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復利現值系數表使用方法
復利現值的計算公式是P=F/(1+i)n。其中:P為現值、F為終值、i為利率、n為期限。
復利的現值是指付款的價值。例如,如果年利率為10%,從第一年到第三年,每年年底1元的價值計算如下:
一年後1元現值=1/(1+10%)=0.909(人民幣)
2年後,現值1=1/(1+10%)(1+10%)=0.83(人民幣)
3年後,現值1=1/(1+10%)(1+10%)(1+10%)=0.751(人民幣)
復利現值的計算公式為:P=f*1/(1+I)^n,其中1/(1+I)^n為復利現值系數,記錄為(P/F,I,n),其中I是利率(貼現率),N是年數,根據這兩個條件,可以得到具體的復利現值系數。
或:P=s×(110 I)-n
(10I)-N是將最終值換算成現值的系數,稱為復利現值系數,或1元復利現值,用符號(P/s,I,N)表示,例如,(P/s,10%,5)是利率為10%時5個期間復利的現值系數。
(1)復利與貼現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復利現值系數的運用
復利的現值被稱為pvif,它是指首付發生時的價值,例如,如果以10%的年利率投資一個固定期限為三年的金融產品,那麼每三年投資的基金的現值就是這樣計算的。
一年後=1÷(1+10%)=0.90
兩年後=1÷(1+10%)(1+10%)=0.82
三年後=1÷(1+10%)(1+10%)(1+10%)=0.751
因此,計算復利現值的公式是:P=f/(1+I)n
⑵ 連續復利,單利,復利計算公式
單利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I)=本金(P)×利率(i)×計息期數(n)。
復利和單利的區別:
1、概念上
單利就是利不生利,即本金固定,到期後一次性結算利息,而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不再計算利息。
復利其實就是利滾利,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
2、計算方式上
設本金為P,利率為R,期限為N。則:
單利本息和=P*(1+R*N)
復利本息和=P*【(1+R)的N次方】
單利終值的計算:
單利終值即現在的一定資金在將來某一時點按照單利方式下計算的本利和。單利終值的計算公式為:
F=P+P×i×n =P×(1+i×n)
單利現值的計算: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有時需要根據終值來確定其現在的價值即現值。例如,在使用未到期的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時,銀行按一定利率從票據的到期值中扣除自借款日至票據到期日的應計利息,將餘額付給持票人,該票據則轉歸銀行所有。貼現時使用的利率稱貼現率,計算出來的利息稱貼現息,扣除貼現息後的餘額稱為現值。
單利現值的計算公式為:
P=F-I=F-P×i×n=F/(1+i×n)
也就是說,在單利存儲過程中,一旦出現了單利現值(提前提取存款的情況),存款單位或者法人,很可能會碰到本金虧損的情況,因為銀行在結算貼現時是使用終值為基數來結算,貼現值有很大的幾率高於總利息。
年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
年收益率,就是一筆投資一年實際收益的比率。
而年化收益率,是投資(貨幣基金常用)在一段時間內(比如7天)的收益,假定一年都是這個水平,折算的年收益率。因為年化收益率是變動的,所以年收益率不一定和年化收益率相同。
七日年化收益率:
在不同的收益結轉方式下,七日年化收益率計算公式也應有所不同。
貨幣市場基金存在兩種收益結轉方式,一是日日分紅,按月結轉,相當於日日單利,月月復利;另外一種是日日分紅,按日結轉相當於日日復利,其中單利計算公式為:(∑Ri/7)×365/10000份×100%,復利計算公式為:(∏(1+Ri/10000份)-1)^(365/7)×100%,其中,Ri 為最近第i 公歷日(i=1,27)的每萬份收益,基金七日年收益率採取四捨五入方式保留小數點後三位。
可見,7日年化收益率是按7天收益計算的,30日年化收益率就是按最近1個月收益計算。
設立這個指標主要是為投資者提供比較直觀的數據,供投資者在將貨幣基金收益與其它投資產品做比較時參考。在這個指標中,近七日收益率由七個變數決定,因此近七個收益率一樣,並不意味著用來計算的七個每天的每萬份基金份額凈收益也完全一樣。
⑶ 單利與復利的計算方法
一、單利計算:僅用本金計算利息,不計算利息所產生的利息。
利息發生在計息周期末。如果有n個計息周期,則L=P×i×n
到投資期末,本金與利息之和(本利和),則F=P(1+i.n)
其中:n—計息周期數 F—本利和
例:某人存入銀行1000元,定期為3年,年利率為13%,3年後本利和為?
F=P(1+i.n)=1000(1+0.13×3)=1390元
二、復利計算:除了本金利息外,還要計算利息產生的利息。
例:某人存入銀行1000元,定期為3年,年利率為13%,3年後本利和為?
若採用復利計算則:F=P(1+i.n)3=1000(1+0.13×1)3=1442.89(元)
復利計算的特點是:把上期末的本利和作為下一期的本金,在計算時每一期本金的數額是不同的。復利的本息計算公式是:F=P(1+i)^n。
(3)復利與貼現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單利現值的計算
1、在現實經濟生活中,有時需要根據終值來確定其現在的價值即現值。例如,在使用未到期的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時,銀行按一定利率從票據的到期值中扣除自借款日至票據到期日的應計利息,將餘額付給持票人,該票據則轉歸銀行所有。
2、貼現時使用的利率稱貼現率,計算出來的利息稱貼現息,扣除貼現息後的餘額稱為現值。
3、單利現值的計算公式為:P=F-I=F-P×i×t=F/(1+i×n)
4、假設在上例中,企業因急需用款,憑該期票於6月27日到銀行辦理貼現,銀行規定的貼現率6%。因該期票8月14日到期,貼現期為48天。銀行付給企業的金額為:
P=1208/(1+6%×48/360)==1208/1.008=1198.4127。
⑷ 貼現利息計算公式
貼現利息的計算公式為: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天數×月貼現率/30,或者為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天數×年貼現率/360。在貼現率的計算公式下,實際付款金額=票面金額-貼現利息,貼心利息是指匯票持有人向銀行申請票面金額而付給銀行的利息。
拓展資料:
貼現是一個商業術語,指付款人開具並經承兌人承兌的未到期的商業承兌匯票或銀行承兌匯票背書後轉讓給受讓人(持票人),受讓人(持票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出申請將票據變現,銀行等金融機構按票面金額扣去自貼現日至匯票到期日的利息,將剩餘金額支付給持票人(收款人)。商業匯票到期,最終持票人憑票向該匯票的承兌人收取款項。
一般而言,票據貼現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
貼現:指商業票據的持票人在匯票到期日前,為了取得資金,貼付一定利息將票據權利轉讓給銀行的票據行為,是持票人向銀行融通資金的一種方式。
轉貼現:指商業銀行在資金臨時不足時,將已經貼現但仍未到期的票據,交給其他商業銀行或貼現機構給予貼現,以取得資金融通。
再貼現: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已貼現但尚未到期的商業匯票,向商業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的行為。
貼現的性質:貼現是銀行的一項資產業務,匯票的支付人對銀行負債,銀行實際上是與付款人有一種間接貸款關系。
貼現的利率:在人民銀行現行的再貼現利率的基礎上進行上浮,貼現的利率是市場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但最高不能超過現行的貸款利率。
貼現利息的計算:貼現利息是匯票的收款人在票據到期前為獲取票款向貼現銀行支付的利息,計算方式是: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率×貼現期限
我國的票據市場通過票據的簽發承兌、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等業務把企業、商業銀行、中央銀行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從而有效地傳導貨幣政策。
⑸ 貼現利息怎麼計算
貼現利息的計算公式為: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天數×月貼現率/30,或者為貼現利息=貼現金額×貼現天數×年貼現率/360。在貼現率的計算公式下,實際付款金額=票面金額-貼現利息,貼心利息是指匯票持有人向銀行申請票面金額而付給銀行的利息。
(5)復利與貼現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申請貼現的條件:
(1)在貼現行開立結算賬戶的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
(2) 與出票人或直接前手之間有真實的商品交易關系;
(3)能夠提供與其直接前手之間的增值稅發票(按規定不能出具增值稅發票的除外)和商品發運單據復印件。
計算方法:
1、不帶息票據的到期值(到期貼現值)=應收票據的面值
2、帶息票據的到期值(提前貼現)=應收票據面值-貼現息
貼現息=應收票據面值×(票據到期天數/360)×貼現率
例:一張匯票票面價值100萬,出票日期2月1日,4月1日到期。要求計算貼息和貼現凈額。持票人於3月2日到銀行進行貼現,貼現率為12%。
貼現息=100×(30/360)×12%=1萬
貼現凈值=100-1=99萬
⑹ 貼現金額的計算公式
貼現金額計算公式如下:
票面金額(1-貼現率×貼現日期)_=貼現金額 不帶息票據的到期值(到期貼現值)=應收票據的面值
帶息票據的到期值(提前貼現)=應收票據面值-貼現息
應收票據面值×(票據到期天數/360)×貼現率=貼現息。
拓展資料
1.一般來說,票據貼現可分為三類:貼現、再貼現和再貼現。 貼現:指銀行承兌匯票的持票人為了在匯票到期日之前取得資金,通過支付一定的利息,將匯票權利轉移給銀行的票據行為。它是持有者向銀行借款的一種方式。
再貼現:商業銀行在資金暫時短缺時,將尚未到期的貼現票據交給其他商業銀行或貼現機構貼現,以獲得資金融資。 再貼現: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購買商業銀行持有的貼現但未到期的商業票據,向商業銀行提供融資支持的行為。
貼現性質:貼現是銀行的一項資產業務。付款人對銀行負有責任。事實上,銀行與支付人之間存在著間接的貸款關系。
2.貼現率:貼現率在中國人民銀行現行再貼現率的基礎上提高。貼現率為市場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前貸款利率。 貼現利息的計算:貼現利息是指票據收款人在票據到期前支付給貼現銀行以取得票據付款的利息。
其計算方法為:貼現率=現金貼現率×貼現率×貼現期 我國票據市場通過票據的發行承兌、貼現再貼現、再貼現等方式將企業、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有機地聯系起來,有效地傳遞貨幣政策。
3.按貼息支付方式可分為: 賣方支付利息:指由賣方支付貼現利息的票據貼現行為。當貼現申請人以未到期商業票據向我行申請貼現時,貼現利息由我行直接從擬支付給貼現申請人的貼現金額中一次性扣除。
買受人支付利息:指由買受人支付貼現利息的票據貼現行為。當貼現申請人以未到期商業票據向我行申請貼現時,我行將向買方收取貼現利息,並將貼現票據全額支付給貼現申請人。
約定利息支付:即貼現利息由買賣雙方商定,共同支付貼現利息的票據貼現行為。當貼現申請人適用於我們與過度的商業票據貼現銀行,我們的銀行將收取的貼現利息由買方支付,扣除貼現利息由賣方支付的折扣金額,貼現申請人一次,然後支付貼現貼現申請人。
⑺ 單利現值和復利現值的計算方法
單利現值比效好算P=F/(1+n*i)
復利現值的計算公式為:P=F*1/(1+i)^n其中的1/(1+i)^n就是復利現值系數。記作(P/F,i,n).其中P是現值,F是終值,i是利率(折現率),n是年數。根據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查到具體對應的復利現值系數了。
⑻ 復利現值系數怎麼計算
復利現值的計算公式是P=F/(1+i)n。其中:P為現值、F為終值、i為利率、n為期限。
計算方法
復利現值(PVIF)是指發生的一筆收付款的價值。例:若年利率為10%,從第1年到第3年,各年年末的1元,其價值計算如下:
1年後1元的現值=1/(1+10%)=0.909(元)
2年後1元的現值=1/(1+10%)(1+10%)=0.83(元)
3年後1元的現值=1/(1+10%)(1+10%)(1+10%)=0.751(元)
復利現值的計算公式為:P=F*1/(1+i)^n其中的1/(1+i)^n就是復利現值系數。記作(P/F,i,n).其中i是利率(折現率),n是年數。根據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查到具體對應的復利現值系數了。
或者:P=S×(1十i)-n
上式中的(1十i)-n是把終值折算為現值的系數,稱復利現值系數,或稱1元的復利現值,用符號(P/S,i,n)來表示。例如,(P/S,10%,5)表示利率為10%時5期的復利現值系數。
(8)復利與貼現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復利現值系數的運用
復利現值簡稱為PVIF,指的是當一筆首付款發生時的價值。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們按照年利率10%投資一個理財產品,固定期限為三年,那麼這三年中,每一年我們投資的資金的一元現值是這樣計算的。
一年後=1÷(1+10%)=0.90
兩年後=1÷(1+10%)(1+10%)=0.82
三年後=1÷(1+10%)(1+10%)(1+10%)=0.751
因此,復利現值的計算公式是:P=F/(1+i)n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復利現值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