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完成率計算公式
完成率計算公式為:完成率(%)= 實際完成數 / 計劃完成數 * 100%
計劃完成10,實際完成5,根據完成率計算公式 完成率(%)= 實際完成 / 計劃完成 * 100% 可得完成率為50%。
計算方法和結果判定分為兩種情況:
目標值越大越好
a、達成率(%) = 實際值/目標值
b、所得%越大符合程度越高,大於或等於100%即為達成目標
目標值越小越好
a、達成率(%) = 2 - 實際值/目標值
b、所得%越大符合程度越高,大於或等於100%即為達成目標
註:一般大於100%時也記錄為100%
B. 年度預算完成率的公式是什麼
年度預算完成率=實際完成數與預算的差額數/預算數*100%=(實際完成數—預算數)/預算數*100%。
年度預算是指預算有效期為一年的財政收支預算。這里的年度是指預算年度,大體上有公歷年制和跨歷年制。所謂公歷年制,即從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目前採用公歷年制的國家主要有法國、德國等。
(2)年度指標累計完成值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作為預算管理工作的起點,預算目標是預算機制發揮作用的關鍵。企業年度預算目標的確定必須解決以下兩方面的問題:
1.建立預算目標的指標體系
建立預算目標的指標體系,主要應解決以何種指標作為預算導向、核心指標如何量化、指標間的權重如何確定等問題。
從內容上說,預算目標指標體系應包括盈利指標、規模增長指標、投資與研發指標、風險控制(資本結構)指標、融資安排等。
2.測算並確定預算目標的指標值
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確定預算目標,從根本上說就是協調公司股東、董事會、經營者等利益的過程。
從理論上分析,預算目標各指標的指標值是企業的預算標桿,它應當具有挑戰性,並且必須保證企業及其各部門經過努力可以實現。如果預算目標遙不可及,就會失去目標的激勵作用。因此,預算目標設定要以戰略目標為依據,同時結合年度經營計劃進程,合理確定年度經營任務,將企業發展戰略和各經營單位實際情況融入預算管理體系,並構成預算考評體系的標准之一。
預算是行為計劃的量化,這種量化有助於管理者協調、貫徹計劃,是一種重要的管理工具。預算具有以下優點:
1、制定計劃預算有助於管理者通過計劃具體的行為來確定可行的目標,同時能夠使管理者考慮各種可能的情形。
2、合作交流總預算能協調組織的活動,使得管理者全盤考慮整個價值鏈之間的相互聯系,預算是一個有效的溝通手段,能觸及到企業的各個角落。
3、業績評價通過預算管理各項目標的預測、組織實施,能促進企業各項目標的實現,保證企業各項目標的不斷提高和優化,是體現企業業績的一種好的管理模式。
4、激勵員工預算的過程會促進管理者及全體員工面向未來,促進發展,有助於增強預見性,避免盲目行為,激勵員工完成企業的目標。
5、協調功能它能夠協調企業所有的資源配置和利用,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不斷的調整未來經營活動與企業內外部的環境相適應。
6、控制功能它能夠監督各個職能部門和人員按照實現設定的目標執行,並在執行的過程中,通過一些信息的反饋,及時的獲知預算在執行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進行相應的調整,避免資源的浪費。
正是由於預算管理具備以上優勢,它才能在大企業中得以廣泛應用,並取得了好的效果。企業預算管理是在企業戰略目標的指引下,通過預算編制、執行、控制、考評與激勵等一系列活動,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C. 指標完成率怎麼算
完成率計算公式為:完成率(%)=實際完成數/計劃完成數*100%。
舉個例子:當你的考核指標為負數-1%時,實際達成-1.5%時,你的達成率為完成率=(2-實際完成數/目標完成數)*100% =(2-(-1.5%)/(-1%))*100%=50%。
更詳細的分析1:
假設計劃目標是虧損100萬,也就是-100,分別出現以下情況:
1、實際虧損60萬元,也就是-60,那麼實際比計劃「少虧損」40萬元. 也就等於:實際比計劃「多賺」40萬元.顯而易見,完成率就是140%。
2、實際虧損120萬元,-120,實際比計劃「多虧損」20萬元。也就等於:實際比計劃「少賺」20萬元.顯而易見,完成率就是80%。
3、舉個極端的情況,實際不但沒虧損,反而盈利50萬元,那麼實際比計劃「少虧損」150萬元. 也就等於:實際比計劃「多賺」150萬元。顯而易見,完成率是250%。
目標為負數時,完成率計算公式如下:
完成率=(1-(實際完成數/目標完成數-1))*100%。
或完成率=(2-實際完成數/目標完成數)*100%。
更詳細的分析2:
(1)以財務費用為例:財務費用目標是-100萬,記為負數是指獲得利息收入目標100萬,此時實際完成-40萬,應該去掉符號來計算,完成率為40%。
(2)與本題相同的情況就是目標虧損100萬,實際虧損40萬的例子,虧損這個詞通常指利潤指標,此時有兩種可能:
a)為了某個經營目的,就是要完成某個數額的投入,因此虧損100萬是要花錢到位,此時計算完成率參考第(1)條。
b)大多數情況是目標虧損100萬,但正常的預期是虧的越少越好。
D. 怎樣計算完成年度計劃的百分比
計劃數為相對數時計劃完成程度計算公式為: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實際完成百分比數/計劃規定百分比;
其中:實際完成百分比數=本期實際完成數/上期實際完成數;
計劃規定百分比數=本期計劃完成數/上期實際完成數;
計算結果表明,產量計劃完成程度大於100%,說明超額完成計劃。而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小於100%,說明實際成本比計劃成本有所降低,也超額完成了成本降低計劃。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是用來檢查、監督計劃執行情況的相對指標。它以現象在某一段時間內的實際完成數與計劃數對比,來觀察計劃完成程度。
(4)年度指標累計完成值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在檢查短期計劃的完成情況時,可根據計劃數在實際計算中可以表現為絕對數、相對數、平均數等多種形式,因此計算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1.計劃數為絕對或平均數形式出現
使用絕對數和平均數計算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時,可直接用計劃完成程度的基本公式計算,即: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實際完成數/計劃數
2.計劃數為相對數形式出現
計劃數為相對數時計劃完成程度計算公式為: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實際完成百分比數/計劃規定百分比
其中:實際完成百分比數=本期實際完成數/上期實際完成數
計劃規定百分比數=本期計劃完成數/上期實際完成數
E. 累計計劃進度執行情況怎麼計算
103.92%。
計算方法:計劃完成程度=實際完成程度/計劃完成程度=(1+6%)/(1+2%)=103.92%。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簡稱「計劃完成程度指標」、「計劃完成百分比」,是社會經濟現象在某時期內實際完成數值與計劃任務數值對比的結果,一般用百分數來表示。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是用來檢查、監督計劃執行情況的相對指標。它以現象在某一段時間內的實際完成數與計劃數對比,來觀察計劃完成程度。
相關如下:
累計法就是整個計劃期間實際完成的累計數與同期計劃數相比較,來確定計劃完成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計劃期間累計實際完成數/計劃規定的累計數。
采有累計法計算,只要從中長期計劃開始至某一時期止,所累計完成數達到計劃數,就是完成了計劃。例中,前四年投資額已完成五年計劃,比計劃時間提前一年。
計劃數為相對數時
計劃數為相對數時計劃完成程度計算公式為: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實際完成百分比數/計劃規定百分比;
其中:實際完成百分比數=本期實際完成數/上期實際完成數;
計劃規定百分比數=本期計劃完成數/上期實際完成數;
計算結果表明,產量計劃完成程度大於100%,說明超額完成計劃。而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小於100%,說明實際成本比計劃成本有所降低,也超額完成了成本降低計劃。
F.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的計算方法
由於計劃數在實際計算中可以表現為絕對數、相對數、平均數等多種形式,因此計算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1、計劃數為絕對數和平均數時
使用絕對數和平均數計算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時,可直接用上述計算公式。
例:某企業2000年產品計劃產量1000件,實際完成1120件,則產量計劃完成程度為: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1120÷1000)×100%=112%
計算結果表明,該企業超額12%完成產量計劃,實際產量比計劃產量增加了120件。
例:某企業勞動生產率計劃達到8000元/人,某種產品計劃單位成本為100元,該企業實際勞動生產率達到9200元/人,該產品實際單位成本為90元,其計劃完成程度指標為:
計算結果表明,該企業勞動生產率實際比計劃提高了15%,而某產品單位成本實際比計劃降低了10%。這里勞動生產率為正指標,單位成本為逆指標。
在檢查中長期計劃的完成情況時,根據計劃指標的性質不同,計算可分為水平法和累計法。
1)水平法
用水平法檢查計劃完成程度就是根據計劃末期(最後一年)實際達到的水平與計劃規定的同期應達到的水平相比較,來確定全期是否完成計劃。其計算公式為: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計劃期末實際達到的水平/計劃規定期末應達到的水平
採用水平法計算,只要有連續一年時間(可以跨年度)實際完成水平達到最後一年計劃水平,就算完成了五年計劃,餘下的時間就是提前完成計劃時間。在例中,該企業實際從五年計劃的第四年第三季度到第五年第二季度連續一年時間的產量達到了計劃期最後一年計劃產量720萬件水平,完成了五年計劃,那麼第五年下半年這半年時間就是提前完成計劃的時間。
2)累計法
累計法就是整個計劃期間實際完成的累計數與同期計劃數相比較,來確定計劃完成程度。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計劃期間累計實際完成數/計劃規定的累計數
采有累計法計算,只要從中長期計劃開始至某一時期止,所累計完成數達到計劃數,就是完成了計劃。例中,前四年投資額已完成五年計劃,比計劃時間提前一年。
2、計劃數為相對數時
計劃數為相對數時計劃完成程度計算公式為: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實際完成百分比數/計劃規定百分比;
其中:實際完成百分比數=本期實際完成數/上期實際完成數;
計劃規定百分比數=本期計劃完成數/上期實際完成數;
計算結果表明,產量計劃完成程度大於100%,說明超額完成計劃。而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小於100%,說明實際成本比計劃成本有所降低,也超額完成了成本降低計劃。
G. 計劃數與實際完成產值的計算方法
產值的平均計劃完成程度=實際產值/計劃產值,實際完成計劃的百分比是=實際產值/計劃數*100%。
產值利潤率的提高或降低,決定於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快於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增長速度與產值增長速度的比值大於1),則產值利潤率必然提高;利潤總額與工業總產值同步增長(兩者的速度比=1),則產值利潤率持平。
(7)年度指標累計完成值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產值報表中的用電量和能源報表中用電量要一致,產值報表中的用電量不包含企業自備發電量,自備發電使用的其他能源品種統計在能源報表中的其他能源品種使用量中,保證產值和能源報表中的用電量數據一致。
2、產值報表中的全部從業人員年平均人數和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填寫的數據應和勞動報表中的對應指標的數據保持一致。
3、財務報表中的本年折舊一欄填寫的是本年累計折舊,而不是歷史累計折舊,同時當企業發生資產清理時,本年折舊不倒減。
H. 累計達成率怎麼算的
是成本費用指標:預算達成率=預算/實際;如果是利潤指標:預算達成率=實際/預算。
以不變價格(即基期價格)計算末期GNP,得出的增長率是實際經濟增長率。在量度經濟增長時,一般都採用實際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率也稱經濟增長速度,它是反映一定時期經濟發展水平變化程度的動態指標,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具有活力的基本指標。
(8)年度指標累計完成值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基本成長率:指企業如果按照過去盈利能力(最近一年EBIT),運用適度的財務杠桿(債務D/權益E),其所掌握的資源(總資產=權益資本+債務資本)所能實現的企業增長率。
g = (1-股利支付率)[ROA+D/E(ROA-1年期貸款利息率)]。
其中:ROA=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EBIT/調整的年末總
I. 統計學中計劃完成程度的計算
對「四分之一月平均計劃完成水平」指標的理解存在差異,計算結果不正確。
第一季度月平均計劃的平均完成程度通常被理解為「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度完工率」。因此,第一季度的平均月完成率=(110%+ 95%+ 120%)/ 3 = 108.33%。
第一季度計劃的完成度=第一季度的實際完工數量/第一季度的計劃數量=(300 * 110%+ 360 * 95%+ 400 * 120%)/(300 + 360 + 400)= 108.68%,計算正確。
(9)年度指標累計完成值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計算方法:
由於計劃數在實際計算中可以表現為絕對數、相對數、平均數等多種形式,因此計算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計劃數為絕對數和平均數時:
使用絕對數和平均數計算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時,可直接用上述計算公式。
例:某企業2000年產品計劃產量1000件,實際完成1120件,則產量計劃完成程度為:
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1120÷1000)×100%=112%
計算結果表明,該企業超額12%完成產量計劃,實際產量比計劃產量增加了120件。
例:某企業勞動生產率計劃達到8000元/人,某種產品計劃單位成本為100元,該企業實際勞動生產率達到9200元/人,該產品實際單位成本為90元,其計劃完成程度指標為:
計算結果表明,該企業勞動生產率實際比計劃提高了15%,而某產品單位成本實際比計劃降低了10%。這里勞動生產率為正指標,單位成本為逆指標。
在檢查中長期計劃的完成情況時,根據計劃指標的性質不同,計算可分為水平法和累計法。
J. 完成率怎麼算方法:例如:年度成本控制目標1000萬,實際為800萬,該項指標完成率怎麼計算
在績效考核中,指標的完成率是指完成目標值即可,比如目標利潤為萬,實際完成了萬以上(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