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現有的以gdp為核心的核算方法有何缺陷 應該如何給予彌補
主要的直接缺陷:
1不反映自然資源和生態的破壞情況;
2不反映對資源的消耗情況;
3不反映效益和資源配置效果;
4不反映分配的差距和價值判斷。
建立綠色GDP,關注灰色經濟(違規現象)。
GDP核算的三種方法:
生產法:從生產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是國民經濟各行業在核算期內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轉移價值的總和。
用公式表示如下:
GDP = 各行業增加值總和。
增加值 = 總產出 - 中間消耗。
收入法:
根據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應得的收入份額以及因從事生產活動向政府支付的份額的角度來反映的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
GDP = 勞動者報酬+ 生產稅凈額+ 固定資產折舊+ 營業盈餘。
支出法:
從最終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內生產的所有貨物和服務的去向。
計算公式為:GDP = 居民消費+ 政府消費+ 固定資本形成總額+ 存貨增加+ 貨物和服務的凈出口。
二、GDP指標的改進
(一)提出衡量國家財富新標准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國際社會通常以國民財富」或「國民收入」作為衡量一國經濟實力的主要指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用GDP或國民收入(GNP)指標來衡量一國經濟總量及其經濟實力。世界銀行專家比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兩種統計方法之後,於1995年公布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財富的新標准。新標准將一個國家的經濟產出減去機器折舊和生產過程的自然資源消耗,計算出一個國家的財產凈值。其內容是從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生產資本等三個方面計算一個國家財富的總量,然後按美元計算出國家財富的人均水平。顯然,人均國家財富指標越高。國家越富。反之。國家越窮。新標准把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融為一體,是一個綜合性、能比較全面地衡量一個國家財富狀況的總量指標。
Ⅱ GDP的優缺點是什麼
國民經濟發展中強調GDP數據的優缺點
優點
能較為全面的反應出一國經濟增長的水平,GDP作為一種衡量標准,這么多年來一直被使用,必有其可取之處。GDP是根據市場交換而獲得的數據,從整體而言,經濟越發展,市場的交換越頻繁,人們的生活也更好。
缺陷
1、GDP不能完全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水平。有一些不通過市場卻能對人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經濟活動就不能通過GDP來反映。
2、GDP不能反映一個國家的產品和服務結構。如一國重視武器的研發,一國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人們生活水平的影響差別就很大了。
3、GDP不能反映產品和服務的進步。 如因技術的進步而降低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GDP反映不出來。
4、GDP統計有一定的誤差。而且沒有考慮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和資源的消耗。
Ⅲ GDP的三種計算方法比較各有什麼優缺點
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簡稱GDP)國內生產總值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它不但可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可以反映一國的國力與財富。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 CB為政府支出、X為凈出口額。
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計算方法
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1) 生產法:是從貨物和服務活動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總產品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即: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2) 收入法:也稱分配法,是從生產過程創造的收入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即: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3) 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角度來反映國內生產總值最終去向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三部分內容。即:增加值=總消費+總投資+出口-進口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計算方法,無論是從生產、收入(分配)和支出的哪一個角度核算,理論上結果都應該是一致的。但在實際操作中由於資料來源不同,計算結果會出現某些差異,這種差異稱之為統計誤差,而一定限度內的統計誤差是允許出現的。目前,根據資料的來源情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計算方法中多採用收入法,但其三種方法可以同時並用,相互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