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鮮羊肚菌怎樣晾乾
方法如下:
1、採收羊肚菌實體,注意不要損壞到羊肚菌。盡量從根部挖。
4、根據曬干程度,一般到羊肚菌縮水就可以用密封袋收起保存。
(1)羊肚菌採摘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羊肚菌是一種極為珍貴的野生菌。挑選羊肚菌一般以個大為優,圓頂為上品,才為野生羊肚菌。尖頂多為種植,肉薄香味不濃郁。故次之。
野生羊肚菌顏色不統一,有褐色、黃色 。家種羊肚菌均為很褐色,尖頂。選擇時應予以區分。
市面上出售的羊肚菌有新鮮和干貨之分。新鮮的通常被超市冷凍於凍庫保鮮。乾的羊肚菌則是經過晾曬後得到的干品,味道也更加醇厚。
乾的羊肚菌需要經過泡發後才能食用。泡發羊肚菌水的量要適度,以剛剛浸過菇面為宜,大約二三十分鍾後水變成酒紅色,羊肚菌完全變軟即可撈出洗凈備用,發菌的酒紅色原湯經沉澱泥 砂後要用於燒菜,燉湯。切記這酒紅色的原湯是羊肚菌味道和養分的精華所在。
『貳』 羊肚菌是怎麼種出來的
羊肚菌是屬子囊菌綱、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食葯兼用真菌。其包含了大量蛋白質、氨基酸、鋅和各種礦質元素與維生素等人體所需的物質,羊肚菌的營養價值與葯用價值都非常高。羊肚菌的香味奇特且風味奇鮮,屬於珍稀的一種野生菌。本文主要探討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及育種技術。詳情如下:
由於羊肚菌的實體機制的形成較為復雜,因此其子實體目前依然無法批量化的流水線生產,目前繁殖羊肚菌主要是利用半人工栽培的方式。羊肚菌的人工栽培工作當中主要包括了田塊處理、播種方式、保育以及出菇等各種不同的環節,為了能夠提升羊肚菌人工繁育的質量以及效率,應當重視各個環節的有效性,同時做好外源病蟲害以及生理病蟲害的有效防控工作。
一、羊肚菌的育種
第一,人工栽培的菌種。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大田栽培在羊肚菌的育種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已栽培出有變紅羊肚菌、梯棱羊肚菌、尖頂羊肚菌、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粗柄羊肚菌與普通羊肚菌等品種。我國目前人工栽培出的羊肚菌當中主要是黑色品系,其中梯棱羊肚菌的產量是最高的,且穩定性與栽培面積同樣高於其他菌種;而六妹羊肚菌與七妹羊肚菌具備較大的開發潛力。
第二,菌種的分離。選擇孢子分離或是組織分離,還有基內菌絲分離等方式得到羊肚菌的純種,其中最為有效且安全的方式就是孢子分離。菌種分離必須通過選取以及鑒定,同時在出菇試驗之後才可以大量的生產。組織分離處於20℃的氣溫條件下進行2d的培養便能夠萌動,在4d的時候便能夠初生菌落,於無菌環境中挑出菌落尖端完成純化培養以及擴大培養。
最後,生產菌種。菌種的母種選擇PDA中加入腐殖土作為培養基,菌絲能夠處於22℃氣溫中7d的培養之後長滿試管。母種的優良品質使菌絲能夠均勻的生長,初起時菌絲比較粗壯且潔白,爬壁力非常的強,在8d之後菌絲就會出現色素,菌落由黃色變為棕色。多數菌株在5天的培養之後便能夠產生菌核。初期的菌核是針尖樣的白點,之後是芝麻粒狀,顏色變為黃色之後轉為棕黃色。
二、羊肚菌的人工栽培
首先,是菌種的制備。菌種主要包括母種、原種與栽培種。母種生長的最佳周期是7~14d,由於生產的過程當中存在一定的損耗,最為合理的栽植是16.5 支/hm2。而原種與栽培種是選擇15cm×28cm營養袋,一袋600g。原種與栽培種的實際生長周期是20d左右,當菌種在長滿之後,應當放置於4℃的條件下進行冷藏,時間不應當超過十五天。同時,根據制定的生產計劃選擇母種、原種以及栽培種等實際生產日期、數量與原輔材料。
其次,選地。人工栽培羊肚菌的時候,選擇的地址應當是地勢平坦且交通便利的,同時有方便的水源,土質與透氣性等非常良好,這樣的土地更加適合羊肚菌的人工繁殖。而溶氧性比較差的黏性土則能夠將含沙量提高,而沙壤土便可以加入適當的腐殖質土。繁殖土地中含沙量應當保持在20%的范圍中,太低的含沙量會讓土壤出現板結,同時透氣性較差差;而太高的含沙量使得土壤的保水性比較差。選擇養殖土地的時候,不僅應當與田地選地相同,同時還需要林地要規整且樹木之間的縱橫距比較規整,這樣才能夠方便操作。
播種。在播種時數量普遍是在2250~3000kg/m2范圍當中。如果栽培的時間較為恰當,或者是林中土壤內含有豐富的腐殖質,便能夠把菌種量恰當的減少到1500kg/m2。將菌種慢慢的用手輕輕的揉碎,或者是利用粉碎機全部粉碎成顆粒,隨後在箱面上利用撒播的方法完成播種。隨後選擇釘耙抖土以及小型化的旋耕機進行10cm左右深度的旋土,以此來保證70%左右的菌種能夠被土壤全部覆蓋。
催菇。這個環節主要是進行營養、濕度、水分以及溫度等條件的相應調整,讓羊肚菌能夠從營養生長過渡到生殖生長階段。將外部的營養袋全部撤掉,用大水進行兩次的灌溉。隨後搭建小拱棚也或是噴灌,讓空氣中的濕度始終保持處於85%左右。同時還能夠將溫差控制在10℃范圍,對原基的形成造成刺激。在出菇管理的時候,應當保持平均氣溫處於10℃左右,從而防止羊肚菌在發生原基後,低溫狀態對於造成了凍傷傷害。發生原基之後,在空氣當中的濕度應當保持處於85%左右,而土壤內部的含水量應當低於25%,然而應當此時應當確保土層的外表面保持濕潤狀態。
最後,採收階段。在羊肚菌子囊果停止生長的時候,其脊和凹坑有鮮明的棱廓,散發香味,且肉質肥厚的時候就是採收的最佳時期。在採摘的時候,利用小刀於羊肚菌兩側的45°位置斜切,也可以用手捏菌柄隨後輕輕的搖晃。將羊肚菌的菌柄當中全部的泥土清理干凈,確保羊肚菇表面清潔。
三、總結
綜上所述,由於羊肚菌有極高的葯用以及食用價值,且其不易大批量的生產,因此對於人工育種以及人工種植的要求較高,在育種與人工繁育的時候,應當充分地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合理規劃繁殖工作,確保羊肚菌能夠高品質的出菇。
羊肚菌種植技術
羊肚菌對於種植環境內的土壤要求非常高,建議使用肥沃疏鬆的偏鹼性黑土栽植。生長環境內的溫度在20℃為好,濕度在70%左右。避免翻耕翻土影響羊肚菌生長,並且隨長隨采,及時收成。
羊肚菌,又稱羊肚菜,屬於子囊菌亞門盤菌綱、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是世界上珍貴的稀有食用菌之一。
羊肚菌屬多種蔭類子實體的統稱,因菌蓋部分凹凸成蜂窩狀,形態酷似翻開的羊肚(胃)而得名。
羊肚菌屬低溫高濕性真菌,喜陰,生長所需的土壤環境和植被類型多樣, 一般在春夏之交出菇,其產量與降雨量有直接的關系。
它是世界公認的著名珍稀食葯兼用菌,其香味獨特,營養豐富,功能齊全,食效顯著.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機鍺,具補腎、壯陽、補腦,提神等功效。尤其抗癌作用明顯,對肌瘤細胞有強烈抑製作用,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醫用價值,一直被歐美等發達國家作為人體營養的高級補品。它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甘肅、新疆、陝西、遼寧等地,安徽、河南境內也發現有羊肚菌。由於羊肚菌豐富的營養成分和重要的葯用價值,人們稱它為「天然、營養、多功能」的健康食品。
『肆』 想去新疆農村采羊肚菌,一般在哪個時候最好呢
羊肚菌是一類非常受歡迎的名貴食葯用菌,因其表面有似羊肚狀的凹坑而得名。其口感鮮香,營養價值豐富,且市場售價高,種植前景還是很不錯的。而羊肚菌原本是一種野生菌,但現在很多地方都已人工栽培成功,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產業,也有不少農戶依靠羊肚菌種植脫貧致富。那麼羊肚菌什麼時候採摘上市?野生羊肚菌和種植羊肚菌的區別在哪?一起來了解下吧。
4、菌體:野生的根部和柄部基本一致大小,人工羊肚菌肉體較厚,特別是根部明顯比野生的肥厚,且根部比柄部大一些。
5、形狀:人工形狀及大小由於人為可以控制採摘,所以都很規則勻稱,並且為了提高產量,個頭都比較大,一般都在4CM以上。而野生的羊肚菌都是農民朋友去山上找到的,而且怕留下會被別人摘掉,一般看見後就採摘了,所以野生的大小參差不一。作為四大名菌之一,羊肚菌讓人征服的方面就是它那獨特的外形和口感,再加上豐富的營養價值。如今羊肚菌的市場需求日益高漲,而經過不斷的模式嘗試,現在也已經成功將野生羊肚菌菌種引入到人工種植上。
『伍』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搭建遮陽棚,整地,菌種選擇,播種覆膜,出菇管理,採收。
1、選地
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鬆,靠近水源,排水良好,附近無大規模的牲畜養殖的田地,通常農作物生長良好的田地均適宜。
2、搭建遮陽棚
一般使用直徑2-2.5厘米的輕鋼管搭建人字形拱棚。一個拱棚佔地面積以400-800平方米為宜。棚寬6-8米,中間高2.5米,兩邊高1.5米,長60-90米,並有遮陽網覆蓋拱棚。沿著棚頂層和兩側的加固橫管走向,安裝耐高壓水管和霧化噴頭,以便水分管理,但具體要根據水壓和霧化面積確定安裝密度。
3、整地
首先將田間清理干凈,翻耕前每畝撒50-75千克生石灰,以殺滅土壤中雜菌害蟲。若是地塊長時間未耕作,要適當增加石灰用量,可控制在75-100千克左右。然後深耕地塊,耕作深度保持在25-30厘米。最後按照行距0.8-1.5米進行開溝,溝寬保持在0.2-0.3米,夠深0.2-0.25米,以便排水、人員行走。
4、菌種選擇
菌種需要在相關單位購買,由於購買回來的菌種是瓶裝的,而我們需要把菌種撒在培養料上,所以在撒播菌種之前用竹片把菌種鉤出來放在塑料盆里攪拌均勻,以便播撒菌種。優質菌種的標準是,菌種瓶的瓶壁有少量的黃色異核菌核,菌絲分布均勻,菌絲為淡黃色。
5、播種覆膜
羊肚菌播種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10月至12月,菌絲在3攝氏度到25攝氏度內均能生長,最適宜溫度為15至18攝氏度,低於3攝氏度或者高於25攝氏度菌絲生長停止或者死亡。將預濕好的菌種,按照每畝乾重150千克撒播於整理好的地塊上,然後用釘耙對地塊進行抖土10-15厘米,使菌種和土壤均勻混合,確保菌種被土覆蓋。
播種完成後,按照行寬將黑色農用厚地膜或者草簾覆蓋在地塊上,兩邊每隔30厘米壓一個*塊,以保溫保濕通氣。
6、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主要是光照和濕度的控制,苗床是不能鋤草、鬆土的,羊肚菌可以和雜草共生,所以日常可以不做鋤草工作,原因是第一鋤草難度較大,容易傷害到土裡的菌絲,影響其生長。第二因為雜草可以為子實體的生長起到遮陰的作用,鬆土和鋤草一樣可能會破壞羊肚菌的菌絲,影響出菇。
7、出菇管理
地溫8-12℃是羊肚菌最佳出菇溫度。在適宜溫度條件下,羊肚菌原基持續分化形成頂部黑色、下部灰白色的針狀子實體。羊肚菌原基發生後,根據氣候變化,在嚴寒來臨前避免出菇或加快原基發育至幼菇。小面積的栽培可以加蓋稻草或塑料薄膜防寒,以起到防寒作用。
從幼菇到成菇的快速生長階段,要保持12-16℃低溫,空氣相對濕度80%-90%,土壤含水量20%-25%,加快棚內空氣流通速度,以促進羊肚菌的快速生長發育。在子囊果成熟階段,空氣相對濕度降至70%-85%,降低土壤含水量,加快空氣流通速度。在10℃以上溫度條件下,一般7-12天羊肚菌成熟。
8、採收
採收時用小竹片插入土裡,然後輕輕往上撬,等到羊肚菌松動即可採收。當羊肚菌子實體的菌蓋表面充分伸展,顯現出羊肚狀凹坑的時候就可以採收了,不過羊肚菌子實體有的單生,有的同生,而且整個生長過程有不規則的延續性,所以要隨長隨采,保證新鮮,在採收的同時,由於有許多子實體萌發或出土生長,要小心不要碰傷正在生長的子實體。
『陸』 羊肚菌怎樣曬干
羊肚菌子實體出土後7-10天,便生長成熟,一般顏色由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菌蓋表面蜂窩狀凹陷充分伸展時即可開始採收。採收後清理泥土及時曬干或烘乾,裝塑料袋密封保藏。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4、根據曬干程度,一般到羊肚菌縮水就可以用密封袋收起保存。
羊肚菌又稱羊肚菜、羊肚蘑,野生羊肚菌分布於我國分布於我國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羊肚菌是一種野生珍貴菌,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葯用價值,由於其菌蓋有不規則凹陷且多有褶皺,形似羊肚而得名。
『柒』 羊肚菌怎麼採摘的方法
就像采蘑菇一樣的,因為都是菌類。
『捌』 羊肚菌大棚人工栽培新技術,什麼時候種植,採摘最好
羊肚菌別名羊肚菜、美味羊肚菌。羊肚菌科,羊肚菌屬。主要分布我國河南,陝西、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蘇、雲南、河北、北京等地區。羊肚菌子實體較小或中等,6~14.5cm,菌蓋不規則圓形,長圓形,長4~6cm,寬4~6cm。表面形成許多凹坑,似羊肚狀,淡黃褐色,柄白色,長5~7cm,寬粗2~2.5cm,有淺縱溝,基部稍膨大,生長於闊葉林地上及路旁,單生或群生。
1.配製栽培料。栽培料配方:
①農作物秸稈粉74.5%、麩皮20%、過磷酸鈣1%、石膏1%、石灰0.5%、腐殖土3%;
②木屑75%、麩皮20%、過磷酸鈣1%、石膏1%、腐殖土3%;
③棉殼75%、麩皮20%、石膏1%、石灰1%、腐殖土3%。以上3種配方,任選1種即可。
料水比為1:1.3,拌好料後堆積發酵20天,含水量調至60%。採用17cm~33cm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每袋裝料500~600g,然後在100℃條件下滅菌8小時,滅菌後即可接入菌種。採用兩頭接種法,封好袋口,置於22~25℃下培養30天左右,菌絲可長滿袋。菌絲滿袋後5~6天,即可進行栽培。
2.室內脫袋栽培。菇房消毒後即可進行栽培。先在每層床面上鋪一塊塑料薄膜,然後再鋪3cm厚的腐殖土,拍平後將脫去塑料袋的菌棒逐個排列在床上,一般每平方米床面可排放塑料菌袋?40個。排完菌棒後輕噴水1次,然後覆土3~5cm,覆土後表面再蓋2cm厚的竹葉或闊葉樹落葉,保持土壤濕潤。1個月後可長出子實體。一般南方地區3月10日至4月20日之間出菇最佳。羊肚菌出土後7~10天就能成熟,一般顏色由深灰色變成淺灰色或褐黃色時就可採收。
3.室外脫袋栽培。選三分陽七分陰的林地作畦。畦寬1m,深15~20cm,長度不限。整好畦後噴水或輕澆水1次,並用10%石灰水殺滅畦內害蟲和雜菌。脫袋排菌棒方法和出菇管理方法與室內栽培相同,只是底層不可鋪塑料薄膜,要注意畦內溫度變化,防止陽光直射。
4.病蟲害防治。菌絲生長與子實體生長期都會發生病蟲害,應以預防為主,注意保持場地環境的清潔衛生。播種前進行場地殺菌、殺蟲處理。後期若發生蟲害,在出子實體之前可噴除蟲菊或10%石灰水。
5.加工。加工方法主要是曬干或烘乾。在進行乾燥時注意不要弄破菌帽,保持其完整。可用烤煙房烘乾或在陽光下曬干,不能用柴火煙熏,以免影響質量。分等級在塑料袋內防潮保存。
『玖』 採摘羊肚菌時應注意什麼
採摘羊肚菌的7大注意點:
1、時間
羊肚菌最好的生長季節是春天,季節是4月中旬和5月下旬,那時候的白天溫度是華氏60到65度左右,晚上保持在華氏50度左右,土壤會保持在華氏50度以上,這非常適合羊肚菌的生長。
2、探路
在初春的時候,就應該去找適合羊肚菌生長的地方,最好是找面向西南方向的丘陵,光線和熱量充足。這樣你會找到大面積的羊肚菌。
3、棲息地
眾所周知,羊肚菌是非常的難採摘到的,但是如果遇到枯白蠟樹、橡樹、榆木、白楊樹、松樹和老蘋果樹,那麼你採摘到羊肚菌的幾率就會增加。
4、訓練眼睛
在准備採摘羊肚菌前,應該多看一些不同羊肚菌的彩色圖片,這將會幫助你更好的尋找善於偽裝的羊肚菌。據了解,羊肚菌也有不同的顏色,所以想要採摘到更多的羊肚菌,也最好隨身帶羊肚菌的照片。
5、毅力
在尋找羊肚菌的時候,要時刻的把目光集中在地面上,而且要緩慢的仔細的移動你的目光。有可能一個小時只能找到一個或兩個,但是還是需要你繼續前進和尋找。
6、採摘羊肚菌方法
注意不要碰羊肚菌的菌頂,要拿著羊肚菌的菌桿來採摘,不然很容易使羊肚菌的菌頂碰碎掉,羊肚菌的營養就在菌頂里
7、玩得開心
對於新手來說,即使沒有採摘到羊肚菌你也會在樹林里發現其他有趣的事情、其他有趣的動物和植物,你可以隨時拿著你的相機進行拍照,要玩得開心。
『拾』 羊肚菌怎樣採摘
採摘羊肚菌可以用手握住羊肚菌的菌柄。輕輕旋轉就可以採摘下來。切去地上部分下面的根一般不會繼續生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