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樁基沉降計算方法

樁基沉降計算方法

發布時間:2022-10-02 07:21:15

㈠ 灰土樁復合地基承載力沉降量怎麼計算

按照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中的規范推薦法(俗稱應力面積法)計算。沉降包括灰土樁處理部分的沉降和下部天然土層的沉降兩部分。灰土樁處理部分的壓縮模量按照復合地基承載力比天然土層承載力提高的倍數乘以天然土層的壓縮模量來計算。

㈡ cfg樁基礎沉降量怎麼算

CFG 樁復合地基沉降計算

CFG 樁復合地基的變形計算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規定:地基內的應力分布,可採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變形體理論即分層總和法,其最終變形量可按下式計算:

S=S1 +S2 = Ψ s′ =ψs ∑( Zi*αi − Zi-1*αi-1)/Esi

式中S 為地基最終變形量(mm); S′ 為分層總和法計算的地基變形量; s ψ 為沉降計算經驗系數,根據地區沉降觀測資料及經驗確定;n 為地基變形計算深度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Po 為對應於荷載效應准永久組合時的基礎底面處的附加壓力(kPa);Esi 為基礎底面下第i 層土的壓縮模量(MPa),應取土的自重壓力至土的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的壓力段計算;Zi,Zi-1 為基礎底面至第i 層和第i-1 層土底面的距離(m);αi,αi-1 為基礎底面計算點至第i 層和第i-1 層土底面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

公式符號好難打啊~ 希望對你有用~

㈢ 怎麼計算樁基的沉降

對於單柱單樁、雙樁、單排樁、樁距大於6倍樁徑的疏樁基礎,其沉降不能採用等效作用分層總和法計算。樁基新規范(JGJ94-2008)在肯定mindlin方法可以計算沉降的前提 下,指出地基規范及上海規范Geddes解的問題。Geddes解假設樁側摩擦力作用於樁。

㈣ 2樁承台樁基沉降怎麼計算

樁基沉降歸地基沉降吧。
降原因
由於建築物荷載差異和地基不均勻等原因,基礎或路堤各部分的沉降或多或少總是不均勻的,使得上部結構或路面結構之中相應地產生額外的應力和變形。地基不均勻沉降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將導致建築物的開裂、歪斜甚至破壞,例如磚牆出現裂縫、吊車輪子出現卡軌或滑軌、高聳構築物傾斜、機器轉軸偏斜、與建築物連接管道斷裂以及橋梁偏離墩台、梁面或路面開裂等。[1]
編輯本段沉降類型
建築地基在長期荷載作用下產生的沉降,其最終沉降量可劃分為三個部分:初始沉降(或稱瞬時沉降)、主固結沉降(簡稱固結沉降)及次固結沉降。
初始沉降
初始沉降又稱瞬時沉降,是指外荷加上的瞬間,飽和軟土中孔隙水尚來不及排出時所發生的沉降,此時土體只發生形變而沒有體變,一般情況下把這種變形稱之為剪切變形,按彈性變形計算。在飽和軟粘土地基上施加荷載,尤其如臨時或活荷載占很大比重的倉庫、油罐和受風荷載的高聳建築物等,由此而引起的初始沉降量將占總沉降量的相當部分,應給以估算。
主固結沉降
主固結沉降是指荷載作用在地基上後,隨著時間的延續,外荷不變而地基土中的孔隙水不斷排除過程中所發生的沉降,它起於荷載施加之時,止於荷載引起的孔隙水壓力完全消散之後,是地基沉降的主要部分。次固結沉降在固結沉降穩定之前就可以開始,一般計算時可認為在主固結完成(固結度達到100%)時才出現。
次固結沉降
次固結沉降量常比主固結沉降量小得多,大都可以忽略。但對極軟的粘性土,如淤泥、淤泥質土,尤其是含有腐殖質等有機質時,或當深厚的高壓縮性土層受到較小的壓力增量比作用時,次固結沉降會成為總沉降量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應給以重視。[2]
編輯本段計算方法
分層總和法
分層總和法是在地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劃分為若干層,計算各分層的壓縮量,然後求其總和。計算時應先按基礎荷載、基底形狀和尺寸、以及土的有關指標確定地基沉降計算深度,且在地基沉降計算深度范圍內進行分層,然後計算基底附加應力,各分層的頂、底面處自重應力平均值和附加應力平均值。通常假定地基土壓縮時不允許側向變形(膨脹),即採用側限條件下的壓縮性指標。為了彌補這樣得到的沉降量偏小的缺點,通常取基底中心點下的附加應力sz進行計算。[2]
有限元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連續介質,對於一般土體可以採用非線性彈性本構模型或彈塑性本構模型,考慮復雜的邊界條件、土體應力應變關系的非線性特性、土體的應力歷史和水與骨架上應力的耦合效應,可以考慮土與結構的共同作用、土層的各向異性,還可以模擬現場逐級加荷,能考慮側向變形及三維滲流對沉降的影響,並能求得任意時刻的沉降、水平位移、孔隙壓力和有效應力的變化。從計算方法上來說,由於其計算參數多,且需通過三軸試驗確定,程序復雜難以為一般工程設計入員接受,在實際工程中沒有得到普遍應用,只能用於重要工程、重要地段的地基沉降的計算。[2]
規范法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 7-89)所推薦的地基最終沉降量計算方法是另一種形式的分層總和法。它也採用側限條件的壓縮性指標,並運用了平均附加應力系數計算,還規定了地基沉降計算深度的標准以及提出了地基的沉降計算經驗系數,使得計算成果接近於實測值。 [3]
編輯本段計算注意事項
地基沉降計算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深度計算方法
沉降計算深度可採用《建築地基基礎規范》(GB50007-2002)中的方法來確定。
應力和變形的關系
在有關地基土中的應力和變形中,都把地基假設成直線變形體,從而直接應用了彈性理論解答。實踐表明:對於低壓縮性的土,當建築物的荷載不大,基礎底面的平均壓力不超過土的比例界限時,它的應力和應變成直線關系,可以得到與彈性理論解答相近的結果。而當荷載增大後,情況卻大不相同。又如高壓縮性的軟土在一開始它的應力和應變間的關系就是非線性的。因此,為了研究高壓縮性土的變形和反映在更大的荷載范圍下的變形的真實情況,就有必要把土看成作為非線性變形體。
土的壓縮性指標的選定
從基礎最終沉降量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基礎沉降計算的准確性與土的壓縮特性指標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時,由於壓縮性指標選用不當,或根本不可靠,使得沉降計算完全失去意義。土的壓縮性指標應該完全反映出土在天然的狀態下受建築物的荷載後的實際變形特徵,但是,在現有條件下,室內實驗與荷載實驗時地基上所保持的應力狀態和變形條件都和實際有所區別,而且對於不同的土和不同的實驗條件,這些差別也不一樣。
精確度問題
對於壓縮性較大的地基,計算往往小於實測值;對於壓縮性小的地基,則恰恰相反。為了提高地基變形計算的精度,在對比總結了一些地基變形計算與實測的基礎上,對不同壓縮的地基,《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提出了相應的修正系數ψ,並認為只有正確選用了ψ,就能使地基變形計算的精確度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修正系數ψ的確定還不是很精確。[2]
編輯本段監測方法
監測點布置
沉降監測採用精密水準測量的方法,測定布設於建築物上測點的高程,通過監測測點的高程變化來監測建築物的沉降情況,在周期性的監測過程中,一旦發現下沉量較大或不均勻沉降比較明顯時,隨時報告施工單位。根據建築施工規程要求和地基不均勻沉降將引起建築破壞的機理,一般應在建築物圍牆每個轉折點連接處設一個監測點。
控制點布設
由於控制點是整個沉降監測的基準,所以在遠離基坑比較安全的地方布設2個控制點。每次監測時均應檢查控制點本身是否受到沉降的影響或人為的破壞,確保監測結果的可靠性。
注意事項
(1)建築物沉降監測點與基點構成閉合水準測線。 (2)沉降監測按國家一等水準測量規范要求實測。 (3)監測儀器採用DS05 級索佳B1自動安平精密水準儀,視線長度嚴格控制在30m以內,前後視距差<0.5m,任一測站前後視距差累積<±1.5m,視線高度(下絲讀數)>0.5m。 (4)在各測點上安置水準儀三腳架時,控制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線的方向平行,第三腳輪換置於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 (5)在同一測站監測時,不進行兩次調焦,轉動儀器的傾斜螺旋和測微鼓時,其最後旋轉方向均應為旋進。 (6)水準測量測點間的站數控制為偶數站。 (7)測站觀測限差,基輔分劃讀數之差不超過0.3mm,基輔分劃所測高度之差不超過0.4mm,測站觀測誤差超限,在發現後立即重測,若遷站後才檢查發現,從基點開始,重新觀測。 (8)水準測量的環閉合差不得超過2Fmm。其中,F為環線長度0km。監測過程中,對此嚴格執行,一旦超限,立即重新監測以確保監測精度。

㈤ 樁基沉降計算應滿足哪些要求,地基基礎設計計算

《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中第8.5.13條、8.5.14條、8.5.15條進行了規定
8.5.13 樁基沉降計算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對以下建築物的樁基應進行沉降驗算;
1) 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的建築物樁基;
2) 體形復雜、荷載不均勻或樁端以下存在軟弱土層的設計等級為乙級的建築物樁基;
3) 摩擦型樁基。
2 樁基沉降不得超過建築物的沉降允許值,並應符合本規范表5.3.4 的規定。
表5.3.4 建築物的地基變形允許值

變形特徵

地基土類別

中、低壓縮性土

高壓縮性土

砌體承重結構基礎的局部傾斜

0.002

0.003

工業與民用建築相鄰柱基的沉降差

框架結構

0.002l

0.003l

砌體牆填充的邊排樁

0.0007l

0.001l

當基礎不均勻沉降時不產生附加應力的結構

0.005l

0.005l

單層排架結構(柱距為6m)柱基的沉降量(mm)

(120)

200

橋式吊車軌面的傾斜(按不調整軌道考慮)

縱向

0.004

橫向

0.003

多層和高層建築的整體傾斜

Hg≤24

0.004

24<Hg≤60

0.003

60<Hg≤100

0.0025

Hg>100

0.002

體型簡單的高層建築基礎的平均沉降量(mm)

200

高聳結構基礎的傾斜

Hg≤20

0.008

20<Hg≤50

0.006

50<Hg≤100

0.005

100<Hg≤150

0.004

150<Hg≤200

0.003

200<Hg≤250

0.002

高聳結構基礎的沉降量(mm)

Hg≤100

400

100<Hg≤200

300

200<Hg≤250

200

註:1 本表數值為建築物地基實際最終變形允許值;
2 有括弧者僅適用於中壓縮性土;
3 l 為相鄰柱基的中心距離(mm);Hg 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築物高度(m);
4 傾斜指基礎傾斜方向兩端點的沉降差與其距離的比值;
5 局部傾斜指砌體承重結構沿縱向6~10m 內基礎兩點的沉降差與其距離的比值。
【條文說明】
本條為強制性條文。地基基礎設計強調變形控制原則,樁基礎也應按變形控制原則進行設計。本條規定了樁基沉降計算的適用范圍以及控制原則。

8.5.14 嵌岩樁、設計等級為丙級的建築物樁基、對沉降無特殊要求的條形基礎下不超過兩排樁的樁基、吊車工作級別A5 及A5 以下的單層工業廠房且樁端下為密實土層的樁基,可不進行沉降驗算。當有可靠地區經驗時,對地質條件不復雜、荷載均勻、對沉降無特殊要求的端承型樁基也可不進行沉降驗算。

什麼是樁基礎沉降

cfg樁復合地基沉降計算
cfg樁復合地基的變形計算按《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的規定:地基內的應力分布,可採用各向同性均質線性變形體理論即分層總和法,其最終變形量可按下式計算:
s=s1+s2=ψs′=ψs∑(zi*αi−zi-1*αi-1)/esi
式中s為地基最終變形量(mm);s′為分層總和法計算的地基變形量;sψ為沉降計算經驗系數,根據地區沉降觀測資料及經驗確定;n為地基變形計算深度范圍內所劃分的土層數;po為對應於荷載效應准永久組合時的基礎底面處的附加壓力(kpa);esi為基礎底面下第i層土的壓縮模量(mpa),應取土的自重壓力至土的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之和的壓力段計算;zi,zi-1為基礎底面至第i層和第i-1層土底面的距離(m);αi,αi-1為基礎底面計算點至第i層和第i-1層土底面范圍內平均附加應力系數。
公式符號好難打啊~希望對你有用~

㈦ 樁基沉降計算看哪個數據

開始的標高是根據建築設計說明裡面的基準標高來定的,填寫的是首層的標高。

沉降量是根據測量得到的數據計算得出。
本次的沉降量是由測點本次的數據與前一次測量的數據之差
累計的沉降量是由測點本次的數據與最開始的測量數據之差
追問
正負0、000為相對標高,室內外高差0.3m,首層標高為4.8m,難道開始的標高填4.8m?我看人家寫的不是0、20就是1.3米左右
一般情況下直徑800mm以上的樁被稱為中小型樁,沉降在40mm以下都屬於正常。大於800mm的樁稱為大型樁,沉降不能大於直徑D的0.05倍。
樁基靜載試驗分抗壓靜載和抗拔靜載,以抗壓靜載為例,一個小時為一級,一共分十級載入,沉降量超過40mm為不合格,本級載入後沉降量大於前級5倍為不合格。

㈧ PKPM如何計算樁基沉降

樁基沉降計算心得
看到一篇貼子,關於樁基沉降計算的Es取值問題.個人一點心得,發布如下:這個所有的地質報告中都不會提供給你現成的用於樁基沉降計算的Es值的,中關於計算地基沉降的Es值並非地質報告中提供的Es1-2,真正需要的Es值需要你手算,然後輸入地質報告,具體的計算方法舉例:在樁筏四邊有限元計算中,經過沉降試算後再進行有限元計算,可以得到一個數據文件shzf.out,在這個文件中提供了樁尖以下各壓縮深度的自重應…

閱讀全文

與樁基沉降計算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3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8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6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7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7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5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4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98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2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3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5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2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0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5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89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3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4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2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3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