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筷子使用方法 圖解
傳統握法
上面的那根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拇指、中指捏住,上面那根能活動。
下面的筷子要固定(通常用虎口和無名指壓住),只動上面的筷子夾食物。
常見
上面的那根筷子用大拇指、食指控制:拇指、食指捏住,上面那根能活動。
下面的筷子要固定(通常用虎口和中指壓住),只動上面的筷子夾食物。
其他
兩根筷子頭部合起,筷子尖對尖夾起。
盡量用筷子尖夾取,需要時左手放在食物下方承托,避免在送到嘴之前食物滴漏。
㈡ 如何使用筷子步驟圖解
筷子的正確拿法圖:右手五指自然彎曲執筷,大拇指尾部、食指和中指夾住一根筷子,大拇指底部和無名指夾住另外一根筷子,小指自然彎曲。夾菜時,食指和中指向內彎曲,使第一根筷子靠緊第二根筷子,從而將食物夾住。 見下圖所示。
1、正確拿筷子手勢和使用方法並不唯一,但是都大同小異。上面的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下面的筷子要固定,只動上面的筷子,然後夾住食物,這點很關鍵。
2、兩根筷子頭部合起來,筷子尖對准,很容易就能夾起吃的東西。
3、通常持握筷子有2種方法,手都是放在偏後部位,指尖接觸位置均為筷子中間部位。
㈣ 筷子的正確拿法
筷子的正確拿法為:使用中指、拇指、食指三根手指輕輕拿住,拇指要放到食指的指甲邊;錯誤方法:背夾式。五指並攏,夾菜時手背向上,著力點在中指上。
要想正確使用筷子,必須要使用前筷尖對齊使用時只動筷子上側;使用中指,拇指,食指3根手指輕輕拿住;拇指要放到食指的指甲旁邊;無名指的指甲墊在筷子下面;拇指和食指的中間夾住筷子將其固定住;筷子後方留1厘米左右。
(4)筷子使用方法的視頻動畫擴展閱讀:
筷子使用注意事項:
一旦發現筷子上面有霉斑,必須第一時間不再使用。另外,如果筷子上出現非竹子或木頭本色的斑點,表示該筷子很可能已經發霉變質,不可繼續使用。
筷子顯得潮濕或出現彎曲、變形,則表示已受潮或擱置時間太長,很可能已經過了保質期;聞一聞,如果有明顯的酸味,都是受污染或過期的標志,不可繼續使用。
㈤ 如何正確使用筷子步驟圖片
說到用筷子,仔從一歲半就開始用了。那時候他剛學習自己吃飯,我是直接筷子、勺子都給他的。隨便他去怎麼用。所以,對於使用筷子,仔一早就「會」。
升入大班之前,老師留的一個作業就是讓孩子在家學慣用筷子。和幾位媽媽聊天,我才知道原來他們還沒有用過筷子吃飯,或者是在用練習筷。說到練習筷,我是等仔會使用了正常筷子之後,才買了練習筷。因為有些擔心,用了這個之後,會不習慣用正常筷子,所以我一直等他能用筷子吃飯了,才買練習筷回來。仔確實也就新鮮了兩回,便不再用了,繼續用他的正常筷子。
三周前,仔跟我說他們在幼兒園開始用筷子吃飯了。我才開始注意他拿筷子的方法,發現他在使用筷子的時候,後方留出的部分在使用的時候總是交叉的。之前,他只要能用筷子吃完這頓飯就可以了。至於拿筷子的方式,並沒有刻意的去教他。
決定幫他改正過來。可能跟我們小時候,父母的嚴格教育有關。不記得從幾歲開始使用筷子,只記得我在小學時候,吃飯的時候,父母總是批評哥哥用筷子的方法不正確,一再地要求他改正過來。所以,我對仔這個問題,也是重視的。
筷子的正確握法:
1、其中一根筷子,下端放置在中指第一關節側面,上端放置在食指第三關節側面,食指固定在側;【下圖紅筆處】
2、另外一根筷子,下端放置在無名指第一關節側面,上端放置在虎口處,兩根筷子之間有約一指寬的距離;【下圖黑筆處】
3、大拇指壓過兩根筷子,放置在食指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中間側面;
4,筷尖對齊,筷子後方要留出約2cm的距離;
5、使用筷子夾取食物時,由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配合中指承托的那根筷子上下活動(步驟「1」中的筷子),夾住食物。而由無名指承托的筷子(步驟「2」中的筷子)則不必移動。
為了方便大家參考,給大家拍一個圖。兩根筷子的放置位置,分別在紅筆和黑筆處。這個圖,當年我的父母也是這樣畫給我們看的。
左圖也有描述,大家也可以看下哦。
另外,就是要教會孩子安全使用筷子。不使用筷子的使用,筷子不要放進嘴巴里。小點兒的寶寶,不要讓他自己拿取筷子,以免路上跌到,傷到自己。
㈥ 如何使用筷子
所謂正確的使用方式,也無非就是和筷子的發明(商朝)一同演變過來的一種最最最有效的使用方式,謂之"傳統握法",其實應該算是一種正確的使用方法。如下圖:
使用前應將筷子自然握在手中,然後兩根筷子對齊,食指、中指、大拇指控制上面的筷子,虎口和無名指固定下面那根,具體夾菜時下面的筷子固定不動,上面的筷子以食指中指根關節為軸稍作旋轉,達到放大與縮小筷尖距離的效果。且使用全程,兩根筷子不會出現重合交叉的情況。
以上是所謂的"正確的使用方法",這種方法應該可以說隨著筷子的發明一同演變的最有效的使用方法,其壽命與筷子一樣也有千年之久。
為什麼說這種筷子最有效?
第一:兩根筷子不會出現交叉,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單手製造筷子尖端的最大距離,可以輕易夾起非常巨大的食物,比如魚,熊掌,大棒骨等,而且不交叉,兩根筷子就會呈現出一種較為平行的狀態,可以夾起非常滑的物體而不會輕易脫落。如果兩個筷子中間出現交叉的情況那麼勢必會縮短筷子尖端到軸心的軸心距,如果學過物理的童鞋就可以明白,軸心距越短你能夾取的范圍就會越小,這樣你在吃飯的時候就只能夾一些小東西,大一點就完犢子。而兩個筷子不交叉,軸心就在筷子後端虛線延長處,這樣軸心距大大拉長,可以夾取的范圍就會大大增加,讓你在餐桌上不僅可以吃小東西,也可以夾大排骨。
第二:下面的筷子不動只動上面的筷子。這種機械原理是非常有效的。我們在生活中有很多自然的機械原理與它異曲同工,比如你的下巴,只不過是筷子的顛倒版,你的上頜不動,下巴進行咀嚼,筷子正好反過來,效果是一樣的,那為什麼當初古人用筷子的時候不是上面的筷子不動呢?原因很簡單:地心引力!筷子在夾住食物的時候,由於某些食物形狀或者重量的原因需要有一個托力才可以順利夾取,因此傳統方法,在夾取大的食物的時候兩根筷子形成的側面(並不是筷子本身垂直)是呈垂直於桌面的角度的,這樣下面的筷子固定用於托住食物會大大降低食物的脫落幾率,因此傳統握法下面的筷子是固定不動的。但其實下面的筷子也並不是完全的不動,而是相對於手來說的,下面的筷子實際上是隨著手腕進行操作的,這樣下面的筷子相對於整隻手靜止而利用手腕的力量,恰恰充當了一個擁有強大力量的"托盤",手指之間的夾力,加上手腕的托力,上面筷子的微操,讓這種方式成為一種萬金油的可以適用於各種食物的握法。
綜上所述,是傳統握法的機械原理的簡單剖析,目前應該不會出現比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進化出來的最有效的筷子使用方法還要有效的使用方法。
我個人就是這種傳統使用方法,很多人也都在這么用。這種方法我用了也二十多年了,非常好用,大小物體夾取輕松不費力,而且不易脫落,使用時的吃飯速度照別人那是只快不慢。我小的時候用筷子夾乒乓球,手臂輪轉三圈而不掉,就充分說明這種握法的有效性。
這種握法你雖然不習慣那並不是這個方法不適合你,而是因為人體在適應某一習慣的時候對舊習慣的依賴以及對新習慣的一種自然的抵觸情緒在作怪,如果有時間還是建議多多練習,你可以在自己卧室准備一雙筷子,經常在思考或者看書的時候,動靜結合(用正確的方法夾住有300頁厚的書維持一分鍾,或者反復練習夾取的動作)的方式練習正確的使用方法。
不適期是短暫的,但一旦你習慣了傳統握法,那絕對是受益終生,就好像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標準的盲打,你的打字速度將會突飛猛進一樣。練習打字也是我的親身經歷,最好是從一開始就遵從標准,否則後期再改正會非常難受,但是再難受也有改的必要,我是這么認為的。
㈦ 筷子的使用步驟,要7個步驟
1、手握筷子前,要先將兩根筷尖對齊;
2、使用時只動筷子上側;
3、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3根手指頭輕輕將筷子拿住;
4、拇指要放在食指的指甲旁邊;
5、無名指的指甲墊在筷子下面;
6、拇指和食指的中間夾住筷子將其固定住;
7、筷子後方留1厘米長距離。
㈧ 筷子怎麼用
使用方法
筷子的使用方法並不唯一
*
上面的筷子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控制。
*
下面的筷子要固定,只動上面的筷子,然後夾住食物,這點很關鍵。
*
兩根筷子頭部合起來,筷子尖對准,很容易就能夾起吃的東西。
*
盡量用筷子尖夾取,需要時左手放在食物下方承托,避免在送到嘴之前食物滴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