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計算方法 > 艾灸足三里穴治療方法視頻

艾灸足三里穴治療方法視頻

發布時間:2022-09-23 16:31:44

Ⅰ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以及操作方法

足三里是一個 養生 穴位 ,平常 按摩 或是 艾灸 ,能夠起到養生 保健 的作用,很多人喜歡用艾灸來灸這個穴位,那麼灸這個穴位的 功效作用 有哪些呢?今天我給大家整理了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作用
1.男性 壯陽 第一穴:足三里是男性養生的第一大穴,能夠調理脾胃、補中益氣、 補腎 壯陽,對治療男性勃起不堅、早泄、脾胃虛弱等症有幫助。而且足三里越補越壯,所以對男性來說,若想提升性 健康 ,足三里的養生手法就必須要掌握。

2.調養氣虛血虛:民間流傳“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這是因為 針灸 刺激足三里穴,可以起到推動脾胃、生化全身氣血的緣由,而經常刺激足三里,可以起到補氣生血、補腎益精、強壯身體的作用,更能使人皮膚白嫩,氣血充盈。

3.人體長壽第一穴:常灸足三里,可健脾益氣、增補後天氣血生化之源,使氣血化生源源不斷、四肢百骸、臟腑均得以滋養,從而延緩人體的衰老。

4.臟腑疾患必取穴位:在 中醫 經絡上,足三里穴是胃經合穴,擅治臟腑疾患,尤其是脾胃方面的問題,“肚腹三里留”, 胃痛 、胃脹等 消化 道 疾病 都可以通過刺激足三里治療。

5.按壓治療高 血壓 :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與體質、情緒以及生活失調等有很大關系。足三里具有調節脾胃,抑制 神經 興奮,降低血壓的作用,用於治療高血壓效果顯著。

6.拍打祛失眠:中醫說“胃不和則睡不眠”,足三里為胃經之主要穴位,有理脾胃、主消化之功效,拍打或按揉至酸、麻、脹感後,可有效緩解 失眠症 狀。

7. 減肥 與增肥:妙用針刺足三里的位置,能夠有效的調節胃腸道的蠕動,而這種調節是雙向的,既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又可以延緩胃腸道的蠕動。所以體質虛弱的美眉就可以用她來強 健身 體,而略顯肥胖的美眉就可以用其來減肥。
艾灸足三里保健的操作方法
1、一般進行溫和灸,操作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對准足三里,約距0.5-1.0寸左右進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即可,一般每側穴灸10-15分鍾,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個月十餘次左右。老年人可於每日臨睡前30分鍾左右施灸。還有一種方法是化膿灸,每天灸足三里穴一次,灸時採用艾條,一次約15分鍾或更長時間。穴位處出現小水泡後停止艾灸,並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待水泡自行吸收。在應用化膿灸時應嚴格消毒,以防止感染。

2、在灸足三里的同時,可以有選擇的配伍一些穴位,以便達到更理想的效果。一般強壯灸可以配伍關元,腎俞;消化系統加灸脾俞、胃俞、中脘;神經系統配伍大椎、身柱、腎俞; 呼吸 系統可配伍肺俞、身柱、風門。 心血管 系統:高血壓可加風門、曲池、陽陵泉; 冠心病 配伍身柱、郄門、三陰交、膻中。 泌尿 生殖系統加腎俞、關元、三陰交。
足三里什麼時候艾灸好
1、艾灸足三里治療時間選擇在一天陽氣最甚的時間會比較好,這個時間在每天午後的1到3點,也就是13點到15點,切記不要剛吃午飯就去艾灸。

2、艾灸最好的季節是夏季,因為艾灸溫通經絡,祛除寒濕,補益人體陽氣的效果好,在夏季大 自然 陽氣最盛的時候艾灸補益的效果最佳。其次,在冬季,如果經常出現怕冷和 感冒 ,也可以經常艾灸。

3、一天當中,早上人和大自然的陽氣升發,到中午午時最旺,而後逐漸減退,因此,需要補益陽氣的人群可以在上午時段進行艾灸,如果在晚上補益陽氣進行艾灸,可能造成夜晚陽不入陰而引起失眠。
艾灸後出現8種反應代表什麼
1.有麻感、穴位冒寒氣

灸後膝蓋處有向外冒風感或發麻感;還有艾灸命門穴或肚臍是湧泉穴發涼,屬風邪外排或寒濕氣外排現象。

2.紅白相間斑點

如果灸後皮膚潮紅不均勻,潮紅中間夾雜大小不一的淺白 色斑 點,有的甚至白色多紅色少!這是由於局部經脈不通、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提示要繼續進行艾灸治療,直到灸處溫熱感增強,灸後皮膚白色斑點消失,出現均勻的潮紅、汗出為一個療程的充足劑量。

3.皮膚成片潮紅、有水汽

在艾灸過程中,穴位周圍皮膚還會出現成片的潮紅,甚至有水汽,手摸起來有潮潤的感覺(一般在用灸盒或灸罐施灸的情況下出現這種現象,艾灸懸灸較少出現這種反應),這種反應多是表明一次的灸量已經相對足夠,可以停止本次施灸。

4.出現皮疹,發癢

如體內濕氣較重,灸治過程中面部或身體上會出現小皮疹,並且發癢,這是體內濕氣外排的表現。此種情況可繼續施灸以觀察,如皮疹自行消退則罷,不退或加重則可加灸曲池、合谷。

5.穴位深處出現響動

有時在施灸過程中,特別是在施灸一定療程之後,灸友會感覺在穴位深處有響動,這是達到一定灸量之後,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長久積滯的經絡得以疏通的表現。

6.出現水泡

這點在剛開始艾灸,或者,開始試著加大灸量的灸友身上經常出現,原因主要有兩種:

(1)施灸過量:表明這次艾灸時間太長了,灸量過頭了,這種情況應該減少施灸的次數或縮短單次的艾灸時間。

(2)排病反應:出現水泡也可能是疾病邪氣較重,發水泡是機體正氣恢復、祛邪除病的過程,所以這種水泡的出現有利於疾病的痊癒。古人提出艾灸起效的標準是機體的反應,這個反應就是灸瘡,所以古人將灸瘡作為判斷灸量和治療效果的一個主要指標。

艾灸

7.皮膚灼痛

(1)初灸時不適應:當然,也有些疾病在初灸時很痛,當灸至一會兒之後,局部皮膚適應了灸感,反而又不痛了。

(2)艾灸火力太大:當施灸時局部穴位皮膚灼痛,原因可能是艾灸火力較大,此時可減小灸火或增加灸材和皮膚之間的距離。

(3)選擇的艾灸器具可能有問題。

(4)疾病本身症狀就很痛:也有的疾病本身症狀就很痛,在初灸時疼痛明顯,當灸一定時間之後疼痛即減輕,這是疾病好轉的表現。

8.艾灸的返病現象

部分顧客在初次施灸或施灸一定次數之後,有50%以上的人,但不是所以的人,會有病氣加重,或者其它異常反應比如在艾灸的時候出汗,或者灸後出汗,這種現象有可能會持續幾天或更久,這就是一種典型的排病反應。還有人艾灸過程中或艾灸後,流鼻涕,打噴嚏,這是體內寒氣外排的表現。

艾灸後突然出現 腹瀉 ,是因為寒濕被集中到了胃腸,最後排出體外;典型的排病反應。腹瀉後除了腸胃稍感不適外,身體沒有任何不適。

猜你感 興趣 :

1. 艾灸足三里的最佳時間

2. 艾灸十大養生部位

3. 艾灸足三里有什麼作用禁忌有哪些

4. 艾灸後的排毒反應

5. 艾灸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和最佳時間

6. 艾灸十大養生穴詳細介紹

Ⅱ 艾灸足三里的基本介紹、功效和作用

俗話說,“嬰兒灸身柱,促發育;十七八歲灸風門,預防感冒;二十四五歲灸三陰交,促生殖健康;三十以後灸足三里,促長壽;老年時灸曲池,促耳聰目明,預防中風”。下面主要給我們 說說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以及取穴 方法 。

艾灸足三里的基本介紹

“足三里穴”為足陽明胃經之合穴,是五俞穴之一,其性屬土經土穴,“合治內腑”凡六腑之病皆可用之。“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所以,胃為水谷之海,能包容五穀。

胃和脾相表裡,均為倉廩之官。主要職責是受納、運化水谷,輸布精氣、津液於全身。“足三里”為胃經之主要穴位,具有理脾胃、調氣血、主消化、補虛弱之功效。

艾灸足三里,能調整消化系統使之功能旺盛,吸收營養增加能源,對全身各系統都有強壯作用。金元時代,四大醫學家之一的李東垣特別注重脾胃,認為脾為後天之本,是生化的源泉,是生命的根本。艾灸足三里,還具有溫中散寒,健運脾陽,補中益氣,宣通氣機,導氣下行,強壯全身的功效。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

1、常灸足三里可以養生保健

能增強體力,解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風心病、肺心病、腦溢血及 其它 病症都有防治作用。三里之灸能祛病延年,所以古來把三里灸叫做長壽灸。

2、有補益腎氣的作用

對耳鳴、眩暈、腰痛、尿頻、遺尿、小便不通、遺精、陽痿、早泄、哮喘等有效。

3、灸足三里有健步作用

能加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諸症。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腳氣、末稍神經炎等均有防治作用。

4、防治腸胃病

足三里是胃經的穴位,主消化系統。有“肚腹收於三里”之說。對於腹部疾病,如胃腸虛弱、功能低下、食慾不振、贏瘦、腹膜炎、腸雷鳴、腹泄、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痙攣、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腸炎、胰腺炎、腹水膨脹、腸梗阻、痢疾、胃下垂等灸足三里穴相當有效。但胃酸過多空腹時燒心者,不宜灸足三里,灸其鄰近處陽陵泉有良效。

5、一些疑難雜症

頭痛、失眠、貧血、神經衰弱、乳痛、氣臌、半身不遂等均可灸足三里。

6、其它各種慢性病

如眼疾、視力減退,鼻病、耳病、過敏性疾病都可艾灸足三里穴。

Ⅲ 什麼時間艾灸足三里好

每天早上灸比較好,5-15分鍾,灸到皮膚紅潤為宜,可每周灸2-3次,如年紀大或身體不好也可天天灸,

Ⅳ 艾灸灸足三里治什麼病

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足三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艾灸足三里可以起到保健養生,治療疾病的功效。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艾灸足三里的神奇作用!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在足三里處施灸是最重要的也是廣為人知的事情。臨床研究已經證明,灸足三里穴有預防疾病和增進健康的卓越效果,是全身治療和預防保健的最好灸位。
有些人認為,灸使艾草的成分進到體內而發生了治療作用,因此為了讓更多的艾草成分進到體內,艾炷做得很大,這是不清楚灸療的原理所致。施灸是為了給予皮膚小的燒傷,而艾草燃燒的溫度正好適合人體,此時灸米粒大小的艾炷能給人體帶來最適度的燒傷,並且對經穴產生刺激而具有治療效果。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灸療也是一樣,是一個細致而持久的過程,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見效。筆者的心願是天下所有的人一起做灸療,預防疾病,度過愉快的人生。
足三里的取穴方法:髕骨(膝蓋的圓形骨)直下兩側的凹陷處叫膝眼,內側為內膝眼,外側為外膝眼。足三里位於外膝眼沿脛骨直下3寸處。
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能使人長壽。這是因為灸足三里能夠提高人的免疫力,並且能延緩衰老。在日本,最為長壽的萬平一家,祖孫三代中活到100歲以上的有六人,他們的長壽秘訣之一就是灸足三里。
以下列舉一些常灸足三里穴可以治療的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
感冒、支氣管哮喘、肺炎、肺氣腫、肺結核、肋膜炎。
2.循環系統疾病
動脈硬化症、高血壓、原發性低血壓、心內膜炎、心臟神經症、心悸、心絞痛、心源性哮喘。
3.消化系統疾病
食道狹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無力症、胃痙攣、食慾不振、胃酸缺乏症、胃潰瘍、急性腸炎、慢性腸炎、腹痛、泄瀉、便秘、膽囊炎、膽結石、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胰腺炎、腹膜炎、腹水、鼓脹。
4.泌尿系統疾病
腎炎、浮腫、腎硬化、腎結核。
5.代謝性疾病
貧血、甲狀腺肥大、糖尿病、腳氣病。
6.運動系統疾病
關節炎、肩周炎、風濕病、腱鞘炎。
7.神經系統疾病
腦出血、痴呆、半身不遂、語言障礙、腦缺血、癲癇、脊椎炎、震顫麻痹、神經症、神經衰弱、癔症、頭痛、頭重、肩痛、眩暈、失眠、口眼歪斜、坐骨神經痛、打嗝、三叉神經痛。
8.外科系統疾病
日射病、熱射病、凍傷、結核性淋巴結炎、骨結核、痔瘡、濕疹、紅斑性肢痛。
9.婦科疾病
帶下病、子宮後屈、不孕症、性冷淡、寒冷感、更年期綜合征、妊娠惡阻、胎位不正、乳汁不足。
10.眼科疾病
結膜炎、沙眼(傳染性慢性結膜炎)、結膜乾燥症、角膜實質炎、鼻淚管閉塞、淚瘺、虹膜炎、白內障、慢性視神經炎、中心性視網膜炎、弱視、老花眼。
11.耳鼻喉科疾病
急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衄血(鼻出血)、無嗅覺、咽喉炎、急性喉炎、牙痛、牙齦炎、牙槽膿溢。
足三里是一個很好的保健穴位,艾灸足三里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同時還可以治療很多的疾病,當然也不是任何人都適合艾灸的,艾灸的時候我們要咨詢醫生或者到正規的醫療機構!

如何灸足三里 兩面都灸嗎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開1橫指,該處即是。
找到足三里穴後施灸即可,看是什麼病了。足三里穴多用補的作用,即提升胃氣,治療胃下垂,胃寒等症,一般灸單側即可,嚴重者灸雙側。

Ⅵ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

足三里穴,是艾灸效果比較好的穴位之一,很多人想知道艾灸足三里穴有什麼功效和作用?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艾灸足三里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艾灸足三里自古作為保健要穴。名醫孫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幹”。這說明古人用艾灸足三里來治病養生,但古代多用瘢痕灸,現在多用溫灸了。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位於:膝下三寸 外廉兩筋間,舉足取之。也就是: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 艾灸足三里能治療什麼疾病呢?艾灸足三里有什麼作用?在《針灸神書》里這樣寫道:“治胃中寒,心腹脹滿,胃氣不足,聞食臭腸鳴,腹痛食不化,此穴諸病皆治,及療食氣水氣,蠱毒痃癖,四肢腫滿,膝 酸痛,目不明,五勞七傷,胸中瘀血,乳癰。”

中醫認為,人體中的足三里是一個滋補強壯穴位。針灸該穴位,可治療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對治療高血壓、貧血、虛弱、下肢癱瘓、膝關節疾病等有作用。 艾灸養生,對於30歲以上的人尤為重要。王燾在《外台密要》中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里下氣也。”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補氣壯陽,不然會出現氣短、兩眼昏花等現象。常年堅持,必獲殊益。

女性艾灸足三裡面色紅潤,常保年輕。男人艾灸足三里,筋骨強壯,精力充沛。老人艾灸足三里,不愛生病,健康長壽。

艾灸足三里的 方法

艾炷灸:取極細之艾絨,做成麥粒大小的圓錐形艾炷,然後把它直立放置於穴位之上,再用線香從頂尖輕輕接觸點著,使之均勻向下燃燒 。第一個艾炷燃至一半,知熱即用手指掐滅,或快速捏起;再將第二個艾炷放在原處,燃至大半,知痛即去掉或按滅;再繼續灸第三個艾炷……。灸完1個艾炷即為1壯,一般每次灸9壯,至局部發紅即可。每月初一至初八施灸。施灸時注意避風 。

艾條灸:艾條灸可以自己操作,不需要別人幫忙。一般進行溫和灸,操作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對准足三里,約距0.5-1.0寸左右進行熏灸,使患者局部有溫熱舒適感即可,一般每側穴灸15-20分鍾,至皮膚稍呈紅暈為度,隔日施灸一次,一個月十餘次左右。老年人可於每日臨睡前30分鍾左右施灸。施灸時注意避風 。

艾灸足三里的相關資料

唐代王燾在其所編著的《外台秘要》中如是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則令人氣上眼暗,以三里下氣。”日本古人有“莫與不灸足三里者同行”之說。中國民間甚至流傳著“灸一次足三里等於補一隻老母雞”的說法。可見艾灸足三里的養生保健作用已深入人心。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艾灸足三里之法獲得健康長壽,關鍵的關鍵是要親身實踐,持之以恆,方能湊效。

閱讀全文

與艾灸足三里穴治療方法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式棉襖製作方法圖片 瀏覽:65
五菱p1171故障碼解決方法 瀏覽:859
男士修護膏使用方法 瀏覽:548
電腦圖標修改方法 瀏覽:609
濕氣怎麼用科學的方法解釋 瀏覽:539
910除以26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807
吹東契奇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706
對腎臟有好處的食用方法 瀏覽:100
電腦四線程內存設置方法 瀏覽:514
數字電路通常用哪三種方法分析 瀏覽:17
實訓課程的教學方法是什麼 瀏覽:527
苯甲醇乙醚鑒別方法 瀏覽:84
蘋果手機微信視頻聲音小解決方法 瀏覽:702
控制箱的連接方法 瀏覽:76
用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去痘 瀏覽:791
快速去除甲醛的小方法你知道幾個 瀏覽:805
自行車架尺寸測量方法 瀏覽:125
石磨子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154
行善修心的正確方法 瀏覽:404
土豆燉雞湯的正確方法和步驟 瀏覽: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