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交通擁堵指數的計算方法
交通指數是對分布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動態車輛位置信息(簡稱浮動車數據)進行深入加工處理獲得的,在北京是通過全市3萬多輛計程車上的車載GPS回傳動態數據給數據處理中心。首先對車輛位置數據處理,得到不同功能等級道路的運行速度,然後根據道路功能不同以及流量數據計算該道路在全網中所佔權重,最後通過人對擁堵的感知判斷,給出換算到0-10的指數指標值。
但交通指數並不意味著車速,因道路情況不同,速度帶給人的感受並不相同。比如2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在快速路上感覺就是嚴重擁堵,而在胡同等狹窄道路中就感覺比較順暢。
為了測算區分出這些等級,千餘名工作人員攜帶GPS等儀器,幾乎跑遍大街小巷,之後通過比對現場感受和數據測算,最終確定各種不同道路的交通指數。
交通指數計算最小時間單位是15分鍾,指數值可以實時動態地反映全路網的運行狀態,通過定義通勤早、晚高峰或者節假日高峰等不同統計周期,可以得到工作日高峰平均交通指數、日交通指數最大值等反映一天典型交通特徵的指數。
Ⅱ 急問:有誰知道交通流量和道路佔有率的計算公式
交通流量,也叫交通量。指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車輛數,一般換算成標准車。較常使用的有小時交通量,高峰小時交通量,日交通量,年交通量等。交通量=M/T
道路佔有率:道路上當前交通流量占設計交通量的比例,也叫道路使用率。P=T/C.
Ⅲ 城市公交出行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城市公交出行率計算公式是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總人次/出行總人次*100%。
1,公共交通分擔率(城市公交出行率)簡稱公交分擔率,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選擇公共交通(包括常規公交和軌道交通)的出行量占總出行量的比率,這個指標是衡量公共交通發展、城市交通結構合理性的重要指標。該概念是一個總體概念,也是一種宏觀概念。
2,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定義:統計期內,中心城區居民選擇公共交通的出行量占機動化出行總量的比例(單位:%)。
3,其中:公共交通出行量包括採用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城市輪渡等(不含公共自行車、出租汽車)交通方式的出行量;機動化出行總量是指使用公共汽電車、軌道交通、城市輪渡、小汽車、出租汽車、摩托車、通勤班車、公務車、校車等各種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的交通工具的出行量。
城市公交禮儀:
1,候車時要在站台或指定地點等候車輛,不要站在車道上候車。
2,排隊候車,按先後順序上車,不要擁擠。
3,上、下車的文明禮儀,等車輛停穩後,依序上下車,不要爭先恐後。
4,遇太擁擠的車輛,不要上車,如強行攀立車門,容易發生危險。
5,上下車時,先下後上,不要爭搶;由前門上車,後門下車。禮讓婦女、老人和孩子先上車。
6,上下車要禮讓,不亂跑,不亂跳。
7,扶助老弱婦孺、殘障者先上車。
8,下車後,不要從車前或車後穿越道路,等車開走後,才可通過。
9,上車後盡量往裡走,不要站在車門口。
10,乘客乘車應文明禮貌,主動給老、弱、病、殘、孕及抱嬰者讓座。
Ⅳ 單車事故率怎麼計算
以次/百萬車公里為計算單位,計算公式為:計算期營運車輛行車事故次數/同期營運車輛總行程(百萬車公里)。
事故率計算方法很多,何種方法較科學尚有爭議。我國仍用事故次數、受傷人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款額四項指標與上一年度同期對比,表示事故率的升降。支撐共享電單車市場穩定發展的,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交通運輸部原運輸服務司二級巡視員許寶利對安全的強調,代表了與會專家的共同關注。安全、綠色、高效。中國交通企業管理協會綠色智慧交通分會秘書長范卉良指出,交通強國建設,安全是關鍵。
Ⅳ 什麼叫做車輛的運輸效率 如何計算
是指從時間、里程、速度、噸(客)位及車輛動力等方面的利用程度來反映運輸車輛的使用情況的一系列指標。這些指標是評價汽車運輸組織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分析汽車運用效率和運輸成本的主要依據。各國汽車運輸業設置的汽車運用效率指標,繁簡不一,名稱各異,計算方法也不盡相同。
時間指標
1、完好率。統計期內企業營運車輛的完好車日與總車日之比,以百分數表示。總車日是統計期內企業所有營運車輛在企業保有車日的總和,完好車日是由車輛狀態完好的工作車日和待運車日組成。
2、工作率。統計期內工作車日與總車日之比。又稱工作車率或出車率,以百分數表示。營運車輛一天內只要有工作即為一個工作車日。
Ⅵ 交通事故率怎麼計算
我國目前仍用事故次數、受傷人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款額四項指標與上一年度同期對比,表示事故率的升降。
交通事故率是表達一定時期內,國家或某地區交通事故次數或傷、亡人數與其人口數、在籍(機動)車輛數、運行里程的相對關系。它既表示綜合治理道路交通的水平,又是交通安全度的評價指標。事故率計算方法很多,何種方法較科學尚有爭議。我國目前仍用事故次數、受傷人數、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款額四項指標與上一年度同期對比,表示事故率的升降。來源濰坊律師 http://china.findlaw.cn/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