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怎樣安裝森林綠蘑菇石呢
蘑菇石施工准備:施工前必須進行石材放樣排板經設計和業主同意後定貨加工,按照排板的數量對進場的石材進行依次編號,並檢查驗收達到設計和技術規范確定的質量。石材面板上牆安裝前採用功效較高的四道或三道槽扎銅絲的方法。採用電動手提式石材無齒切割機的圓鋸片,在需要綁扎銅絲的部位上開槽,四道槽的位置是:板塊背面的邊角處開兩條豎槽,其間距為30~40mm;板塊側邊處的兩豎槽位置處開兩條橫槽,再在板塊背面上的兩條豎槽位置下部開一條橫槽,石材橫豎槽深10~15mm,石材開槽位於石材側邊的中間。三道槽是側邊橫向一道背面豎向兩道槽。蘑菇石板塊開好槽後,把備好的16~20號銅絲或鍍鋅鉛絲剪成750px長,並彎成U形。將U形銅絲或鍍鋅鉛絲先套入板背橫槽內,U形的兩條邊從兩豎槽內通出後,在板塊側邊橫槽處交叉。然後再通過兩豎槽將銅絲在板塊背面扎牢。但要注意不應將銅絲擰的過緊,以防止把銅絲擰斷或將石材槽口弄斷裂。完成上述銅絲綁扎後應採用大理石膠將槽內灌滿,可以保證銅絲與石材牢固連接。扎鋼筋網依據牆面基層結構的實際情況固定鋼筋網片,其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種情況牆面提前預埋鋼筋,可以直接將預埋鋼筋剔除來,先綁扎一道豎向φ6鋼筋,並把綁好的豎筋用預埋筋壓於牆面。橫豎向鋼筋為綁扎石材用,可以根據石材的規格尺寸綁扎。第二種情況是牆面無預埋鋼筋時:採用φ8~10膨脹螺栓按照石材的排板和鋼筋網的交點處,固定膨脹螺栓,然後將鋼筋網焊接在膨脹螺栓上,焊接完成將焊渣敲掉後刷防銹漆,最後掛石材。第三種情況:是牆面為陶粒磚等輕質牆體時採用φ6鋼筋穿透牆體,並在牆體的另一側彎成直角(長度約為30mm)預埋在牆面抹灰層。鋼筋網綁扎順序:先按照石材板塊尺寸焊接豎向鋼筋,然後固定第一道橫筋在地面上+250px處與立筋焊接牢固,用作綁扎第一層板材的下口固定銅絲或鍍鋅鉛絲。第二道橫筋綁扎綁扎比石材板上口低2~75px處,按照石材分塊尺寸依次向上綁扎橫筋。彈線:首先將石材牆面、柱面和門窗套用大線墜從上至下找出垂直(高層建築應用經緯儀找垂直)。主要考慮石材的厚度;灌注砂漿的空隙和鋼筋網所佔的尺寸;以及原牆面的垂直度,當牆面偏差較大時,在不損害結構的情況下局部剔鑿來滿足裝修要求。一般濕掛石材的總體厚度應在5~7mm為宜。找出垂直後,在地面上彈出石材牆面的外輪廓尺寸控制線(柱面和門窗套等同)。此線即為第一層石材的安裝基準線。編好號石材板在彈好的基準線上劃出就位,每塊1mm縫隙(如設計要求拉開縫,則按設計規定留出縫隙)。安裝石材板:按照部位將編號好的石材板並舒直銅絲或鍍鋅鉛絲,將石板就位,石板上口外仰,右手伸入石板背面,把石板下口銅絲或鍍鋅鉛絲綁扎在橫筋上,綁時不要太緊可留餘量,只要把銅絲或鍍鋅鉛絲和橫筋栓牢即可(灌漿後即可錨固),把石板豎起,便可綁扎石材板上口銅絲或鍍鋅鉛絲,並用木楔墊穩和調整石材的垂直度和平整度,塊材與基層間的縫隙(即灌漿厚度)一般為30~50mm。用靠尺檢查調整木楔,再栓緊銅絲或鍍鋅鉛絲,依次向另一方進行。柱面可按順時針方向安裝,一般先從正面開始。
第一層安裝完畢再用靠尺板找垂直,水平尺找平整,方尺找陰陽角方正,在安裝石板時如發現石板規格不準確或石板之間的空隙不符,應用鉛皮墊牢,使石板之間縫隙均勻一致並保持第一層石板上口的平直。調整完成一層後,用碗調制熟石膏,把調成粥狀的石膏貼在石材板的交縫之間,使這兩層石膏接成整體,木楔處亦可粘貼石膏,再用靠尺板檢查有無變形,等石膏硬化後方可灌漿(如設計有嵌縫塑料軟管的,應在灌漿前塞放好)。灌漿:把配合比為1:2.5水泥砂漿放入半截大桶加水調成粥狀(稠度一般為8~300px),用鐵簸箕把漿徐徐倒入,注意不要碰石材面板,邊灌邊用橡皮錘輕輕敲擊石板面使灌入砂漿排氣。第一層澆灌高度為375px,不能超過石板高度的1/3。灌第一層漿很重要,因為它是錨固石板的下口銅絲又要固定石板,所以要輕輕操作,防止碰撞和猛灌。如發生石板外移錯動,應立即拆除重新安裝。第一次灌入15cm砂漿後停1~2小時,等砂漿初凝,此時檢查是否有移動,再進行第二層灌漿,灌漿高度一般為20~30cm,待初凝後再繼續灌漿。第三層灌漿至低於板上口5cm處為止。擦縫:全部石板安裝完畢後,清除所有石膏和余漿痕跡,用麻布擦洗干凈,並按石板顏色調制色漿嵌縫,邊嵌邊擦乾凈,使縫隙密實,均勻、干凈、顏色一致。
② 石材加工工藝有哪些17種表面處理方法詳解
大理石、花崗石、石英石等等的石材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用的產品,在目前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在室內裝飾中使用石材。普通的石材要運用在室內裝飾下,必須要進行加工,將其的形狀改變,讓其表面能夠變得光滑等等,所以需要對它進行加工。在對石材進行加工的時候,所用的加工工藝不同而影響到最終效果。那麼,石材加工工藝有哪些?
石材加工表面處理工藝
1、光面(拋光面,polished)
磨光面是指表面平整,用樹脂磨料等在表面進行拋光,使之具有鏡面光澤的板材。一般的石材光度可以做到80、90度,一些石種的光度甚至可以做到100度以上,但有些石種卻沒辦法磨光,最多隻能作到亞光。一般而言,光度越高其價格越高。磨光面一般運用在平板幕牆及室內牆面,地板等,特別一些高檔的建築,其室內牆面和地板對光度的要求很高。其特片是光度高,對光的反射強,能充分地展示石材本身豐富艷麗的色彩和天然的紋理。
2、亞光面(honed)
亞光面是指表面平整,用樹脂磨料等在表面進行較少的磨光處理。其光度較磨光面低,一般在30-50、60左右。具有一定的光度,但對光的反射較弱。表面平整光滑,光度很低的板材。
3、火燒面(flamed)
火燒面是是指用用乙炔、氧氣或丙烷,氧氣,或石油液化氣,氧氣為燃料產生的高溫火焰對石材表面加工而成的粗面飾面。有少數的石材不能用火燒加工或說加工出來的效果不好。由於火燒的效果可以燒掉石材表面的一些雜質和熔點低的成份,從而在表面上形成粗糙的飾面,手摸上去會有一定的刺感。火燒面的加工對石材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以防止加工過程中石材破裂,一般要求厚度最少要2CM,有一些石材厚度要求會更高。另外有一些材質在火燒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變色,比如銹石(G682),火燒後的銹石會顯現出一定的淡紅色,而不是原本的黃銹色。火燒面的特點是表面粗糙自然,不反光,加工快,價格相對便宜,常運用於外牆干掛上。
4、荔枝面(bush-hammered)
荔枝面是用形如荔枝皮的錘在石材表面敲擊而成,從而在石材表面形成形如荔枝皮的粗糙表面,多見於雕刻品表面或廣場石等的表面。分為機荔面(機器)和手荔面(手工)兩種,一般而言手荔面比機荔面更細密一些,但費工費時。
5、龍眼面(chiseled)
龍眼面用一字型錘在石材表面交錯敲擊成形如龍眼皮外表的粗糙表面,是崗岩雕刻品表面處理的最常見方式之一,和荔枝面一樣,也分為機器和手工兩種。
6、菠蘿面(rough-picked)
菠蘿面是在石材表面用鑿子和錘子敲擊成外觀形如菠蘿皮的板材。菠蘿面比荔枝面和龍眼面但粗獷。分細還可分為粗菠蘿面和細菠蘿面兩種。
7、仿古面(flamed+brush)
為了消除火燒面表面刺手的特點,在石材先用火燒之後,再用鋼刷刷3-6遍,即是仿古面。仿古面既有火燒面的凹凸感,摸起來又光滑不會刺手,是一種非常好的表面處理方法。仿古面的作法還有很多,比如火燒後水沖,酸蝕,直接鋼刷或高壓水沖面等等。仿古面的加工比較費時,同時價格也比較貴。
8、蘑菇面(mushroom)
蘑菇面是指在石材表面用鑿子和錘子敲擊成形如起伏山形的板材。此加工方法對石材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底部厚最少要3CM,凸起部份可根據實際要求在2CM及以上。蘑菇石大量地運用在經濟型的圍牆上。
9、自然面(naturalcleft)
自然面是指在用錘子將一塊石材從中間自然分裂開來,形成狀如自然界石頭表面極度凹凸不平的加工方法。自然面極為粗獷,大量地運用在小方塊,路沿石等產品上面。
10、機切面(Machine-Cut)
直接由圓盤鋸砂鋸或橋切機等設備切割成型,表面較粗糙,帶有明顯的機切紋路。
11、拉絲面(Grooved)
在石材表面上開一定的深度和寬度的溝槽。
12、噴砂面(Sandblasted)
用普通河沙或是金剛沙來代替高壓水來沖刷石材的表面,形成有平整的磨沙效果的裝飾面。
13、水沖面(Water-jet)
用高壓水直接沖擊石材表面,剝離質地較軟的成分,形成獨特的毛面裝飾效果。
14、刷洗面(Brushed)
表面古舊。處理過程是刷洗石頭表面,模仿石頭自然的磨損效果。
15、翻滾面(tumbled)
表面光滑或稍微粗糙,邊角光滑且呈破碎狀。有幾種方法可以達到翻滾效果。20毫米的磚可以在機器里翻滾,3厘米磚也可以翻滾處理,然後分裂成兩塊磚。大理石和石灰石是翻滾處理的首選材料。
16、開裂面(NatureSplit)
俗稱自然面,其表面粗糙,不過不像火燒那樣粗糙。這種表面處理通常是用手工切割或在礦山鏨以露出石頭自然的開裂面。
17、酸洗面(Pickling)
用強酸腐蝕石材表面,使其有小的腐蝕痕跡,外觀比磨光面更為質朴。大部分的石頭都可以酸洗,但是最常見的是大理石和石灰石。酸洗也是軟化花崗岩光澤的一種方法在幕牆、內裝中比較普遍的就是光面,火燒面,荔枝面了,表面處理工藝一般決定於設計師的設計思路,為達到某種視覺效果或者達到某種功能而作出的石材表面處理。
石材加工工藝有哪些?石材加工的時候可以採取多種工藝和設備,打造出來的效果也不同,而不同人造石材廠家所用的設備、工藝等也不一樣。在為石材加工的時候,根據石材品種的特點不同,打造技藝也會不一樣,它的效果更不同。石材的美觀對於裝飾的效果是有直接的影響,希望人們在裝飾的時候能夠去挑選合適的石材,避免影響最終成果。
③ 蘑菇石用什麼粘貼
1.採用水泥砂漿由下而上進行鑲貼,不同規格尺寸的蘑菇石應粘貼在相應的位置。
在粘結層初凝前或允許的時間內,可調整蘑菇石的位置和接縫寬度,使之附線並敲實;在初凝後或超過允許的時間後,嚴禁振動或移動蘑菇石。
2.勾縫宜按先水平後垂直的順序進行,柱子的水平縫要交圈。3清理表面:待表面乾燥後以及水泥漿快乾時,再用干棉紗擦洗,這就是展宏石材蘑菇石黏貼方法。
④ 黃木紋文化石可以用作外牆嗎
黃木紋文化石主要用在室內外的牆面、柱面等立面的裝修,顯得古樸、厚實、沉穩。蘑菇石的造型並非天然形成,而是人工加工的。加工蘑菇石一般選用天然石材,常見的石材有板岩和花崗岩兩種。板岩蘑菇石是在厚板岩的沿邊部分用工具剔出蘑菇狀,由於板岩具有較薄易碎的特性,所以大部分板岩蘑菇石都是用手工工具錘鑿出來的,因此每一塊板岩蘑菇石都是獨1無二的,在裝飾性上也更勝一籌,備受人們喜愛。花崗岩蘑菇石的加工是先用金剛石圓鋸片將方料鋸出平台來,再用工具鑿蘑菇狀。也有鑿出兩面蘑菇狀,再在中間用金剛石鋸片切開,同時獲得兩塊蘑菇石。花崗岩材料堅硬耐磨的特性是花崗岩蘑菇石在室外裝飾上應用更為廣泛。近些年來,一些利用石材廢料、石材碎渣和水泥材料等製作的仿蘑菇石產品也紛紛推出並廣泛使用,這在實現石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⑤ 沙漿掛磨姑石的做法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3
⑥ 青石板材蘑菇石廠家
嘉祥盛榮石業有限公司⑦ 驗證風吹是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實驗怎麼做
需要材料:托盤、玉米面、不規則石頭。
方法與過程:
1.在托盤內鋪一層約一厘米厚的粗糙玉米面,用手拍平拍實。
2.將不規則的石塊放在玉米面上方。
3.用嘴對著玉米面輕輕吹氣。
實驗結果:沒壓著的石塊的玉米面被「風」吹走了,壓石塊部分的玉米面沒有被吹走。
關於蘑菇石的形成,我的解釋是:沙漠中的岩石松軟程度不同,當風吹向岩石時,松軟的部分被吹走了。堅硬的部分被留下來了。。形成了形態各異的蘑菇石。
點贊(?ò ? ó?)
⑧ 蘑菇石文化石常見的幾種加工方式 詳細�0�3
蘑菇石文化石常見的加工方式
石材表面紋理常見加工方式很多,南召縣天彩彩石砂有限公司為您介紹幾種常見的類型:1、啞光面表面平成,有細微光澤2、拋光面表面具有光澤,平滑而少孔,在生產中使用拋光磚很拋光粉而形成拋光面。拋
光後晶體透過自然反射產生色彩,顯現出天然石材的礦物顆粒。
3、火燒面將石材用高溫加熱至晶體爆裂,造成表面組草的效果。由於其多孔的特性,因
此或需使用滲透密封劑。
4、仿古面將石材放在容器內翻滾,或加入合適的酸蝕化學劑,令其表面有點粗燥,造成
古舊的效果,如有需要可使用增色劑加強色澤。
5、打砂面用高壓噴射方式,將水和砂噴在石材上,形成不平滑但帶有光澤的表面。
6、機切面以刀具直接切割而獲得的表面效果。
7、打錘面通過錘打於表面形成紋理,可分不同粗糙程度加工,常見有荔枝面、龍眼面及菠蘿面等。
8、天然面9、水噴面
⑨ 蘑菇石、光面、火燒面是不是都是花崗岩
蘑菇石、光面、火燒面,這些都是花崗岩的加工方式的叫法。
蘑菇石、就是人工開鑿成有蘑菇形狀的石材,主要用於別墅牆面,不高。
光面、就是利用機器打磨成的光面。
火燒面,就是用天然氣火燒成的凹凸不規則面。
⑩ 你知道哪些關於蘑菇石的知識
開采於經過數億年形成的石材礦床,質地堅硬,色彩鮮明。因其裝飾效果典雅、古樸,對環境無污染,對人體無輻射,被廣泛發育在水平節理和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因其受風蝕作用後形成基部小,上部大的蘑菇形狀,故稱風蝕蘑菇。特別是水平成層,軟硬相間的岩石更易發育成風蝕蘑菇。其形成原因:主要是距一定高度的氣流含沙量少,磨蝕作用弱,而近地面處的氣流含沙量多,磨蝕作用強,因此下部就被磨蝕的越來越細小,從而形成蘑菇石。如果風蝕蘑菇頂部岩石的重心和基部岩石的不一致,上部岩石易墜落下來,其墜落下來的大石塊如在地面上不穩定,當刮大風時,隨風搖擺,稱風動石或搖擺石。用於賓館、酒店、別墅、園林等各類建築牆面、地面的裝飾裝修。
是種經過風沙作用的岩石在乾旱地區的許多地形的形成如蘑菇石的形成與流水的侵蝕過程相類似大家都感受過風沙天氣,特別是北方地區,這種現象更普遍。在乾旱地區的許多地形的形成如蘑菇石的形成與流水的侵蝕過程相類似大家都感受過風沙天氣,特別是北方地區,這種現象更普遍.在乾燥地區,由於近地面的風含沙粒較多,磨蝕力較強,使岩石形成頂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狀外形,稱為"風蝕蘑菇".而含有大量沙粒的氣流,當風速減少時沙粒沉積形成沙丘.沙丘可埋沒村舍,道路,牧場,帶來流沙危害。簡練的說就是孤立突起的岩石經風蝕作用而成的蘑菇狀岩體,又稱石蘑菇、風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