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框架柱的計算要點是什麼
框架柱就是在框架結構中承受梁和板傳來的荷載,並將荷載傳給基礎,是主要的豎向支撐結構。
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規定如下:
1.一般多層房屋的框架結構
柱的計算長度可取為
現澆樓蓋:底層柱l0 =1.0H;
其他層柱l0 =1.25H;
裝配式樓蓋:底層柱 l0 =1.25H;
其他層柱l0 =1.5H;
注:H對於首層柱為基礎頂面到首層結構樓面距離,其餘各層柱為上下兩層結構樓面之間的距離。
這類框架包括以下情況:
(1)無任何牆體的空框架結構,包括牆體可能拆除的框架結構
(2)有圍護牆及內部縱、橫牆,但牆體由輕質材料組成;
(3)僅在一側設有剛性山牆,其餘部分無抗側力剛性牆;
(4)剛性隔牆之間的距離過大(如現澆樓蓋房屋,大於3倍房屋寬度;裝配式樓蓋房屋,大於2.5倍房屋寬度)時. 。
2.當水平荷載產生的彎矩設計值占總彎矩設計值的75%以上時,框架柱的計算長度l0 可按下列兩個公式進行計算,並取用其中的較小值:
l0 =[1+0.15(ψu +ψl)]H
l0 =(2+0.2ψmin)H
式中: ψu 、ψl——柱的上下端節點處交匯的各柱線剛度之和與交匯的各梁線剛度之和的比值。
ψmin——ψu 、ψl中的較小值
H—為柱所在層的框架結構層高。
3.特殊情況下的框架
柱的計算長度應根據可靠設計經驗或按計算確定。例如不設樓板或樓板上開孔較大的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以及無抗側力剛性牆的單跨鋼筋混凝土框架等。
B. 框架結構中,柱子的混凝土方量如何計算
要算出圓柱體的截面積,就是那個圓面的面積,3.15*r*r 然後你測量柱子的高度,拿截面積乘以高度就是柱子的體積,也就是混凝土的方量(r為圓面的半徑)
從受力特點看,由於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側向剛度比框架的側向剛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一般情況下,約80%以上用剪力牆來承擔。
因此,使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所分配的樓層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樣均勻,各層樑柱的彎矩比較接近,有利於減小樑柱規格,便於施工。
(2)框架柱計算方法擴展閱讀:
混凝土的技術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質及其相對含量決定的。同時也與施工工藝(攪拌、成型、養護)有關。因此,我們必須了解其原材料的性質、作用及其質量要求,合理選擇原材料,這樣才能保證混凝土的質量。
粱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宜大於2.5%。且計入受壓鋼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於0.25,二、三級不應大於0.35。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不應小於0.5,二、三級不應小於0.3。
C. 框架結構建築中各梁和各柱的計算方法
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至樓層或柱頂面高度計算,樓層間的柱高應按樓層面至上一樓層面或柱頂面計算,即框架柱與框架梁相交的節點部分的混凝土工程量並入框架柱中計算。
框架梁的長度,按照梁的凈長計算,梁的高度按照梁底至梁頂面全高計算,即梁和板相交部分的混凝土工程量並入梁的工程量之中。
板的工程量計算,按照板的凈長乘以板的凈寬乘以板的厚度,以立方米計算。
D. 框架結構中框架柱的計算方法
我是做結構的,我計算一般是這樣的:
①如果一層層高在3.3m一下,就從基礎頂面至第1層板頂面,然後第1層板頂至樓面板頂
②如果一層層高在3.3m以上,就加一層地下室,按3層框架計算,地下室高度取室外地坪至基礎頂面的距離,然後從室外地坪至第1層板頂,最後然後第1層板頂至樓面板頂計算就可以了。
對持力層要求不大,一般做獨立基礎就OK了。
小小經驗希望對LZ有幫助。
E. 框架柱演算法
1. 有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上一層樓板上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
2. 無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
3. 框架柱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頂高度計算。
4. 構造柱(抗震柱)按全高計算,嵌接牆體部分馬牙槎並入柱身體積。
5. 依附柱上的牛腿並入柱身體積計算。
F. 框架柱配筋率怎樣計算
受拉鋼筋配筋率、受壓鋼筋配筋率分別計算。
計算公式:ρ=A(s)/bh(0)。 此處括弧內實為角標,,下同。式中:A(s)為受拉或受壓區縱向鋼筋的截面面積;b為矩形截面的寬度;h(0)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數量的一個參數。
配筋率是影響構件受力特徵的一個參數,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結構構件的破壞形態,不發生超筋破壞和少筋破壞,配筋率又是反映經濟效果的主要指標。
面積配筋率(ρsv)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為矩形截面構件寬度,s為箍筋間距)內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積與該截面面積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積Asv=單肢箍筋的截面面積Asv1×肢數n。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
彎剪扭構件:ρsv,min=0.28×ft/fyv。箍筋體積配筋率
體積配箍率(ρv):箍筋體積與相應的混凝土構件體積的比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配筋率
G. 框架柱的計算高度如何確定
首層柱的高度是從基礎算到二層樓面的高度,其他層就是按樓層高度來算了。按設計方面的回答,首層柱L=1.0H,其他層柱為1.25H!
磚混結構中的柱(構造柱和非構造柱),其砼量均從柱基上表面至柱頂,即構造柱與圈樑接頭部位的砼應計入柱內,其他柱與梁接頭部位的砼計入柱內。
框架結構中,框架柱的砼工程量應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頂,也就是框架柱與框架梁十字接頭部位的砼應計入柱內。
框架結構中,構造柱的砼工程量應從本層框架梁的上表面至上層框架梁的下表面,即只按構造柱的凈高計算其砼工程量。
H. 柱:所有的框架柱的計算
我理解你應該是問鋼筋怎麼算吧?一層需要鋼筋有個像外的勾!一般我們下料是50公分!
主鋼筋演算法就是樓層高度加58公分️×根數。
箍筋演算法就是周長減去4×保護層厚度加上14公分,因為鋼筋彎曲機少於7公分都不敢彎,得出每一個箍筋的長度,然後用柱子高度÷20公分+1得出非加密區的箍筋數!再用柱子高度×2/3÷20公分+1得出加密區的箍筋數!最後就是箍筋數×單個箍筋長度!
我們算出了鋼筋的長度那麼開始計算鋼筋的重量!
鋼筋的重量=鋼筋直徑的平方(單位是毫米)×0.00617(沒有單位這就是一個系數)×長度(單位是米)=????千克,最後你再換算成噸。就可以了。
I. 急求框架柱鋼筋計算方法!
縱向鋼筋計算方法為1、基礎柱子縱向鋼筋長度計算:底部為圖紙要求的錨固長度+層高,頂部為層高+錨固長度,其餘的長度為層高。縱向鋼筋按每一層計算一個鋼筋搭接。
2、箍筋:基礎柱子,按照規范 加密區為1/2柱高,其他的為1/3柱高。
箍筋長度為:L=2x(梁高-2x保護層+梁寬-2x保護層)+2x11.9d+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