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吹陶笛啊
吹奏陶笛的方法:
1、按孔方法:以雙手大拇指按住陶笛背面兩個氣孔,食指與中指分別按住正面氣孔。
無名指輕輕扶住陶笛底部,以防陶笛在手指全放時掉落。
以指腹輕輕按壓氣孔,不可用指尖,只需留意不可有任何空隙,不必太用力。
2、吹笛方法:以嘴唇輕輕含住吹口,不可含太深,以免蓋住出氣孔。
吹氣方式宜以丹田之力(腹腔)穩定送出,一可避免太多口水,二可產生振音效果,讓笛韻更為悅耳。
吹奏陶笛各種音的方法:
滑音:開合氣孔的方式,一般是直接提高手指,音階瞬間轉換,另一種方式是將手指向陶笛外側慢慢滑開,如此可以產生優美的滑音。
圓滑音:在兩個以上不同高的音符之間加上「」記號,此記號成為圓滑線,它的吹法是用一口氣連接的吹完整串音符,中間氣不間斷,注意第一個音仍要踢舌!
氣震音:氣震音是指在吹奏中用氣流的變化來讓發出的音發生波動,產生顫抖的感覺,所以又稱氣顫音,靠腹部控制,又叫腹震音。
呼吸方法:使用胸腹式呼吸法是一種比較科學的呼吸方法,大致分為兩個步驟,吸氣速度要快,胸腹要做到聯合動作,讓胸腹快速吸到更多的氣,也可以用口協助吸
B. 陶笛怎麼吹,指法是怎麼樣的
六孔陶笛是最常用的一種陶笛,它的指法也最為常用。吹奏時雙手的拇指分別按住背面兩個指孔,食指分別按住正面上兩孔,中指分別按住正面下兩孔。雙手無名指,托住陶笛的下方用來穩定陶笛,這樣在指孔全放開時,陶笛不會因此而滑落。
手指全按孔為5音,抬起右手中指為6,抬起右手食指為7,抬起右手中指食指拇指1,抬起左右手中指為2,抬起左手中指,右手中指食指為3,抬起左手中指食指,右手中指為4,指按住大拇指為5。左手大拇指開孔,只按住右手大拇指為6,全部開孔為7。
(2)陶笛運舌方法視頻擴展閱讀
陶笛吹奏姿勢
正面:或坐或立,身體必須端正,重心平衡,上體放鬆,不能聳肩,兩肘略張開。
側面:背部自然伸直,不可向前傾,使陶笛與直立的身體保持45度。
陶笛口形
先將吹口輕輕放在下唇上。吹口的位置在上下唇之間,門牙緊,不可以用門牙咬住吹口,也不宜含太深。
陶笛運舌方法
舌頭在陶笛吹奏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陶笛發音時需要用舌頭作」TU「(音:吐,用T表示)或」KU「(音:苦,用K表示)的動作可以使吹出的音飽滿有力,還可以用來隔開前後兩個相同的音。按照一定規律用」TU「」KU「配合發音還可以表現歡快跳躍的樂曲。
C. 有陶笛的高手不,我想知道陶笛版《星之所在》的曲譜。還有是什麼指法,網上的視頻看不清楚,求教!~
學習陶笛一、陶笛吹奏姿勢
二、口形
三、手型(風雅陶笛六孔吹奏)
四、呼吸方法
五、運舌方法
演奏方法及技巧演奏方法
演奏技巧
初學者購買陶笛的經驗、建議特點介紹
前身及演變
發展簡史
名稱由來
發展現狀及前景
學習陶笛 一、陶笛吹奏姿勢
二、口形
三、手型(風雅陶笛六孔吹奏)
四、呼吸方法
五、運舌方法
演奏方法及技巧 演奏方法
演奏技巧
初學者購買陶笛的經驗、建議
展開 編輯本段特點介紹
陶笛外型輕巧、攜帶方便、音色優美、指法單純,小顆的聲音很清脆嘹亮;大顆的音色低回婉轉,只需要一點點氣就能吹出音符,只要經過練習,很容易吹出喜愛的樂曲,而能有成就感。
編輯本段前身及演變
現代陶笛的源頭可追溯至六世紀南美的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用於裝飾和祭祀的仿鳥鳴的彩繪樂器。 1300年,英國出現了一種直吹的、羚羊角製造的、相信是演變自古瑪雅式笛子的閉管樂Gemshorn。 現代狀似潛艇的十按孔陶笛是由義大利音樂家Giuseppe Donati於1860年予以定形和命名的。 二十世紀,陶笛先後傳到美國及亞洲國家。1928年,日本人明田川孝在原有的十按孔陶笛的基礎上加上了兩個半音按孔,使之能吹奏其本調的「相關小調」(比如說一把C調陶笛加 陶笛
上兩個半按音孔後,即能吹奏比C更低的B和A音,C笛即能吹C調的「相關小調」A調),成為現時在日本以及台灣流行的十二按孔模式。 除了十按孔、十二按孔外,還有其他不同孔數的版本。1960年代英國音樂家John Taylor發展出四按孔、球狀、八度音域的版本,後來,雕塑家Barry Jenning把Taylor的四按孔笛改良至最多可加到七按孔。這些四孔至十二孔不等的樂器(無論是否潛艇狀),皆被稱為「ocarina」。 台灣還發展出具中國特色的品種,比如說以製造紫砂壺用的陶泥所做的紫砂笛,由於紫砂笛硬度較高,音色也特別清脆。 陶笛還發展出一些動物、水果造型的裝飾用的品種,可供當成吊墜佩帶。 由於陶笛的音域不寬(中音C調笛能吹A至F十二度),因此也有人發展出雙腔、三腔的陶笛,以擴展其音域。
編輯本段發展簡史
塤是陶土樂器的鼻祖,看到陶笛,有很多人會聯想到中國很古老的樂器塤,以至於在台灣和香港,陶笛的別名叫作洋塤。這兩種樂器出現的年代雖然都很久遠,但中國的塤的歷史要長很多,但不能因此確認陶笛是受塤的影響發展
起來的。由於考慮到原始社會的特定條件再結合各地出土的陶器來看,這種製做技術是否由誰來相互傳授,目前不得考證。 陶笛類樂器有很久遠的歷史,1973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出土了許多支孔數不等的禽骨。這些禽骨經碳十四檢測,已有七千年歷史,經專家們鑒定,認定他們是先民用以誘捕飛禽的狩獵工具。部分骨哨,至今仍可以吹出簡單的音調,與鳥鳴相象。此外,中國最古老的塤也是在這里出土的,不過只有一個吹孔,無音孔,正常的吹奏只能發一音。(很多民間的泥哨藝人都是用一個吹孔表現出幾個音階的)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出土了一批粘土燒制的器具,製作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經分析發現,當時人們對粘土的製作水平達到了一種很高的水平,這些器具被證實並不是玩具,其中有一些可以吹奏簡單的樂曲。經過發展,在公元前500至600年,瑪雅人製作的陶笛可以吹奏完整的音階。 陶笛從美洲來到歐洲是在西班牙佔領時期,在1527年,一批墨西哥的阿芝台克藝人給查爾斯五世宮廷的表演就用到了帶哨口的陶笛。演出獲得很大的成功,給在場的每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成名後,經常到歐洲各地演出,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這種樂器。
編輯本段名稱由來
陶笛的名稱ocarina的來歷,有一種說法是義大利北部的小村burio有位名叫juzeppe的麵包師,經常用他的烤箱燒制低溫陶制玩具和一些新奇的東西,有一次他燒制了一種上面有像脖子一樣哨口的蛋形玩具,因為很像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鵝的形狀,所以就起名為「ocarina」,義大利方言就是「小鵝」的意思。陶笛的英文名稱「ocarina」就是從這里來的,音譯為奧卡利那笛,該名稱一隻普遍沿用至今。 隨著自由貿易和工業革命的發展,義大利王國在1861年形成,1860年Giuseppe Donati在義大利成立了第一個工廠開始製作陶笛,他們對原先流行的陶笛進行了改造,現在看到的義大利十孔陶笛就是在那以後出現的。這個工作室幾經轉讓,現在仍在生產義大利式陶笛。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陶笛尺寸小,易於吹奏,為了鼓舞士氣,美國軍中開始流行這種樂器,為了便於批量生產,一般都採用石膏或塑膠材料,形狀多採用小鵝形狀和甘薯的形狀。在《17號囚房》這部片子可以看到有關這種陶笛的情況。 隨著陶笛的流行,1963年在英國倫敦John Taylor製作了第一個四孔的陶笛,四個大小不同的孔好像是二進制的排列,可以組合出十六種不同的狀態,第一次用很少的孔實現了更多的音。指法也和以前的順序指法不同,採用的是交叉指法,此外在還可以擴展為5孔、6孔甚至更多,音域也隨之增加。現在流行的六孔的陶笛就是以它為基礎的。
編輯本段發展現狀及前景
在日本,當時還是高中生的明田川孝在東京的德國博覽會上第一次見到了義大利式陶笛,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由此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在1928年進入東京藝術大學雕刻系學習時,開始製作陶笛,並對義大利式陶笛進行改造,使之成為一種具有規范指法音階對應的樂器,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陶笛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土笛。隨著十二孔日式陶笛在日本的流行,先後出現了很多著名的陶笛演奏家。宗次郎就是其中一位,他的《故鄉的原風景》曾出現在香港和台灣拍攝的多部武俠影視劇中。 在台灣最早流行的陶笛是秘魯樣式的工藝陶笛,能發聲但不容易吹奏出標准規范指法的音階,後來經過改進,現在已經成為台灣主要的陶笛樣式,在中國大陸稱之為台灣式陶笛,常規的形狀像一個水滴或心形樣式,也有各種變形的陶笛品種。在台灣有很多地方都有製作陶笛的地方,比如南投縣的鼎記陶笛、高雄市的唐山扁笛、還有宗翰陶笛、是誠陶笛等等很多,其中的是誠陶笛陳金續自己研製的陶笛品種,指法和流行的標准六孔的不一樣。說到中國陶笛的發展,有兩個人不能不提這就是子雷先生及游學志先生,兩人在陶笛界都是很有威望的人,子雷先生在國內建立了四家"陶笛公社",游學志先生在台灣推廣陶笛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兩人都對推動陶笛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迄今為止出了很多陶笛音樂唱片。 在中國大陸「陶笛」這個名稱也是沿用了台灣的叫法,山東的陶笛製做者於2001年開始小批量在當地製做銷售8孔的可以吹奏9度音域的5-6厘米左右的泥哨,從2002年底,成立作坊批量生產偏向於娛樂紀念品的8孔和4孔陶笛,2004年4月成立山東臨沂華強陶笛廠,同年10月繼寧夏的李蘊林稍後幾天開通了陶笛網站,即現在的"中國陶笛網前身"但是因為當時的產出的數量極大,而認知環境的范圍和需求量卻難以與之呼應,持續8個月後因運行不暢關停,重新返復到作坊狀態. 2004年前後至今國內出現了更多多陶笛製作者,這其中有幾個是原來主要製作陶塤的,兼做陶笛,如龍韻樂坊和李蘊林,其主流產品的因為是套用塤的指孔,雖然比塤容易吹但指法麻煩;還有一部分製作者為了怕交叉指法教學和製作上的麻煩,套用了中國笛子的指孔排列,對有笛子基礎的人很容易上手,但音域過窄;還有一部分是以台灣六孔陶笛為基礎,經過模仿和改進,繼承了這種陶笛的易吹易學的特點。比如廈門雅迪工坊的孫建剛製做的7孔陶笛,同時多家來自台灣省的陶笛製作者也進駐大陸建廠生產陶笛,比如景德鎮的的新立瓷笛 ,這些陶笛製作團隊對陶笛在中國大陸的普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陶笛工廠是中國嘉興的風雅陶笛,在陶笛的製作領域突破飛速!目前中低音三管陶笛已是世界上最頂尖的產品。 相信不久,陶笛在中國大陸會成為一種普遍流傳的樂器!
編輯本段學習陶笛
一、陶笛吹奏姿勢
1、正面:或坐或立,身體必須端正,重心平衡,上體放鬆,不能聳肩,兩肘略張開。 2、側面:背部自然伸直,不可向前傾,使陶笛與直立的身體保持45度。
二、口形
1、先將吹口輕輕放在下唇上。 2、吹口的位置在上下唇之間,門牙緊,不可以用門牙咬住吹口,也不宜含太深。
三、手型(風雅陶笛六孔吹奏)
1、以雙手大拇指按住陶笛後面的兩個音孔,雙手食指按住陶笛前面上兩孔,雙手中指按住陶笛前面的下兩孔,以最自然的姿勢把持陶笛,不可過松過緊,以便靈活而准確地開/按每一個音孔。 2、以雙手無名指托住陶笛尾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不可顛倒)。 3、運指時以各手指第一節指肚肉厚平軟部分按孔,不可用指尖,手指關節必須自然彎曲隆起,不可以過度用力是關節下凹。 4、聯系吹奏時盡量把陶笛掛在胸前以免摔碎。
四、呼吸方法
陶笛的呼吸和平時說話時的呼吸是不大一樣的。它需要採用「腹式」或「胸腹聯合」的呼吸方法,就像要吹滅1米以外的一支蠟燭,不是簡單地把肺部的氣通過喉頭呼出,而應該下意識的深吸一口氣,並且下意識引導至丹田(臍下少許小腹處),這時的吸氣一定是自然鬆弛,並且是胸腹聯合的。呼氣的感覺就像在一座山頭呼喊另一山頭的同伴,必須把氣息盡可能拉長,就是高聲唱歌和抒情吟頌的狀態。細水長流而非突然暴瀉,練習時一口氣不得少於8秒,8秒鍾內能用腹部支撐和控制氣息,做到發音強弱收放自如。吹奏陶笛發音的質量和藝術感染力主要取決於是否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五、運舌方法
舌頭在陶笛吹奏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陶笛發音時需要用舌頭作」TU「(音:吐,用T表示)或」KU「(音:苦,用K表示)的動作可以使吹出的音飽滿有力,還可以用來隔開前後兩個相同的音。按照一定規律用」TU「」KU「配合發音還可以表現歡快跳躍的樂曲。
編輯本段演奏方法及技巧
演奏方法
一、以雙手大拇指按住陶笛背面兩個氣孔,食指與中指分別按住正面氣孔。 二、無名指輕輕扶住陶笛底部,以防陶笛在手指全放時掉落。 三、以指腹輕輕按壓氣孔,不可用指尖,只需留意不可有任何空隙,不必太用力。
演奏技巧
一、以嘴唇輕輕含住吹口,不可含太深,以免蓋住出氣孔。 二、吹氣方式宜以丹田之力(腹腔)穩定送出,一可避免太多口水,二可產生振音效果,讓笛韻更為悅耳。 三、長音的吹奏,要求音量平穩,不可忽大忽小,音與音之間,要流暢的連接,不可斷斷續續。 四、短音與重音需運用「踢舌」的技巧,將舌尖抵住上齶牙齒與牙齦的相接處,於吹氣時瞬間將舌頭縮回,就像念注音符號「ㄊㄨ」一樣,這樣的聲音干凈有力,聽起來有活潑歡樂的感覺。 五、滑音:開合氣孔的方式,一般是直接提高手指,音階瞬間轉換,另一種方式是將手指向陶笛外側慢慢滑開,如此可以產生優美的滑音。 六、圓滑音:在兩個以上不同高的音符之間加上「」記號,此記號成為圓滑線,它的吹法是用一口氣連接的吹完整串音符,中間氣不間斷,注意第一個音仍要踢舌!
編輯本段初學者購買陶笛的經驗、建議
雖然有一些人說12孔的指法簡單,因為指法變換基本按音階走,可能容易掌握;但是12孔的指法要難:原因在於12孔陶笛的孔數多了,每個手指都要至少負責一個孔,初學者容易出現孔按不嚴的問題;另外,因為12孔陶笛需要用到不大靈活的無名指和小指,且中指還要控制兩個孔,而6孔陶笛只需用到靈活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所以即使6孔陶笛指法變換不是按照音階變換的規律順下來的,6孔陶笛也比12孔陶笛要好掌握。其實按照正常的邏輯:既然6孔陶笛吹奏的音少於12孔的,那麼肯定是6孔的指法更好掌握了。不過,12孔陶笛最大的優勢是音域比6孔的廣,自然吹奏的曲目會更多一些,但價錢相對於同樣音調的6孔自然就貴了,且體積也會更大。其次,常見的陶笛調性由低到高分為:中音F,中音G,中音C,高音F,高音G,高音C。與12孔陶笛同調性的6孔陶笛在音域上少了三個音,以中音C調為例,6孔的低音區比12孔的少了低音6和低音7這兩個音(控制氣息很弱時6孔的可以勉強吹出低音7),高音區少了高音4(強吹時可以吹出高音4);其他各調的6孔均是比同調的12孔少兩個最低音、一個最高音。 如果要學12孔的話,初學者應該盡量避免選擇高音的陶笛,主要是因為高音的陶笛對氣息的控制要求比較嚴格,初學者在吹奏高音的時候不容易掌握,容易吹破音,所以「初學者最好選擇中音C調的陶笛」這句話絕對是選購陶笛的箴言。6孔的陶笛,高音的6孔對氣息控制的要求沒有同調的12孔的嚴格,吹出破音的概率會低一些。所以初學者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自己親自試一試,特別是要注意吹奏高音,聽聽看音調的高度自己能不能接受。 音色的問題。越小的陶笛吹奏的音調越高,聲音越尖,音色越明快;相反,越大的陶笛音調越低,聲音越沉,音色越圓潤。12孔的陶笛有的調性還分加長型和圓頭型兩種,這兩種陶笛的區別主要是在音色上:圓頭型的從外觀上看高音區的部位更胖,吹奏出的低音音色更加圓潤一些,但是吹奏高音時對氣息控制的要求就嚴格一些,也就是比較容易吹出破音,而加長型雖然吹奏出的低音沒有圓頭型的那麼圓潤(其實差別較小),但是吹奏高音更為容易,因此,加長型的一般會比圓頭型的要貴。當然,如果是頂級熏燒的12孔陶笛,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熏燒的音色非常圓潤,音也容易吹准,當然價格就不是貴一點。另外,同調同作工的6孔和12孔,其音色差別不大,當然,在選購陶笛的時候最好還是各種笛子都聽一聽,才能選到自己最喜歡的。 初學者很多是聽了一些大師或者前輩吹奏的好聽的樂曲,被陶笛優美的音色吸引才來學的。因此初學者購買時最關心的是什麼樣的陶笛能吹出我想學的樂曲。其實拿《故鄉的原風景》來說,基本上每隻6孔的和12孔的笛子都能吹,只是音高不同罷了,比如高音C的吹奏出的就比中音C的高八度(同一種指法的前提下),高音G的就比中音C的高五度。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喜歡哪一種音調的陶笛,音調的高低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音色如何。 其實買陶笛主要是價格和音調音色之間的平衡,好的笛子自然價格會貴,但相對於其他樂器,陶笛還是比較好學又比較便宜的。
D. 怎樣學好陶笛
1、吹奏姿勢
正面:或坐或立,身體必須端正,重心平衡,上體放鬆,不能聳肩,兩肘略張開。
側面:背部自然伸直,不可向前傾,使陶笛與直立的身體保持45度。
2、口形
先將吹口輕輕放在下唇上。
吹口的位置在上下唇之間,門牙緊,不可以用門牙咬住吹口,也不宜含太深。
3、手型
以雙手大拇指按住陶笛後面的兩個音孔,雙手食指按住陶笛前面上兩孔,雙手中指按住陶笛前面的下兩孔,以最自然的姿勢把持陶笛,不可過松過緊,以便靈活而准確地開/按每一個音孔。
以雙手無名指托住陶笛尾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不可顛倒)。
運指時以各手指第一節指肚肉厚平軟部分按孔,不可用指尖,手指關節必須自然彎曲隆起,不可以過度用力是關節下凹。
練習吹奏時盡量把陶笛掛在胸前以免摔碎。
4、呼吸方法
陶笛的呼吸和平時說話時的呼吸是不大一樣的。它需要採用「腹式」或「胸腹聯合」的呼吸方法,就像要吹滅1米以外的一支蠟燭,不是簡單地把肺部的氣通過喉頭呼出,而應該下意識的深吸一口氣,並且下意識引導至丹田(臍下少許小腹處),這時的吸氣一定是自然鬆弛,並且是胸腹聯合的。呼氣的感覺就像在一座山頭呼喊另一山頭的同伴,必須把氣息盡可能拉長,就是高聲唱歌和抒情吟頌的狀態。細水長流而非突然暴瀉,練習時一口氣不得少於8秒,8秒鍾內能用腹部支撐和控制氣息,做到發音強弱收放自如。吹奏陶笛發音的質量和藝術感染力主要取決於是否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
5、運舌方法
舌頭在陶笛吹奏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陶笛發音時需要用舌頭作」TU「(音:吐,用T表示)或」KU「(音:苦,用K表示)的動作可以使吹出的音飽滿有力,還可以用來隔開前後兩個相同的音。按照一定規律用」TU「」KU「配合發音還可以表現歡快跳躍的樂曲。
E. 陶笛吹法基本技巧 怎麼吹陶笛呢
1、呼吸法及吹氣法:陶笛雖然不是一種耗氣量很大的樂器,但仍然要採用正確的呼吸方式,才不會長久下來傷害身體。所有的吹奏樂器或唱歌,都採用腹式呼吸法。一般我呼吸是用胸腔呼吸法,吸氣時胸腔會鼓起,腹部會收縮,吐氣時胸腔放鬆,腹部回覆。而腹式呼吸剛好相反,吸氣時胸腔不會有太大變化,但腹部會鼓出,橫隔膜上提,吐氣時腹部收縮,橫隔膜下降。這是為了避免使用到胸腔而傷到肋骨,跟我們一般的呼吸方式不一樣,要多練習,就會習慣使用了。
2、吹口的含法:吹口輕含住,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淺。約在門牙外一點的地方。門牙不可以咬住吹嘴,用舌頭擋住吹口的部位。
3、運舌法:運舌要配合你的吐氣,當氣吐出的時候原本擋住吹口的舌頭立即向後縮,當氣要結束前,馬上用舌頭去擋住,舌頭會向活塞一樣,一縮一放。這種感覺就好像你在念」two(吐)」的音一樣,只是不發出聲來。氣吐出去一保持氣流量固定,一般初學者會有由弱漸強的現象,這是不可以的。另外有些人吹奏時會鼓起兩頰,這是因為他把氣存放在口中在吐出,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自腹部直接的吐出口外,所以要避免出現鼓頰的現象。
4、運指法:初學者常因為緊張而在手指上太過用力,因此容易造成手酸的現象。應該要時常提醒把手指放輕松,如果太累一定要休息一下再練。手指按孔時,要用指腹的地方,不可以用指尖立著按,手指要微彎,初學者會因為太過用力而把手指打平,這是不正確的。手指在放孔時,要用手指根部指節的力量提起,而不是用第二指節提起,整個手指有點像抓東西的動作。
5、吹陶笛的姿勢:吹陶笛可站立亦可坐著吹,但不管如何吹都要抬頭挻胸,不要因為看譜而低頭去吹。吹奏時肩膀不可以聳起,手臂自然張開45度,陶笛與身體呈30——45度。
F. 關於陶笛吹奏要領與技巧
不管是六孔或是十二孔陶笛,所用的吹奏方法都是一樣的,陶笛是易學的樂器,只要把握住要領,大聲的吹出來,人人都可以吹得一手好陶笛。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陶笛吹奏要領與技巧,歡迎閱讀。
陶笛吹奏要領與技巧
一、呼吸法及吹氣法:
陶笛雖然不是一種耗氣量很大的樂器,但仍然要採用正確的呼吸方式,才不會長久下來傷害身體。所有的吹奏樂器或唱歌,都採用腹式呼吸法。一般我呼吸是用胸腔呼吸法,吸氣時胸腔會鼓起,腹部會收縮,吐氣時胸腔放鬆,腹部回覆。而腹式呼吸剛好相反,吸氣時胸腔不會有太大變化,但腹部會鼓出,橫隔膜上提,吐氣時腹部收縮,橫隔膜下降。這是為了避免使用到胸腔而傷到肋骨,跟我們一般的呼吸方式不一樣,要多練習,就會習慣使用了。
二、吹口的含法:
吹口輕含住,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淺。約在門牙外一點的地方。門牙不可以咬住吹嘴,用舌頭擋住吹口的部位。
三、運舌法:
運舌要配合你的吐氣,當氣吐出的時候原本擋住吹口的舌頭立即向後縮,當氣要結束前,馬上用舌頭去擋住,舌頭會向活塞一樣,一縮一放。這種感覺就好像你在念」two(吐)」的音一樣,只是不發出聲來。氣吐出去一保持氣流量固定,一般初學者會有由弱漸強的現象,這是不可以的。另外有些人吹奏時會鼓起兩頰,這是因為他把氣存放在口中在吐出,而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自腹部直接的吐出口外,所以要避免出現鼓頰的現象。
四、運指法:
初學者常因為緊張而在手指上太過用力,因此容易造成手酸的現象。應該要時常提醒把手指放輕松,如果太累一定要休息一下再練。手指按孔時,要用指腹的地方,不可以用指尖立著按,手指要微彎,初學者會因為太過用力而把手指打平,這是不正確的。手指在放孔時,要用手指根部指節的力量提起,而不是用第二指節提起,整個手指有點像抓東西的動作。
五、吹陶笛的姿勢:
吹陶笛可站立亦可坐著吹,但不管如何吹都要抬頭挻胸,不要因為看譜而低頭去吹。吹奏時肩膀不可以聳起,手臂自然張開45度,陶笛與身體呈30——45度。
提高陶笛自學能力
就目前來說,絕大部分的學員都處於自學狀態,因而如何自高自學能力就顯得更為重要了。
提高自學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多思考,特別是遇到問題時。有的朋友很勤奮,但對老師的依賴性太大,一遇到不懂不明白的問題就想問老師,這樣做表面上很正常,但不知不覺中就放棄了對不懂問題的深入思考,很多問題是可以自己通過思考及反復琢磨而解決的,甚至很多問題在教材中有直接或間接的答案,卻因教材讀的不仔細而不明白。因此遇到問題時先自己研究一番,至少可找出幾種可能的答案或解釋。如果思考後還解決不了,再向他人請教。如果該問題不影響你的吹奏,則可暫時擱置起來也無妨,也許隨著水平的提高你會慢慢得出結論。總之,勤思考多琢磨是提高自學能力的最好辦法。
養成好的練習習慣
1、在學習一首新的作品時,應先仔細閱讀練習提示或者演奏提示。這些文字講解都是對樂曲的重點、難點的分析。當你能把曲中的重、難點解決了,那麼樂曲的其他部分就很簡單了。
2、樂譜和文字是不能完全表達好音樂的,即使是再詳盡的樂譜也無法描述出音樂中的細節和韻味兒。所以「聽音樂」才是最直觀的學習方式,聯系過程中要多聽原奏示範。
3、選擇練習曲目時,最好先從自己感興趣並在技術上力所能及的曲目入手。遇到難度大的地方,要反復進行單獨練習,當然也可以先「繞過去」或者乾脆簡化聯系,水平提高後再按原譜吹奏。
4、練習中要盡可能使用節拍器,特別是節奏感薄弱的朋友更應如此,以培養穩定的節奏感。
5、對於一個練習曲基本能吹奏下來後,可使用三種不同的速度來練習,即慢速、中速、快速。我們可以按照4:4:2的比例來安排練習。也就是四遍慢速、四遍中速、兩遍快速。用三種不同的速度來練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練習方法,要長期堅持下去。
6、當用快速練習無出錯時,便可以對上伴奏曲進行練習。
7、對於一些好的、經典的曲譜要能背奏。譜子背下來後就可以吧注意力放在樂曲的情感表達上,豐富樂曲的表現力。長期堅持背譜,記憶更多的曲目,豐富自己的曲目庫,一旦有表演機會,就能很容易的拿起陶笛來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