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北京八分鍾的創意是什麼
「2018年2月25號平昌冬奧會閉幕式,北京八分鍾總導演張藝謀在表示,北京八分鍾的創意在於新和科技,用8分鍾展示中國成就和大國自信,展現中國舉辦2022年冬奧會的信心和中國人民歡迎全球朋友到中國來作客的熱情。」
在「北京八分鍾」的舞台上,24塊大屏幕呈現出新時代中國的美好形象,成為演出中的一大亮點。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個好聽的名字:「冰屏」。這項源自中國本土的創新設計可以實現透明圖像顯示,效果更通透更靈動,獲得過國內國際多項發明專利。「冰屏」研發團隊負責人北京文藝表演項目總監黃慶生介紹。
「因為本身它透明屏有一個通透的一個效果,所以大家叫起來比較朗朗上口,所以我們這個屏的這個名字就這樣過來了。冬奧會用的這個冰屏是特別定製的,因為以前我們是標准模塊是一米乘以500這種模塊,如果裝起來就是一米,中間達到三米,中間就兩根電源。為了咱們冬奧這個項目,咱們做這個定製做成的左右模塊各一米5×500的這種拼接起來,那中間用的這個透明的立柱,做起來就遠遠看過去,它就是渾然一體是一塊的。我們在冷庫攝氏零下30度,後面就調到零下20度,機器人做了我們做了二十四塊,然後6塊備屏。」
載著「冰屏」跳出華麗舞步的是24個動作靈活的移動機器人,它們不僅完成了自己動作編排,更與現場演員、地面投影進行了聯動表演,同樣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升級創新。在機器人研發團隊負責人張雷看來,此次他們主要實現了技術方面兩點突破:
「這裡面我們實際上使用了激光導航,我們使用了二維的leader的導航技術,而且導航的距離非常遠,跟以往所有的工程都不一樣。演員會不斷的在場景中穿插,我們機器人之間也會不斷移動,所以他們經常有一些遮擋。那麼我們就要克服這個困難,讓我們的演算法在任何情況下,不管有沒有遮擋,還是目標有時候有丟失,我們都能很快的重新定位,這是一個突破。機器人完全按照編好的路線和計劃去行走,人是完全不去操作它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風洞實驗室,設備又進行了扛風性能測試,主要測試設備能不能在強風狀態下正常工作以及正常風狀態下是否會出現軌跡偏移。工作團隊設計了四五十種測試方案,以五六級風為基礎上下調節風速,測試不同風速下設備的運行軌跡和工作情況,根據測試結果,繼續優化設計、改進方案。
為了保證演出的順利進行,主創團隊曾多次赴韓國平昌,實地考察當地的自然條件和現場的演出條件。據了解,閉幕式演出當天歷年平均氣溫在零下十度,風力5級左右。嚴寒、多風,對於整個演出團隊而言是不小的挑戰。為了做好演員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創團隊採用了石墨烯智能發熱服飾,來確保演員動作優美,防止出現凍傷。
⑵ 冰屏視頻解析度問題
最初戶外屏裝的是常規的LED顯示屏,但是,LED顯示屏是由一塊塊模組組成,安裝一塊LED顯示屏猶如一道厚厚的牆,會遮擋風景、光線。
由於常規屏帶來的不足,LED行家們在常規屏的基礎上增加鏤空設計,增加通透率。網格屏的空隙能進一步開發,就演變成LED條幕屏,又叫格柵屏、天幕屏、牆幕屏、窗簾屏。這是戶外應用的較多的LED屏。
LED條幕屏是led燈條粘貼在亞克力板上,它需要依附於玻璃,這樣led燈散熱受阻。現在市場面上的新型的LED透明屏打破了LED條幕屏的缺陷。不僅提高了透視率,還不需要依賴玻璃。
至於為什麼又叫冰屏,是因為2018年2月25日視頻「北京八分鍾」冬奧會上用了LED玻璃屏,大家俗稱冰屏。
⑶ 「北京8分鍾」哪些重要細節直到昨晚才得以解密
21點18分,在全場觀眾和全球億萬電視觀眾的注視下,由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執導的《2022相約北京》文藝表演用現代手法和思維,奉獻了一台蘊含豐富中國文化、展現新時代中國形象的文藝精品。
而在演出之前,這些重要的細節,從未被公開披露過。
第一幕
機器人正常燈亮起 我的「8分鍾」就結束了
在「北京8分鍾」的整個演出過程中,有48名演員只出現在正式表演前,他們兩人一組,推著機器人和「冰屏」最先上場,機器啟動後迅速下場。每組對應一個號碼,1號屏、21號屏、24號屏,在采訪推屏演員的時候,他們說的最多的是自己所推的那塊「冰屏」編號。
集訓時每天要推800斤重代用道具走近千米
21號屏幕是由常睿和同伴一起推上閉幕式中央舞台的,為了盡量不讓現場觀眾看出來,他們一身黑色緊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聽到啟動成功的指令,他們就算完成了這次「8分鍾」演出的任務,總共上場時間不到3分鍾。
常睿,今年23歲,來自甘肅蘭州,是北京體育大學運動醫學與康復學院一名大四的學生,是一名推屏演員。介紹完自己,他發現了記者的疑惑。「我們就是要推著表演時用的一種設備上場,這個設備主要部分是一塊顯示屏。」
音樂響起,郭露陽和其他輪滑演員一起滑進場地,向右一個弧線,向後轉身穿過兩個機器人……這一切動作是在重復3個多月來的訓練,正式表演的時候,他沒有感到壓力,按部就班的走線、滑行。「忘了自己是在滑旱冰鞋,盡可能展現冰上動作。」這是訓練時導演組的要求,也是這三個月來他們重點練習的內容。
剛進集訓基地,郭露陽信心很足。滑旱冰是他的老本行,沒有什麼難的,但隨著訓練的深入和細化,郭露陽需要重新掌握一套動作。「旱冰比較穩,動作幅度可以大一些,但細微的藝術展現力不如真冰。」表演現場模擬的是一塊冰場,演員們動作要想更逼真,就要模仿冰上運動的動作。教練、導演會指導,訓練之後,郭露陽就自己找花樣滑冰視頻看,每一個手勢、每一下劃動,他都默默記在心裡,第二天訓練付諸實施。
來平昌之前的一個月,是演出團隊訓練最忙的時間段。北京的氣溫也逐漸走低,訓練專門找有大風的日子。晚上,訓練場燈光全開,無遮擋的場地四處漏風,郭露陽和同伴們一練就是幾個小時。
「平昌冬奧會閉幕式是在晚上,場地也可能有大風,所以我們的訓練就盡可能模擬當地實際情況。」郭露陽說,一次夜場訓練下來,他的鞋裡都是汗,濕冷最難扛。回到宿舍,就想把腳放在暖氣上烤烤。
⑷ 什麼是透明LED顯示屏冰屏
什麼是冰屏顯示屏?事實上,它就是租賃LED透明屏幕的一種叫法。為便於大家的記憶和推廣,它被命名為"冰屏"。
冰屏LED顯示屏的實現原理是什麼?
它看起來像一組由線性LED燈條組成的百葉窗,大大減少了結構部件對視線的阻塞,通透率可達85%,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透視效果,具有新穎獨特的顯示效果,當觀眾站在理想的距離觀看時,畫面就像懸浮在玻璃上。
冰屏與普通LED屏的區別
1. 通透率
眾所周知,普通LED顯示屏不透明,透光率為0。聯曼光電的LED冰屏的透氣性高達85%,屏幕顯示效果非常酷。
2. 重量
LED普通屏單盒重量一般大於10公斤,當屏幕面積過大時,對於鋼結構和原有的舞台結構具有挑戰性。然而,冰屏箱體的重量約為7kg,可以垂直和獨立安裝,對鋼結構的承載要求很低。
3. 美觀
普通LED顯示屏在建造時需要大量的鋼框架結構,這是費時費力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建築物的形狀和美觀程度。在安裝聯曼光電LED冰屏透明屏時,不需要鋼結構,只需少量施工即可與牆面結合,不會對牆體造成破壞,還可改善其外觀的整體美觀。
4.維修方便
傳統LED大屏幕機身存在問題,通常在維修後,或拆除整個模塊或箱體進行維修。而LED冰屏,不需要更換整個箱體,只需更換一組模組即可。維修在室內完成,效率高,成本低。
5.節能
節能環保,比普通LED顯示屏節能30%以上
⑸ 北京八分鍾展示了哪些科技
「北京八分鍾展示的科技有:智能機器人、冰屏、視覺模擬系統等。」
在「北京八分鍾」的舞台上,24塊大屏幕呈現出新時代中國的美好形象,成為演出中的一大亮點。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個好聽的名字:「冰屏」。這項源自中國本土的創新設計可以實現透明圖像顯示,效果更通透更靈動,獲得過國內國際多項發明專利。
載著「冰屏」跳出華麗舞步的是24個動作靈活的移動機器人,它們不僅完成了自己動作編排,更與現場演員、地面投影進行了聯動表演,同樣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升級創新。
在整個排練過程中,有兩套視覺模擬系統一直在充當著導演的「眼睛」和「指揮棒」。這就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與北京電影學院組建的虛擬視覺團隊設計的「OpenGL表演輔助訓練系統」和「北京八分鍾文藝表演預演系統」。兩套系統可以根據導演的創意方案將文藝表演過程全部模擬,以可視化的界面和圖紙、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演員的運動軌跡、位置信息、隊形變化、運動速度等,幫助導演把控、決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⑹ 什麼是LED透明屏冰屏
什麼是LED透明屏冰屏?其實就是租賃LED透明屏,只是為了方便大家記憶,方便推廣,所以給它一個命名,美其名為冰屏。
LED透明冰屏的原理
它看起來好像一組線狀LED小燈組成的百葉窗,在設計上極大減少了結構部件對視線的阻擋,通透率可達85%,最大限度提高了透視效果,是目前清晰度最高、透視效果最好的顯示設備。冰屏具有新穎獨特的顯示效果,觀眾站在理想距離觀看時,畫面就像懸浮於玻璃之上,而且不影響玻璃原有的採光功能。
冰屏與普通LED屏的區別
1. 通透率
眾所周知,普通LED顯示屏不透明,透光率為0。LED冰屏的透氣性高達85%,屏幕顯示效果非常酷。
2. 重量
LED普通屏單盒重量一般大於10公斤,當屏幕面積過大時,篩網鋼結構和原有的舞台結構具有挑戰性。然而,冰屏單板的重量約為7kg,可以垂直和獨立安裝,對鋼結構的承載要求很低。
3. 美觀
普通LED顯示屏在建造時需要大量的鋼框架結構,這是費時費力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建築物的形狀和美觀程度。在安裝聯曼光電LED冰屏透明屏時,不需要鋼結構,只需少量施工即可與牆面結合,不會對牆體造成破壞,還可改善其外觀的整體美觀。
4.維修方便
傳統LED大屏幕機身存在問題,通常在維修後,或拆除整個模塊或箱體進行維修。而LED冰屏,不需要更換整個模塊,只需更換一組燈桿即可。維修在室內完成,效率高,成本低。只需更換一個燈棒,操作簡單快捷,維修成本降低。
5.節能
節能環保,比普通LED顯示屏節能30%以上
而且LED透明屏冰屏是值得肯定的產品,模塊化設計,可自由DIY設計,全新結構設計,滿足吊裝、立裝要求,滿足戶內、戶外使用要求;而且超輕,重量僅為8KG左右,單人可輕松提起;超薄。
LED透明屏冰屏類似產品有LED透明屏HecsY,亮度高達5000nit,防護等級IP30且具有1920HZ的刷新率。LED透明屏冰屏突破傳統LED,臨近高清LCD,實現透明,智能,高清,是未來LED顯示屏發展的一個新方向,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廣泛應用。
⑺ 北京八分鍾冰屏展示了什麼
北京八分鍾冰屏展示了一個科技擔當、快速發展的中國形象。在平昌冬奧會閉幕式的「北京八分鍾」中,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中國新科技元素驚艷世界。24台移動機器人「冰屏」與26名輪滑舞蹈演員傾情演出,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科技擔當、快速發展的中國形象。
北京八分鍾冰屏展示了什麼
冰屏是一種新型LED顯示技術,看起來像一組線狀LED小燈組成的百葉窗,通透率可達85%,最大限度提高了透視效果,是全球領域清晰度最高、透視效果最好的顯示設備。
冰屏具有新穎獨特的顯示效果,站在理想距離觀看時,畫面就像懸浮在玻璃上,而且不影響玻璃原有的採光功能。
⑻ 北京8分鍾展現了哪些黑科技
1. 「減重」的世界上最大熊貓木偶
製作團隊: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
在整個排練過程中,有兩套視覺模擬系統充當導演的「眼睛」和「指揮棒」。這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與北京電影學院組建的虛擬視覺團隊設計的「OpenGL表演輔助訓練系統」和「北京8分鍾文藝表演預演系統」。 兩套系統可以根據導演的創意方案將文藝表演過程全部模擬,以可視化的界面和圖紙、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演員的運動軌跡、位置信息、隊形變化、運動速度等,幫助導演把控、決策及完善表演方案。 「這兩套系統相當於讓導演同時看到現場監控器和直播效果,導演在系統中可以實時觀察到演員及道具的隊形狀態,如果需要調整可以及時反饋,」。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總體研究部副主任王春水說,具體到參與演出人員,系統可以為每個人生成自己的動作軌跡和節奏,「在不用考慮旁邊人的時候,也可以知道自己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動作,這樣就讓排練效率大大提高。」
⑼ 北京八分鍾,體現了什麼
「北京8分鍾」,用一些革新技術跟傳統的表演結合起來,展現當代中國的科技水平和中國的新發展。體現了在技術方面實現了兩點突破:首先是機器人導航更加精準了。「從機器人控制的角度來講,演員和機器人之間有著頻繁的穿梭互動,場地內的燈光干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要看得遠、看得清,同時用最短的時間做出判斷,並迅速做出正確的回應。其次,相比常用的工業機器人,此次的『演員』機器人動作更加復雜靈活,包括完成行進中旋轉、擺動,配合演員做出花哨動作等。」
目前,冰屏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做出了三米長的屏幕,而且中間沒有橫梁,這種工藝目前在世界上我們應該是第一家!
⑽ 北京八分鍾的主題是什麼
「北京八分鍾的主題是 高科技+新時代,人工智慧是一大特色。,閉幕式「北京八分鍾」總導演張藝謀、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部長常宇做客央視體育頻道《冬奧風雲會》,張藝謀為大家透露了一些明晚閉幕式「北京八分鍾」的思路和內容,這次的「北京八分鍾」動用了許多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高科技元素,主要展現中國在新時代的特點,比如有最近比較流行的「新四大發明」。」
「北京8分鍾」總導演張藝謀擅長使用「人海戰術」表現宏大的藝術場面,這次他摒棄了這種創作方式,而是精簡演員數量,大量採用科技手段呈獻。世界上最大卻又最輕的熊貓木偶、可以與人共舞的機器人……這些新技術,成就了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驚艷的「北京8分鍾」。新京報記者為大家一一細數「北京8分鍾」上的高科技,這其中蘊涵著「中國智慧」和「中國製造」。
2.35米熊貓木偶僅重20斤
表演中貫穿始終的兩只滑冰熊貓木偶讓人印象深刻。熊貓木偶高達2.35米,重量僅有20斤,比初期版本輕了幾十斤。為了達到預期效果,製作團隊在原有的工藝基礎上不斷改良和創新。他們在選材上先後嘗試了人造紙藤、天然白藤、竹篾條、鋁合金絲、碳纖維條、PVC模擬藤條等多種材料,反復對比,進行了上百次測試,才最終確定了用鋁合金管材和碳纖維條相結合,配合LED燈的製作工藝。舞台上,演員要穿著目前國內最大尺寸的熊貓木偶進行輪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輕。
這兩只「大熊貓」,是我們劇院創作過的最高的熊貓木偶,同時也是最輕的。我們初選的(熊貓木偶)材料做出來的有七八十斤,遠達不到標准,後來不斷地嘗試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體重慢慢降了下來。此外,為了克服四川和平昌的「水土不服」,我們一次次地調試、升級,爭分奪秒地改良工藝、製作道具,確保萬無一失。——四川南充大木偶劇院院長唐國良
智能機器人與演員共舞
位於「冰屏」底部的機器人與輪滑舞者互動,他們攜手從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這是中國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第一次在國際賽事上表演高難度舞蹈動作,機器人不但要完成動作編排,更要與演員、地面投影聯動表演,同樣實現了技術領域的升級創新。
我們主要實現了技術方面兩點突破。首先是機器人導航更加精準,演員和機器人之間有頻繁的穿梭互動,演出場地內的燈光干擾多,這就要求機器人要看得遠、看得清,同時用最短的時間做出判斷,並迅速做出適應和調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業機器人,此次的演員機器人動作更復雜靈活,包括完成行進中旋轉、擺動,配合演員做出花哨的動作等。
打造「冰屏」細致到微米
機器人身上裝載的大屏幕使表演十分炫酷,移動的機器人,流動的畫面形成多層次,遞進式現場效果。為了體現冰雪主題,24塊大屏幕打造成了像冰雪一樣效果的「冰屏」(雪花潔白、冰花透明),實現透明圖像顯示,效果更逼真,更靈動。每塊「冰屏」長3米,中間沒有橫梁,背後卡槽與屏幕之間的距離,可以用微米計算。此外,所有屏幕經過了風洞和冷庫測試,達到風速每秒15米的要求。
單屏幕尺寸達到1.5米的跨度,兩塊屏長3米,如果中間沒有支柱,很難穩定。此外,LED屏越長,顏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後面的燈顏色就不一樣了。我們團隊進行技術攻關,不僅生產出了規格更高、工藝更完善的產品,也同步實現了工藝的升級更新。目前的「冰屏」技術,我們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冰屏」研發團隊負責人黃慶生
石墨烯智能發熱服幫演員抗寒
「北京8分鍾」北京時間昨日20時19分進行,現場氣溫為-3℃。為了做好72名演員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創團隊採用了石墨烯智能發熱服飾,來確保他們在穿著較薄的演出服時不會被凍傷,還可以保證動作舒展。石墨烯是一種超級新型納米材料,具有超高強度、超高導熱系數,被業界譽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國科研人員研製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電熱薄膜技術,用於智能裝備製造,並在國外申請了專利保護。
演員的服裝要求輕薄,能讓他們靈活地做動作,同時,無論是排練場地還是平昌閉幕式現場,天氣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飾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溫、發熱效果。最初對我們的設計要求是在-5℃的環境中,持續發熱8分鍾,後來考慮到候場等因素,調整到在-20℃的條件下,發熱4小時。——石墨烯團隊負責人李月秋
「冬奧有我」參與人次超1億
春節期間,北京冬奧組委邀請億萬中國網友參與「冬奧有我」全民線上邀請活動,向全世界發出誠摯邀請。昨日20時28分,記者打開這款小程序發現,該活動參與人數已經超過1億人次。
「親愛的朋友:誠摯邀請您2022年來北京看冬奧,過大年!」來自中國的「熊貓信使」,從韓國平昌穿越回北京,收集起所有中國網友的邀請,在「北京8分鍾」表演現場向世界展示這些來自中國人民的邀請。
視覺模擬系統成導演「眼睛」
在整個排練過程中,有兩套視覺模擬系統充當導演的「眼睛」和「指揮棒」。這是由北京理工大學與北京電影學院組建的虛擬視覺團隊設計的「OpenGL表演輔助訓練系統」和「北京8分鍾文藝表演預演系統」。
兩套系統可以根據導演的創意方案將文藝表演過程全部模擬,以可視化的界面和圖紙、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現演員的運動軌跡、位置信息、隊形變化、運動速度等,幫助導演把控、決策及完善表演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