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肝素鈣腹部皮下注射方法最好有視頻
葯理毒理
本品屬抗凝血葯,可影響凝血過程的許多環節。本品通過與抗凝血酶Ⅲ(AT-Ⅲ)結合形成復合物加速AT-Ⅲ對凝血因子的滅活作用,從而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並能對抗已形成的的凝血酶原激酶的作用。本品能阻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阻止血小板崩解而釋放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羥色胺。肝素鈣的抗凝作用與其分子中具有強陰電荷的硫酸根有關,如硫酸基團被水解或被帶強陽電荷的魚精蛋白中和後,迅即失去抗凝活性。
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肝素鈣還有調血脂、抗炎、抗補體、抗過敏、免疫調節等多種非抗凝方面的葯理作用。
葯代動力學
本品口服不吸收,皮下或靜脈注射吸收良好。分布於血細胞和血漿中,部分可彌散到血管外組織間隙。本品在肝內代謝,經肝內肝素酶的作用部分分解為尿肝素,大量靜脈給葯,則50%可以原形由尿液排出。慢性肝腎功能不全者,肝素代謝排泄延遲,有體內瀦留可能。 本品起效時間與給葯方式有關,靜脈給葯即刻發揮最大抗凝效應,3~4小時後血凝恢復正常;皮下注射20~60分鍾發揮作用。
適應症
抗凝血葯,可阻抑血液的凝固過程。用於防止血栓的形成。
用法用量
皮下注射 (1)成人劑量 ①深部皮下注射,首次5000~10000單位,以後每8小時5000~10000單位或每12小時10000~20000單位,或根據凝血試驗監測結果調整。 ②靜脈注射,首次5000~10000單位,以後按體重每4小時50~100單位/kg,或根據凝血試驗監測結果確定。用前先以氯化鈉注射液50~100ml稀釋。 ③靜脈滴注,每日20000~40000單位,加至氯化鈉注射液1000ml中24小時持續點滴,之前常先以5000單位靜脈注射作為初始劑量。 ④預防性應用,術前2小時深部皮下注射5000單位,之後每8~12小時重復上述劑量,持續7天。
(2)兒童劑量 ①靜脈注射,首次劑量按體重50單位/kg,之後每4小時50~100單位/kg,或根據凝血試驗監測結果調整。 ②靜脈滴注,首次50單位/kg,之後50~100單位/kg,每4小時一次,或按體表面積10000~20000單位/m2,24小時持續點滴,亦可根據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或KPTT)試驗結果確定。 對於心血管外科手術,其首次劑量及持續60分鍾以內的手術用量同成人常用量。對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每4小時25~50單位/kg持續靜脈點滴。若4~8小時後病情無好轉即應停用。
不良反應
(1)局部刺激,可見注射局部小結節和血腫,數日後自行消失。 (2)長期用葯可引起出血,血小板減少及骨質疏鬆等。 (3)過敏反應較少見。
禁忌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
注意事項
肝腎功能不全、出血性器質性病變、視網膜血管疾患、孕婦、服用抗凝血葯者及老年人應慎用。
Ⅱ 低分子肝素鈣的臨床應用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的護理體會
1. 用葯前全面評估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和疾病史,為防止LMWH引起的皮膚黏膜出血,應慎用於血小板減少症和血小板缺陷,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急性胃十二指腸潰瘍,腦出血,嚴重凝血系統疾病,視網膜血管病及行手術的患者。還應避免與非甾體類抗炎葯,水楊酸類葯,口服抗凝葯影響血小板功能的葯物和血漿增容劑(右旋糖酐)等葯物同時應用。在使用過程中,檢查血小板計數,密切觀察有無出血,血小板減少等情況。
2. 注射部位多數學者主張臍周皮下注射,以臍上下5cm,左右10cm范圍內(除外臍周1cm)注射,左右上下交替。2次注射點間距2cm以上。注射時避開皮膚破損處,手術瘢痕,有斑或痣的部位。垂直皺褶法注射,即注射時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膚形成皺褶,在皮褶最高點針頭垂直(90°)刺入,深度以針頭進去皮褶為宜。進針0.5~1cm,無回血,緩慢推注葯物。注射時應深入脂肪層,固定好針頭並在注射全過程保持皮膚皺褶狀態,垂直皺褶法始終保持葯液均勻注入皮下脂肪組織,減少局部組織的損傷。
3. 按壓時間及力度研究表明,拔針後按壓不當是造成皮下出血的重要原因。按壓時間過短易引起皮下出血。也有報道按壓時間越長,瘀斑直徑越大。大部分文獻報道,選擇2~3min壓迫時間(我們剛開展這項技術,按壓5分鍾以上),壓迫力度為皮膚下陷1~1.5cm,避免揉搓和壓迫力度過大,凝血功能障礙和大劑量使用抗凝劑者可適當延長按壓時間。但胡平的研究強調對冠脈介入術中大量使用受體拮抗劑的患者,在術後24h使用LMWH皮下注射應延長按壓時間10min最佳。
4. 注射針頭不帶葯皮下注射前常規是排凈注射器內空氣,以免空氣進入皮下,但低分子肝素注射時按常規方法注射會排掉0.02ml的葯物,同時由於排氣不當葯液會從針尖處溢出附於針頭表面在注射中誤傷表皮毛細血管,導致局部皮膚瘀斑形成。因此在注射前針頭向下,把空氣彈至葯液上方。注射時不再需要排氣。注射完畢後剛好使0.1ml空氣遺留於針管乳頭部位。可大大避免葯液浪費,同時保證注射後針尖無葯液污染,避免針頭損傷毛細血管而引起瘀斑。
5. 規律輪換間隔注射LMWH皮下注射濃度高,對局部毛細血管有破壞作用,易引起出血,所以最好輪流注射,2次注射點間距2cm以上。每次注射均採用垂直注射法,垂直進針可了解前次注射的部位,並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復注射導致皮下硬結。開月梅報道採用以患者臍部為中點,做「十」字線將腹部分成4個象限,每個象限順時針向上下,錯開標上abcd4個不同的位置,注射時自患者的腹壁從左向右,自上而下4個象限順時針輪換注射,可減少皮下出血發生率及出血面積。
6. 用葯後觀察用葯後應加強對患者的觀察,護士在用葯期間及每次注射前後均應詳細檢查患者的局部出血情況及全身各系統有無出血傾向及其他不良反應。常見的有牙齦出血及大小便出血。如腹部注射部位出現硬結、瘀斑、疼痛等,應警惕有出血可能。在使用過程中定期檢測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及肝腎功能等使凝血酶原時間維持在正常人2倍左右,不僅能產生抗凝作用,且不引起明顯出血。
7. 皮下出血的處理注射後禁忌熱敷、理療或用力在注射處按揉,以免引起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如有皮下出血可告知患者2cm×3cm的瘀斑,局部出現硬結或疼痛時應讓患者適當減少活動,給予冷敷[3],冷敷可減輕局部疼痛和皮下出血的面積。如果注射前和注射後給予冷敷5min可減少皮下出血的發生。
綜上所述,大量的研究表明在應用LMWH時選擇腹部皮下注射和垂直皮褶進針注射方法,採用合適的壓迫時間和壓迫力度,有規律的輪換注射部位,注射前能避免排氣,大大地減少皮下出血。用葯前加強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葯物的性質及不良反應,注射時與護士很好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Ⅲ 速碧林怎麼注射
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用法:不能用於肌肉注射,在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應皮下注射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在血液透析中預防血凝塊形成,每次血透開始時應從動脈端給予單一劑量。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皮下注射時通常的注射部位是腹壁前外側,左右交替。針頭應垂直而不是斜著進入捏起的皮膚皺褶。應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膚皺褶直到注射完成。
Ⅳ 打低分子肝素鈣打在什麼部位正確
距離肚臍眼兩側2~5cm的U型區域,九十度角注射,不要按摩,也不要用酒精棉簽去擦拭,避免瘀斑的出現,萬一出現了地圖狀的瘀斑,可以用中葯紫金錠溶解於醋酸,塗抹於患處,可以消腫祛瘀,效果是立竿見影。
Ⅳ 低分子肝素鈣皮下注射時注意事項
你好,注意事項有:1、不能用於
肌肉注射
。2、下列情況下慎用:(1)有過敏史者。(2)有出血傾向及
凝血機制
障礙者,包括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中風、嚴重肝腎疾病、嚴重
高血壓
、
視網膜
血管性病變的患者。(3)妊娠婦女等。3、治療期間,注意定期
血小板
計數及抗Xa因子活性測定。
皮下注射
時可以出現注射部位輕度
血腫
,屬於正常反應。
Ⅵ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鈣的作用效果是怎樣 用法用量是多少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鈣的主要成分是低分子肝素鈣,系由腸粘膜獲取的氨基葡聚糖(肝素)片段的鈣鹽。能夠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預防血凝塊形成。那麼,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鈣的作用效果是怎樣?用法用量是多少? 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鈣的作用效果是,臨床用於預防手術後血栓栓塞、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血液透析時體外循環的抗凝劑、末梢血管病變等。少數資料報道尚可用於因肝素引起的過敏或血小板減少症的替代治療。尚有報道用於一些栓塞性疾病的特殊治療。本品臨床應用尚處於研究探索階段,最佳劑量和標准化問題,有待解決。 而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鈣的用法用量是: 1.透析時預防血凝塊形成:應考慮病人情況和血透技術條件選用最佳劑量,每次血透開始時從血管通道動脈端注入5,000IU或遵醫囑。有出血危險的病人血透時,低分子肝素鈣用量可用推薦劑量的一半。若血透時間超過4小時,可再給予小劑量低分子肝素鈣,隨後血透所用劑量椐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2.治療深部靜脈血栓形成:用皮下注射方法,在腹壁前外側,左右交替。用食指和拇指捏住皮膚皺褶,針頭垂直注射。手術前12小時,手術後12小時,術後第3天,每次用0.3ml,術後第4天起每天一次0.4ml,或遵醫囑。連續使用時間不應超過1o天。 3.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每天二次(間隔12小時),皮下注射,劑量為0.1ml/10kg,bid。應用本品治療直至達到INR指標,在治療過程中應監測血小板計數。 好葯在康愛多葯店買,好葯保證好的身體健康,康愛多葯店承若每一位患者的要求均全心全意去滿足。在康愛多葯店,每個葯品的介紹中都有國葯准字型大小,大家在購買的時候可仔細閱覽,並且大可放心。
Ⅶ 那屈肝素鈣注射液打在肚子的什麼位置
這種葯物在腹壁肚臍下2指的地方左右都可以注射,一般應該注射到腹壁的脂肪層中,這個位置吸收的慢一些,作用會持久一些的
Ⅷ 低分子量肝素鈣注射液的介紹
1ml低分子肝素相當於9500IU抗凝血因子Xa。在預防和治療中,低分子肝素應通過皮下注射給葯。在血透中,通過血管內注射給葯。不能用於肌肉注射。 皮下注射技術 皮下注射時,患者易取卧位,注射部位為前外側或後外側腹壁的皮下細胞組織內,左右交替。注射針應垂直、完全插入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膚皺褶內,而不是水平插入。在整個注射過程中,應維持皮膚皺褶的存在。 預防性治療 下列推薦內容常規適用於所有全麻下施行手術的患者。 硬膜外麻醉施行手術的患者,因理論上有增加硬膜外血腫形成的可能性,術前是否注射應酌情考慮。 使用頻率:每日注射一次 劑量 ·中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險的手術 對於中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險的手術,而且患者沒有顯示有嚴重的血栓栓塞危險,每日注射2850IU(0.3ml)就可有效起到預防作用。大約在術前2小時進行第一次注射。 ·高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險的手術:髖關節和膝關節手術 使用的劑量應該隨患者的體重進行調節。每日注射的劑量是:38IU/kg -術前,例如手術前12小時 -術後,例如手術後12小時 -以後每日使用,一直到手術後第三天 從手術後第四天起劑量調整為57IU/kg。 可從下表中依據患者體重范圍決定劑量 ·其他情況:對一些具有高度血栓栓塞形成危險的手術(尤其是腫瘤)和/或患者(尤其是有血栓栓塞疾病病史),2850IU(0.3ml)低分子肝素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