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入庫整理費計算方法

入庫整理費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16 06:28:56

Ⅰ 存貨成本的核算方法

(一)實際成本法

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核算的,一般適用於規模較小、存貨品種簡單、采購業務不多的企業。由於各種存貨是分次購入或分批生產形成的,所以同一項目的存貨,其單價或單位成本往往不同。

要核算領用、發出存貨的價值,就要選擇一定的計量方法,只有正確地計算領用、發出存貨的價值,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進而正確地確定企業的凈利潤。

(二)計劃成本法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方法的,一般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如大中型企業中的各種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品種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別核算其計劃成本和成本差異的,也可採用計劃成本核算。

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的企業,其基本方法簡介如下:

1.企業應先制定各種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目錄。規定原材料的分類、各種原材料的名稱、規格、編號、計量單位和計劃單位成本。計劃單位成本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調整。

2.平時收到原材料時,應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出收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填入收料單內,並將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作為"材料成本差異"分類登記。

3.平時領用、發出的原材料,都按計劃成本計算,月份終了再將本月發出原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進行分攤,隨同本月發出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記入有關賬戶,將發出原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必須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計算。

發出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除委託外部加工發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異率計算外,都應使用當月的實際差異率;如果上月的成本差異率與本月成本差異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上月的成本差異率計算。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任意變動。材料成本差異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對存貨日常核算採用何種方法,由企業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但要遵守前後一致的原則。在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時,對於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的計算方法,以及在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對於成本差異手分攤方法,一經確定之後一般不應變更。

(1)入庫整理費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明細科目的設置

(1)「材料采購」科目核算企業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購入材料的采購成本。「材料采購」科目可按供應單位和材料品種設置二級明細科目。

(2)「在途物資」科目核算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或進價)進行材料、商品等物資的日常核算、貨款已付尚未驗收入庫的在途物資的采購成本。「在途物資」科目可按供應單位和物資品種設置二級明細科目。物資采購的實際成本通過「在途物資」科目核算。

(3)「原材料」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外購件)、修理用備件(備品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的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

收到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的原料、零件等,應當設置備查簿進行登記。「原材料」科目應當按照材料的保管地點(倉庫)、材料的類別、品種和規格等設置二級明細科目。

(4)「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企業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企業也可以在「原材料」、「周轉材料」等科目設置「成本差異」明細科目進行核算。「材料成本差異」科目可以分別「原材料」、「周轉材料」等設置二級明細科目,按照類別或品種進行明細核算。

(5)「庫存商品」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包括庫存產成品、外購商品、存放在門市部准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庫存商品」科目可以按種類、品種和規格等設置二級明細科目。

(6)「發出商品」科目核算企業商品銷售不滿足收入確認條件但已發出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發出商品」科目應當按照購貨單位及商品類別和品種設置二級明細科目。

企業採用支付手續費方式委託其他單位代銷的商品,也可以單獨設置「委託代銷商品」科目進行核算。

(7)「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核算企業採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應當按照商品類別或實物負責人設置二級明細科目。

(8)「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核算企業委託外單位加工的各種材料、商品等物資的實際成本。「委託加工物資」科目可以按加工合同、受託加工單位以及加工物資的品種等設置二級明細科目。

Ⅱ 原材料入庫的核算

答案是正確的,「在途物資」屬於資產類賬戶,借方登記增加,貸方登記減少,所以當原材料驗收入庫時,原材料的金額從「在途物資」賬戶轉讓「原材料」賬戶,「原材料」金額增加,「在途物資」金額減少。

(2)入庫整理費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原材料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材料采購」或「在途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二)自製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生產成本」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並已驗收入庫的材料,按計劃成本或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成本,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按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借記或貸記「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三)生產經營領用材料,借記「生產成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出售材料結轉成本,借記「其他業務成本」科目,貸記本科目。發出委託外單位加工的材料,借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貸記本科目。採用計劃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還應結轉材料成本差異,將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採用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日常核算的,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認定法計算確定。



Ⅲ 倉庫出入庫計算公式

公式=入庫數+入庫數+-出庫數-出庫數,輸入好公式點擊enter鍵即可。11個倉儲量化指標計算公式
1、 倉庫吞吐量=入庫量+出庫量+直撥量
2、 月均庫存量=(月初庫存量+月末庫存量)÷2
3、 年均庫存量=月均庫存量之和÷12
4、 庫存周轉率=(貨物銷售成本÷庫存平均余額)×100%(每一年周轉多少次)
5、 收發正確率=(吞吐量-收發差錯總量÷吞吐量)×100%
6、 貨物完好率=(平均庫存量-缺損變質貨物總量÷平均庫存量)×100%
7、 帳物相符率=(月帳物總筆數-月帳物差錯筆數÷月帳物總筆數)×100%
8、 物品缺貨率=(缺貨次數÷用戶需求次數)×100%
9、 驗收時間 =各批驗收天數之和÷驗收批次
10、作業量系數=裝卸作業總量÷進出庫作業數量
11、單位倉儲成本=年貨物儲存費用÷月均庫存量之和
目前,倉儲物流領域中的幾個績效指標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本文對倉庫面積利用率、庫存周轉率、庫存准確率等KPI指標進行了分析。
倉庫面積利用率、庫存周轉率、庫存准確率
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及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的持續發展,倉儲物流領域中的幾個績效指標(KPI)如倉庫面積利用率、庫存周轉率、庫存准確率被提及的頻率越來越高。但由於這些指標的定義尚不規范,並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指標所影響的因素各異,因此經常容易產生歧義。筆者依據實際工作中的經驗,對這些指標進行了梳理,希望對企業內的物流管理人員或第三方物流企業有所裨益。
倉庫面積利用率
在評價倉庫資源利用的績效時,用以進行考量的指標一般有兩個:倉庫面積利用率、倉庫容量利用率,倉庫面積利用率是倉庫可利用面積與倉庫建築總面積的比率,倉庫容量利用率是庫存商品實際數量或容積與倉庫應存放數量或容積的比率。
筆者認為,在實際操作中,這兩項指標均存在一定的前提。例如,針對特定的庫存商品,兩項指標可以進行比較並用以考量;但針對不同的庫存商品,由於不同商品的存儲保管要求(如堆高限制、品種品項的多少)並不相同,指標間的可比性則較低。因此,在討論倉庫面積利用率、倉庫容量利用率兩項指標時,一般只針對特定客戶、特定商品進行比較和考量。
下面就兩種類型客戶,在不過多強調存貨管理其他細節要求的情況下(如「五距」要求),針對平庫以及五層貨架倉庫兩種形式,來比較倉庫面積利用率和倉庫容量利用率的異同。
客戶1:產品品種單一,無批號管理等其他存儲要求,採用托盤存放,托盤尺寸為1.2米×1.0米×1.5米,並可堆放上高四層。
平庫情況
假設倉庫額定面積為11000平方米,高度超過6米,無需留通道(由門口即可出貨)。在理想狀況下,並且在不考慮由於進出時間差產生的空位前提下,可擺放托盤數為:11000÷(1.2×1.0)×4=36666托。
五層平衡式貨架倉庫情況
以某11000平方米貨架倉庫為例,在貨架規劃時設計的托盤貨位數是一定的,在不考慮由於進出時間差產生的空位前提下,可擺放托盤數為11000托。
通常,立體庫房在使用平衡式貨架時,在一般通用托盤位尺寸的前提下,基本上托盤數與庫房面積平方數之比為80 : 100,做到100 : 100抑或更高的前提是盡量壓縮理貨區面積。
客戶2:產品品種需要批號管理(不考慮不同品種,單純要求進出批號管理),每批次數量為2托盤(托盤尺寸1.2米×1.0米×1.5米),產品堆高限制為2層。
平庫情況
仍假設倉庫額定面積11000平方米、高度超過6米,由於指定批號出貨,倉庫中必須預留叉車或液壓搬運車等裝卸搬運設備的進出通道,以便能夠將倉庫最深處的托盤商品搬運至門口;而為了滿足盤點等存貨管理的要求,托盤與托盤之間還需預留盤點通道。
按照實踐中的經驗模型,在平庫儲存面積利用最為緊張時(預留進出裝卸通道部分被堵),11000平方米可利用的有效儲存面積一般不大於30%,儲存托盤數約為:11000×30%÷(1.2×1.0) ×2=5500托。
以上數據在處理特定的需要批號管理的食品或葯品時,是完全可以被證實的。
五層平衡式貨架倉庫情況
以前述11000平方米立體庫房為例,貨架的托盤貨位數是定數,倉庫的叉車通道是可以隨機存儲裝卸至每一托盤位,而且叉車通道又可利用為盤點通道,在不考慮由於進出時間差產生的空位前提下,可擺放托盤數仍為11000托。
初步結論
1.針對不同商品的存儲屬性,平庫的倉庫面積利用率指標變動較大;而倉庫容量利用率中的分母「倉庫應存放數量或容積」也是變動的,在一定的存儲管理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倉庫應存放數量或容積」可以給出針對某種客戶商品的額定數量,然後按實際情況核算倉庫容量利用率;
2.貨架式倉庫建造完畢後,固有托盤貨位一般不會變動,因此,倉庫的存儲容量一般不會因商品屬性不同而變動,其倉庫資源利用的指標一般不會變動(不考慮商品周轉特性對庫位利用的影響)。
3.強調貨架式倉庫資源利用率比平庫的資源利用率有提高,應是針對特定商品才能給出的,而針對某些特殊存儲要求(如品種單一、批次數量大),倉庫資源利用率會有下降的情況。
4.在選擇用何種倉庫類型來處理特定商品時,應充分考慮商品存儲管理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具有針對性的倉庫形式,以及科學合理的存儲設備,達到資源利用最大化目標,並降低投資風險。
庫存周轉率
庫存周轉率是銷售(出貨)數量與庫存平均數量的比率,一般指在特定周期內的商品周轉情況,如年度周轉次數等。
庫存周轉周期是庫存平均數量與每天平均出貨數量的比率,庫存周轉周期越短,說明在特定周期內商品周轉次數越多,商品進出就越頻繁。
對於製造企業來說,庫存周轉率是一個表示同額資金的利用效率的指標,周轉越快,說明相同存貨相同資金產生的銷售收入越大。庫存周轉率主要在同行業相互之間評價考量,或是企業內部不同周期間的比較。庫存周轉率與經濟效益之間,由於市場客觀狀況、經營策略與管理水平的差異,也存在負相關的情況。同時,在管理水平一定的情況下,由於市場銷售計劃與內部生產計劃的非可控性,製造業企業產成品的周轉率一般不能自己控制。
對於針對客戶進行存貨管理服務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而言,由於第三方物流企業與製造業等客戶之間是服務合作的合同關系,在不同的計價方式、不同的操作模式前提下,客戶存貨的庫存周轉率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效益會產生正相關或負相關的情況。
例如,倉儲費計價方式為2元每天每平方米,含進出倉作業要求,這是目前幾種主要的計價方式之一。此時,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一定面積的庫房,其倉儲費的收入在一定周期內是額定的,那麼進出倉頻率越高,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支出成本會越高,相應其利潤率就會降低。
此外,其他計價方式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收益也存在一定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在企業物流管理外包方式中,選擇合理的計價方式將對供求雙方的利益產生巨大影響。
庫存准確率
在實際操作中,庫存准確率具有很多定義。由於對倉庫管理質量本身的理解存在歧義,有很多定義是值得商榷的。
筆者認為能夠合理反映庫存准確率的公式為:
1-(∑︱每SKU盤點數量差異數︱)/庫存系統賬面數量×100%。
其中,(∑︱每SKU盤點數量差異數︱)是一個累計數,累計計算存儲在庫房內的每個商品品項SKU的實物盤點數量與庫存系統賬面數在當次盤點中的差異數的絕對值;庫存系統賬面數量為經倉庫管理方外部所確認的每個商品品項SKU系統賬面數量之和。
在庫存准確率的考量過程中,需要注意庫存准確率與發貨准確率(或收貨准確率)之間的關系。發貨准確率是指倉庫管理方准確處理外部訂單的績效。發貨出現錯誤不一定會影響到庫存准確率,因為庫存准確率是一個時點概念,發貨出現的錯誤如果在核定庫存准確的時點前被有效糾正,將不會對庫存准確率產生影響。

Ⅳ 材料未入庫前的運雜費和裝卸費怎麼核算

1、原材料入庫前所發生的運雜費,裝卸費和挑選整理費的可以計入原材料成本裡面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取得專票
貸:銀行存款等
2、原材料入庫前所發生的運雜費,裝卸費和挑選整理費的可以計入管理費用等。
借:管理費用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一般納稅人取得專票
貸:銀行存款日記賬等
原材料是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經加工改變其形態或性質並構成產品主要實體的各種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燃料、修理備用件、包裝材料、外購半成品等。原材料是企業存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種、規格較多,為加強對原材料的管理和核算,需要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
外購的原材料初始成本: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不包括按規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采購成本的費用。

Ⅳ 入庫的成本怎麼計算

確定出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然後用每一種產品的總成本/每種產品的產量。入庫成本就是庫存商品的生產成本或者購貨成本,以及能夠歸屬於入庫產品達到入庫前狀態的直接成本,如運輸途中的搬運費、儲存費等。材料入庫成本的五種實際計價在系統可以自動完成,它們的核算過程是通過單據的記賬功能實現的。記賬後,系統將所輸入的入庫單據登記存貨明細賬。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庫存商品的成本】
1、購入的存貨,其成本包括:買價、運雜費(包括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包括挑選整理中發生的工、費支出和挑選整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數量損耗、並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
2、自製的存貨,包括自製原材料、自製包裝物、自製低值易耗品、自製半成品及庫存商品等,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的各項實際支出。
3、委託外單位加工完成的存貨,包括加工後的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半成品、產成品等,其成本包括實際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費、裝卸費、保險費、委託加工的往返運輸費等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

Ⅵ 采購費用分配率公式

采購費用分配率的計算方法是:材料費用分配率=需分配的共同耗用費用總額÷分配標准總量(總額)。

定額消耗量比例法計算方法:

某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該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消耗定額分配率=材料實際總耗用量÷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量=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材料消耗量分配率。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量×材料單價。

采購費用包括:

1、買價;

2、外地運雜費,包括運輸、裝卸、保險、包裝、倉儲等費用;

3、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

4、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包括挑選整理過程中發生的工、費支出和必要的損耗,扣除回收的下腳廢料價值;

5、大宗材料的市內運雜費;

6、按規定應由買方支付的稅金和進口物資應支付的關稅;

7、燒油企業購入燃料油所支付的燒油特別稅。

Ⅶ 產品入庫金額怎麼計算

產品的金額就是你投入生產資料的原始成本,現在生產的投入噸數知道了,購進時的單位成本你們公司必然有,以投入的數量與單位成本的積就是產成品的金額。也是產成品的成本。不過這個成本不全,因為還沒有計算人工,機器折舊、其他輔助成本。

Ⅷ 企業成本如何核算

成本核算方法大致分為以下五種,望採納!
一、分步法
1.定義
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樣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具體內涵和應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定義為下列「步」含義:部門——即計算考核「部門成本」、車間、工序、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況的隨意組合。
3.計算方法及要點
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體計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按照生產加工階段、步驟計算成本所導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4.適用范圍:大批大量多步驟多階段生產的企業;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階段、步驟、車間計算成本;冶金、紡織、造紙企業、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產的企業等。
二、分類法
1.定義
以「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類法的成本對象為產品「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定義為:產品自然類別、管理需要的產品類別。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分類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點,可概括如下:以「產品類」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成本計算單;「產品類」的成本計算方法同於「品種」;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後,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體品種,以計算品種的成本;類中選定某產品為「標准產品」;定義其他產品與標准產品的換算系統;按照換算系統之比例將「類產品」的成本分解計算到具體品種產品的成本。
4.適用范圍
分類法適合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的企業。
三、分批法
1.定義
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產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種很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確定成本對象:產品品種、存貨核算中分批實際計價法下的「批」、生產批次、制葯等企業的產品「批號」、客戶訂單——即按照客戶訂單計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業需要並自定義的「批」。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間分配採用定額法。
4.適用范圍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
四、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4.適用范圍
品種法適合於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的企業。
五、ABC成本法
從7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作業成本法(ABC法),現在,已經被很多國家採用。輝勤財務:它是一種將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不按傳統的(以車間為費用歸集和分配對象)方法,而是以「作業」為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費用,使成本的計算更加合理。由於它只是間接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因此,企業實際上還要結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成本核算方法
常見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分步成本法和訂單成本法。

閱讀全文

與入庫整理費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2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7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5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6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6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4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3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7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1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2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4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1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699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4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8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2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3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1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2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