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學小提琴怎麼樣
小提琴是西洋樂器中最難學的,小提琴素有樂器皇後之稱,其音準,姿勢,技巧都比較有難度。不過只要你有決心,信心和耐心,小提琴就算再苦再累你也能學好。
學習小提琴的年齡大概在4至7歲這個年齡階段啟蒙比較合適。但年齡問題不是那麼死板的,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很小但是接受能力很好;有的孩子長到一定歲數才突然開竅,一下子突飛猛進。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安排。但只要想學、肯下功夫學,學小提琴幾歲開始都不晚。成人起步者一樣有學好的可能。小提琴家所追求的目標是能豪不費力地演奏出好聽的聲音,有成就的小提家認為能演奏純凈、優美的聲音是取得最高成就的標志之一。小提琴演奏中的飛跳弓、滑音等一些高難度技巧確實為演奏者所嚮往,但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確是最重要的。在演奏技巧方面,有大致如下幾點需要注意的。
一、提琴提琴是小提琴演奏中的一個環節,正確的姿勢是把小提琴放在鎖骨上,用左下鄂將它夾住,尾板對准喉嚨中間,琴身與人的肩膀構成45度角,但是在演奏中,有些人對持琴不太重視,往往用下鄂夾琴,這樣會使演奏者感到不舒適,會產生僵硬的感覺。還有琴頭過於偏低,琴頭過低就會給左手增加重量,弓子也容易滑向指板。關於演奏時琴頭的高度問題,高一點比低一點好。高的琴頭可以把提琴的重量倒向脖子和戶膀,演奏高把位時還比較容易。就持琴而言,切記不要使用蠻勁和任何強制性的力量來破壞自然環境、連續的平衡關系和平衡系統。對於一些脖子長的人來講,使用肩墊是解決問題的辦法,但一定要注意肩墊的形狀,形狀要正確,在演奏中不是所有的人都採用肩墊,對於脖子短的人來說不用肩墊效果更好。
二、運弓有些初學者在運弓時,特別是在拉到下半弓時,大臂夾著,這是一種毛病,拉G弦時,大臂應抬得於肩同高,因右臂隨著拉奏各條弦的活動角度是各不相同的,拉D、A、E弦時可順序略為放低,但肘部不能抬得高過手腕。正確的姿勢應該是運弓時,整個上肢都在運動,主要環節是下臂的伸曲運動,同時上臂、腕與指要協調配合。拉全弓時如何把聲音拉得平均?關鍵在於運弓時食指要掌握好力度的變化(中指是配合食指的)。也就是拉上半弓,食指按弓的壓力要大,小指應很松馳地放在弓桿上面;拉下半弓;食指對弓的壓力要小,小指應適當頂著弓桿。只有這樣來控制弓的力度變化,全弓拉出來的聲音才能平均。在運弓中,無論是往弓根走,還是往弓尖走,各種運弓動作都要自然地結合成為一個協調的總體,要把每種成分平衡得恰如其分。
三、發音樂音由周期的有規則的振動所產生,它有三個突出的特點:強度、音高、音質。樂器的音色是由它所包括的泛音及其相對強弱所決定的。音色是音的色調,它不僅僅是一種共鳴好的發音,還包括色調的明暗、濃淡、飄滯與剛柔等等,它的變化是根據不同作品的風格和曲情樂意以及演奏者個人感受而變化。良好的、多變的基本音色通過練習可以得到,要多聽小提琴名曲,名家演奏,多模仿,模仿的目的是檢驗和校正自已的發音技術。當你能很好地控制弓,並能純熟地調動它,揉弦技術運用得不錯時,就可以相互配合起來,尋求到那種滿意的和具有美感的音色。
小提琴良好發音的基本特點是音色圓潤,富有共鳴,純凈、均勻。演奏要富有感染力和藝術情感,必須掌握聲音強弱變化——即音樂力度變化。音樂力度變化范圍是廣泛的,有音響上的強弱、緊張度的不同、聲音的尖柔等。何種效果用何種弓段,何處接觸點都是有講究的。一般先要練習強、弱、漸強、漸弱、頓和連等弓法。在奏強音時弓弦接觸點應在近琴馬處,弓速較快,右手根據需要加一點外力,應使用自然的重量,去掉手指人為的強制性壓力,在奏弱音時,弓弦接觸點應在近指板處,弓速較慢。
左手的手指尖是我們全身最弱的部分,只有用指根關節來完成指尖提負的任務,手指尖和琴弦的接觸是由指關節所產生的作用。在演奏時盡可能高的把手指和指根關節抬起來,這樣指尖與琴弦的接觸由指關節的重量決定,更容易找到音樂中需要的音色。
綜上,小提琴演奏方式,各種不同的動作都存在著各自運動的特殊性,它們都離不開身體各部位的松馳、自然、平衡這一普遍規律。在小提琴演奏過程中的任何一個局部動作,都會與身體的其它動作產生關系。如果運用不當,就妨礙由平衡的動作所取得的流動感。
小提琴演奏技巧是很復雜的一門科學。盲目地練習和不規范的練習方法會形成錯誤和不良的條件反射,會很難糾正,所以小提琴練習一定要規范,先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只有基本功扎實了,才能在該基礎上更好地練琴。就像建大樓,只有地基打好了,才能安全地有保障地建到高層,並能終身受益。
㈡ 學吉他步驟
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學習一些樂理知識,能夠識譜就是必備的技能之一。其次,就是要清楚吉他的構造,吉他發音的原理,有一定學習基礎的,可以藉助一些吉他入門之類的書進行自學。如果沒有任何基礎,又不想自學,就可以找專門的吉他培訓或琴行,向專業的吉他老師請教,購買他們的課程,這樣就可以從零基礎慢慢學起了。跟隨老師學習吉他,最重要的觀察他們的指法,學會一些和弦的按法,慢慢積少成多,就能彈出一些簡單的調子了。 基本上學習吉他的過程階段是這樣: 第一,走走單音(只彈一根弦),簡單的小曲子,小星星,兩只老虎之類,時間3天。 第二,分解和掃弦節奏型熟練,基本和弦轉換熟練,可以彈唱了,每天練琴2小時以上,大概3個月。吉他學習主要分為三個階段步驟!在不同的時期不同水平練習不同的東西,會學習的比較輕松和容易上手階段一: 1、正確的持琴姿勢 2、學會使用右手正確的彈奏方法去彈奏節奏型,比如以:53231323這些基本的分解和弦節奏型的彈奏方法,你還是要熟悉的。3、嘗試左手按住吉他品,並且左右手的配合試著彈奏單音曲子《小星星》 階段二:練習吉他該掌握的有如下: 1,掌握前五品的音階(默認C調)2,學習mi型指法,fa型指法,suo型指法。3,爬格子(半音階練習)的熟練使用。4,學習基本樂理(參考宋大叔教樂理前面幾集)5,學習和弦6,簡單的和弦轉換(為以後的彈奏做准備哦)7,開始學習吉他譜(吉他六線譜,不是之前。
㈢ 求24孔口琴音階圖
24孔口琴的順序是從左到右,即吹氣,吸氣,吹氣,吸氣,吹氣,吸氣等,第一個孔吹,第二孔則為吸這樣有規律的循環。
1、對應於每個孔的聲音是低音提琴,低音2,低音1,低音4,低音3,低音6,低音5,低音7;中音123456,高音1,中音7;高音3,高音2,高音5,高音4,雙高音1,高音6,雙高音3,高音7。
2、鋼琴的左側是低音,中部是中部,右側是高部。嘴是張開的一半,嘴唇靠近內部,並且嘴角向兩側拉。首先吹動do聲調,然後吹動聲調,練習單音時,您應該發出很長的聲音。不要吹只是把它吹完。
(3)拿琴的使用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復音口琴演奏技巧:
1、單音的表現,即演奏旋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使嘴唇變窄並對准單個孔。用這種方法吹出的聲音厚而結實,強度變化明顯,聲音純凈,在氣震音及滑音等常規技巧的使用上較為方便,所以世界上很多演奏家,尤其是歐美的演奏家大都使用這種方法。
2、依靠琴邊的「空氣振動」,通過打開和關閉手來改變手顫音,因此音高不會改變。這是一種顫音,在口琴演奏方面不同於其他樂器,它通常用於播放輕柔和抒情的音樂,尤其是用於裝飾和美化長效的聲音。
3、氣震聲和手震音聽起來更符合聲學原理,音質濃郁華麗,可塑性好,音樂處理更細膩,表達力強。此技術在半音階口琴和藍調口琴的演奏中最有用。
㈣ 怎樣吹重音口琴
請問 你是初學者嗎?如果是初學口琴的人建議你去買把復音口琴。 下面的吹法口琴,有16孔、21孔和24孔之分,
1.換口琴需注意的幾點 :
1. 聲未到 眼先到
聲未到 心先到
( 最好的方法是把譜背下來 靠感覺吹! )
2. 注意手握口琴的「手勢」
可以自己調整 但總要避免上下兩把口琴相距太遠 而來不及換口琴
同時 也要能使上下兩把口琴平貼著 不致互相敲擊而發出聲響!
3. 換口琴要圓順 ( 氣要連貫 )
不要有音突然爆出來 ( 換音時不要突然變大聲 or 變小聲 )
4. 注意音色的純正 ( 不要有雜音 )
建議 : 不必用到「鏘」時 若要求音色純正
最好試著把嘴巴縮小成O字形
兩邊嘴角稍微用點力 嘴唇有一點綳緊的感覺
5. 快速換口琴時 除了應注意 (4) 之外 還有兩點須注意
a. 用「記位置」的方法
即在何時該換何音 把位置順序記下來
吹的時候靠「位置感」來換口琴
b. 換口琴最好用「滑」的
嘴唇平貼在兩把口琴上 ( 注意 嘴唇稍微用點力 )
6. 換口琴時要注意速度、節拍的正確
不可因換口琴而拖了拍子
( 每小節的第一個音加重 可幫助你掌握拍子 )
7. 吹口琴時要注意麵部表情的平和優雅!
口琴比較容易學習。只要有信心有毅力就能自學成功。
買一把重音口琴,先按照上面得說明書,把中音部分的1、2、3、4、5、6、7、吹出來,1、3、5、是吹氣,其他音是吸氣。到能把這幾個中音倒順都能吹穩之後,再開始向低音合高音部分一個個擴展,同時,開始學習吹簡單的曲子,如《東方紅》之類的。這樣堅持每天練習一兩個小時,一個月就有成效了 1.要有良好的樂感,達到只要會唱的曲子就能吹出來。
2.要學習技巧,書店裡有學習口琴的書買一本,練一下。
3.氣息的運用,學會吸氣和呼氣,口鼻能夠同時吸氣和呼氣。這點很重要。
4.至少你要會是簡譜.
在這里一句兩句也說不完,你還是買本書自己慢慢看吧。
補充一下曲譜網站 http://www.myscore.org/
近在學習樂理「調及調的五度循環」過程中,藉助了#C/C/B三隻大調復音口琴的音階,對深刻理解這一章的內容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並由此也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現介紹如下:
一、如果樂理教材使用的是五線譜,而口琴是首調樂器又受135吹、2467吸的限制,如何使二者做到互相適應呢?結論是以固定唱名法讀譜,口琴按固定唱名法吹奏。此法最方便。
二、調的五度循環產生的升號調G、D、A、E、B、#F、#C,使用#C/C大調復音口琴演繹很合適;降號調F、bB、bE、bA、bD、bG、bC,使用C/B大調復音口琴演繹很合適,這樣作與樂理教程很吻合;如果只使用#C/C兩只口琴也是完全可以的,但在演繹降號各調音階時很多音要使用其等音代替,感覺有點亂;而直接使用C/B大調口琴演繹降號各調音階就與樂理書寫很一致了。
三、如果樂理教材使用的是簡譜,那與口琴的135吹、2467吸之間將存在不相適應的問題,如何解決?結論有二:一是維持口琴的135吹、2467吸的特點,將不同調號簡譜一律改為C調音階,通過改寫簡譜後其效果與讀五線譜效果一樣;二是簡譜音階不動,通過變更口琴的1234567的位置和吹吸規律,即吹啥調即以啥調的主音作「1」如吹G大調,即以C大調的「5」作G大調的「1」其他調以次類推。
四、上述三種情況:讀五線譜最方便,但要先熟悉五線譜,作為一般口琴愛好者可以去掌握。改簡譜雖說適應了口琴但也顯得亂,同時勞動量也很大且不方便。變更口琴吹吸規律和1234567位置雖較復雜,但很實用。
五、筆者單就學習樂理而言採用的是第一種讀五線譜,但就日常實用而言正在練習第三種也就是要口琴去適用簡譜,因為我們日常看到的絕大多歌曲還是簡譜。經過一段的摸索筆者發現使用#C/C/B三隻大調口琴演繹14個升降號調,只要掌握六種變音吹奏音階(相當其它樂器所說的指法)就可以勝任。這六種吹奏音階分別是F(#F)、A(bA)、E(bE)、G(bG)、B(bB)、D(#C)其中F與括弧(#F)相同,其它也一樣。
另外還衍生出使用#C/C大調口琴演繹G、A、D、E、的吹奏音階,在完全照搬到C/B大調口琴上可以產生低半音的新調。即,「F調」衍生E、「G調」衍生#F、「A調」衍生#G、「D調」衍生#C、「E調」衍生#D、「B調」衍生bB。
六、這樣看來我們手中本來就有#C/C/B三隻大調復音口琴只要再適應了F、A、E、G、bB、D的吹奏音階其它音階通過等音調,衍生調就可以完全解決。當然剛開始變更吹慣了的口琴音階和吹吸規律是會很不習慣的,這就要做到口中有音階心中無音階(即音階無固定心隨音程走)。
七、可能會有人說:是啥調樂曲就用啥調的口琴好了,再不就換一隻半音階口琴。我的感覺正是這樣的麻煩才使我對調及調的五度循環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也在復音口琴上得到了更大的樂趣。
關於多孔單音吹奏法練習時的注意事項:多孔單音吹奏法這種口琴技巧,在復音口琴中應用的較多,但是這種口琴技巧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比較有難度的,我的建議是初學者先把單孔單音練好,增強一下自信心,然後循序漸進的練習多孔單音。
首先,多孔單音一般是要含住七孔左右,在練習時 先把口型掌握好,也就是感覺含住七個孔的口型的感覺,要張到多大的程度,含好後用舌頭檢查一下口腔內的琴孔是否是七個孔,OK,這步走好,接下來就是要用舌頭緊貼口腔的左邊,右邊留出一個孔的距離,然後吹一下,聽一聽是否是一個孔在發音,要是不確定的話,可以在用單孔吹奏法做一下對比,然後就是不斷的練習,把每一個音階都做好,要求做出純凈的單音,注音在吹音階時舌頭的位置一定不要變,口型也是一樣。好了,相信當你以上要求都做的很好時,你的多孔單音就已經做的很好了,記住不斷的聯系是吹好口琴的最佳途徑。當你練好這種技巧時,就可以放心的練習更難的技巧了,多孔單音是學習復音口琴必須掌握的一步,也是學習更難的技巧的基礎
一、基本樂理對顫音的定義:
顫音是由主要音和它上方鄰音快速、均勻交替出現而成。其標記是「tr」和「tr~~~」。曲線下包括許多音時表示這些音都要用顫音演奏。顫音記號上方的變化音記號,表示上方音鄰音的升高或降低。顫音的演奏大都由主要音開始主要音結束。但由於作品作家風格的不同,也有由其它音開始或結束的。
如:記譜tr~~~ 奏法1212 1212 1212 12171 註:最後一組是5連音7是低音。
1 - ≡≡ ≡≡ ≡≡ ≡≡≡
--摘自《基本樂理》李重光 編著
二、口琴人用復音口琴演奏顫音的處理方法:
按照基本樂理對顫音的定義,眾多口琴教材的處理方法大同小異。
1、顫音是屬於裝飾音的一種。吹的時候主音和主音以上的鄰音互相急速地吹奏出來。它的記號是用一個「tr」或「tr~~~」來標明的。
如:記譜tr~~~ 奏法1212 1212 1212 1212
1 - ≡≡ ≡≡ ≡≡ ≡≡
記譜tr~~~ 奏法2323 2323 2323 2323
2 - ≡≡ ≡≡ ≡≡ ≡≡
由於口琴是根據一吹一吸的原則構造成的,這種吹法在口琴上除了「6」的顫音可以順利的吹成67676767外,其它的各音因為有吹吸關系,因此很難吹奏的這么快。所以顫音在口琴上一般都把它吹成:1313 1313 1313 1313 ,2424 2424 2424 2424
≡≡ ≡≡ ≡≡ ≡≡ ≡≡ ≡≡ ≡≡ ≡≡ 。這樣就很順利吹奏了。
--摘自《口琴吹奏法》陳劍晨 編著
2、顫音奏法的記號是「tr」或「tr~~~」,
比如「5」音應該奏成 5656 5656
≡≡ ≡≡ 但由於口琴有吹吸關系「5」是吹音,「6」是吸音,兩個音要很快地連起來吹奏比較難,所以在吹奏「5」顫音時,一般都把它吹成51515151。
如:記譜tr 奏法1313 1313 記譜tr 奏法2424 2424
1 ≡≡ ≡≡ 2 ≡≡ ≡≡只有「6」音可以奏成6767676767,才合乎顫音的正式奏法。
--摘自《口琴考級曲集》陳劍晨 陳宜男 編著
3、顫音奏法是主音與其上方鄰音均勻、急速地交替奏出。時值等於原音符時值。時值長的記為「tr~~~」,時值短的記為「tr」。
如:記譜tr~~~ 奏法5656 5656 5656 56565註:註:最後一組是5連音。
5 - ≡≡ ≡≡ ≡≡ ≡≡
tr 5656 56565
5 ≡≡ ≡≡ 吹奏時應迅速將口琴左右推動,便能奏出顫音效果。由於口琴音結排列特點,有的音不可能很快的奏出,因此,為求快速,可將其就近處理。
如:記譜tr 奏法1313 1313 都是吹音。
1 ≡≡ ≡≡
如:記譜tr 奏法2424 2424 都是吸音。
2 ≡≡ ≡≡
--摘自《口琴名師指點》周張慶 周張耀 編著
三、復音口琴演奏顫音的實踐過程:
用復音口琴演奏顫音要經歷一個由初級到高級的漸進過程。
1、初級顫音(黃石口琴網稱,單向顫音)特點是同吹或同吸。
初級顫音對初學者來說有兩個難點,一是不容易在快速推拉演奏中,准確無誤得將兩音平均奏出;二是在快速、均勻演奏顫音的同時根據樂曲節奏加入低音伴奏。要掌握這兩點只有反復練習。
2、高級顫音(黃石口琴網稱,雙向顫音)特點必須是一吹一吸。這是完全符合樂理要求的標准顫音。
高級顫音有兩種吹法:第一種也就是最常用的方法,即以腹部力量來控制口琴得一吹一吸,我們稱它為腹顫音。這種腹顫音不下大力氣是很難練好的;第二種方法就好練的多了,我們稱它為漱口式顫音,它的方法就像漱口一樣,氣只在口腔中吹吸而沒有進入氣管與肺部,如此就可以很快速的吹吸。這種方法可很快練成,也不會費氣,但吹出的音會有虛弱不實的感覺,無法與腹顫音那種充實的感覺相比。
3、藉助輔助口琴實現同吹同吸顫音的演奏。具體如下:各調口琴的「6」音的顫音本身就規范,不必在考慮,直接演奏就可以。
各調口琴的「5」音 的顫音,不吹原來手持口琴的「5」與」6「,而是另找一把比正在吹的口琴調子低一個全音的調子的口琴來奏「6」與「7「,就相當你所吹口琴的「5」與「6」,效果很好。
各調口琴「1」、「2」、「4」音的顫音,是找一把比正在使用的口琴高一個全音的口琴來,用吹奏半音階奏法的持琴法,與正在使用的手持口琴交替演奏。例如所持口琴是G調,就另找一把A調的口琴來,同樣吹各調的「1」,就變成「1」與「2」的交互顫音。「2」、「4」的奏法同理。
各調口琴「3」、「7音的顫音,就是找一把比正在使用的口琴高半音的口琴,同樣用吹半音階奏法的持琴法,與正在使用的手持口琴交替演奏。例如正在使用F調口琴,就另找一把#F調的口琴來,同樣吹各調的「3」,就變成「3『與」4「的交互顫音。同理奏「7」的顫音。
以上方法第一種最方便,第二種也不難,但第三、第四就有一定難度了,如果操作不熟練會反受其累。
註:以上所講均以大調復音口琴為准。
復音大家學欄目進行到多孔含法練習的時候,很多同學遇到了一點困難。多孔含法對於復音口琴演奏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技巧,也可以說是練習復音口琴的一個「坎」。前段時間一直忙於工作,也沒有認真靜下心來回答同學們的問題。為了配合《復音考級大家學》欄目的課程,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對練習多孔含法這一技巧的經驗和體會。
首先要說的是多孔含法在很多教材上稱之為「新式單音奏法」、「實用單音奏法」,把單孔含法稱之為「老式單音」「簡便單音」。我個人多次強調過,我十分不贊成這種稱呼,兩種含法都很實用,都有各自的優點和表現力,對初學者來說不可偏費。在這兩種含法中,單孔含法入門相對容易一些,多孔相對難一些,所以今天就開個新貼討論一下多孔含法練習方面的問題。
剛開始練習是會很別扭很別扭(注意我用了兩個很別扭),給初學者以下建議供參考:
1、嘴型
嘴半張開,嘴唇往裡收一點,嘴角往兩邊扯。對著鏡子看一下,是兩腮的肌肉將嘴角拉開,(老仙對著鏡子照了一下,居然發現嘴有點歪,不過比央視主持人高博還好點:D),如果你練習單孔含法已經很久了,現在練多孔可能要麻煩一些,因為含單孔是嘴唇有圓和窄的趨向,而含多孔則是扁和寬的趨向。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含琴要「寬」不要「深」。當你把琴放進嘴裡的時候,嘴唇是往牙的方向收進來一些的,而不是往外伸出去的,當你含到七孔或九孔的時候,你甚至能感到冰涼的琴格貼在了你的臉上(希望不會是因為老仙的臉蛋比較胖才有這種感覺的)。
如果你按我說的去做了,說明你已經掌握了正確的嘴型。試一下,你現在保持嘴型不要動,體會一下兩腮的肌肉有沒一點酸酸的感覺?什麼,沒有?那還是沒找到正確的嘴型,來來來,和我一起做做面部保健操:「半張嘴,牙不動,拉嘴角,收嘴唇,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現在有感覺了?那好,我們就接著往下講。
2、舌頭的位置
當你已經領會了我前面說過的嘴型,現在輪到舌頭出場了,舌頭在復音口琴演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先別問我到底是什麼用處,也別問我以後怎麼用,先讓它出來幹活)。讓舌頭從後台慢慢來到前台,舌尖往左靠,對著鏡子看一下,把舌尖放在嘴唇左半邊的中間位置(注意不是最左邊的嘴角),然後把琴送進嘴裡,試著吹一口長長的氣,這時候可能會有兩三個音同時響起來,嘗試著調整舌頭的位置,或者稍稍收一點嘴角,直到只剩右嘴角發出一個清晰的單音為止。你做到了嗎?做到了!那好,別急,還沒有完成。你保持姿式別動,尤其舌頭不要動,再長長地吸一口氣,聽聽發出了幾個音,如果也是一個清晰的單音,嗯,這才算完成了這一步。
有同學問了,「我的舌頭習慣放在右邊不習慣在左邊怎麼辦?」嗯,這個問題有個性,那你就把琴也反過來拿,讓高音在左邊低音在右邊好了。問:「反過來拿琴對以後練習有什麼影響嗎?」嗯,老仙覺得沒什麼影響,日本復音口琴大師齋滕壽孝先生就是這么拿琴的,這位同學你好好練,說不定以後會成為中國的一位復音口琴大師。
又有同學問:「到底要含幾孔?」嗯,先從含五孔開始練,要練到含九孔為止。。這個過程要很長時間,別著急,慢慢來。
3、發音
練發音之前復習一下前面的課程,前面兩步你都做到了,現在就開始練發音。(有兩個同學在下面小聲嘀咕,說老仙又不是講聲樂課,幹嘛要練發音?這兩個同學小心罰你出來練100遍)。安靜!我們開始練中音區的音階。
讓你的右嘴角對准24孔復音的第10孔含好琴,堵好左邊的孔,開始吹「do」和「re」,輕輕吹氣是do,輕輕吸氣是re。(又有同學開始騷動不安了,「別的老師和教材上都是講從第九孔開始吹do,老仙為什麼要講從第十孔開始啊?)(稍安勿燥,這就是老仙教學的獨到之處,同學們開始練習的時候,你可能無法體會到你的右嘴角到底是露了一個孔還是兩個孔,你也無法保證你的舌頭位置完全准確地堵住了左邊的幾孔而只留下了右邊的一孔,所以我要教大家先把右邊露出兩孔,這樣做,會使難度下降若干倍,老仙好心為大家考慮,同學們不許私下議論老仙)。
好,再把琴移一格的距離,這下先輕輕吸氣是re,輕輕吹氣是mi,再把琴移一格,就會發出mi和fa。
兩個音一組,開始練,di-re;re-mi;mi-fa;fa-so;so-la;再移一格出來的是la-do再把琴移兩格,出來的聲音是ti-do。這個地方要注意,la-ti-do這三個音的排列和別的音不一樣,一定要多加小心。。
如果要吹一個完整的音階,那就是這樣,先吹di-re,一次移兩格吹mi-fa,再移兩格so-la,再移兩格ti-do(這次是先吸後吹的哦)。開始不要一邊移琴一邊吹,要兩格兩格地移動琴。
㈤ 10孔口琴自學教程_10孔口琴自學教學
一些網上的教學視頻是我們學習口琴的一個重要 方法 ,那麼你有看過10孔口琴的自學教程視頻嗎?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准備的10孔口琴自學教程。僅供參考閱讀!
復音口琴技術自學教程:如何練習多孔含法首先要說的是多孔含法在很多教材上稱之為「新式單音奏法」、「實用單音奏法」,把單孔含法稱之為「老式單音」「簡便單音」。我個人多次強調過,我十分不贊成這種稱呼,兩種含法都很實用,都有各自的優點和表現力,對初學者來說不可偏費。在這兩種含法中,單孔含法入門相對容易一些,多孔相對難一些,所以今天就開個新貼討論一下多孔含法練習方面的問題。
剛開始練習是會很別扭很別扭(注意我用了兩個很別扭),給初學者以下建議供參考:
1、嘴型。
嘴半張開,嘴唇往裡收一點,嘴角往兩邊扯。對著鏡子看一下,是兩腮的肌肉將嘴角拉開,(老仙對著鏡子照了一下,居然發現嘴有點歪,不過比央視主持人高博還好點:D),如果你練習單孔含法已經很久了,現在練多孔可能要麻煩一些,因為含單孔是嘴唇有圓和窄的趨向,而含多孔則是扁和寬的趨向。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含琴要「寬」不要「深」。當你把琴放進嘴裡的時候,嘴唇是往牙的方向收進來一些的,而不是往外伸出去的,當你含到七孔或九孔的時候,你甚至能感到冰涼的琴格貼在了你的臉上(希望不會是因為老仙的臉蛋比較胖才有這種感覺的)。
如果你按我說的去做了,說明你已經掌握了正確的嘴型。試一下,你現在保持嘴型不要動,體會一下兩腮的肌肉有沒一點酸酸的感覺?什麼,沒有?那還是沒找到正確的嘴型,來來來,和我一起做做面部 保健操 :「半張嘴,牙不動,拉嘴角,收嘴唇,一二三四,二二三四……」現在有感覺了?那好,我們就接著往下講。
2、舌頭的位置。
當你已經領會了我前面說過的嘴型,現在輪到舌頭出場了,舌頭在復音口琴演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先別問我到底是什麼用處,也別問我以後怎麼用,先讓它出來幹活)。讓舌頭從後台慢慢來到前台,舌尖往左靠,對著鏡子看一下,把舌尖放在嘴唇左半邊的中間位置(注意不是最左邊的嘴角),然後把琴送進嘴裡,試著吹一口長長的氣,這時候可能會有兩三個音同時響起來,嘗試著調整舌頭的位置,或者稍稍收一點嘴角,直到只剩右嘴角發出一個清晰的單音為止。你做到了嗎?做到了!那好,別急,還沒有完成。你保持姿式別動,尤其舌頭不要動,再長長地吸一口氣,聽聽發出了幾個音,如果也是一個清晰的單音,嗯,這才算完成了這一步。
有同學問了,「我的舌頭習慣放在右邊不習慣在左邊怎麼辦?」嗯,這個問題有個性,那你就把琴也反過來拿,讓高音在左邊低音在右邊好了。問:「反過來拿琴對以後練習有什麼影響嗎?」嗯,老仙覺得沒什麼影響,日本復音口琴大師齋滕壽孝先生就是這么拿琴的,這位同學你好好練,說不定以後會成為中國的一位復音口琴大師。
又有同學問:「到底要含幾孔?」嗯,先從含五孔開始練,要練到含九孔為止。。這個過程要很長時間,別著急,慢慢來。
3、發音。
練發音之前復習一下前面的課程,前面兩步你都做到了,現在就開始練發音。(有兩個同學在下面小聲嘀咕,說老仙又不是講聲樂課,幹嘛要練發音?這兩個同學小心罰你出來練100遍)。安靜!我們開始練中音區的音階。
讓你的右嘴角對准24孔復音的第10孔含好琴,堵好左邊的孔,開始吹「do」和「re」,輕輕吹氣是do,輕輕吸氣是re。
輕吸氣是re,輕輕吹氣是mi,再把琴移一格,就會發出mi和fa。
兩個音一組,開始練,di-re;re-mi;mi-fa;fa-so;so-la;再移一格出來的是la-do再把琴移兩格,出來的聲音是ti-do。這個地方要注意,la-ti-do這三個音的排列和別的音不一樣,一定要多加小心。。
如果要吹一個完整的音階,那就是這樣,先吹di-re,一次移兩格吹mi-fa,再移兩格so-la,再移兩格ti-do(這次是先吸後吹的哦)。開始不要一邊移琴一邊吹,要兩格兩格地移動琴。
口琴自學方法一、要想學好口琴,就得要了解它的用途,了解它的構造,以及發聲的原理,這樣才能真正的了解口琴,在以後學習的過程中更好發揮它的性能。
二、要想學好口琴,還要識的樂譜。不認識樂譜就相當於不認識字,不認識字就不會看明白別人寫的什麼,要想學好重要的就是看懂教材,如 五線譜 、 簡譜 等,積累知識,為自己學習打基礎。
三、多聽多看多吹,在學習的時候,基本功一定要學好,基本功學的好了,對以後技藝的提升很好幫助,只要是基本功學好了,隨著樂理和技巧的純熟,一定會學好的。
四、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兩個基本功:姿勢和氣息。口琴全憑一個口腔吹吸,體內的氣息的長短又和演奏者的姿勢是分不開的,要想學好口琴,要下功夫練好這二項才行!這也是自學者注重的兩點!
口琴的使用注意事項:一人一琴不要借用或借與別人,使用前要注意個人衛生,有條件的最好先刷牙清潔口腔
口琴的使用注意事項:口琴不用能用水清潔,只能用酒精擦拭。吹完後要把口琴中的水甩出,保證口琴的乾燥,以減少水份對金屬簧片的腐蝕,延長口琴的壽命。
口琴的使用注意事項:當發現某個音變得異常,在自己沒找到原因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再吹奏了,如果簧片已經」斷簧「了,再繼續吹奏可能會掉落吸入口腔中,引起對身體的傷害。
猜你感興趣:
1. 十孔口琴壓音技巧
2. 10孔c調口琴入門
3. 10孔口琴的吹法圖解
4. 10孔口琴吹奏技巧
5. 10孔口琴教學入門
6. 10孔天空之城口琴教學
㈥ 吉他初學者應該先學什麼
對於自學吉他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拿琴的姿勢、坐姿、站姿、都要了解書本的介紹視頻教材都有說明、所以姿勢是最重要的關繫到你彈琴手指正不正確、如果找老師上課的話這方面的問題都是不用擔心老師會一直糾正你的、但是對於自學的朋友就要靠自己的了、大部分就感覺和多模仿、所以多少會費心一點、(坐姿標准習慣大概一般是一個月就成型)雖然彈奏吉他沒有嚴格的標准要求、都是普遍的要求還是有的
彈琴姿勢和練習左右手都是可以一起練習的、就是練習的時候心裡要有幾個要點和專注、第二部分就要開始練習左右手、左右練習一般先練習右手撥弦、
拓展資料:
其實還有很多很多練習、但是我覺得你要是認真完成我寫這些練習 一般都是3個月左右才能得心應手吧或者更快、但是無論如何你一定要記住一點打拍子練習、拍子是靈魂這是最基礎的。
中間可以增加一些簡單歌曲如:小星星、四季歌、小蜜蜂 單旋律或者雙旋律練習、記住這些練習是讓身體機能能更好的配合吉他習慣吉他。
當過了這一個、那應該就可以開始學習和弦了、C調和弦、可以先從Am和弦開始。
參考資料:網路-吉他
㈦ 小提琴獨奏怎樣拿琴上台拿琴姿勢是什麼
左手豎著持琴到胸前,右手拿著弓子提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