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移動平均法預測銷售量怎麼預算
簡單的移動平均法計算銷售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Ft=(At-1+At-2+At-3+…+At-n)/n式中,
Ft--對下一期的預測值;
n--移動平均的時期個數;
At-1--前期實際值;
At-2,At-3和At-n分別表示前兩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實際值。
移動平均法是用一組最近的實際數據值來預測未來一期或幾期內公司產品的需求量、公司產能等的一種常用方法。移動平均法適用於即期預測。當產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長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節性因素時,移動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預測中的隨機波動,是非常有用的。移動平均法根據預測時使用的各元素的權重不同,可以分為:簡單移動平均和加權移動平均。
移動平均法是一種簡單平滑預測技術,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據時間序列資料、逐項推移,依次計算包含一定項數的序時平均值,以反映長期趨勢的方法。因此,當時間序列的數值由於受周期變動和隨機波動的影響,起伏較大,不易顯示出事件的發展趨勢時,使用移動平均法可以消除這些因素的影響,顯示出事件的發展方向與趨勢(即趨勢線),然後依趨勢線分析預測序列的長期趨勢。
2. 怎麼計算預計年銷售收入
銷售收入預測的方法主要有時間序列法、因果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等。
時間序列法,是按照時間的順序,通過對過去幾期實際數據的計算分析,確定預測期產品銷售收入的預測值。由於計算程序的不同,這種方法又可分為歷史同期(季)平均法、滾動(或加權)平均法、基數加平均變動趨勢法。
因果(相關)分析法,是利用事物內部發展因果關系,並著重研究影響事物發展變化外因的作用,來預測計劃期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銷售量直線上升的企業。
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礎上,根據銷售成本、銷售量與利潤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假定已知其中兩個因素,來推測另一個因素,以尋求最佳方案。運用這種方法,既可以預測保本點銷售量和銷售收入,也可以預測為實現目標利潤需要達到的銷售量和銷售收入。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2-01-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3. 如何預測銷售量
一、定性預測
一般來說,在銷售預測中常用的定性預測方法有四種:高級經理意見法、銷售人員意見法、購買者期望法和德爾菲法。
1、高級經理意見法
高級經理意見法是依據銷售經理(經營者與銷售管理者為中心)或其他高級經理的經驗與直覺,通過一個人或所有參與者的平均意見求出銷售預測值的方法。
2、銷售人員意見法
銷售人員意見法是利用銷售人員對未來銷售進行預測。有時是由每個銷售人員單獨作出這些預測,有時則與銷售經理共同討論而作出這些預測。預測結果以地區或行政區劃匯總,一級一級匯總,最後得出企業的銷售預測結果。
3、購買者期望法
許多企業經常關注新顧客、老顧客和潛在顧客未來的購買意向情況,如果存在少數重要的顧客占據企業大部分銷售量這種情況,那麼購買者期望法是很實用的。
這種預測方法是通過征詢顧客或客戶的潛在需求或未來購買商品計劃的情況,了解顧客購買商品的活動、變化及特徵等.然後在收集消費者意見的基礎上分析市場變化,預測未來市場需求。
4、德爾菲法
德爾菲法又稱專家意見法,是指以不記名方式根據專家意見作出銷售預測的方法。至於誰是專家,則由企業來確定,如果對專家有一致的認同則是最好不過的。
德爾菲法通常包括召開一組專家參加的會議。第一階段得到的結果總結出來可作為第二階段預測的基礎。通過組中所有專家的判斷、觀察和期望來進行評價,最後得到共享具有更少偏差的預測結果。
德爾菲法的最大優點是充分民主地收集專家意見,把握市場的特徵。但是,德爾菲法一般只能得到企業或行業的預測結果,用此方法所求得的地區、顧客、產品分類等預測結果就沒有那麼精確了。
二、定量預測
用來進行銷售預測的定量預測方法可以按照不同類型分成兩大類;時間序列分析法、回歸和相關分析法。
1、時間序列分析法
時間序列分析法是利用變數與時間存在的相關關系,通過對以前數據的分析來預測將來的數據。在分析銷售收入時,大家都懂得將銷售收入按照年或月的次序排列下來,以觀察其變化趨勢。時間序列分析法現已成為銷售預測中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2、回歸分析法
各種事物彼此之間都存在直接或間接的因果關系.同樣的,銷售量亦會隨著某種變數的變化而變化。當銷售與時間之外的其他事物存在相關性時,就可運用回歸和相關分析法進行銷售預測。
影響銷量的內部因素
1、營銷策略
市場定位、產品政策、價格政策、渠道政策、廣告及促銷政策等變更對銷售額所產生的影響。
2、銷售政策
考慮變更管理內容、交易條件或付款條件,銷售方法等對銷售額所產生的影響。
3、銷售人員
銷售活動是一種以人為核心的活動,所以人為因素對於銷售額的實現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力,這是我們不能忽略的。
4、生產狀況
貨源是否充足,能否保證銷售需要等。
4. 怎麼計算預計年銷售收入
通過預計銷售增長率來預計銷售收入:
一、預計銷售收入年增長率
銷售增長率是企業本年銷售收入增長額同上年銷售收入總額之比。本年銷售增長額為本年銷售收入減去上年銷售收入的差額,它是分析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基本指標。
銷售增長率是評價企業成長狀況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為:A: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增長額÷上年銷售總額=(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上年銷售總額
B:銷售增長率=本年銷售額/上年銷售額-1
二、銷售增長率分析
1、銷售增長率是衡量企業經營狀況和市場佔有能力、預測企業經營業務拓展趨勢的重要指標,也是企業擴張增量資本和存量資本的重要前提。
2、該指標越大,表明其增長速度越快,企業市場前景越好。
3、銷售增長率的趨勢分析和同業分析。
(4)銷售額預測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銷售收入預測的基礎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預測對象
預測對象即預測的具體要素。銷售收入的預測對象主要有銷售數量、銷售結構和銷售單價等。由於預測對象不同,其所需資料以及運用的具體方法也不盡相同。因此,為使預測工作能夠有效進行,首先需確定預測對象。
2、明確預測時間
預測時間包括實施預測的時間和預測期涵蓋的時間兩個方面。一般而言,實施預測的時間通常應安排在編制銷售計劃之前,以便能為計劃編制提供依據。預測期涵蓋時間則需根據預測目的確定,若預測的目的在於編制年度計劃和年度盈餘預測,則預測期的涵蓋時間通常為一年;
若預測的目的在於評估企業銷售的發展趨勢,則預測期的涵蓋時間應相對較長,如3年、5年等。此外,在確定預測期的涵蓋期間時,還應考慮環境的穩定性和資料的充分性。
3、搜集相關資料
銷售收入預測的相關資料包括:歷史資料,即企業的歷史產量、銷量、結構、價格等。潛力資料,主要包括且的內部能力及外部企業開拓能力兩個方面。環境變化預測資料,包括企業內部環境的變化預測和外部市場環境的變化預測兩個方面
5. 如何用指數平滑法預測銷售額
指數平滑法是趨勢預測法的一種,利用事先確定的平滑指數預測未來銷售量或銷售額
平滑指數的取值范圍一般是0.3-0.7
公式:計劃期銷售預測值=(平滑指數*上期實際銷售數)+(1-平滑指數)*上期銷售預測數
例如:
採用一次指數平滑法下,設F2007為對2007年的預測,Y2006、Y2005……為各年的實際值,且F1998=Y1998, 則F2007=aY2006+a(1-a)Y2005+a(1-a)^2Y2004+a(1-a)^3Y2003+……+a(1-a)^7Y1999+(1-a)^8Y1998=127.68
二次指數平滑預測
二次指數平滑是對一次指數平滑的再平滑。它適用於具線性趨勢的時間數列,其預測公式為:
yt+m=(2+am/(1-a))yt'-(1+am/(1-a))yt=(2yt'-yt)+m(yt'-yt) a/(1-a)式中,yt= ayt-1'+(1-a)yt-1 顯然,二次指數平滑是一直線方程,其截距為:(2yt'-yt),斜率為:(yt'-yt) a/(1-a),自變數為預測天數。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指數平滑法
6. 預測銷售量的計算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6
7. 銷售預測的基本方法
售收入預測的方法主要有時間序列法、因果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等。
時間序列法,是按照時間的順序,通過對過去幾期實際數據的計算分析,確定預測期產品銷售收入的預測值。由於計算程序的不同,這種方法又可分為歷史同期(季)平均法、滾動(或加權)平均法、基數加平均變動趨勢法。
因果(相關)分析法,是利用事物內部發展因果關系,並著重研究影響事物發展變化外因的作用,來預測計劃期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銷售量直線上升的企業。
本量利分析法,是在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礎上,根據銷售成本、銷售量與利潤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假定已知其中兩個因素,來推測另一個因素,以尋求最佳方案。運用這種方法,既可以預測保本點銷售量和銷售收入,也可以預測為實現目標利潤需要達到的銷售量和銷售收入。
(7)銷售額預測的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在預測目標確定以後,為滿足預測工作的要求,必須收集與預測目標有關的資料,所收集到的資料的充足與可靠程度對預測結果的准確度具有重要的影響。所以,對收集的資料必須進行分析,並滿足這些條件:
1、資料的針對性:即所收集的資料必須與預期目標的要求相一致。
2、資料的真實性:即所收集的資料必須是從實際中得來的,並加以核實的資料。
3、資料的完整性:資料的完整性直接影響到銷售預測工作的進行.所以,必須採取各種方法,以保證得到完整的資料。
4、資料的可比性:對於同一種資料,來源不同,統計口徑不同,也可能差別很大。所以在收集資料時,對所得到的資料必須進行分析,如剔除一些隨機事件造成的資料不真實性,對不具備可比性的資料通過分析進行調整等,以避免資料本身原因對預測結果帶來誤差。
8. 預測銷售量的計算
說明下:按照預測期銷售量=平滑系數*上期實際銷售量+(1-平滑系數)*上期預測銷售量
先計算出上期預測銷售量0.5*50000+(1-0.5)*55000=52500.再計算下期的預測銷售量=0.5*53000+(1-0.5)*52500=52750!
9. 銷售額的計算公式
銷售額計算的公式如下:
1、銷售額=銷售量×平均銷售價格。
2、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或徵收率)。
3、含稅的銷售額=銷售額*(1+稅率)。
4、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或徵收率)。
5、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6、價外費用是指納稅人向購買方價外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
銷售額的確定
一般情況下的銷售額的確定:
1、銷售額是指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
2、價外費用(即銷售方的價外收入)是指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延期付款利息、滯納金、賠償金、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但下列不包括在內:
①向購買方收取的銷項稅額。
②受託加工應征消費稅的貨物,而由受託方代收代繳的消費稅。
③同時符合以下兩個條件的代墊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