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豆種植方法步驟
1、土壤准備:種植土豆時,為了提高產量,要選擇適合種植的土壤,土壤要求疏鬆、透氣、營養的微酸性沙質土。養分是必須保證的,可以施足基肥,基肥可選擇腐熟的糞肥,配合上碧卡磷酸二氫鉀肥。
2、選擇種塊:土豆可選擇的品種很多,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優良的品種。選擇的種塊要求外表光滑、沒有病害、色澤鮮明、健康飽滿,這樣優質的種塊,種植後能提高成活率。將土豆塊種切割成幾份,保證每小塊上都有2-3個芽點。
3、進行催芽:將種薯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然後跟沙子分層放置,保持20攝氏度的溫度,經過催芽處理後,土豆種植的成活率會高。
4、進行種植:將土壤整理好後,將土豆塊種種植下去,保持一定的間距,不能種植的太密集。
5、田間管理:種植後做好田間管理,及時查苗補苗,及時的追肥,還要注意防治病蟲害。
二、什麼時候種植
一般情況下,土豆是在每年10-12月份進行種植,地區不同的話,種植時間會有差別。
2. 種土豆的方法和步驟
土豆適宜在每年的三月底種植,在種植前,需要挑選出健康的土豆母株,然後將母株清洗干凈切成小塊進行催芽,再將生長出嫩芽的土豆塊埋入土壤中,並為土壤進行澆水,使土壤處於微濕的狀態,等待3個月左右即可採收。
1、種植時間
土豆適宜在每年的三月底種植,此時的氣溫大概在15-20度之間,非常適合為土豆催芽以及進行栽種,在栽種前,需要選擇健康的土豆母株,也需要為土壤進行翻耕處理,避免土壤結塊,導致土豆無法正常生長。
2、土豆催芽
在種植土豆前,需要挑選出健康的土豆母株,然後將母株清洗干凈,切成小塊浸泡到生根水中,等待5小時後,再將土豆塊用干凈的棉布包裹起來,放置在陰涼處進行催芽,一般10-15天左右,土豆塊就能生長出嫩芽。
3、提供土壤
在種植土豆前,需要先對土壤翻耕一次,可以使用工具將老土和結塊的土翻出來,然後埋入疏鬆、肥沃的新土壤,翻耕最好在具有光照的天氣進行,能夠增加土壤的含氮量,讓土壤更加透氣,從而加快土豆的生長。
4、種植方法
在種植土豆時,要將發芽的一面朝上,將土豆塊的底端全部埋入土壤中,然後向土壤澆水,使土壤微濕,在養護的時候,注意定期為土豆澆水,保持土壤處於濕潤的狀態,一般等待3個月左右土豆即可成熟。
3. 土豆怎麼種
土豆是一種非常不錯的農作物,在以前,很多農民通過土豆養活了一大家子,因此,大家都非常喜歡種植土豆,而且土豆非常易長、易結薯,能為我們農民創造更多的收益;那麼土豆都是怎麼種植的,種植方法和步驟是什麼呢,下面給大家分享種植土豆的方法步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土豆挑選、切塊、催芽
種植土豆的第一步就是挑選土豆種子,好的種子才能保證土豆的產量,所以,大家在種植土豆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挑選,把一些質量不佳的挑出來;土豆種子優質與否,我們從它的個頭和芽眼的粗細就可以判定,個頭大、圓潤飽滿、芽眼粗的,基本上都是優質的土豆種子。
土豆種子挑選好之後,我們就需要把種子切塊,因為一個土豆種子上面會有很多個芽眼的,如果整個土豆種子種植的話,一個種坑中會出很多苗,浪費了種子不說,會讓苗過密,影響土豆的產量,因此,土豆種子建議都切塊。
大家應該都知道,每一個土豆種子都會有一個頂部和尾部,頂部的芽眼是最佳的,因此,我們在切種塊的時候,盡量留下頂部的芽眼,一個種塊留下一兩個芽眼即可,至於尾部的土豆,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當土豆都切好塊之後,會產生切塊,因此,我們需要在土豆切口的地方撒上草木灰(一定要是草木灰),讓草木灰粘附在切口上,加快土豆傷口癒合;最後把土豆放在一個地方,最好是稍微潮濕一點的地方,土豆塊就會很快出芽了。
二、翻耕施底肥改良土地
在土豆催芽期間,我們就抽時間把准備種植土豆的地塊翻整一遍,因為土豆的生長對土壤的要求特別高,需要松軟透氣的土壤,因此我們翻耕土地的時候,需要稍微翻耕深一些,大概40厘米左右,根據土壤的肥沃程度,施入適量的農家肥(一定要是腐熟好的,不然容易長蟲和滋生病菌),然後攪拌均勻,然後起壟,增加種植層的土壤厚度。
三、分穴種植土豆
當土豆塊出芽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種植土豆了(當然,也可以在切塊好之後直接種植);種植土豆之前,先在地塊中按照一定的間距挖出若干個種坑,坑深20厘米左右,然後往坑中撒入小半坑的農家肥+草木灰,接著撒入薄薄一層的泥土,稍微把坑中的農家肥覆蓋住,就把土豆塊種植下去,芽眼朝上,最後就是蓋上1.5厘米左右的土,待土豆出苗後再培土。
四、土豆出苗後疏苗,追肥
土豆塊種植之後,大概5天後就會出苗了,這個時候我們暫時不用管,因為這個時候的土豆幼苗主要的營養來源是土豆塊,所有,我們不用急著追肥;當土豆苗長到15厘米以上的高度的時候,葉子很多了,我們就需要開始追肥;這個時候土豆主要是長苗,因此,我們施肥的主要方向是氮肥,可以使用我們自己發酵的液體肥+雞糞肥或者硫酸鉀肥料,液體肥主要是補充氮營養素。
土豆在苗長到10厘米到15厘米的時候,一窩的土豆苗中可能會長很多根,我們需要及時地疏苗,把同一個窩中的弱苗齊根剪掉,留下1、2株壯苗,不要不捨得,有舍才有得。
當土豆開始長塊根之後,我們就需要改變一下施肥策略,主要使用農家肥+草木灰(或者雞糞肥、硫酸鉀);土豆高產,主要靠草木灰,因此,建議在種植土豆的時候,盡量找一些草木灰來施肥,土豆就會長得一窩一窩的。
土豆的具體種植方法和步驟大概就是這四點,最重要的就是選種,好的土豆品種,才能種植出高產的土豆,其次就是肥料了,底肥一定要足,追肥一定要及時,避免土豆缺肥。
4. 如何種好土豆高清視頻
在家如何種土豆:
春天來了,還有什麼能比直接在地里新挖出來的土豆的新鮮味道更令人著迷的嗎?清炒小土豆,小土豆燉排骨,味道甘甜鮮美,喝著土豆排骨湯,哇塞,味蕾彷彿一瞬間就被都被春天的小土豆給復活了。
注意事項
土豆切塊一定要有芽眼,不然土豆不會發芽的,在土裡容易爛掉。
不要潑糞水和尿素,會讓土豆變脆,口感差。
5. 種植土豆的方法步驟
種植土豆要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選用抗病、豐產、食味好、品質優的早熟或中早熟馬鈴薯品種,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排水良好、保肥性能好、有灌溉條件的偏酸性崗地作為種植地,種植時每畝用種120-150公斤,當10cm土層溫度連續3天穩定超過10℃時,即可播種。
一、種植土豆的方法步驟
1、品種選擇
種植土豆要根據當地氣候特點選用抗病、豐產、食味好、品質優的早熟或中早熟馬鈴薯品種,外銷的鮮食品種要選擇薯形芽眼淺、外觀好、薯皮光滑的。
2、選地整地
選擇土質肥沃、土層深厚、保水排水良好,保肥性能好,有灌溉條件,有深松基礎的偏酸性崗地。前兩年沒種過馬鈴薯的地塊,谷類茬最好,其次是豆茬,菜地最好的前茬是蒜、蔥、芹菜等。忌選用向日葵、甜菜、辣椒、茄子、白菜等與馬鈴薯有共同病害的茬口。嚴禁選用前茬施用過長殘效除草劑的地塊。前茬收貨後及時整地,實行翻耙耮起壟連續作業,旋耕滅茬15cm,深松35-40cm,前翻15-20cm,深松後耮平起壟,壟高25cm,壟底寬80-90cm。
3、種薯處理
(1)困種催芽:選用適宜品種的合格脫毒種薯,播前15-20天出窖,置於溫度13-15℃散射光下,平鋪2-3層,每隔2-3天翻動一次,使種薯均勻見光,催壯芽。當芽長至0.5-1cm(人工點播1cm,機械播種0.5cm)左右時,即可切塊。催芽時需要避免雨淋、陽光直射、霜凍等,及時淘汰病爛薯。
(2)種薯切塊:切刀用70%酒精、0.5%高錳酸鉀溶液或3%來蘇水消毒5-10分鍾,多把切刀輪換使用。在播前的3-5天切塊,可以利用頂芽優勢豎切,如種薯長橢圓型或過大,切塊時應當從臍部開始向頂部斜切,最後再將頂部豎切,要求每一個切塊都有1-2個健壯芽眼,單個薯塊重35-50g為宜。
(3)拌種:按照種薯、甲基托布津、滑石粉100:0.1:1的比例拌種,放置通風處1-2天,待創傷癒合。
4、播種
每畝用種120-150公斤,當10cm土層溫度連續3天穩定超過10℃時,即可播種,根據品種和土壤肥力狀況,合理進行密植,晚熟品種要適當稀植,早熟品種適當密植,平地起壟或者破原壟後合壟,壟距80-90cm,單行栽培,覆土厚度10-15cm,株距15-20cm,畝保苗數4000-5000株。
5、施肥
(1)底肥:根據地力,結合春耕施用腐熟農家肥2000-4000公斤/畝,豬糞是為好的,其次為牛糞,施肥30-50公斤,其中磷酸二銨、尿素、硫酸鉀的比例是4:3:1:3,忌用氯化鉀,可以根據各地土壤鎂、鈣元素情況,對於嚴重缺乏的地塊,可以科學增施鈣肥、鎂肥。
(2)葉面肥:在塊莖的膨大期和形成期,若有脫肥症狀,可以在葉面噴施濃度0.3%磷酸二氫鉀和0.5%尿素2-3次,間隔5-7天,可以適當的添加微量元素,切忌噴施膨大素等生長調節劑類化學品。
6、水分管理
(1)在播種之後,如果遇到了乾旱的天氣,應當及時進行灌水,確保出苗,盛花期和發棵期的水分要充足,結薯的初期要適當進行控水,不澆水或少澆水。結薯期,當塊莖長到2-3cm時,要適土壤和天氣墒情及時灌溉,結薯的後期和收獲前,要避免澆水,控制水分,防止病害發生和爛薯。
(2)在幼苗期、現蕾期、開花期、結薯期,如果遇到了持續的高溫乾旱則可以進行次數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的水分含量在60%-80%,要注意排澇,澆水的方式為噴灌、滴灌。
7、中耕管理
(1)田間管理的原則是“先蹲後促”,在顯蕾前,盡量不澆水,以防止地上的部分瘋長,在顯蕾以後,澆水施肥,可以促進地下部分生長,以保持土壤的濕潤,地皮見濕、見干為宜,在收獲的前10天不用澆水,以防田間爛薯,如果發現植株有瘋長趨勢,可以在顯蕾期(4月下旬5月初)每畝噴50-100g15%的多效唑進行控制。
(2)在苗前耮一遍,能夠提高地溫兼滅草的作用,幼芽頂土時進行一次深耕、淺培土,苗出齊後及時鏟蹚,提高地溫,發棵期進行第三遍鏟蹚,高培土,利於塊莖膨大和多層結薯,馬鈴薯是中耕作物,結薯層主要分布於10-15cm的土層中,因此需要疏鬆的土壤環境。中耕除草應掌握“頭道深,二道淺,三道刮刮臉”的原則。
8、收獲
土豆達到生理成熟時即可收獲,早熟的品種8月中下旬收獲,中晚熟的品種9月上中旬即可收獲。在收獲的前一周左右,可以將馬鈴薯田機械割秧或化學滅秧,並將莖葉清理出地塊。在起收時挖掘深度要合理,防治破皮傷薯和丟薯。裝運時要輕拿輕放,在貯藏和運輸時防止雨淋、日曬和凍害。
二、土豆的價值
1、營養價值
土豆的營養成分豐富而齊全,其豐富的維生素C(抗壞血酸)含量遠遠超過糧食作物,其較高的蛋白質、糖類含量又大大超過一般蔬菜,富含碳水化合物、植物蛋白、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和膳食纖維,每100克土豆含鉀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鉀食物。
2、經濟價值
土豆產量高、營養豐富,是菜、糧、飼、工業原料兼用的農作物,在華東的南部和華南大部,土豆作為冬種作物與水稻輪作,鮮薯出口可以獲得極大的經濟效益;在我國東北的南部、華北和華東地區,土豆作為早春蔬菜成為農村致富的重要作物;在西北地區和西南山區,土豆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工業價值
土豆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除自身的營養價值和葯用價值外,還通過深加工可以增值,使農民、企業和國家增加收入,其深加工產品(澱粉、全粉、變性澱粉及其衍生物)為醫葯、食品、石油、化工、造紙、紡織、建材、農業等行業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原材料,由於土豆自身分子結構的特點和特殊性能,其應用是其他類澱粉製品所無法替代的。
6. 土豆種植的步驟和方法
土豆大家經常會吃,它可以炒著吃,炸著吃,也可以燉著吃,營養豐富,口感誘人,食用以後能飽腹也能補充營養,土豆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土豆是怎麼種植的人們了解卻不多,今天小編就專門介紹它的種植方法,讓大家了解土豆是怎麼種植的。
土豆如何種植 土豆的種植方法
1、育種
種植土豆時一定要先育種,土豆是利用塊莖進行無性繁殖的一種植物,育苗時應該選擇直徑在三厘米左右的健康種薯,它把它們切成塊狀以後播種育苗,等它長出幼苗以後可以直接移栽。土豆也可以直接用塊莖播種,每年三月是最好的播種時間,播種以後需要在上面蓋了十厘米左右的厚土。
2、日常管理
種植土地豆時日常管理也很重要,它的植株可以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想讓它健康生長,必須能給它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植物喜歡陰涼的環境,它在涼爽的環境中生長最快。在生長期間要及時施肥澆水,並且去除田間的雜草。
3、溫度要求
土豆種植以後對溫度的要求比較高,這種植物的塊狀根在外界溫度處於十六到十八度之間時生長最快,當溫度超過二十五度時,它的塊狀根就會停止生長。而且它的莖與葉子則喜歡在十五到二十度的環境中生長,在高溫超過三十九度時才會停止生長。
4、施肥要求
土豆是一種喜肥植物,平時施肥時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而且在種植以前一定施足底肥,在生長期間可以追肥二到三次,每次追肥以後都要及時澆水,這樣可以讓土豆盡快把肥料吸收和利用,對它的根莖的快速生長有很大好處。
7. 怎麼種土豆的
土豆又名馬鈴薯,是一種營養豐富的主食。自家種植的,要比超市裡買來的更美味更安全。想要種植土豆,需要注意以下步驟及技巧。
首先是購買土豆的種薯。種薯指的是已經發了芽的土豆,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對應的品種。當然,買來的種薯不是直接種下,還需要經過一定的處理。在種植的前一周,將種薯放在家中溫暖、有陽光的地方,讓它發芽,要保證每一個都發芽了,並且至少在有兩處發芽,然後再進行栽種。
選擇合適種植的地方。土豆生長在地下,但種植的地方,則需要保證光照充足,土壤肥沃,土質疏鬆,排水通暢。
在種植之前,對土壤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理。用工具給即將種植土豆的土壤松一鬆土,清除裡面可能存在的石塊及植物根莖,再在裡面混入一些有機肥。種植時可以採用挖溝的方式,也可以採用挖坑的方式。
種薯種下去以後,還需要多加照看,需要定期澆水和堆土。澆水的時候,只需要保持土壤有點潮濕就行,不宜澆過多的水,最好在早晨澆水。堆土指的是在種下一段時間後,等土豆莖長出地面幾厘米的時候,需要將周圍的土沿著莖往上堆,然後土豆會慢慢開始生長。大概2-3周的時間,土豆就會開始開花,這時候的土豆還未成熟,等到葉子變黃或者枯萎的時候,土豆就不再生長了,就可以收獲土豆了。
8. 土豆怎麼種植方法如下
種植土豆的時候,首先要選取優質土豆品種,用刀切成四個部分,然後分別放入半干半濕的沙土中進行催芽處理,每天澆水一次,再配製疏鬆好的肥沃土壤,入栽定植後上面用少量的薄土覆蓋,施加少量的肥即可。
1、選材要求
土豆是很多菜農主栽的作物之一,要想土豆怎麼種產量大,首先就要選取優質的土豆品種,然後用刀切成四個部分,用少量的碳灰或者沙土塗抹在切口上,放在乾燥的地方晾曬2~3天左右,加強空氣的流通性即可。
2、催芽處理
然後將選好的土豆分別放入半干半濕的沙土中,每天進行鬆土處理,放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下,而且要及時的清除周邊的雜草,每天澆入少量的水分,大概2周左右土豆表面就有芽根出現。
3、基質配製
因為土豆喜歡疏鬆性好的肥沃土壤中生長,可選用腐殖土,園林土,沙土,泥炭土按照3:2:2:2的比例進行混合配製,然後在土壤里加入少量的農家肥溶液作為基質,澆入適量的水分,保持盆土濕潤就可以了。
4、入栽定植
將土豆種苗放在土壤中,上面用少量的薄土覆蓋,保持每株的間距在25cm左右,及時的澆入水分,然後施加少量的沃葉氨基酸水溶肥,切記不能過多,每天澆水一次,保證每天有充分的光照時間就可以了。
9. 秋土豆的種植技術視頻
土豆(馬鈴薯)栽培范圍遍布全世界,從北緯71°至南緯40°之間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有土豆栽培。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秋土豆的種植技術視頻,一起來看看。
一、選用早熟品種。秋馬鈴薯的生育期短,生長的時間不長,一定要選擇適宜秋季種植的早熟、休眠期較短的品種。
二、播前浸種催芽。催芽處理,是秋馬鈴薯生產成敗的關鍵。秋播馬鈴薯用種,最好是採用小整薯(50克左右)播種為好,這樣可以避免播種時遇高溫多雨天氣大薯切塊後消毒不嚴造成大量爛薯。
催芽方法:一般整薯催芽用10~15ppm赤黴素溶液,浸種20~30分鍾;切塊催芽用5~10ppm赤黴素(九二0)溶液浸種15分鍾。再用70%的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拌草木灰對薯塊消毒,晾乾催芽。浸種時先用少量酒精將赤黴素溶解,然後加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將種薯裝入簍內或網袋中,再放入葯液浸泡即可。浸泡後將種薯撈出放在沙床(床寬100厘米,沙土的厚度為5厘米)上,攤放薯塊的厚度為20厘米左右,然後在上面及四周覆蓋濕潤的沙土5厘米厚左右。待芽長至2厘米左右時,扒出並放到陰涼有散射光的地方進行綠化,2~3天後選擇晴天早上或傍晚播種。
注意:浸種催芽時,要嚴格配製赤黴素溶液的濃度。赤黴素溶液要隨配隨用,忌隔夜再用。此外,種薯堆積不要過厚,否則易造成爛薯。
三、掌握播期和密度。我省播種時間可選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8月高溫、多雨,田間積水時易引起爛薯,影響出苗及植株生長,所以雨後要及時排除積水並進行中耕,以利出苗。一般種植密度為每畝5000~6000株,畝用種量150~180公斤,寬行窄株有利於培土,行距40厘米、穴距25厘米,莖芽朝下,蓋土厚度為5厘米左右。待苗高15厘米左右進行培土,可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大晝夜溫差,有利優質高產。
四、科學配方增施鉀肥。施足底肥。一般每畝施1000~1500公斤優質有機肥,同時施入馬鈴薯專用復合肥(9:9:7)60~80公斤,或45%硫酸鉀復合肥,開溝條施覆土。特別要注意多施鉀肥,施鉀肥時,以施硫酸鉀為好,切忌施氯化鉀。
五、加強田間管理。
1、抗旱排澇。秋馬鈴薯地塊一定要能排能灌,播種後如遇連續高溫、乾旱天氣,可用稻草或麥草等覆蓋畦面,以降低土溫,及時灌水,促進發芽;如遇暴雨要及時排水,避免爛種、爛苗。
2、適量追肥。出苗後結合中耕鬆土,畝施尿素10~15公斤,以促進幼苗快長;中後期用磷酸二氫鉀加塊根膨大素進行葉面噴施1~2次。
3、中耕培壠。齊苗後到現蕾封壠前,中耕鬆土2~3次,防除雜草,破板結,培厚壠,為馬鈴薯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疏鬆條件,以利於提高結薯率和薯塊質量。
六、防治病蟲害。主要病害是晚疫病,蟲害主要是地下害蟲和蚜蟲。
晚疫病防治:在秋馬鈴薯的整個生育期內,要防治三次。防治葯劑,以幾種不同葯劑交替使用的防效較好,第一次在馬鈴薯團棵期,用52.2%抑快凈防治,第二次在馬鈴薯初花期用72%克露防治,第三次在盛花期用68.75%銀法利進行防治。
地下害蟲防治:可結合整地,畝用辛硫磷200毫升,拌土撒施防治;蚜蟲可在發生期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種薯處理:
(一)精選種薯
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選擇薯形規整,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薯皮光滑、色澤鮮明,重量為1-2兩大小適中的健康種薯作種。選擇種薯時,要嚴格去除表皮龜裂、畸形、尖頭、芽眼壞死、生有病斑或臍部黑腐的塊莖。
(二)切塊與小整薯作種
種薯切塊種植,能促進塊莖內外氧氣交換,破除休眠,提早發芽和出苗。但切塊時,易通過切刀傳病,引起爛種、缺苗或增加田間發病率,加快品種退化。切塊過大,用種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為宜。切塊時要縱切,使每一個切塊都帶有頂端優勢的芽眼。切塊時要剔除病薯,切塊的用具要嚴格消毒,以防傳病。
小整薯作種,可避免切刀傳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強,播後出苗早而整齊,每穴芽數、主莖數及塊莖數增多。因而採用25克左右健壯小薯作種,有顯著的防病增產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長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長,而且後期常有早衰現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適當的密度、作好催芽處理,增施鉀肥,並配合相應的氮磷肥,才能發揮小薯作種的生產潛力。
(三)催芽
催芽是馬鈴薯栽培中一個防病豐產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後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於全苗壯苗。催芽方法:將種薯與沙分層相間放置,厚度約3-4層,並保持在20℃左右的最適溫度和經常濕潤的狀態下,種薯經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時,種薯用0.5-1ppm赤黴素液或0.1-0.2%高錳酸鉀液浸種10-15分鍾或用2%硫脲浸種20分鍾,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選地整地:
馬鈴薯是不耐連作的作物。種植馬鈴薯的地塊要選擇三年內沒有種過馬鈴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塊。馬鈴薯對連作反應很敏感,生產上一定要避免連作。如果一塊地上連續種植馬鈴薯,不但引起病害嚴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養分失調,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馬鈴薯生長不良,植株矮小,產量低,品質差。馬鈴薯與玉米、小麥等植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
馬鈴薯塊莖膨大需要疏鬆肥沃的土壤。因此,種植馬鈴薯的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鬆的砂壤土。前作收獲後,要進行深耕細耙,然後作畦。畦的寬窄和高低要視地勢、土壤水分而定。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寬畦,地勢低,排水不良的則要作窄畦或高畦。
施足基肥:
馬鈴薯在生長期中形成大量的莖葉和塊莖,因此,需要的營養物質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鉀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對馬鈴薯增產起著重要的作用。馬鈴薯的基肥要佔總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肥機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肥機1000-15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應結合作畦或挖穴施於10厘米以下的土層中,以利於植株吸收和疏鬆結薯層。播種時,每畝用腐熟的人畜糞尿20-30擔,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種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齊,促苗健壯生長。
適時播種:
確定馬鈴薯播種適期的重要條件是生育期的溫度。原則上要使馬鈴薯結薯盛期處在日平均溫度15-25℃條件下。而適於塊莖持續生長的這段時期愈長,總重量也愈高。多數是收了晚稻或中稻以後種植。秋薯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種為好,冬薯以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種為宜。
合理密植:
構成馬鈴薯的產量因素是單位面積株數與單株產量的乘積。單株產量是由單株結薯數字與單薯重確定的。而群體增產與單株增產之間是矛盾的。當單位面積株數增加時,單株產量相應降低,兩者都與栽植密度存在著一定依存關系。在一定密度的范圍內,群體的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單株產量隨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確定密度必須考慮群體產量與個體產量兩個相矛盾因素協調統一。如果密度小時,雖然單株發育好,產量高,但由於單位面積內總株數小,結薯較少,產量不高。如果密度過大,雖然總株數多,但單薯重很低,同樣產量不高。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單位面積內有一個合理的群體結構,既能使個體發育良好,又能發揮群體的增產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從而獲得高產。從群體和個體協調發展考慮,馬鈴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畝種6000株左右,每株2-3莖較為適宜。
田間管理:
(一)查苗補苗
馬鈴薯出齊後,要及時進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時補苗,以保證全苗。補苗的方法是:播種時鈄多餘的薯塊密植於田間地頭,用來補苗。補苗時,缺穴中如有病爛薯,要先將病薯和其周圍土挖掉再補苗。土壤乾旱時,應挖穴澆水且結合施用少量肥料後栽苗,以減少緩苗時間,盡快恢復生長。如果沒有備用苗,可從田間出苗的壟行間,選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塊基部掰下多餘的苗,進行移植補苗。
(二)中耕培土
中耕鬆土,使結薯層土壤疏鬆通氣,利於根系生長、匍匐莖伸長和塊莖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結,應進行鬆土,以利出苗。齊苗後及時進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並結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後10-15天,進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淺。現蕾時,進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淺。並結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過10厘米,以增厚結薯層,避免薯塊外露,降低品質。
(三)追肥
馬鈴薯從播種到出苗時間較長,出苗後,要及早用清糞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進幼苗迅速生長。現蕾期結合培土追施一次結薯肥,以鉀肥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視植株長勢長相而定。開花以後,一般不再施肥,若後期表現脫肥早衰現象,可用磷鉀或結合微量元素進行葉面噴施。
(四)防治病蟲害
馬鈴薯的病害較多,常見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環腐病、瘡痂病、癌腫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較多時節和植株花期前後發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爾多液或瑞毒霉進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葯劑防治較難,防治方法主要通過合理輪作、選用抗病品種以及用小整薯作種等措施進行防治。
馬鈴薯的害蟲主要有瓢蟲、土蠶、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葯劑或人工捕殺等措施防治。
收獲果實:
馬鈴薯當植株生長停止,莖葉大部分枯黃時,塊莖很容易與匍匐莖分離,周皮變硬,比重增磊,干物質含量達最高限度,即為食用塊莖的最適收獲期,利用塊莖應提前5-7天收獲,以減輕生長後期高溫的不利影響,提高種性。