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阿彌陀佛 請問下各位菩薩,行般舟的問題
就是南無阿彌陀佛
㈡ 請問佛教修行里的」行般舟「是什麼意思
應該就是指「般舟三昧」,定行的一種。又作常行三昧、般舟定、諸佛現前三昧、佛立三昧。
在一特定期間(七日至九十日)內,修行三昧,得見諸佛。
據般舟贊載,以九十日為一期,常行無休息,除用食之外,均須經行,不得休息,步步聲聲,念念唯在阿彌陀佛。般舟贊又謂,行此定法,須正身業,口稱佛名,意觀佛體,三業相應,故總稱為三業無間。
在我國,以廬山慧遠最早聚眾結社行此定法,其後智顗、善導、慧日、承遠、法照等諸師相繼發揚此一定行,遂普遍盛行於我國與日本。
目前,有些道場中就在修行此法,我本來也打算去的,後來考慮再三,作罷。
祝吉祥如意
南無葯師琉璃光如來
㈢ 我以前聽一位居士說他行般舟三昧的時候悟到整個宇宙都是他自己,請問這位居士修成了什麼果位啊
這個可能是描述的問題 其實 禪定的高級境界 是物我兩忘 而不是還有自己
如果不是這個境界 那也不用多問了
般舟三昧是 一種苦行的方法 其實也不提倡如此 一般人也不行 堅持不了多久
試試也行 但不用過於如此 修行重在修心----修行無我 體悟法空
修身是守戒 -----五戒 28輕戒 48輕戒
㈣ 般舟行法中如何來「立一念,斷諸想,隨所聞,念其方」
立一念(見佛之念),斷諸想(舍棄一切不如實知見和雜緣),隨所聞(聽聞諸佛勝教教言),念其方(念佛力之廣大,當知佛力!當念其方!當知佛願力不可思議!佛果地回施不可思議!諸佛甚深教化因緣不可思議!)
就般舟行法來說,我們所有的祈禱行法,惟佛與佛能知,惟佛與佛能見,惟依見佛為增上方便,摒舍一切雜緣,所以一切外道邪師所不能涉足,不可毀壞。何以故呢?無有此緣故。我們在行般舟時,「立一念、斷諸想」、「念其方」,以阿彌陀佛殊勝願力與功德外加,以神通力外加,以誓願力攝化,令眾生本功德力成就,以親證十分諸佛悉皆現前、聽聞勝教,於諸佛如來最上教誨作以抉擇,觀法自性無來無去,親證自性之真實,遠離一切生死徘徊與染濁的疑慮。
邪師者,不說究竟教者,不惠以眾生真實利益者,不能令有情得一生不退轉者。在此對待法中,多由邪師所攝,所謂邪者,不能令眾生入正知正見正業正命,成就正智正定,乃至究竟成就菩提,以至落於事相、徘徊於因地。我們在這個減劫之中,諸多有情不能於法生樂、於法生信,所以多由不正見所催使,入諸惡見邪流,沉淪世間,不能自拔。而般舟三昧行法,其功德絕對是不可破,即使外道邪師亦不能破。
「十方諸佛悉皆現前立」這樣一個三昧會有此設問,為何在此「當得深信一切諸佛,不舍此念常見諸佛」?所謂定意三昧之修持,即定意這個念的守護與相續。在佛力、佛願、通力、本功德力的加持下、純熟下,能不舍此身行,得見諸佛。行般舟一法,若不舍雜緣,即所謂的外道知見、邪師知見,或種種不如實之知見,就會被種種知見、種種想所擾亂,那麼定意三昧難以成就。
這么幾年來,許許多多般舟行法的實踐者,一日二日三日七日,或者更長一些的時間,在此都有所觀察。然定意三昧貫穿於始終者,稀少!乃至一日一夜,貫穿者稀少!極為稀少!有善根成熟者,一人半人還是有的,如是人,一日一夜中,身心變化難以喻說!勝福德因緣成熟難以言表!若一日一夜定意守護貫穿始終,此人不可思議,為十方諸佛所守護者、所贊許者,為一切菩薩所愛樂、頂戴、供養者!這是真實不虛的!我們在這個法則中,應如實觀察自己的心智,絕不有矯飾、虛偽、欺辱之心!因為在這個法的實踐中,我基本是用一日一夜、一日兩夜這樣的行法做過一段實踐。最主要的觀察中,我做過這樣的實踐:於一日一夜中,不能丟念、不能失念、不能錯念。這樣行持法則,就會產生極大的心智善巧!難以喻說!
定意三昧,能不能見佛呢?若是「深信一切諸佛,不舍此念」,我們真是信佛者,貫穿於始終,定意守護斷於諸想,但念其方,在佛的願力、通力、無礙力的加持下,在我們本體功德的成熟下,一定會能得見諸佛,聽聞諸佛勝教教言,解除一切疑慮,解除一切沉重武裝與包袱,所謂真正得大自在啊!親證自性之光明而解開你自性的本質,又離一切矯飾得以真實面目,入於實際地理安住於真實法則!這是我們應該觀察得到的,許多人都是實踐過的,在國內現在實踐這個法則很廣泛、很普及。這個「普及」不能說象念佛等其他一些簡單行法那麼普及,但也是已經被大多數依法、依經實踐的有情所接受。最初,行般舟是不被人認許的、不被人認同的,是謗者多、疑者多、毀者多,那麼通過這幾年大家的實踐與觀察,尤其是依教、依經典來如實地實踐,逐漸就能觀察到我們現世有情根性的羸劣,貫穿始終善巧的不成熟,所以不斷地在實踐這個法,象恆陽庵的常住居士們已一年有餘地在串習這個法則,一日一夜、或一日兩夜、或稍微長一些,但是一日一夜的「立一念,斷諸想」貫穿始終、不失念、不丟念,如此的清凈守護者有幾人?我不敢評說,也不敢輕說,這里各人實踐者善根自成熟、自運用、諸佛如來自守護。
這是般舟行法的一個特定機制!
在念佛法門果地教言中,依佛願力而直入光明藏,清凈平等,一切眾生鹹得往生,就是所謂的光明。光明平等心智中而得清凈守護,緣起念佛,所以一起即是光明。光明平等,無所掛礙,鹹得往生故,無有對待故,抉擇於十二光明,所謂無對待光、炎王光、智慧光、歡喜光、不思議光……,一切種種不可言說的光明照了世間,消除一切對待情執、凡聖情執。
般舟行法亦復如是。在佛力不可思議的加持下,就是所謂的佛的果德力的加持下,泯除一切眾生差別心智,入平等光明藏、不思議光明藏,免除一切對待的光明藏。如此光明藏中,能促生一切功德,即種種國土庄嚴,種種現下當機之庄嚴,所以說予一切眾生回施最上乘利益,予一切眾生平等覺悟。
般舟行法的確是如是不可思議的,陰境現前之時,正是回施平等守護之機。在般舟行法中,多數有情於陰境不能自拔,我親歷了許許多多的行法者,若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在行法中,多有陰境,多被陰境所驅、所折服、所牽制,不能自拔,認取於陰境。何以故呢?未出夢故!未出自己知見與覺受故!未仗借佛陀平等智、光明智、無礙智清凈圓滿加持回施故!但依自己的事相感知,所謂自己的色聲香味觸法的塵染產生的覺受想行識,在這個陰域中迷茫與徘徊,錯認了自己的心智,錯認了法則,無力貫穿始終於一個「立一念,斷諸想」,無染無著,無掛無礙,直取見佛的這種抉擇,故多落入陰境之中,不得光明,因為實是佛力加持故,令其消除一切陰境故障,象一般我們實踐佛法的凡夫有情中,多在陰境不能自拔,也就是說在事相中墮落、沉淪,不能覺悟。
諸位善知識,這個行法若是以無對待心智起步
,就是所謂的定意三昧守護,依佛的無礙果德心智、無上菩提心智、無所期望之心智,但求見佛,立此一念,那麼必然進趣於光明藏,在此光明智海中洗滌不可得之無明、黑暗、塵垢,令其得見諸佛如來。當知佛力!當念其方!當知佛願力不可思議!佛果地回施不可思議!諸佛甚深教化因緣不可思議!這個地方解釋得十分清晰:「在佛法光明中生。」促生諸功德,但凡夫有情多以為在自己的色聲香味觸法的感知中能增益自己的道德與善根,恰恰在這個法則中多不相應,無有相應之緣,應是在佛力的加持下,佛光明中促生自身的法身慧命、種種善巧,這一點要十分得注意!因為這里的次序是從當如父想,延續這種促生功德,法光明者亦是般若之智所顯的母體功德、諸佛之母,不要小看這些言辭,你要是認得准,在一切如幻業緣中真正抉擇,你就會在這個如幻業緣中得廣大方便善巧。若是我們真正識得一切有為法如夢如幻,在幻緣中、夢緣中,你何以作為呢?人人都可以抉擇的,在我們現在的夢幻因緣中,你怎麼來抉擇自己的心、業、緣呢?你還需要粉飾、需要裝點什麼呢?還需要虛什麼、假什麼、真什麼、成什麼呢?那我們就會如實地面對著自己心地的擇取,安排著自己的生命與渴望。—摘自慈法法師之《大方大集經賢護品》開示
㈤ 我也是行般舟的,真正你到道場才能知道真相,不要造口業,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般舟三昧好!
空是指緣起無自性,簡單說是指事物任何時候必須依賴各種因緣才能存在,而不是一般自然觀念里能夠獨立存在。建議您先弄懂一些佛法名詞及理論體系,否者貿然深入般若類經典,不是一個妥當的選擇。 佛教的觀點,認為世間的苦其根本是來源於無明,而無明的體相,就是執著自我能夠脫離條件獨立存在。大乘佛教認為,進入資糧道和加行道修行的菩薩,首先要認知這個「自我」的概念,被執著為自我的不外乎十二處,十八界,以及五蘊,因此心經中首先明確蘊、處、界等自性空,破除對「自我」的錯誤觀念。 然而要證悟還需要修行,需要依據緣起的般若智慧從各種角度進行觀察。得到色身並非真實自我,既色身就是是空性的確認,同時也確認離開色身也別無空性可以認知。既破除了對色身「自我」的執著,又不會生起斷見。同時能夠成立世俗真理和勝義真理,是中道的智慧。缺乏中道的智慧,對佛法的認知會產生各種過失,例如認為一切都是虛無,或者認為五蘊之外還有一個不可言說的自我等等,都是一些在佛教信眾內長期流行的錯誤觀念。 要證得這樣的智慧,必須要通過聞思修。沒有對經典文字的學習和思維觀察,所謂的修行是脫離基礎的,很容易流於盲修瞎練。
㈥ 般舟經行是如法還是不如法
看你的身體!
身體好,能行;有真實效果,就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