)。
動滑輪重特點:
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力,費距離。這是因為使用動滑輪時,鉤碼由兩段繩子吊著,每段繩子只承擔鉤碼重的一半。使用動滑輪雖然省了力,但是動力移動的距離是鉤碼升高的距離的2倍,即費距離。不能改變力的方向。
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另外,在生活中不能忽略動滑輪本身的質量,所以在動滑輪上升的過程中做了額外功,降低機械效率。
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動滑輪
⑵ 初中物理動滑輪公式總結有哪些
初中物理動滑輪公式總結有如下:
1、不計摩擦時:
G動=FN-G物(F為拉力,N為動滑輪上繩子段數,常用)。
G動=W額/s(W額為機械做的額外功,s為動滑輪移動距離,不常用)。
η=G/(G+G動)(η為機械效率,較為常用)。
2、計摩擦時:
G動=(W總-W有-Wf)/s=(W額總-Wf)/s(W總為總功,W有為有用功,Wf為克服摩擦做功)。
F=G/2(理想化,不計滑輪的重量且只有一個動滑輪)。
F=(G+G動滑輪)/2(考慮了動滑輪的重量且只有一個動滑輪)。
F=(G+G動滑輪)/n(n代表接在動滑輪上的繩子的段數,這是一個滑輪組)。
動滑輪省力計算
公式:s=nh。v繩=n*v物,F拉=(1/n)*G總。
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v繩:繩子自由端移動(上升/下降)的速度
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v物:物體移動(上升/下降)的速度
n:承重的繩子段數(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G總:物重+滑輪重(G物+G滑)。
其次,按要求確定定滑輪個數,原則是:一般的:兩股繩子配一個動滑輪。
⑶ 動滑輪重量的計算公式
不計滑輪組使用時的摩擦的話,根據F=1/n(G物+G輪)可得G輪=nF-G物n——動滑輪上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
⑷ 滑輪重力怎麼求
通常只要求動滑輪的重力,因為定滑輪已經固定在一端,支持力與重力力平衡抵消了,求動滑輪的重力分兩種情況,一:只有動滑輪,根據公式F拉=二分之一(G物+G動滑輪),只要知道F拉和G物就能夠求出來G動滑輪。二:是滑輪組,有動滑輪和定滑輪,根據公式F拉=n分之一(G物+G動滑輪),n表示繩子段數,只要知道繩子的段數,F拉力,G物就可求,但是要看清楚題目,通常題目都會說忽略滑輪重力,有的題目會告訴你每一個滑輪的重力(在滑輪組里),但千萬不要把定滑輪的重力算進去了。
⑸ 求動滑輪重公式
動滑輪重公式在計摩擦力和不計摩擦力時公式分別如下:
⑹ 動滑輪和定滑輪計算方法科學的脊骨輪子的那個怎麼算
先告訴你滑輪組的省力公式吧:
若繩子自由端拉力為F,物體重力為G,動滑輪自重G1,繩子股數n,則
F=G總/n
如果是理想情況,忽略動滑輪重力、繩重、摩擦力等:F=G/n
如果是實際情況,考慮動滑輪重力:F=(G+G1)/n
這里主要是繩子股數n的判斷,有幾股繩子直接連著動滑輪,n就是幾,例如,如圖,左圖n為3,右圖n為2。
⑺ G動(動滑輪重)的具體計算公式
不計滑輪組使用時的摩擦力的話,根據F=1/n(G物+G動)可得
G動=nF-G物
n——動滑輪上承擔重力的繩子段數
⑻ 動滑輪的重力怎麼算
1、不計摩擦時:
①G動=FN-G物(F為拉力,N為動滑輪上繩子段數,常用)
②G動=W額/s(W額為機械做的額外功,s為動滑輪移動距離,不常用)
③η=G/(G+G動)(η為機械效率,較為常用)
2、計摩擦時
G動=(W總-W有-Wf)/s=(W額總-Wf)/s(W總為總功,W有為有用功,Wf為克服摩擦做功)
一、F=G/2(理想化,不計滑輪的重量且只有一個動滑輪)
二、F=(G+G動滑輪)/2(考慮了動滑輪的重量且只有一個動滑輪)
三、F=(G+G動滑輪)/n (n代表接在動滑輪上的繩子的段數,這是一個滑輪組)
(8)動滑輪重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動滑輪可以看做是一個省力杠桿,O為杠桿的支點,滑輪的軸是阻力的作用點。被提升的物體對軸的作用力是阻力,繩對輪的作用力是動力。
提升重物時,如果兩邊繩子平行,動力臂為阻力臂的兩倍;動滑輪平衡時,動力為阻力的一半。因此若不計動滑輪自身所受的重力,使用動滑輪可以省一半力,但這時卻不能改變用力的方向,向上拉繩才能將重物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